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阿昌家族
作者:田伊篱      更新:2022-09-24 00:22      字数:2005
  现在开始就是整理日记的内容了:

  1941年12月8日,当时世界正处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一向寂静安全的东方明珠,因为日军的进攻而被打破,当时的驻港英军根本没有还手之力,25日,香港总督宣布投降。

  战争爆发时,李闯和爸爸李忠当时正在海面的小船上捕捞,李忠不幸被流弹击中,李闯赶紧划船靠岸,回到家中,妈妈看到伤情这么严重,非常担心。李忠对母子说:“现在时局混乱,我的伤势也非常严重,我希望叶落归根,回到大陆家乡,你们回去,也比在这儿强。”

  于是,一家三口,在夜晚,驾驶着小船,从偏僻的河道,悄悄地回到了大陆南方的一个小山村的老家,李忠老家的弟弟李福,尽管自己也生活极端贫困,还是想方设法帮助哥哥一家,后来李忠伤重去世,妻子也因病离世,李闯与叔叔相依为命。

  新中国建立后,李闯跟着叔叔种田,空闲时就做各种小生意。

  有一天,乡下来了一个收鸡蛋的年轻人,身材瘦小,穿着麻布,因为是白天,很多村民都出去干活了,他没收到几个鸡蛋。李闯于是对他说:“你如果相信我,你把钱给我,我帮你收鸡蛋,过两天,你再过来,我们一起把鸡蛋拿去卖掉,你再给我一点辛苦钱。”

  “这真是一个好主意,我叫何亚光,我现在钱不多,就给你3元钱,后天我再过来,到时我给你每个一分钱的辛苦钱。”

  “没问题,我今晚就在我们村收鸡蛋,后天你过来就行。”

  晚上,李闯就收了一篮子鸡蛋,小心在挂在卧室里面。过了一天,何亚光就过来了,两个人数了鸡蛋,算好了账目,就一起走路到街市,走了三个多小时,终于到了,何亚光就把鸡蛋卖给了一个店铺,李闯得到了一元一角的利润。

  两个人分开后,李闯专门购买了半斤肥猪肉,不舍得在这吃午饭,然后又走路回去,回到家后已经是下午,才在家吃了一点稀粥。

  何亚光时不时来收鸡蛋,后来不知什么原因不来了,李闯就自己收鸡蛋出去卖。

  不久,李闯又发现了商机,他看到有人从县城批发水果到公社,批发给水果商贩,就跟叔叔商量,想购买-辆自行车做这个生意。叔叔说可以做,但就是太辛苦,李闯说做生意就是赚点辛苦钱。

  第二天早上,李闯就带着麻袋走路向县城出发,购买了一辆永久牌大自行车,骑着来到水果批发市场,购买了近三百斤水果,就往回骑,回到公社,经过讨价还价,终于全部批发给了水果商贩,回到家时,已经是晚上九点多。叔叔心疼地问他中午有没吃饭,李闯说只吃了带的番薯,叔叔说:“人是铁,饭是钢,身体是本钱,而且赚钱是为了花的,以后要爱惜自己的身体。”李闯觉得叔叔说得非常有道理,就爽快地答应了。

  李闯经过媒人的介绍,认识了附近的一个女子,叫林秋妹,不久结婚,第二年就生了一个儿子,取名阿昌,希望能够让家族昌盛发达。

  阿昌出生后,正遇到20世纪60年代的三年困难时期,不久,李闯的叔叔去世,李闯的妻子也因病去世,因为没钱交学费,阿昌初中毕业就跟着父亲闯荡,阿昌虽然很想读书,也没办法。李闯带着儿子到处想法谋生,先是到水库的工地做炊事员,水库完工后回到家,又把后山家中的空地种上了许多竹子,等到竹子长大后砍去卖,经过村人的介绍,又到附近做泥工,帮助做屋顶上的瓦坯,做好后,经过烧制,就成为正式的瓦片,后来,阿昌参军,在部队除了训练,还学习建筑技术,三年后,退伍回到家乡。

  这时到了80年代,许多人到深圳打工,阿昌跟父亲商量,父子两个就带着同村的一班年轻人,成立一个建筑队,一起到深圳,找了一个便宜的客店住了两天,李闯就到处寻找工作,特别到农村去询问,终于找到了一家工厂,需要建造厂房。李闯马上带着儿子和同村人,到工地住宿下来。阿昌负责设计房屋,李闯负责伙食等杂活,同村的建筑队员,有大工,有小工,一起按照老板的要求建房。

  李闯一有时间,就到处联系,看看有没新的工作,希望在完成这个工地后,能够找到新的工程。这时的深圳正处在蓬勃发展的时候,所以,工作非常容易找,于是,李闯又叫了更多本村的人过来,包括村人的亲戚朋友。在这些人当中,邻居的阿军成了阿昌的知心朋友,两个人形影不离,无话不谈。

  在同村当中,有一个李奇的中年人,他有一个外侄女,叫苏妙燕,生得眉清目秀,在附近的电子厂上班,时不时来探望李奇,因为父母双亡,一直没有媒人做介绍,成了大龄女子,李奇有一次就私下对李闯说,看看他有没再婚的意思。

  李闯起初不同意,但李奇在询问苏妙燕的态度时,苏妙燕同意了,李奇还问了阿昌的想法,阿昌表示如果爸爸结婚可以减轻家庭的负担,也同意,李奇把他们两个想法告诉了李闯,并且认为一个家没有女人,始终不太完整,李闯想想也是,就同意了,回家过年后就登记结婚了。

  第二年,苏妙燕就生了一个儿子,取名李平,小时候苏妙燕就赖在深圳这边,到了读书的年龄,苏妙燕留在家乡带着李平读小学,李平上了初中,就经常跟着社会上的一些青年玩,渐渐养成了不良的习惯,逃课,抽烟,到网吧打游戏,甚至整夜不归家。

  在班主任多次投诉后,李平干脆不读书了。阿昌每次回家,总是非常关心李平,也劝说李平要懂事,无奈李平总是不听,阿军也想了许多办法来帮助,但收效甚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