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爱卿果然是忠臣啊!
作者:逆境伐上      更新:2022-09-16 11:29      字数:2290
  杨帆根本停不下来,这可是无本的买卖,而且收益极大。

  当然,世家大族们,也不能全都坐以待毙,楚都好几个家族想要逃跑,但却全被杨帆抓了回来,畏罪潜逃者,连审都不用审了,即刻处斩,家产全部充公。

  世家大族分布楚国各地,杨帆仅仅是抄了楚都及附近几个大郡城池,其他家族虽然不如一开始的李家那么有钱,直接就能抄出三十万两黄金,但每家也有五万到十五万不等。

  这可是折合黄金,平时他们交易都是用的白银。

  至于粮食就更多了,堆满好几个大仓库,连杨帆都恨得牙痒痒,百姓受灾,说是天灾,还不如说是。

  杨帆的暴君之名,也在今天传了出去,不过对于杨帆来说,无所谓了。

  “召唤!”

  【叮咚!宿主花费十万两黄金!】

  【叮咚!恭喜宿主成功召唤大秦锐士1000】

  【叮咚!宿主花费十万两黄金】

  【叮咚!恭喜宿主成功召唤大秦锐士1000】

  【叮咚!宿主花费二万两黄金!】

  【叮咚!恭喜宿主成功召唤大秦锐士2000】

  【叮咚!宿主花费五十万两黄金】

  【叮咚!恭喜宿主成功召唤大秦锐士5000】

  【……】

  杨帆二话没说,当即又召唤了一万大秦锐士,花了一百万两黄金。

  系统就是个无底洞,什么都得花钱,武将解锁天赋,功法,武技都得花,杨帆钱永远都不够花,他注定走上一条掠夺之路。

  “怎么样,典韦,你学会了吗?”

  杨帆看着一直护送他的典韦问道。

  他作为皇帝,还有很多事要办,白天晚上都有事,总不能一直啥也不干的抄家。

  这种事,交给手下人就行了。

  “啊,这个,嘿嘿!”

  典韦憨笑的摸了摸脑袋。

  “恕俺直言,陛下实在缺钱,完全可以直接上去干,把人全砍死,钱自然就都是陛下的了,哪里需要这么麻烦?”

  “唉!你还是不明白。”

  杨帆叹息一声,摇了摇头。

  虽然自己抄家,和抢劫确实也没啥本质区别了,但总得立好名目,有足够理由方能行动,哪怕是莫须有,不然会导致国朝不稳,万民唾弃。

  典韦是纯粹的强盗逻辑,但这种逻辑只能用于江湖山野之间。

  杨帆同样也是强盗逻辑,却是用于庙堂,说白了,就是光明正大,有法律支持的抢劫。

  反正杨帆是皇帝,最终解释权归他所有。

  “算了,朕还是重新召唤一个脑子宽泛一点的吧。”

  杨帆摇了摇头,果然召唤人物,也是有所特长,典韦这种,就是金牌保镖,但是让他干那些动脑子的事,他干不了。

  不过不要紧,反正现在杨帆有钱。

  “系统!召唤!”

  “给朕召唤出一个会抄家的文臣武将出来!”

  【叮咚!宿主花费十万两黄金!】

  【叮咚!会抄家类型的文臣武将开始召唤!】

  【叮咚!恭喜宿主召唤成功:】

  【进忠千岁:魏忠贤!】

  【魏忠贤将会在一个时辰内自动出现,请宿主耐心等待】

  “好家伙!魏忠贤?”

  “这倒确实是个会抄家的,可能,比朕都会玩。”

  杨帆颇为满意。

  历史上的魏忠贤,可是压制了整个大明朝廷,号称九千岁,可是个排除异己,结党营私,抄家灭族的高手。

  杨帆现在就需要这样的人才,至于这魏忠贤貌似是个奸臣?不要紧,召唤人物对杨帆百分百忠诚。

  “离魏忠贤出现,还有一段时间,朕趁着这段时间再抄一家,时间就是金钱啊!”

  杨帆熟练的拿出一张白纸,罗列好罪状,编好足够抄家的数目,盖上宇文老贼的丞相印。

  “楚都庞家?咦!庞家家主竟然是我朝太史?”

  庞德庞太史,在宇文孟德造反,杨帆平叛的过程中选择两不相帮,明哲保身,谁赢了他就是谁的人。

  这种官场老油条,讲道理的话,确实能够活得长久。

  但是很可惜,杨帆并不讲道理。

  “可恶!宇文反贼都杀入皇宫,庞太史竟不思救驾,反而两面三刀,做墙头草。”

  “莫须有与反贼有牵连,其罪当诛!”

  杨帆命令一万三千锐士,把庞府重重包围。

  即便庞家真的和宇文孟德没有牵连,他们这种侵占土地,私藏粮食的世家大族,也是杨帆必须要剿灭的对象。

  很快,杨帆便杀进府去,将所有庞家人捆绑,挖地三尺,搜刮起来黄金财宝。

  突然,一个苍老身影手捧着一本书册,扑通一下跪在杨帆身前,连磕了三个响头。

  正是庞德庞太史。

  “陛下!臣乃忠臣,臣是绝对的忠臣啊!不是奸臣!”

  “忠臣会两面三刀的吗?朕看你就是奸臣!”

  杨帆哪里会给他面子,直接怒喝。

  哪知这庞德却神情激动的跪着上前两步,把手中书册举高,递给杨帆。

  “陛下,请阅读《国史》,再确定臣之忠奸!”

  “嗯?国史?”

  杨帆愣了一下,庞德是太史,负责撰写史书,但是这个时候了,他拿出史书,做何目的?

  不过杨帆还是饶有兴趣的翻阅起来。

  这国史并不厚,仅仅是杨帆登基后这几年的历史。

  大业元年,杨帆登基,大赦天下,整顿朝野,一上台便铲除了众多贪官奸臣。

  大业二年,荣国伙同离火国大举进犯,杨帆御驾亲征,大败敌军,巩固朝野。

  大业三年,杨帆亲自监督,挖通大运河,发展国家经济。

  ……

  大业七年,宇文孟德作乱,杨帆以己为饵,委身后宫,假装沉迷女色以迷惑反贼,实则暗中布置平叛。

  七年时间,杨帆在史书中英明神武,大放光彩,简直是圣主明君,功盖尧舜。

  杨帆修道七年,几乎啥也没干,不理朝政,后面穿越过来更是沉迷享乐,但这史书上却各种避轻就重,把很多功劳都拐弯抹角的算在了杨帆身上,犯的错却压根没写。

  当然,庞德是史官,需要辩证对待,也不是没有批评杨帆。

  比如杨帆不近女色,只顾殚精竭力治国,导致七年未生一子。同时庞德强烈谴责丞相宇文孟德,全国各地搜刮美女,供自己享乐,其中甚至还有九凤衔阳,百凤还巢等极淫行为。

  还有杨帆只顾百姓不顾自己,从不修缮皇宫,简直有损帝皇威仪。对比下来,庞德又抨击宇文孟德在自家丞相府修建酒池肉林,纯金车辇。

  最后综上所述,庞德夸赞杨帆为千古一帝。

  什么修道,什么酒池肉林?什么沉迷女色?没有的事。

  这都是宇文孟德干得。

  庞德秉笔直言,真真切切,每一句,每个字,都透露着一个意思。

  杨帆合上史书,甚是满意,看向庞德,眼神语气变得温和。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书为镜可以辨忠奸!”

  “这么看来,庞爱卿果然是忠臣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