第一百六十七章 科考日记
作者:水产鲜鸟      更新:2022-06-24 10:05      字数:2094
  “看我究极滑铲!”

  羽暴龙覆盖体表,于闲带着恐龙模式手持诅咒之铲滑铲,当即将一名猎人拦腰切断。

  另一人倒在地上面部抽搐,像是做噩梦般手脚微微抓着地面。

  他陷入了绝望幻境。

  邪煞级绘师甲在场,猎人此前的心智又不是那么坚定,受到邪气影响,陷入负面情绪满满的噩梦中。

  于闲专门留下个活口待会儿好拷问些东西。

  “真是的,  非要在雨林里开打。”

  后半程战斗,于闲并没有使用房角石,而是拿着诅咒之铲,避免周围植被遭破坏。

  热带雨林看似郁郁葱葱,其实生态结构非常脆弱。

  土壤稀薄,植被间竞争又激烈,  破坏一片雨林植被不知多少年才会恢复。

  结束战斗的同时,于闲留意到羽暴龙身上的伤痕。

  太阴炼形过后,  恐龙骨骼的强度肯定比化石坚硬许多,  依旧被看似不起眼的飞镖暗箭打出裂痕,再次说明猎人们的实力之强。

  周围不远的林区隐蔽处放着三人的背包,里头除了标准的行动物之外,还有定制的武器…以及无线对讲机。

  他们用的并非卫星电话,而是在一定范围内能够相互呼叫的对讲机。

  看似朴素原始的设计居然带有加密功能,若是不输入正确密码,无法打开通讯功能。

  “这牛肉干…”

  普通牛肉干当然不至于让于闲额外留意,猎人背包里的牛肉干和一些压缩米饼是天仪国特殊调查组同款。

  说明他们伤害过天仪国的学者。

  先前和指挥部联络时,接线员确认201号调查队正常撤离,只是留下的指向标被猎人破坏了而已。

  因此,猎人背包里的物资肯定不是来自201号调查队,而是杀害了其他调查队员。

  杀过人后,这三个猎人背包里却没有多少像样的物资,听到地雷爆炸声后还特地折回来看情况,说明担任着侦查相关的伺候职位。

  另有主要的猎人队伍行动。

  无线对讲机没法打开,暂时确认不了主队伍的位置。

  于闲正准备起身去处理那个线路绝望幻境的猎人,  忽然发现背包底部有一本牛皮封面的笔记本。

  “不会吧,  这些猎户座的高端猎人还写日记的吗?”

  拿出笔记本,  于闲随手翻开其中一页,日期定位在12月。

  地点很清晰,就是甘霖自然保护区,并记录了难得的晴天天气。

  他们对于坐标的描述很模糊,只说是某某坐标往北大约一公里。

  可见进入异色区域,卫星电话也不顶用,只能凭感觉判断位置。

  ‘秦良教授发现了云髻国残留下的祭祀碑文痕迹,我们拍摄了照片尝试解读图像的文化信息’

  “秦良…”

  于闲不知道这个教授的名字。

  古生物圈子虽然小,但于闲也不可能知道所有顶尖学者的名字,加之诸多默默无闻的科研工作者,没法判断这位秦良的研究方向。

  记录中表明他对石碑很感兴趣,没准不是古生物学者,而是常规意义上的考古学家。

  往后翻两页,每天都有记录,没啥发现也会写今天吃了啥、雨林景观如何、如何遇上了什么危险。

  “这是科考日记啊。”

  外出科考,电子设备并不是那么靠谱,比如于闲呵护有加的手机还是经常坏,更别提带个笔记本电脑进山。

  那么,想要对整个野外活动流程有清晰的认知,最稳妥的方式还是以纸质版记录,  写科考日记。

  手里这本科考日记,字里行间明显透着老派学者的风格。

  年轻一派的学者大多讲究实用主义,当天没啥值得记录的内容就不写了;

  老一辈学者则是真的会像日记一样,记录每天的科考行程。

  两种方法没有绝对的对错,只不过在雨林中行动,本就自带一份精神消耗,还得坚持每天写科考日记,真的毅力可嘉。

  既然不是猎人的东西,于闲把日记本翻到最前页,确认归属。

  天仪国地理研究所,宋谦德。

  “宋教授!”

  这真的是相当老派的一位古生物学者了,宋谦德的老师辈相当于天仪国恐龙研究的奠基人。

  论及学术地位,宋谦德要比涂松鹤还高。

  年龄…还真有六十来岁了。

  年龄和研究方向都能对得上,时间也没问题,于闲推测宋谦德就是303号调查队的领队。

  303、201都是去年冬天到今年开春时间进的热带雨林,那时温度较低,降雨频率相对减少,比较适合行动。

  没有碰上大自然的危险,反倒遭同类陷害。

  “绘师甲,陷入绝望幻境的猎人会死吗?”

  “最终肯定会耗尽灵魂力量死亡,不过,以他的强度没这么快。”

  “行,我去打个电话。”

  信号越来越差,于闲好不容易找到个植被较为稀疏的地方联络上指挥部。

  按照规矩,还是我方先报上编号和名字,指挥部那边像是确认指纹一样,确认声纹无误才会正常通话。

  “请讲。”

  “我还在前一次联络的区域附近。”

  位置用不着多做介绍,连落实指挥部能看到于闲的定位坐标。

  接着就是描述遭遇。

  猎户座的猎人、科考笔记、宋谦德署名。

  “是了!”

  一直没什么情绪波动的接线员语调稍稍高亢,“宋教授是三个月前303号调查队的领队之一。”

  顾沙洲在和于闲交谈时提到过,有个年过六旬的老教授带队进入甘霖自然保护区。

  在异色区域搞调查不容易,不可能说专门为了找古生物化石而去。

  303调查队中不止有生物学家还有地质学家,植物学、动物学家。

  如此走一趟,即便一两个方向的学者没发现,其他学者没准会有收获,将科考效率最大化。

  宋谦德算本次行动的领队之一,也比其他人更了解甘霖自然保护区里的异色区域。

  因此在303调查对失联且几番搜寻无果后,顾沙洲才会让于闲以寻找恐龙化石的独特的方式去追踪。

  今天的发现虽然和寻龙方法无关,但还真就被于闲找到任务线索。

  “宋教授的科考日记最后记录了什么?”

  “我看看…哦,303号调查队发现了一个可能埋藏诸多化石的化石床,在那附近放置指示牌,日记就断在这儿了,后边半本都是白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