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七章 走正道
作者:蜜汁荷包蛋      更新:2022-12-10 14:59      字数:3036
  剩下的那款牛肉条,倒不是腌制品,但却是寻常的牛肉切条,然后再通过某种工艺技术,做出来的产品。

  没难度,所以包装上才有合格标和检验资格证。

  看完这三款产品,我沉吟了几秒:“姐,你有没有想过,这种入口的东西一旦出事,会导致什么样的后果?”

  我之前卖冻品的加工,只是加水急冻,并不会对人造成伤害。

  但是,这类加了添加剂的产品,对人的危害相当大。

  尤其是骨髓香这种配料,随便加入一勺,香飘满屋。

  可这香味,闻久了会让人恶心作呕。

  闻都这样,更何况是吃?

  苏伊人跟我说过,要想在这个行业走的长远,就必须严格把控产品质量。

  不求最好,但必须要符合国家食品的要求标准。

  我很赞同她这话,也相当清楚,自己现如今不再是那个走街串巷的供货商,更不是那个捞偏门的法外狂徒。

  现在我做的事业,全都正规合法。

  所以,我生产出来的每一款产品,也必须要合法正规。

  否则,就相当于是在给自己埋祸根。

  “大家都这么做,我就不能?”江雨燕反问了一句。

  不等我回应,她又说道,“这个冻品批发市场很大,上架售卖的产品也有二十几款。但是真正合格的产品,一只手就数的过来。”

  “这么多年了,也没见他们出过事……从这一点也可以看出,这些产品的危害,全在人的承受范围内。”

  她这种心怀侥幸,相当是在走钢丝。

  我不赞同。

  但我也没有反驳。

  可在我看来,如果要做这些产品,我还不如回去卖嘢味呢。

  “你说得也对。”我点头一笑,“回头我研究一下,看看需要哪些产品,再跟你打电话联系。”

  我已经在思考,该找个什么样的理由离开了。

  去她的工厂?

  没必要了,就她生产的这几款产品,已经断绝了我去她工厂参观的念头。

  “行。”江雨燕笑了笑,“明天带你们到我工厂……”

  她话还没说完,握在手里的手机响了,“稍等,我接个电话。”

  看她走到门口,我眯了眯眼睛,移动脚步来到苏伊人身边。

  “待会儿找个借口离开。”

  苏伊人指了指冰箱上面的那几款产品,睿智的眼神里,掺杂着几分询问之意。

  读懂她的这个眼神后,我不动声色地点了点头。

  这时,江雨燕重新走进来,面带几分歉意,“阿弟,恐怕不能陪你们了,港城那边有点事要处理,我必须现在过去一趟。”

  “没关系,正事要紧……”我笑了笑,“等回头有机会,我和伊人再来找你。”

  “行。”

  又聊了几句,我告别江雨燕,载着苏伊人离开冻品批发市场。

  “产品存在很大隐患吗?”

  我嗯了一声:“你还记得年前,一月二十六号那晚,新闻联播其中的一条内容吗?”

  苏伊人点点头:“就是因为这条与食品相关的新闻内容,我才会跟你说,咱们厂今后生产出来的产品,必须要符合国家食品规范。”

  说到这,她话锋一转,“所以说,江雨燕那几款产品,存在很大安全问题吗?”

  “会吃死人的那种……”我叹了一声,“其它产品还好。可她那款冻牛柳,肯定会成为暴雷!”

  “到时候,风向一变,开始严查,她绝对跑不掉。”

  “我刚才提醒她了,可你也听到她的回复了。”

  从情感上出发,我不希望江雨燕出事,毕竟她帮过我很多。

  但是,从人性角度出发,我不会劝她,因为她已经陷进去了。

  一个掉进沼泽地的人,除非是神仙出手,否则,没人能把她从泥塘里面拽出来。

  “我现在也开了食品公司,怕劝说太多,容易让她误会啊!”

  听完我这话,苏伊人沉吟了几秒:“回头我给她打个电话,再劝劝她。”

  “讲清楚产品危害性质就行,其它别说太多。”

  “行。”

  回到酒店,我和苏伊人没有在外出,一直到第二天早上,直接启程返回福州。

  原本是打算到广州看看,然后引进一批产品,好快点把市场的店铺先开起来,缓解一下当前这种天天只出不入的局面。

  但现在看来,明显还要再拖一段时间。

  我这人就这样。

  走歪路,我可以比任何人走得还要歪。

  可一旦决定要走正路,那么我手里的产品,必须要经得起各方面考验。

  绝不可以存在半点隐患。

  如果我现在引进一批有问题的产品代销,将来出了问题,那么我苏江食品公司这块招牌,必定会一落千丈。

  品牌不被民众信任,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

  就像人一样,一旦有了污点,就会永远活在别人的歧视中。

  时间或许可以洗刷,但那需要很长很长的时间,或许长到你自己都忘记。

  这个风起云涌的年代,一旦在某个行业沉寂了,必然会被社会淘汰。

  等到可以重新正大光明出场时,早已物是人非,时过境迁了!

  所以啊,我不能在正道上犯错。

  走上这条路,我个人可以肮脏卑鄙。

  但是,苏江食品公司、在水一方这两块商标,必须光明正大到底。

  有背景的人,拥有不断犯错、然后在错误中成长的资本。

  可像我这样的人,是绝不可以犯错的,很有可能一个错误,就会把我打入万丈深渊。

  回到福州后,距离厂里的工人上班,还有五天时间。

  ……

  二月九号。

  冷库完工后,接连几天,我拉着杨江开始跑码头找货。

  寒风凛冽的海边,我穿着一件呢子大衣,跟杨江蹲在昏暗的码头上抽烟。

  “几点了?”

  “凌晨两点半。”

  听到我这话,原地踏步取暖的杨江停下动作。

  “老板,三天了,再这样下去,我怕咱俩会冻死在这码头啊!”

  “再扛扛,我打听过了,今天会有一大批远航的船回来。”我咬着卷烟,望着黑漆漆的海平面。

  只能感受到风的冷,却看不到海的辽阔。

  一眼望去,乌漆麻黑一片。

  这三天,我和杨江一直都在这儿蹲守着。

  这种碰运气的行为,再一次让我深刻体会到,资源不足有多可悲。

  没有挥斥方遒的人脉,就只能像我这样,熬着夜,在寒风中苦等。

  我有找过王诗语,可她在这方面也不认识人。

  如果是那些养殖户,她倒是可以通过水产老板,找到一些养殖户。

  但我想要的并不是这个。

  养殖户的产品价格太贵,尤其过年这段期间,每斤明虾的出池价,已经飙升到20块钱。

  这种价格买进来,等我制作成产品后,最终只能砸在手里。

  海虾,是我最好的选择。

  寻常人听到海虾,肯定会认为一定比养殖虾贵,毕竟是野生的嘛。

  其实不一定。

  当然,别拿九节虾比。

  类似于狗虾这种咸水虾,就是有一对大钳子的那种,每斤价格在14块钱左右。

  如果是整船包下来,价格大概在11块钱。

  ……

  凌晨三点,码头渐渐热闹起来——这也意味着,即将有船要靠岸了。

  不过,通过我这几天打听到的情况来看,这个时间点靠岸的船,基本全是近航小渔船。

  看着那一艘艘靠港的小渔船,我扔掉烟头,招呼杨江跟上。

  虽然小渔船的产量不大,但蚊子再小也是肉。

  这些天,通过这些小渔船,或多或少也采购了三百多斤狗虾,全都放在冷库急冻。

  “老板来啦,今天还是全包吗?”

  “老板,我这有几十斤狗虾,全给你留着呢。”

  我刚靠近码头,渔民们纷纷开口跟我打招呼。

  “跟昨天一样,劳驾各位老乡送到厂里过秤拿钱。”

  “好嘞!”

  这几天,我已经跟他们混熟了,再加上工厂距离码头也就百来米,是他们回家的必经之路。

  而且,来这里进货的人不少,有本县的海产老板,也有一些隔壁市的海鲜商贩,或者一些大型酒楼的采购人员。

  不能说鱼龙混杂,但也算得上错综复杂。

  小小的码头,俨然就是个小江湖。

  就这单单几天,我看到的打架斗殴,发生了不低于五次。

  基本全是进货商贩因为价格的事儿,跟渔民发生口角,然后升级成比拳头。

  最厉害的是昨天,有个外省的海产老板,开着奥迪来的,还跟了一辆海鲜车。

  一开口就要包下整个码头的货,姿态是相当嚣张。

  完全不把那些凌晨两点就守在码头等船的人,放在眼里。

  结果引起众怒了,连人带车被掀了。

  大老板也被直接丢进海里游泳,要不是码头看守人员出面,那老板怕是要重伤退场。

  又逛了一会儿,远处海面传来汽笛声。

  我连忙抬眼望去,一道庞大的轮廓,从黑暗中渐渐靠近码头。

  这时,一束灯光从头顶穿过,照在乌漆麻黑的海面上。

  只见一艘大型渔船,顺着灯光指引,缓缓向码头右侧开去。

  “老杨,走了。”

  还在跟某位渔船扯话的杨江,连忙丢下一句话,小跑着追上我。

  “老板,这种级别的渔船,要么没有货,要么绝对是论吨计算的,咱们吃得下吗?”

  我抿了抿嘴:“按照一斤11块钱计算,一吨是万把块钱……钱是没问题的,就怕对方不卖咱们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