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六章 白鳣生游江心屿
作者:夜纤雪      更新:2022-04-27 09:36      字数:2188
  把姑娘送回家,在她家人的感谢声中,黎洛棠落荒而逃。

  英雄救美,美人以身相许的戏码,又要上演了。

  黎洛棠不能不逃啊!

  她又不能把美人娶回去。

  所以说,行侠仗义的风险真的很大,不是丢命,就是。

  黎洛棠转悠着回了客栈,让伙计把马牵去马厩喂草料,她回房练功打座。

  等酉时正,往酒楼去了。

  在伙计的竭力推荐下,点了一道白鳣生。

  这白鳣生也是当地名菜,只是端上来,一看,有点吓人,一堆红乎乎的不明物体。

  黎洛棠微蹙眉,这能吃?

  拿筷子,夹了一根,小心翼翼地放进嘴里。

  嚼了嚼,眉头皱得更紧了,白鳣生等于萝卜?

  这也太坑了吧?

  不过味道,还不错,咸香爽口。

  黎洛棠夹了一筷子大的,这下口感不同了,有萝卜,还鱼肉。

  鱼刺已被腌酥,和着鱼肉一起吞下,再配上脆爽的萝卜条,是一道绝好的下饭菜。

  饭罢,吃得有点撑的黎洛棠,慢慢散步回了客栈。

  一夜过去,次日,黎洛棠去江心屿玩。

  江心屿又被称为瓯江蓬莱,是四大名屿之一,风景秀丽。

  每年不同时节,不同地点,江心屿都有其独特的景观,因而有好事之人总结出了江心十景。

  此时是春季,该赏的是春城烟雨。

  立于江心寺大殿前,南望鹿城,烟雨如丝,正合“春风又绿江南岸”的诗意。

  前人题诗云“是烟复是雨,东风不开束。一夜霏空潆,染得城头绿。”

  江心峙古时,原是两个小岛。

  僧人清了奉诏来江心屿设坛传经,率众填塞中川,两屿遂连接为一。

  并在填塞处,建寺,名中川寺,又称江心寺

  黎洛棠上屿后,打着油纸伞,便往江心寺去。

  寺院大门处的对联云朝朝朝朝朝朝朝朝散,潮长长长长长长长长消。

  黎洛棠抬高伞,念对联,“云朝朝朝……”

  哎呀,妈呀,舌头打结了。

  念不通顺,黎洛棠也不为难自己,抬腿往寺里面走去。

  江心寺,庙宇宏伟庄严富丽堂皇,香火鼎盛。

  前为金刚殿五间,两端配以钟鼓楼。

  供着弥勒、韦驮二位菩萨,两边为四天王像。

  寺中殿是圆通殿,里面供奉观世音菩萨坐像,两旁侍立善财、龙女。

  因下着雨,寺里的香客不多。

  清冷的空气中,檀香更显浓郁。

  袅袅白烟下是观世音菩萨端庄的宝相,黎洛棠放下伞,接过小沙弥递来的香。

  她正要跪下,就听跪在蒲团上的妇人道“小妇人诚心企求菩萨,保佑小妇人能一举得男。”

  嘴角微抽,这是送子观音?

  她不需要,她还没嫁人呢。

  果断把香塞回给小沙弥,拿伞走人。

  小沙弥傻愣住了,第一次遇到这种情况,反应不过来。

  江心寺周围的景色非常幽美,寺内同样古木参天。

  没有香客的寺庙,才让人感觉到远离尘嚣。

  烟雨蒙蒙,白雾缭缭,远处的黛色山峦,就宛若一幅水墨丹青画。

  正沉迷在这美景之中,听到有人吟诗,“……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黎洛棠转眸看去,三个书生模样的人,其中一人,她认识,正是端木霖。

  端木霖看着前面不远处持伞的人,认出是黎洛棠,眼中满是惊喜,“糖、黎公子,好久不见。”

  黎洛棠微微浅笑,“端木公子好。”

  也就几个月没见,还称不上好久吧。

  “这位是?”端木霖的同伴问道。

  端木霖看着她,温和地笑道“我的救命恩人黎公子。”私心里,他不愿让同伴知道她的芳名。

  黎洛棠笑,“不敢当。”

  端木霖介绍道“这位是岳宝成,这位是刘植。”

  “岳公子好,刘公子好。”黎洛棠拱手道。

  那两人还礼道“黎公子好。”

  “一个人?”端木霖问道。

  “嗯”黎洛棠点头。

  “一起吧?”端木霖眼含期待地问道。

  黎洛棠还没回答,他的两个同伴盛情相邀,“一起吧一起吧。”

  盛情难却,而且也找不到理由拒绝,如是四人同游。

  在江心寺周边,有文信国公祠和浩然楼,还有兴庆寺、小巧雅致的澄鲜阁……

  兴庆寺两侧有琉璃泉,泉水清冽,为温州三大名泉之一。

  《茶经》曾言“其水,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

  在泉眼边,建有品茗亭,就在意料之中了。

  亭里坐着个眉须皆白的老和尚,也不算意外了。

  刘植认识他,“微云大和尚安好。”

  “阿弥陀佛,刘施主有礼。”微云大师双手合十,“茶刚煮好,几位施主就到了,请进亭来饮一杯。”

  “多谢法师。”那三人接受了邀请,黎洛棠也只能跟着进亭。

  五人跪坐在蒲团上,微云大师提壶斟茶。

  热气萦绕茶香氤氲,观茶汤,色如明镜。

  喝上一口,甘洌馥郁,味美清醇。

  茶已下喉,仍齿颊留香,令人回味悠长。

  “好茶!”刘植赞道。

  四人聊起了茶,黎洛棠不想班门弄斧,没有多言。

  饮过茶,辞别微云大师,继续去看双塔。

  先去的是西塔,远远望去,碧水蓝天,全身披绿的西峰山托着砖红色宝塔,塔刹直入云端,蔚为壮观。

  走到近处,江风吹过,四十二个檐角的铜风铃,叮当作响,四周枝头飞禽发出清脆的啼呜,交响成趣。

  塔的每层每面均有小佛龛,内置石雕佛像,造型精致,神态自然。

  再去东塔,东塔是青砖围砌。

  层层有平座、栏杆和出檐,由扶梯上塔顶,俯瞰瓯江澎湃,饱览风光旖旎的鹿城全貌。

  两塔修建时间虽不同,但外形和结构极其相似。

  都是七级重檐,六面玲珑,高耸入云。

  皆有扶梯,可迂回而上。

  而两塔均为砖身木构,古朴庄重。

  端木霖三人是书生,见美景就忍不住吟诗,这个道“一川砥柱横沧海,两塔凌空映彩虹。”

  那个道“潮声喧万马,塔影浸双龙。”

  端木霖吟道“孤屿今才见,元来却两峰。塔灯相对影,夜夜照蛟龙。”

  这两塔并不是单纯的佛塔,还兼做灯塔,为夜航的船只指引方向。

  听他们吟完,黎洛棠突然后悔和他们同行了,就不能单纯的赏景吗?

  有的人一着急,脑子就一片空白。

  好在黎洛棠不是,沉吟片刻,她想出一句诗来,“城脚千家具舟楫,江心双塔压涛波。”

  在他们要去看狮岩和象岩时,黎洛棠找了个借口,“不好意思,我答应帮人拓印石刻,就不和你们一起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