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十六章 死灰复燃
作者:不想摆烂了      更新:2022-06-24 23:00      字数:2197
  <!--g-->        今日,翁书明收到了郭仪甫卸任的通告书,剩下的半年将由他代理知州职务。

  对他个人而言,这应该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但在那一刻,他脸上老泪纵横。

  士为知己者死,在翁书明眼中,  郭仪甫乃是龙渊之救星,真正的王朝大吏。

  虽然他早知终有一别,可郭大人的卸任却提早了半年,这让他还没做好足够的心理准备。

  翁书明作为蓬莱通判,只要不犯错误,他的任期倒是可以一直延续到告老退休。

  郭仪甫准确来说是他第三任搭档,  而他自己光是通判就干了十四年。

  翁书明是蓬莱州本地人,出身岚云郡,  读过豫文书院,  也是做题家中的内卷之王。

  他的能力与政绩可圈可点,可家有老母要赡养,虽资历足够,但一直没有请求上调封京。

  这地方官,他恐怕是要做一辈子,他也乐意做一辈子。

  这一辈子,他能遇到郭仪甫这位奇官、狠官、绝官,他已然一生无憾。

  郭仪甫就任之前的蓬莱州,那般混乱如麻,翁书明可谓深有感受。

  如果可以写成传记的话,他预计可以写个八十大页。

  当时的蓬莱州,毫不夸张地说,只有临渊王镇守的龙渊郡还算安定,  并且仅仅局限于北龙渊。

  蓬莱州与璃州本就是难兄难弟,由于远离封京,加上一个弟中之弟的苗州,三者合称为南蛮之地。

  蓬莱州后续能飞黄腾达,  百姓富庶安康,  脱离南蛮的行列,全依仗郭仪甫的超绝手段。

  改变其实很简单,那就去做平时不愿做或不敢做的事。

  一潭死水?那我便将它填平。

  郭仪甫诛杀黑道,镇抚岛民,修建水利,挖通淤泥……

  他一人做完了前两任知州想做又做不了的事。

  如今他离开,他为龙渊留下了万顷良田、通畅的入海口、被迫睦邻友好的岛民、安居乐业的朗朗人间。

  翁书明觉得自己高低得出本书,纪念这位“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传奇大吏。

  他还要上表封京,洋洋洒洒美言三千字褒奖郭大人。

  如若郭大人是因狼灾而被迫提前卸任,这可真是千古奇冤啊。

  别说一场狼灾,就算来个十场百场也难以抹消郭大人对蓬莱州的贡献。

  郭大人不仅不应该被降罪,他反而应该受赏,他应该作为王朝大吏的典范让天下官员学习。

  翁书明顿觉自己身上背负着一个使命,他要用自己的笔杆,为郭大人讨个公道。

  然而他刚要提笔,这时有人匆匆来报。

  气氛好不容易到位,心潮难得澎湃,  思路却被生生打断,  翁书明的心情颇为不悦。

  “何事啊?”

  他尽量保持和颜悦色。

  “十万火急,与苗州接壤的丰衣县,今日全县失联,咱们派出去联络的人也不知所踪。”

  使者焦急地禀告道。

  “斥候呢?斥候派去了没有?”

  翁书明竭力冷静道。

  “派了,但斥候不敢深入,他们说……”

  “说什么了?”

  “全县灯火通明,县民正挨个跳下城墙且面带笑容,城墙下累尸数十米。”

  翁书明的脑海中顿时浮现出一幅动态的画面,扑面而来的诡异感令他头晕目眩。

  翁书明瞬间慌了神,如果是郭大人,他此刻会怎么做。

  郭大人一声令下如,他一定会全力以赴,但现在轮到自己发号施令,此时又该做些什么?

  翁书明久久不知所措,唯有深深的无助感。

  他终究不能取代郭大人,龙渊、蓬莱、大封只有一位郭仪甫。

  卸任通告书忽然掉落于地板上,翁书明赶忙拾起。

  自己实在太失态了,居然将郭大人的卸任通告书失手摔于地,这是何等的大不敬。

  就在这时,他惊讶地发现,从通告书的夹层内抖落一个锦囊。

  锦囊?莫非是锦囊妙计……

  翁书明拆开锦囊,取出其中字笺,他认得这个字迹,正是郭大人的亲笔信。

  字笺上只有一句话:“翁公诸事皆当亲力亲为,若甚是棘手,可请教于临渊王。”

  翁书明反复念叨着这句话。

  “备车,前往临渊王府。”

  他一声令下。

  时值入夜,月明星稀,蓬莱通判翁书明此刻造访王府,临渊王也没有怠慢。

  他命人备茶,这翁书明是典型的学者型官吏,不可轻慢他,尤其礼数要做周全。

  而翁书明本人也喜欢走完全部礼数流程,随后才慢慢悠悠地交谈事务。

  可今夜的翁书明却一反常态,他下车后直奔西懿院而来。

  平日里他都会让小厮替他正衣冠,并且在王府门槛前三度徘徊。

  这种行为看似滑稽,实则是为了表明自己的身份立场,三度徘徊意为光明正大并非结党私会而来。

  最看重繁文缛节的翁通判居然省略了礼数流程,事情逐渐变得有趣了。

  临渊王也打起精神,端坐于西懿院内等候。

  “王爷——”

  翁书明叩首道,必要的礼节他并没有省去。

  临渊王倒是松了口气,好在这位翁通判并非郭仪甫“附体”。

  “翁公脸色极差,可是有何急事?”

  李淮牧问道,并且一语中的。

  翁书明将郭大人的锦囊妙计省略,其余的事一五一十告知临渊王。

  “与苗州接壤的县城,县民结伴跳下城墙,诡异笑容……”

  临渊王捋了捋胡子。

  “苗州还是一如既往不太平啊。”

  他叹了口气。

  “王爷请明示。”

  翁书明躬身道。

  “翁公莫急,本王不卖关子,此事与荼毒苗州多年的蛊神教有莫大关联。”

  “蛊神教?”

  “没错,活跃于苗州颉南群山的疯狂邪教,自称有万年传承,并且一再煽动蛊神降世之言论。”

  经临渊王一番说辞,翁书明顿时有了印象。

  “可老朽记得王爷南征苗州时,明明将那蛊神教给……”

  “没错,我甚至推平了颉南群山,将所有蛊神教的神龛、经书一举销毁殆尽,信徒一律处决,不论男女老幼。”

  临渊王语气平淡,但字里行间却弥漫着浓浓的血腥味。

  “老朽记得,所谓的邪教需要三大基石——信徒、经书、教主。王爷的言下之意,那教主想必没能伏法吧?”

  临渊王点了点头,同时他也惊叹于资深做题家的知识储备。

  “蛊神教卷土重来也在本王的意料之内,他们对丰衣县出手,恐怕是为了报复本王,此事本王会担起责任。”

  临渊王一锤定音道。

  “王爷,老朽斗胆一问,您是否实际上极其期待那蛊神教的反扑?”

  翁书明目光深邃道。

  临渊王拍了拍老学者的肩膀,笑道:“没有的事。”<!--v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