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荡舟甘棠
作者:何家三胡      更新:2022-09-18 13:17      字数:1663
  学校出门的一条水泥大道由高至低,坡度急陡。三个女生戴着遮阳帽在前,三个男生紧跟在后。冯斌开始注意另外两个女生来。梅依依一身黄色连衣裙,梅瑶瑶则是一身红色连衣裙。依依身材中等,不胖不瘦。瑶瑶则是显得娇小。依依面容端庄。瑶瑶则是小巧玲珑。待到三岔路口时,韩金快走几步,主动在前带路。大家上了女儿街。

  “你们转过头来看看我们学校,看你看到了什么没有?”冯斌提醒大家道。

  “不就是电视台的高塔,还有我们学校的校舍和水塔,还有。。。”吴伟接话道。

  “我看冯斌学长问的可不是这个东西,我倒觉得他现在要说的是一些传奇故事吧。”依依猜道。

  “你看我们学校地处山坡上,这儿原来俗称猪婆嘴。两边的地势高却低于这座山坡。所以把她称为‘二龙珠’,意为二龙抢珠,吉祥之意。我们学校原来在马回岭办学,八一年才迁到这里来的。原来勘察校址的专家就是看上了这个地形,说是风水宝地。我看也是,你看我们学校现在这么红火,中学名列前茅的学生都到这里来读师范啦。”冯斌道。

  “你前面说的对不对我倒不敢否认。可是后面这句话我却知道并不是这样的。乡下的孩子中考多半选择了师范。可是城市里的孩子多半是去考大学的。我们赤湖啤酒厂的子弟就选择读高中,没有选择考师范。”依依毫不客气的纠正了冯斌的错误。

  “多谢依依同学指点,原谅我才疏学浅。”冯斌不好意思道。冯斌本意把大家夸一番,说明大家都是聪明优秀的孩子,不料梅依依却针锋相对,鸡蛋里挑骨头。

  不一会儿,大家就走到立交桥边。凑巧有一大娘挑一担橘子在叫卖。冯斌就跟大家说道:“我来买几斤橘子,大家走路也觉得口渴,我妈妈说过,多吃水果对身体有好处,这比汽水要营养多了。”说完,他就跟大娘询价,砍价。

  大家听他熟练的交流,对他的丰富的社会经验肃然起敬。

  大家一边剥橘子,一边下坡。这橘子吃起来果真香甜,水分饱满,十分解渴。梅丫丫许久没开口讲话了。大概她正在思考在哪去玩。瑶瑶很少出门,到前面的甘棠公园就觉得十分新奇。于是她建议去公园走走。因为天气开始酷热起来。丫丫只好也赞成去公园走走。

  公园绿树成荫。行走起来,顿感凉爽。不一会儿,见一小山。山腰上矗立一座纪念碑。大家拾级而上。近而瞻仰,只见李烈均题字:外交史上第一人;冯玉祥题字:誓雪国耻。纪念碑上题有“蔡公时烈士纪念碑”几字。歇息一会儿,我们继续登高。在坡顶处远眺,自有一番风景。

  冯斌指着远处的柳堤道:“湖中有唐代江州刺史李渤筑的长堤,长堤上有宋代建筑的‘思贤桥’,把甘棠湖一分为二。站在这儿,举目眺望,绿波涟漪,岸柳成荫,景色如画。”

  大家极目远眺,果然风景宜人,兼得凉风习习,心旷神怡。

  “我们正前方,靠近新桥头方向的是著名的‘烟水亭’。三国周瑜在此点将,因此建有点将台。唐朝白居易做江州司马时,建亭于湖心。所以就有别时茫茫江浸月,山光水色薄笼烟的佳句。”冯斌又道。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瑶瑶轻声念道。这是白居易的琵琶行,中学课本的一课。我们考完试早把它忘到九霄云外。可是眼前竟然有人背诵如流,真是佩服。

  冯斌距离梅瑶瑶较近,留心到她吟诗后竟然心情低落。眼眶中泪花闪闪,几愈滑落。想是十分入戏,尽然体会到琵琶弹奏者的心声。其实,是诗词拨动了她的心弦。让她想起自己的可怜身世,就如这琵琶女一般。

  “我倒是想好了新的活动,像你们这样吟古诵今,无病蹉跎,多没意思。不如我们一起去租条船来,湖中泛舟,相比好玩至极。这个想法可好?”梅丫丫建议道。

  “好哇,好哇,这湖里我猜鱼应该很肥大,你们划船,我来捉鱼,上岸来我烤鱼给你们吃。”吴伟憋了好久,听说要去水里玩耍,正合他意。

  吴伟忙着张罗租船。临上船的时候,他掐了一根柳树枝杈,大家不知何故。大家上了船。丫丫和韩金划船。吴伟在船头,依依和瑶瑶坐在船中。水波荡漾,清浅分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