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2章:去表明气节
作者:倾城花不语      更新:2022-07-28 10:16      字数:2296
  第242章:去表明气节

  “今日,你们追随于我,成了,你等皆是功臣,到时论功行赏;

  若是你们现在临阵想要逃脱,必先死于我的刀下!”

  董方平在大军阵前厉声说道。

  二十万大军,只有战马嘶鸣传出,除此之外,没有任何响动传出。

  董方平的这番话对于他们的震动可想而知。

  前面十二位将领中,有几位一心追随董方平的将领直接站出来表态

  “誓死追随董将军!”

  几位地灵境武者将领的声音回应着刚才董方平的话。

  这几位将领也都是董方平一手提拔上来的,能力不说有多少,对他忠心是肯定的。

  跟在董方平身后的王猛冷眼看着这一切。

  董方平随即转过身来,看着永安都城。

  他在等人来……

  宫城之中的那些人自然知道该怎么办。

  如果现在杀进城中去,那么自己便真的会背上谋逆的罪名。

  可是二十万大军临城而立,便是一种威慑,以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目的。

  永安都城之中的街道上空无一人,百姓们早就回到家去,把大门给闩了起来。

  他们这些百姓不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情。

  但是无论发生什么事情,都不是他们所能抵抗的。

  城中支持二皇子为帝的官员们分外高兴,他们知道,自己的机会就要来了。

  马上就要收获站队带来的好处了。

  有时候什么也不用做,仅仅是站对了队伍,那么你得到的好处便会远远超乎你的想象。

  以严天松为首的二皇子一派官员,连忙备好了轿马,颠颠出城去了。

  美其名曰:为了迎接天赐国勇武的将士,实则是抓紧过去混个脸熟,说明自己坚定不移的站在二皇子一边。

  董方平看到这群朝臣出来,热情的和他们打着招呼。

  “严宰,好久不见。”

  “董大将军,好久不见,没想到动作如此迅捷。”

  “都是为了早日整肃朝纲,所以片刻耽误不得。”

  两只老狐狸说得义正词严。

  跟随出来的这些朝臣们,看到如乌云一般的二十万大军,脸上早就笑成了花。

  心中都在感叹自己站队站得好。

  这群人中都是喜气洋洋的,但是包括祖勇在内的一小波将领脸上,却是看不到半分的笑意。

  永安都城之中以御史包瑞兴为首的几个老臣,得了消息之后,便匆匆赶往了宫城。

  太子独孤荇和凌云得到王猛的消息之后,便来到了御书房之中等候。

  “传他们进来吧。”

  独孤荇对着一旁的小太监说道。

  “喏。”

  包瑞兴等几位老臣鱼贯而入。

  这些人看到御书房中太子殿下身旁坐着的少年,先是一愣,随即叩拜在地。

  当下最紧急的事情是大军压城,搞不好就是大军血屠永安都!

  这种时候,他们也没心情理在御书房中被赐座位的少年是何人物了。

  “殿下,出大事了!大军兵临永安都,董方平已经在城外等着了。

  如今城门打开,那董贼就是在威胁我等!”

  包瑞兴因为激动,语气有些许的颤抖。

  这御书房中一个任何决定,将关乎一城之人命!

  “董方平那厮野心,昭然若揭!”

  “诸位且随吾去城墙之上,看看这董方平的敢不敢迈入这永安都一步!”

  几位老臣听到太子独孤荇的话都被吓了一跳。

  先前他们所言:在城墙之下跳下,为永安都城增高一寸。

  虽然尽是肺腑之言,可是他们万万不敢让太子殿下去涉险。

  这个节骨眼上,独孤荇应该研究是怎么跑路,不是无脑去莽。

  包瑞兴几个老臣,本以为自己就够偏执的了,没想到这为太子殿下比他们还要顽固偏执!

  岂有羊主动送入虎口的道理。

  “殿下!”

  “万万不可啊!”

  包瑞兴连忙开口阻拦。

  “殿下,不如早早乔装改扮,逃出宫去,日后我们再图谋东山再起!”

  几位老臣开口相劝,他们是真的以为太子独孤荇要前去送死……不是……表明自己的气节。

  他们这些做臣子的可以去,纵然身死也无憾!

  若是太子殿下亲身前往,那么只能在史书上留下“愚蠢”二字。

  “我不但要亲自前去,还要带上父皇的棺椁,让那些城外的文臣武将们好好反思一下,他们食君之禄,心中会不会愧愤!”

  这帮老臣们都惊呆了,太子殿下真的是极有文人气节(傻)。

  “殿下,虽然生死事小,失节事大。

  可是城外的那帮文臣武将,他们显然不会用圣人的标准要求自己。

  如果您亲身前往,正中了董方平的下怀。

  殿下三思啊!”

  包瑞兴连忙跪倒在地恳求。

  “请殿下三思!”

  其余的诸位老臣也都纷纷跪拜,请求独孤荇不要亲身前往。

  同时他们心中也是极为欣慰,自己没有看错人。

  这位太子殿下是把气节和清誉看得比生死还要重的人,这种人绝对会成为一代明君。

  当然了,这些老臣所想的只是其中一个方面。

  最主要的是,独孤荇身边还有凌公子这个杀手锏!

  “此事,我自有抉择,诸位且随我去都城之上!”

  “殿下!”

  几位老臣还在苦苦哀求。

  “吾心意已决,且随我去,纵然身死,也能为永安都增高一寸!”

  独孤荇转身又对着一旁的小太监说了一句:“去把父皇的棺椁抬到城门口!”

  “……”

  一旁的小太监还有些发懵,殿下这是来真的?

  “嗯?”

  太子独孤荇看了一眼迟迟未动的小太监。

  “喏!”

  小太监快步跑出了御书房。

  独孤荇和一旁的凌云对了一下眼神,两人并肩走了出去。

  几个老臣连忙起身跟了出去,无论如何,他们这些老臣一定要死在太子殿下的前面。

  同时这几个老臣心中也暗自好奇,太子殿下身旁的那位面如冠玉的少年究竟是何人,为何此前从未见过这人。

  难不成,殿下有龙阳之好……不是……这是殿下暗中培养的势力。

  可是只有一个人,还是一个少年,能起到的作用也是微乎其微吧。

  独孤荇一行人先去了前宫金源殿。

  十几位小太监费了好大的功夫才勉强抬起了那口金棺。

  其余的皇子皇女们一脸的困惑,现在还不到入葬的时候。

  “你们先在此候着,不要出宫。”

  独孤荇看着守灵的几位皇弟皇妹说道。

  他扫视了一眼,二皇子独孤星果然不在这里。

  二皇子独孤星也得了董方平的消息,和董贵妃的车驾一起出宫去了,这会儿母子两人应该已经快到城门口了。

  看着那些小太监分外吃力的抬着那口金棺,要是抬到城门口,不知道要到什么时辰了。

  “阿左阿右!”

  随即闪出了两道人影,来到了金棺前面。

  阿左阿右两人分站在金棺的首尾两侧。

  两人身上灵力运转,把金棺抗在了肩头之上,轻若无物。

  在一众惊愕的目光之中,独孤荇一行人出宫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