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4章 咱们省要丢人了
作者:早起时见雨      更新:2022-04-20 05:46      字数:2020
  龚总呵了一声,眼神中难掩一丝轻蔑,“原来是刘总啊。

  请问你,近一年的纳税额是多少啊?”

  刘林讪笑一下,装出一份愧疚的模样,“我的小纺织厂刚建厂一个月,你知道的,一个月,可能没什么纳税。

  上个月的纳税额,我可能回头得问问财务。”

  有人立刻发出了质疑声,“还没开始纳税,就能参加企业家交流会了?”

  “不是说全省前十名吗?”

  “一分钱纳税额都没有的人,怎么和我们混在一起了?”

  “这要是到了安荣省,被其他省的企业家知道了,得怎么看我们?”

  “能怎么看,肯定是以为咱们省没人了,只能找个人滥竽充数了呗。”

  刘林笑笑,“不用这样说,你们可以跟他们说,我是走了后门,才得到这样的机会的,不就好了。”

  “走后门?”

  几个人故作嫌弃地暗暗说道,“这人怎么这么不要脸?

  走后门这么上不了台面的话,他也好意思说出口。”

  “不过就他这连纳税额都没有的人,不是走后门还能是什么。

  至少人家还有一点儿可取的地方,就是诚实。”

  “呵!”

  有好几个人毫不掩饰内心的鄙夷。

  在他们的心里,诚实可不是什么褒义词,根本就是傻的代名词。

  “这人啊,真的不能只看外表。”

  介绍完自己后一直没说话的龚总,听了大伙儿议论纷纷一通之后,才浅笑着道,“刘总,既然你是刚创业,那要学习的地方肯定就很多啊!

  而且你还这么年轻,社会经验不足我们也是能够理解的。

  谦虚恭谨,彬彬有礼才是咱们礼仪之邦应该有的样子吗。

  更何况我们这次出去,代表的可不仅仅是自己,更是咱们省的形象。

  到时候咱们可是要团结一心,就算不能为省争光,至少也不能给省里丢人啊。”

  刘林轻撇了一下唇角,点了点头,“龚总说的对。

  所以我刚才略微指点了一下那位老总的礼仪。

  可能说的有点儿太直白了,惹得他不太高兴了。”

  刚刚那位一听,气的直瞪眼睛,居然还敢提这茬。

  当着这么多人的面子,怎么可能由着一个连纳税都没有的人对他评头论足。

  “我说刘总,刚刚明明没有礼貌的是你,我好心来提醒你,让你不要分帮结队的,你不领情也就算了。

  出言不逊,现在还倒打一耙,你觉得自己这样合适吗?”

  刘林看着他,一笑,“敢问阁下贵姓,你说你跟我说了这么半天话了,却连自己的姓名都没报。

  到底是我没礼貌,还是你啊?”

  “你!”这人气的一瞪眼。

  龚总顺势做起了和事佬,“陆总啊,你好歹也是前辈,何必跟个晚辈计较。”

  又看向刘林,替那人自我介绍,“这位是陆总,是做木材加工厂的。

  在我们省里,纳税排名第九。”

  陆总冷哼一声,“我就算第九,他也不是第十,怎可称为一个档次。

  要我说,他混在我们的队伍里,简直是咱们省企业家的耻辱。”

  所有人都是一副看笑话的表情,

  劝和?

  那是不可能的。

  刘林笑笑,“那敢问陆总,你近一年的纳税额是多少?”

  陆总得意的伸出三根手指头。

  刘林一脸佩服地道,“三百万?佩服佩服,厉害厉害!”

  陆总当时就气的脸涨的通红。

  身子几乎都气的直发抖。

  “什么三百万,是三十万!

  够你买一辆桑塔纳了!”

  其他几个人的脸色也都不太好。

  三百万的纳税,那得说明他们一年的营业额要几千万好吧!

  要知道现在国家为了活跃经济,鼓励创业,会在很大程度上给予税收减免。

  而即便不减免,市区的税率不过,而县、镇的,才。

  按照刘林的说法,要达到三百万的税收,那他们一年得挣多少钱?

  如果他们真能交出三百万的税,那他们觉得自己别说是在省里名列前茅了,就是拿到发达一点儿的地区,都应该能排的上名次。

  他们还做什么百万富翁,最次也是千万富翁好吗!

  刘林一看众人的脸色,就知道了,没人达到这个水平。

  还真次啊!

  “唉,就这纳税能力,咱们清安省出去也是要丢人了。”

  大伙有的脸都气绿了。

  “刘总,就算我们省丢人,也没有你更丢人吧?

  再不济,我们都曾纳过税,可你呢?

  这里有谁说话,也没有你说话的份啊!”

  刘林撇撇嘴,“我也没想说话,也没想参合好吧,来找我的难道不是你们自己吗?”

  为首的龚总已经不乐意了,“刘总,我们主动自降身份过来,就是希望咱们的人能拧成一股绳,可是你这样不合群,还句句带刺,恐怕是太不识抬举了。”

  刘林无所谓的做了一个请他们离开的手势,“既然咱们道不同,就不必多说了吧。

  还请各位自便。”

  九个老板,带着他们的人,拂袖而去。

  一路喋喋不休。

  “什么人啊!”

  “我呸,给脸不要脸。”

  “龚总,他连你的面子都不给,我看他就是个市井小民,根本没见过世面。”

  “对,这种人肯定干不长,也干不起来。”

  “我估计,用不上年底,他的什么纺织厂就会倒闭。”

  龚总微微皱了皱眉头,“我听说咱们省新成立了一家纺织厂,不论是规模,还是厂内人数都是相当可观。

  而且听说,这家厂的员工,普普通通的一个,工资都能在二百元以上。

  不会就是这个人吧!”

  龚总的话一出,立刻有人嗤笑了出来。

  “龚总,这种话你怎么也能相信呢?

  要说规模,人数,咱们省有几家能比的上你?

  你们厂的工人都没达到这个收入,那么个刚成立的纺织厂就能了?

  我就不信哪个老板脑袋进水,能将所有利润都给工人。”

  “就是,五十块的工资都有人挤破头给干,他给二百,那这个人得缺心眼成什么样啊!”

  “就是啊,龚总,这就是别人的噱头,或者一些惦记涨工资的泥腿子们造谣罢了,你可千万不能相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