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一十五章 公交广告
作者:夜深      更新:2023-04-27 10:54      字数:3296
  可乐最终的成果得到了宋援朝的认可,宋援朝当即拍板就采用一号配方,不过二号和三号配方也有可取之处,未来可以在市场考验的情况下可以根据市场反应不同作为备选。

  至于司特的可乐品牌,宋援朝早就想好了,现在国内可乐品牌名气最大的当属于天府可乐,其次就是崂山可乐和幸福可乐,再加上去年刚推出的少林可乐等。

  除去这些可乐品牌外,之后还会出现一系列各式各样的可乐产品,如雨后春笋一般。比如素芳斋可乐、菊花口味的口渴可乐、268升包装的巨型鸿润可乐、k可乐、爽口可乐、得意牌姜汁可乐、可喜可乐、唇动可乐和只差一笔的可日可乐等等。

  这些各种各样的可乐品牌基本都是昙花一现,但有一款可乐却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那就是非常可乐。

  非常可乐在国内可乐品牌中是极有影响力的,可惜它出现的实在太晚,直到1998年非常可乐才诞生,那时候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已完成了在中国的布局,开始大手笔地攻城略地,非常可乐生不逢时,如果早个十来年的话也许就完全不一样了。

  宋援朝决定把司特的可乐产品就以非常可乐的品牌进行注册,并且进行专业的包装设计。

  对于这个产品,宋援朝是非常重视的,而且司特一旦投产可乐产品,势必会和两大可乐产生直接竞争,被视为强劲对手。

  这个问题宋援朝考虑过,他很清楚对手的强大,更明白这样做的后果。不过市场竞争必须需要勇气和魄力,这一步是必须要走的,哪怕司特不走这一步,等到两大可乐公司在中国市场立足后,同样也会向司特发起进攻。

  前些时候在组委会关于全运会的赞助投标,宋援朝已感受到了这点,这也是他决定快速上马可乐产品的原因之一。有句话说的好,最好的防御就是进攻,司特现在在碳酸饮料市场还占据优势,这个优势现在不用难道等到对手一步步壮大起来再用么?

  确定了可乐产品后,宋援朝询问起茶饮料的研发进度。

  展林红早就有所准备,她告诉宋援朝,按照公司的要求目前研发中心对茶饮料的研发主要方向有三类,一类是乌龙茶饮料,一类是冰红茶,还有一类是冰绿茶。

  其中乌龙茶饮料早在1981年国内就有了,最着名的品牌是三得利的乌龙茶,在国内首开茶饮料先河,同时还推出了无糖茶这样的新品。

  至于后两类,是宋援朝特别要求的,在历史上冰茶产品最早出现是1993年,由旭日升推出,等到1996年,康师傅的冰红茶产品横空出世,靠着独特的包装和口味很快就成为了市场的宠儿,占据了冰茶市场的半壁江山。

  说起冰茶市场,宋援朝非常清楚这个市场的规模。而且相比可乐产品,冰茶市场的丝毫不亚于,再加上两大可乐公司的产品方向一直都在碳酸饮料类中打转,对于适合东方人口味的冰茶产品并不重视。

  哪怕后来两大可乐公司见到冰茶市场火热,陆续也推出过同类产品,但销量一直不怎么样,最终无奈放弃了这个市场。

  碳酸饮料产品,未来的竞争是非常残酷的,就算司特公司有着目前市场的便利和优势,面对两大可乐如此强劲的对手,宋援朝也没十足的把握。

  但茶饮料市场就不一样了,这是国人的优势,两大可乐虽然也推出过茶饮料产品,但因为水土不服等各种原因最终还是放弃了这个市场。司特从这个角度进行切入,成功可能性要大的多。

  更重要的是,目前除了三得利的乌龙茶外,国内还没有其他茶饮料产品出现,一旦司特首先完成茶饮料布局,就能立足不败之地。

  在研发中心,宋援朝听取了展林红对茶饮料研发的详细汇报,并且试用了目前初步研发的茶饮料口味,同时提出了一些意见。

  展林红仔细把宋援朝提出的意见记录下来,接下来会在研发过程中进行调整和完善。

  离开研发中心,宋援朝的心情很是不错,现在可乐配方的确定后,接下来就是司特正式进入可乐市场的一系列工作了。

  可乐的原浆生产宋援朝不准备继续放在金陵,而是迁移到姑苏去。

  姑苏那边原本就有司特新建的饮用水厂,姑苏的饮用水厂是这两年司特公司在金陵以外建立的最大的分厂,规模比沪海和燕京两家分厂加起来还大。而且姑苏那边还有着老朋友在,有他们的关系,再加上姑苏的地理位置和政策便利,远比把厂设在金陵强得多。

  新的可乐原浆生产厂就在饮用水厂边上,地块早就选好了,如今建设的也差不多了。

  这个工作在去年的时候,司特决定上马可乐项目时就已经确定了下来,并且开始了准备工作。而现在,这些工作差不多已经完成,再加上可乐最终配方的确定,接下来用不了多久,司特的非常可乐就能正式投产。

  随后的日子里,宋援朝一直呆在金陵忙碌着,除去最重要的全运会推广准备工作外,就是对非常可乐的包装和后续生产、销售做准备。

  这一忙起来时间很快就过去了,等到包装最终确定,试生产成功后,已经是1987年的九月底了。

  吕军在国庆节结婚,前几天又给宋援朝来了电话,提醒他不要忘记早一点过来。

  电话里吕军告诉宋援朝,他已经联系好了当年宿舍的老同学,除去还在国外的陆海荣外,到时候大家都会来,顺便借这个机会一起好好聚一聚。

  这次参加吕军的婚礼,宋援朝提前和林燕打了招呼,原本想带林燕一起去,但林燕说她暂时走不开,除了孩子要照顾外,广告公司那边的事需要她处理,这两年广告公司发展的很是迅速,现在这家广告公司已经成了沪海包括全国有相当名气的广告公司,好几个新出的广告大获成功,客户群不断增加,收益更是极其良好。

  这些天,林燕和李晓芸正在和沪海公交公司进行谈判,主要的谈判内容是打算拿下全沪海公交车的车身广告。

  现在的广告推广渠道相比十几二十年后还很有局限性,除去报纸、电视这些媒体广告外,通常的广告无非就是以广告牌为主的平面广告。

  但从整体广告效果来看,平面广告的作用并不亚于报纸和电视这些媒体广告,而且平面广告的效益相当不错,一个好的位置的广告牌收益一年下来相当可观,但这样的广告牌从申请、设立到批准有许多要求,先不说所有广告公司都盯着这块肥肉,就算能拿下来的话,其覆盖度也是有限的。

  因为这样的原因,林燕和李晓芸参考香江的模式直接就盯上了遍布全市的公交车。

  公交车广告其实早就有了,在许多老沪海的照片中就能看到公交车广告的存在,而在香江这样的国际城市,公交车广告也是很普遍的现象。

  但最初的公交车广告只是在公交车上挂广告条幅,条幅两端用绳子捆绑在车门或者手把上,非但不美观,而且在公交车驾驶中还很容易脱落导致安全问题。

  九十年代后,由于专业喷绘机的出现,大幅喷绘的公交车车身广告取代了原本的条幅广告,这才使得公交车广告在国内大肆流行。

  目前大幅喷绘设备还不完善,直接喷绘不切实际。不过这个问题很好解决,别忘记广告公司和沪海制片厂有很深入的合作,沪海制片厂那边的美工根本不缺,除去厂里的工作人员外,还有合作的电影院方面的美工人员。

  现在的电影院,每当新电影出来后,大幅的宣传画都是靠美工手绘的,手绘出来的效果丝毫不亚于十几年后的喷绘效果,依靠这些美工来制作车身广告绝对没有问题。

  就这样,林燕和李晓芸针对目前香江的公交车广告和沪海现在的公交车广告结合,联系了沪海公交公司,直接向对方提出了承包市内所有公交车车身广告的要求。

  这个申请引起了公交公司的极大重视,虽然公交公司是国企,但因为公交公司的公共服务性质,公交公司说白了也是吃财政饭的,目前公交公司还不像许多年后进行了改制自负盈亏,从而部分脱离财政采取自主经营模式,所以在财政方面一直紧巴巴的,公交公司的职工收入也不怎么样。

  广告公司的主动接触,给了公交公司一个惊喜。

  在公交公司看来,如果可以把公交车的车身承包或者出租给广告公司,他们就能拿到一笔不菲的收入。这笔收入完全就是意外之喜,几乎和天上掉下来的馅饼没区别。

  但公交公司领导对这个事也有顾虑,毕竟国内现在还没这个先例,就算之前有在公交车上拉横幅广告的例子,那也通常都是通过上级部门行政安排要求的,不属于商业操作,费用往往也仅仅只是一些不痛不痒的补贴罢了。

  现在不一样了,一旦和广告公司展开合作,这就成了纯粹的商业行为,这样的行为是否会触及一些敏感的问题呢?作为领导,公交公司方面虽然心里火热,却也有着顾虑,在没有得到上级部门的点头情况下,他也不敢做出决定。

  为此,公交公司一方面在和广告公司的接触表示出热情,另一方面也告诉广告公司这个事他们做不了主,必须征求上级部门的意见才行。

  林燕和李晓芸为了这个事也在暗中出力,通过关系四处找人打通关节,如果能拿到上级部门对此事认可的文件,那么这个事就能顺利进行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