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4章 一座城
作者:冰儿      更新:2022-08-01 10:26      字数:2101
  柳惠说,一定要找到那座城所在的位置。

  “就是一张地图,中国这么大,还没有文字说明,恐怕是难找。”

  “想办法。”

  我不知道柳惠所说的想办法,是什么办法,这就是等于大海捞针了,也不一定能捞到。

  “你能告诉我,有的时候打电话打不通,你在什么地方?”

  “哥,有一些事情,我是不想把你扯进来,这不是什么好事儿,所以,你别问得太多了,我有分寸的。”

  我沉默了,看来柳惠有一些事情,还是不想让我知道的。

  柳惠这两天什么都没做,就是陪着我在县里转了。

  我回去上班,坐在办公室里,想着地图上的那个地方。

  实在想不出来,百度也没有找到。

  我给我的一个同学打电话,他在大学当教授,他喜欢中国地理。

  “有没有水上是城,水下也是城的地方呢?”

  “梦里有。”

  同学和我开玩笑,也是告诉我,没有这样的城。

  没有这样的城,那地图上画的就是假的,或者说是想出来的,可是柳惠说,就是有。

  下班后,我给一个朋友打电话,这个人是市志办公室的主任,对这个市是十分的了解的,或者这个城市在几百年前,几千年前,有过这么一座城,最后因为变迁等原因消失了,也不一定的。

  喝酒,我问城,不说地图,那是绝对不能说的。

  他想了半天,摇头,没有这样的记载,至少现在是没有。

  “我们这座城,要算最早存在的时间,有七千多年的历史,这是古城,当然,毁灭了,重新建,反复的多少次,这个要考查起来,恐怕是不可能,历史上的记载,也不过就是一部分,不是全部,有这样的城,也是有可能的,但是我们这儿没有海,只有河,那河你也是清楚的,不可能有那么一座大的城存在,所以分析来讲,就算是有这个城,也不会在这个城市里。”

  如果不在这个城市,那要是找起来,几乎就没有可能了。

  现在可以断定的就是,这座城,并不是现存的城,而是过去的城,久远的城,那就麻烦了。

  我回家琢磨着,突然就提到了城,那和赊店,古屋有什么关系吗?

  就赊店而言,百年的店,我感觉应该是更久远,那古屋有六百多年了,这赊店我想,也会更久远,这是给我的感觉。

  赊店的诡异,我是一直没有弄明白,那东西赊出去了,收账还不是钱,而且似乎可以预料到什么事情的出现。

  如果早一些年我进了这些赊店,爷爷死的不那么早,或许我可以知道更多,对赊店就有所了解了。

  爷爷死的时候跟我说,他识人很准,一眼就认准我,是照顾柳惠的人,这事让我也是理解不了。

  我给柳惠打电话。

  “想找到城,我想应该看看赊店的北屋,还有古屋,或许能有什么线索。”

  “暂时不能去,记住了,如果你再这样做,我就生气了。”

  柳惠是真的担心我会出事吗?我想应该是真的,那是一个不会说谎的女孩子。

  我没有想到的是,周三的时候,一个作者来送稿子,说非得要我看稿子,有这样的作者,很清高,我能理解。

  这个人年纪二十多岁,到是不大。

  他把稿子放到我面前。

  “你坐吧。”

  他坐下,我看稿子,诗写得还可以吧,说发出来,也行,不发也可的东西,这样的东西是实在太多了。

  “对了,我想你会喜欢书的,我这有一本书,我父亲收藏的书,父亲出意外死了,这书我也不怎么看,拿来了两本,送您吧。”

  “诗一般,我得改,能不能发,也不一定。”

  这小子到是真想把书送给我,他把书放下了,说他还会写的,然后走了。

  那书是线装的书,手写本。

  我翻看着,一本是诗,另一个就是如同一样。

  就是这本写得像一样的本子,把我惊出了一身的冷汗。

  我把门反锁上,翻看着,那竟然写的是一座城,水上城,水下城。

  字数一共就六千多字,这个城非常的大,住的人口数竟然有六万多人,是什么年代的,确实是没有写出来,就是描写一座城,那么这城在什么地方,也没有写。

  但是,在最后写的是,这是避祸战乱,得水而入,入水入城。

  “得水而入?”

  似乎是什么线索,那么这本书到底写得是不是地图上的古城呢?

  我给我的那个史学家朋友打电话,晚上一聚。

  喝酒的时候,我把书递给他,他翻看了几页,就合上了。

  “这书应该是周教授的。”

  给我送稿子的那小子确实是姓周,我也大致的说了一下。

  “周教授死了,真的可怜了,他在研究一种文化,似乎发现了什么重要的东西,之后就死了。”

  “您认识周教授,他在研究什么你知道吗?”

  “不知道,后期周教授就背着包,在这个城市四处的跑,学校也请了假,后来就出事了。”

  “我们可以去周教授的家吗?”

  “我和周教授是非常好的朋友,他没有研究这个之前,每周都会去他家聚一下,有三五个朋友,研究一些东西,我先打个电话,看看周教授的妻子愿意接待我们不?”

  我的朋友打电话,打电话点头。

  吃过饭,我们去周教授的家。

  那送稿子的小子在家里,看到我,高兴了。

  “稿子下期给你发出来,我改过了,到时候看看我怎么改的。”

  这小子兴奋。

  周教授的妻子很文静,让他的儿子回房间了。

  我的同学问了,周教授那个时候在研究什么呢?

  “最初研究的是中国赊店,当时的三千多年前,赊店已经达到了千余家了,以赊易友,以友而交,当时是一个非常庞大的商网,到现在,只有一家店了,就县里,这个他跟我说过,后来突然就开始找什么,还请了假,走一次就是十几天,最长的一次是四十二天,最后一次是第十三天的时候出的事情,死在了一个水库边上,心脏病发作了,打了电话,发了定位后,就没有动静了。”

  周教授的妻子流了眼泪。

  “真对不起,嫂子,他到底在找什么呢?”

  “他说是重大发现,其它的都没有跟我说过。”

  我心里闪念,城,是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