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康熙微服私访记
作者:苏右岸      更新:2022-07-27 23:51      字数:2082
  这个点还算早,大排档人不算多,随着各家的烟雾渐渐起来,人声越来越鼎沸。

  老板手脚也麻利,肉串烤好一波后,直接先拿过来了一盘。

  不一会,各种卤菜也都上来了。

  苏幼安看着盘子里已经被辣椒粉完全淹没的肉串,也是忍不住咽了口水。

  “周哥还有几位兄弟,今天实在是感谢你们了,我也陪你们喝一口吧。”

  其实感谢是其次的,主要是他也口渴了。

  吃烧烤不喝冰啤酒,人生不完美。

  周繁倒是难得的笑了,麻溜的拿起旁边的啤酒瓶,用手里的筷子撬开,咣的一下放到苏幼安的面前。

  “先走一个吧,庆祝咱们开门红。”苏幼安举起瓶子。

  “小苏同学豪气啊,都直接拿瓶子了。”

  “冰啤酒喝快了伤胃,都是自家兄弟,别拿话兑人。”周繁拍了拍小王的肩膀。

  说完把自己面前的杯子里的酒先喝了下去。

  苏幼安笑了笑,他果然没看错,这周繁是粗中有细,绝对不是啥铁憨憨。

  旁边的司机也想喝啤酒,吓得苏幼安连连劝阻。

  “开车不喝酒,喝酒不开车,行车不规范,亲人两行泪。”

  一番话说的司机大哥脸都僵了。

  烧烤啤酒下了肚,桌上的气氛很快就起来,几个人都开始划起拳了。

  苏幼安对这几位周繁喊的小兄弟也有了一些初步的了解。

  感觉今晚的火候也差不多了,便起身告辞。

  “开学之后肯定有摸底考试,这几天晚上得突袭复习下。”

  说的确实是真话,别忘了,他还是个马上要开学的高一新生呢。

  听到苏幼安的话,一群人顿时尬住了。

  还是别人家的孩子懂事啊,这么点大就知道出来赚钱不说,在酒局上还能念念不忘学习的事。

  将来必成大器!

  周繁也不挽留,痛快的问道“明天怎么安排?”

  苏幼安说道“剧本还是照着今天的演,不过明天我先不过去了。

  陪着我爸一起先把入学的一些手续什么的办了,等我忙完了再去找你们。”

  “行,那我明天再喊个人过来,你安心忙自己的事。”周繁顿了顿,“要不要我开车送你过去?”

  “也是个办法,那我们明天还是兵分两路吧,早上你过来接我们,老秦跟着货车去校门口。”

  苏幼安也觉得拿着那么行李确实不太方便,没必要死要面子活受罪,有车坐还是要舒服很多。

  老秦也在一边高兴的嗷嗷叫,“放心吧,有我在,出不了事。”

  难得小苏同学这么信任他,自然得表现一下。傻子都能看的出来,眼前的年轻人似乎非常受周哥重视。

  别看周繁在邹家看起来一副不起眼的样子,但实际在林城混过的人都知道,这可是挨着天的人物。

  “好,是在紫林一栋吧?”

  “嗯。”

  “那明早8点见。”周繁扬了扬手里的啤酒,算是告别。

  大排档一条街离着紫林很近,走路不过十分钟。

  苏幼安独自一人漫步在这条熟悉的小路上。

  路是泥巴路,两边没有灯。

  好在月儿高挂不至于完全看不清。

  夏日夜晚的风吹在身上很凉爽,怡然自得。

  今天是回来的第7天,一切都与原来有了很大的不同。

  过去的点点滴滴,曾经的不以为是,换成了几十年后的他,完全有了别样的体会。

  这大概才是重生党们乐此不疲的原因吧。

  不管是为了弥补遗憾,为了开挂人生,为了兴趣爱好,甚至是为了国民大义。

  都是心里的一份执念。

  每一个人回到过去都有着不一样的选择,这件事,无关对错。

  现在这样,就挺好。

  苏幼安在心里对自己说。

  回到家,父母也都还没睡,在客厅看着电视剧,一边等着他。

  苏幼安随意的瞅了一眼,就看到张国立那张熟悉的脸。

  演员中的三大皇帝,张国立、张铁林和陈道明,还是张国立最早确定的国民形象。

  陈道明虽然很早就演过溥仪,但那已经完全是近代范了。

  且人气远远不及2001年才出品的《康熙王朝》的形象深入人心。

  张国立其实早在另外一部96年的国民热剧《宰相刘罗锅》中就已经饰演过乾隆皇帝。

  估计是一下子演出了感觉,找到了自己戏路。

  今年《康熙微服私访记》的横空出世,让这位去年才刚拿到百花奖影帝的电影咖确定了在电视圈中的地位。

  这部神剧算是国内最早的系列电视剧这一了,足足拍了五部之多,可见其人气之旺。

  到重生前听说连第六部都在筹拍中。

  故事讲的都是大老板到民间解决些琐细疾苦之事,很受广大底层老百姓欢迎的,这类题材可谓是经久不衰。

  苏幼安刚回家,电视里就响起了戴娆干净而略带沙哑的声音。

  片尾曲《百姓的事儿牵着走》的词是编剧邹静之亲自操刀的,完美的还原了剧情表达的核心。

  “春发芽,夏抽穗,秋天满地花(啊……)

  东西事,南北事,事事谁当家(啊……)

  出了宫,进了殿,忠奸明眼辨,

  入了乡,随了愿,百姓才是头上天。”

  陪着父母听完片尾曲,苏幼安这才简单的把今天的情况说了一下。

  抛开准备的时间,拢共也就卖了两个小时吧,从货车后面的备货情况看,估计去了有小三分之一。

  销量已经大大的超出预期了。

  母亲特别开心,“就说我儿子的计划书写的那么好,怎么会不成功。”

  苏天林连连点头,“是是,你儿子写的比厂里的企划书好多了,现在整个厂子都快知道了……”

  “下回陈厂长来吃饭,我得跟他建议下,感觉他这个老中专有点跟不上时代了。”母亲叹了口气。

  陈厂长是棉纺厂的副厂长,他老婆刚进厂时和江虹就是闺蜜好友,两家人经常在一起吃饭打麻将。

  后来厂里越来越重视知识分子和技术人才,有中专文凭后来还进修过大专的老陈就一点点从基层爬了上来。

  现在刚过35岁的年纪,在厂里的高层里算是最年轻有为的。

  厂里这几年销售情况确实也是每况日下,货卖不出去,生产线也不敢停,银行的贷款又是一环扣一环。

  如果将来不改革,迟早也会走向破产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