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遇阻博物馆
作者:醉面书生      更新:2022-09-16 23:48      字数:2187
  “老伯,您没事吧”

  最后排,武惠良和王应彪坐在一块,和他对话。

  王应彪微微一笑着说:“我没事。小伙子,今天真是谢谢你了。”

  武惠良说道:“汗,谢啥,路见不平,拔刀相助嘛。”

  “嗯,不错。”王应彪看向他,眼神里满是欣赏,“国家现在需要的,就是你们这样的年轻人。”

  “看你说的,我们哪有什么本事,平常也就是一些小打小闹。”

  武惠良说完,一旁的虾米也跟着嬉笑了几声:“对对对,我们哥两个平常也就做点小买卖,摆个地摊什么的。跟您这种大人物比起来,还是差的远呢。”

  “哦这么说,你们也是做生意的”王应彪哈哈一笑,“不错不错……”

  “我兄弟跟您开玩笑呢。”武惠良嘿嘿一笑,“我们哪懂得什么生意经,就跟人打打工,跑跑腿,做个销售,卖个树苗什么的。”

  王应彪是绿化单位的课长,最近刚上省城里开完会,对于其他城市的绿化项目一直很感兴趣,只是还没想好怎么实践罢了。如今碰上专门售卖树苗的人员,说来也是一种天意。他忽然间很好奇的看着他们,说道:“哦这么说,你们一定都很在行喽能否给我介绍一下让我也熟悉一下那些树苗的种类。”

  “当然可以。”武惠良笑了笑,“我们的树苗大部分都是来自同一家种植基地,环境优美,栽种技术纯熟,第一批出树五百棵。其中,种类繁多,归结为两个种类。非绿化苗木和绿化苗木。不知道你想了解的是……”

  “绿化苗木。”王应彪脱口而出,“最好是那种栽种在大街上,让人一看就眼前一亮的那种。”

  “好的。”武惠良顺着他的心意讲道,“从苗木的特性上来看,绿化苗木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种类:乔灌木、移栽大树、扦插小苗、树桩盆景、藤本植物、草本花卉、草皮草种、造林苗、新优果苗、种籽种苗。您指的那种应该是树桩盆景,我们这边有罗汉松桩景,红继木桩景,紫薇桩景等。各种品类的效果不同,价格也就不同。不过一般都在5--块钱这个价格上左右波动。不知道你需要哪一样,我可以实地给你介绍一下。”

  听闻对方的话,王应彪不难感应出,他是一个在工作上很细心的人。骑马在销售的过程中,不会像其他人一样,一上来就不给人说话的余地,自个在旁边围着你,滔滔不绝的讲述。

  一下子对武惠良他们有了一些好感,笑着讲道:“罗汉松,紫薇……当然,具体哪种选择,也要去实地考察一番才行。”

  “不过,现在可能不太方便。”王应彪接着说道,“从昨天开始,我就和人约好,要去和平街第一博物馆那里……”

  “是去参观镇国石灵吧”

  “你怎么知道”

  “桐城日报上面都发表了,海归之子王文平花高价从米国竞拍得来,出于一颗爱国之心,上缴到第一博物馆里面,震惊整个桐城。”

  武惠良着重的夸奖了下王应彪的侄子,让他觉得脸上有光以后。

  蹭了下虾米的肩膀说:“我和我朋友也是典型的文物爱好者,这次听说此事后,便连早饭都没吃,专门从山里跑过来,搭最早的公车前去,希望能目睹一下古代人所赠与下来的风采。谁知发生了刚才一幕,说起来还挺晦气的。”

  “是啊是啊,我和我哥都对这块镇国石灵感到好奇。”虾米随声附和,知道这是一种现成的拉拢方式后,假装什么都很懂的样子说道,“据传它是雷峰塔内,当年高僧法海坐化留下来的一块石头。后来因为他个人的得道传说比较多,被当时的皇帝给收藏。清末时期,战乱频繁,也许是被其他国家的侵略者给掠夺了吧,自此便销声匿迹。没想到,千年光景过去,却被一个海归给获得。这真是桐城的一大荣幸。”

  听闻他们两个说的话,王应彪笑的合不拢嘴。足足几分钟以后,这才说道:“是啊,这块宝物的确十分难得,能在博物馆里重新获得展览,不止是桐城的一大荣幸。更让我王氏祖祖辈辈脸上有光!”

  “王氏”武惠良趁机拉个近乎,“难道你就是桐城绿化单位课长,那位海归之子的叔叔,王应彪”

  “我去,以前一直在报纸上看到过有关你的记载,没成想见到本人以后,居然比我想象当中的还要威猛。”虾米也跟着夸大其词,“你可是我一直以来的偶像啊!”

  “哈哈哈……”王应彪又笑了几声,“两位实在是太抬爱王某了。”

  笑完后,他接着又道,“既然大家都钻研考古,那不妨结个伴,一块去博物馆看看吧。”

  “哎呀,这实在是太好了。”

  “我们哥两做梦都想到那家博物馆里看一看。”

  虾米和武惠良应承下来,紧接着,又吹捧了几句,就随王应彪下了站点。

  ……

  桐城,第一博物馆。

  里面珍藏了很多近现代古墓发掘出来的国宝。

  涵盖壁画,书法,青铜器,甚至是玉玺圣旨……

  不过这些东西的价值,和王文平竞拍回来的镇国石灵相比,却显得有点不值一提。

  今天,王文平以自己的名义,向桐城以内的学界人士发出邀请。

  一面和第一博物馆的馆长合作,负责将拍来的这一块石头展览出来。

  一面亲昵的站在门外,亲自招待来往的贵宾。

  由于这块文物本身所带来的影响力,当地警方甚至还派出人员,站在周围拉起警备。

  以免人多,发生暴乱。

  当然。

  这天来往的人员当中,除了一些学界人士以外,还有一些非富即贵的文物爱好者。

  光武惠良知道的,就有村子里的老先生,以及前阵子偷李扬家钱的家教老师杨明。

  他们进入博物馆里大多十分顺利,只要出示一下请柬便可以。

  武惠良和虾米没有,因此只能沾一下王应彪的光。可谁知,快要到门口的时候,王应彪却拉起了肚子,对武惠良他们说:“哎呦,实在不好意思,也不知道怎么了,老夫的肚子就有点痛。这样,你们先进去,不同等我。”

  “可是老伯,我们两个没有请柬……”见他准备转身,武惠良道。

  “你们没被邀请吗”王应彪肚子里闹得厉害,顾不上那么多,转身递给他们一件随身玉佩,说道,“也罢,这样,你们拿着我的玉佩进去,实在不行就提我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