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6、刻本《红楼梦》
作者:陈梓林88      更新:2022-09-30 22:22      字数:5160
  参观完毕,娄小娥问陈梓林“林子,中午想吃点什么?”

  陈梓林耸耸肩“娥姐,有什么好介绍?”

  娄小娥说“那就去半岛酒店吉地士法国餐厅吃法国菜吧。”

  陈梓林从来没吃过,笑着说“好哇,我还没吃过法国菜呢,去见识见识。”

  他对吉地士不清楚,但半岛酒店那就是大名鼎鼎了,矗立于九龙半岛尖沙咀区的心脏地带,

  坐拥维多利亚海港的醉人美景,四周都是著名的购物、商业及娱乐中心,出入半岛酒店的非富即贵,

  老李驾车缓缓驶入半岛酒店门廊,马上就有穿白色制服带白帽的服务生前来开车门。

  陈梓林娄小娥下车,娄小娥顺势挽着陈梓林的胳膊,在另一边的门童拉开酒店大门,小费老李会给的。

  半岛酒店的奢侈豪华就不用小子水字了,小说都写烂了的。

  两人款款走进吉地士法国餐厅,里面确实环境优雅,但上桌率不足两成,面向维多利亚港的餐桌都没坐满。

  陈梓林很绅士地拉开座位请娄小娥坐下,服务生端来白水递上菜单,陈梓林歉意地示意让女士点菜。

  娄小娥笑笑,也没客气就开始点菜,陈梓林想听点了些啥,发现没听懂娄小娥的话,

  咕噜咕噜的怕是法语吧,好吧,看来娄小娥到港城十几年,算是真正融入这个城市了。

  等服务生走后,娄小娥微笑着轻语“林子,你说没吃过法国菜,

  我也就没跟你商量菜式了,点的就是很平常的法国菜,开胃汤是洋葱汤;

  前菜是苹果汁鹅肝;主菜是牛排,沙拉是料理鼠王,

  甜点就是冰激凌咯。红酒是木桐酒庄75年的,我没有点焗蜗牛,是我还不习惯…”

  陈梓林注意力没在菜肴红酒,而是略带惊讶地问“你还学了法语?”

  娄小娥多少有点小傲娇“是呀,为了去外国旅游,我还学了英语、日语、意大利语…”

  陈梓林微笑点头“我也会抽空学习日语英语的,我们的公司需要我精通日语英语。”

  娄小娥笑盈盈地说“我推荐我的外语老师雪莉,她好犀利的,

  精通六国言语,她粤语都比我强。”

  陈梓林就很感兴趣了,他想学习外语,是在抄歌时不被外界诟病,

  不能说你连英语日语都不会讲,

  还能写出经典的英文歌日文歌。

  但能一次性找个精通英日等语音的家庭教师,

  系统连贯地进行学习,比找几个老师强

  “行啊,正好这些天没什么事,可以尽快开始学习外语。”

  港城这个地方的人说话,很喜欢在一句话里夹带单词,

  上次跟坚妮那样的“优皮士”交流就很伤脑筋,他毕竟十几年没碰过英文了。

  两人讨论完雪莉老师,娄小娥终于还是忍不住问

  “林子,我很好奇,会是港岛哪个大富豪的子弟来和我们一起办公司呢?”

  陈梓林也没必要隐瞒,说“是嚯先生的晚辈,至于是谁,

  还得等和嚯先生见面后,才能决定。”

  娄小娥满脸不可思议“天啦,嚯生的晚辈,他、他们能看得上我们的小公司?”

  陈梓林说“娥姐,你千万别妄自菲薄,我们有两百万叨乐资本,

  唱片公司要赚钱,只需要有好的作品,加上铺天盖地的宣传,

  就是一只公鸭嗓,都能捧成歌星!”

  陈梓林不是夏季把扯的,唱星语心愿的张白之、唱飘摇的周寻、甚至还有现场跑调的天王…

  唱歌真是明星们门槛最低的玩意了,十年代内地港台明星基本出过唱片,

  演而优则唱、唱而优则演,一介绍某某明星就是影视歌三栖。

  当然有一些明星确实是在影视歌面面开花的优秀艺人,

  他们可不是什么唱跳废,影歌两栖首推张国容张学优,

  不仅有代表作白金唱片还有大银幕上的经典形象。

  刘嘚华、黎鸣、郭富成等是妥妥的影视歌三栖,电影电视剧唱歌全不落。

  但大多数还是参差不齐的多,古校长电视剧电影成就不小,

  但歌喉真很一般般,郑伊见、陈小纯等…

  娄小娥倒也认同陈梓林的说法,如今港城好多小唱片公司,

  只有三两个音乐人就能撑起一家公司的,随便捧出个歌星,就有得赚。

  只是娄小娥对陈梓林写歌能否适应港城,多少还有点疑虑,

  她也花时间了解过港城音乐圈,就算林子写不出好歌,

  可以花钱向知名音乐人如黄沾顾夹辉等人邀歌,

  一个唱片有两首主打歌就差不多了。

  有一千多万资本的音乐公司,加上大富豪后辈站台,怎么也能在港城有一席之地的。

  两人随随便便聊着,不知不觉也结束了陈梓林第一次法国菜体验,

  总的来说蛮好,对于他这样的土包子,

  哪怕是21世纪的,也没享受过如此奢华的餐厅菜式,

  刚才两人吃了三千五百多,几个人的月薪工资了。

  只是陈梓林略带不满的是,他越吃越饿,吃了近两小时,

  他似乎比吃之前更饿了,苦笑着说“娥姐,咱们直接去吃下午茶吧,我好饿。”

  娄小娥笑得直不起腰,两人漫步在半岛酒店巴洛克天顶之下,

  以后张国容在这里接受采访时说,只有他撑得起这里的天顶。

  在香港曾流行过一句话住不起半岛酒店,就到半岛去喝下午茶,

  300闷的茶套餐加15的服务费,半岛下午茶就成了港人趋之若鹜的一种追求。

  所谓英式茶套餐,就是三明治、传统英式点心世康饼和水果塔。

  他们俩很幸运,无须排队,还有靠窗的小桌,

  于是点了个两人茶套餐,娄小娥叫了咖啡,陈梓林则是喝立顿红茶。

  顾不上看娄小娥的戏谑笑脸,陈梓林赶紧拿点心添肚子,

  好在他荤腥不忌,甜品也照样大口吞咽。待肚子里有个五分饱,

  这才端着茶杯品茶,打量四周情景。

  在陈梓林看来,这里适合追求典雅、自在、休闲的小资们,

  高大的空间、低回的音乐,古典而时尚的装饰,

  在恰到好处的温度里,弥漫着暖洋洋的西点溢出的清甜气息,

  穿梭期间的是经年不变白色装束的服务生,

  建筑呈现的西方风情和细节呈现的东方神韵融为一体,

  将高贵与优雅凝聚成一种无与伦比的非凡气质。

  陈梓林默默在内心点了个赞,开口道

  “娥姐,这里不是影人茶座吗?怎么没见到明星……”

  娄小娥说“也许明星在开工呢,不过我有几次还真遇到过罗纹甄里周润法等明星呢。

  跟电视上比,显得好普通,特别是发仔,一点都不像许文强那么靓。”

  陈梓林莞尔“明星也是人嘛,你这样蛮好,不盲目追星。”

  娄小娥没好气地说“我都快四十了,还追星…”

  两人有一句没一句地闲聊着,忽然涌进来一群人,簇拥着个干巴瘦老头。

  陈梓林看干巴瘦老头挺面熟,再看簇拥在他身边的一个略胖的人和一个大鼻子的人,

  想起来了,干巴老头不就是嘉和的邹文淮么,左右护法弘景宝和程龙,

  嗯,还看见了元化、林正因等人。

  他不由笑了起来“娥姐,经不起念叨啊,马上就来了一群明星。”

  娄小娥扭头瞅了那群人一眼,疑惑地问“他们是明星,我怎么不认识?”

  陈梓林说“都是拍武打片的。”

  娄小娥摇摇头说“打打闹闹的我不喜欢看,

  看看文艺片爱情片什么的。你还看武打片呀?”

  似乎你一个艺术家,怎么能看粗制滥造的武打片呢?

  陈梓林说“娥姐你不知道,这些年内弟太过封闭,

  港台电视电影要出现在内弟,肯定是万人空巷…”

  女人的思维也很散发,一句这些年触动了娄小娥的情怀,

  她幽幽地说“幸亏我听信你的话,否则不堪设想。我爸一个老朋友,

  就被皮四了,家产被没收,后人成了浓民…”

  多亏陈梓林提醒,她家有充足地时间将家产变卖,

  这才到港城后衣食无忧,过上了比在内弟还要安定奢华的生活。

  陈梓林叹息一声“俱往矣,现在政策好,你能过去我也能出来,我们都好好活在当下吧。”

  娄小娥悄声问了许多内弟的事儿,陈梓林不夸大也不隐瞒地说出十几年间发生的故事,令娄小娥后怕不已。

  时间过得飞快,娄小娥看了看腕表,说“我要去接彤彤家豪,你自便吧。”

  陈梓林起身说“我也回家,晚上好好打边炉。娥姐,

  我去叫司机把车开到酒店门口。”娄小娥捂嘴笑出了声。

  陈梓林走出酒店,只见老李在喷泉处看着的,连忙迎上来“陈生是不是要回家?”

  陈梓林说“是啊,娥姐要去接孩子。”

  李富荣说“您在这里稍等片刻,我马上让松哥开车接大小姐。”

  说完见娄陈梓林点头便快步离开。

  一会儿老式奔驰车先停在酒店门前,陈梓林给娄小娥拉开了车门护着她上车,

  道了再见,才上老李的车。

  返回太古城公寓,陈梓林让老李下班,自己回家,

  肚子早饿得咕咕叫了,熟练地从系统仓库取出铜锅子,

  兑换了牛肉羊肉,正宗北京麻将,美美地吃了顿涮锅子,

  比劳什子的法国菜好吃多了。那种饱腹的感觉,比什么都来得踏实。

  收拾熨帖,又去冲个凉,没急着给京城的家打电话,这会儿武娟还不得空。

  既然要学习英语,先兑换本英汉字典,先背单词,21世纪学的都忘得差不多了,

  特别是口语,应该很不标准,跟闹太套差不多…

  陈梓林对于有目的性地学习,很容易沉浸进去,

  基础还在,想必英语会很快出师,然后是日语…

  很快天黑了下去,陈梓林没开灯,所以不得不停止看字典背词典,

  也正好给家里打电话,拿起电话拨号,果然电话局通了国际长途,

  很快那边就有人拿起话筒说话“喂!”

  陈梓林听出是武母的声音“妈,是我,林子。”

  “哎呀,林子呀,在港城那边住的好吗,吃得惯吗?”武母很高兴,一连串的问题就来了。

  陈梓林心里很温暖,正宗的京城话也分外悦耳

  “妈,我一切都很好,吃得好睡得香,本来到了就要打电话的,

  住所才开通国际长途,所以晚了一天,我这趟出去要一两个月才回京,

  劳烦您照顾爱武姐弟他们了。”

  “我是他们的姥姥,劳烦什么,你自己在外面要照顾好自己啊,

  我去叫小娟跟你说话,我老占着电话干嘛呢…”

  武母笑呵呵地叫道“小娟,林子来电话了。”

  隔了会,电话传出武娟略带激动地声音

  “梓林,你在港城住得怎么样,吃饭还习惯吧?”

  陈梓林一点也不觉得啰嗦,微笑着解释

  “住得挺好,吃的也习惯,你就不用担心我了。

  我这趟要一两个月才回京,你也多点时间陪孩子,咱妈太宠他们仨,你得多管管。”

  武娟说“我是真忙,现如今报社也在改革,

  孩子你不要担心了,学校管得够严啦,梓林,你在那边就安心工作,

  家里不用你操心了。爱武要改名字,你说改不改?”

  陈梓林笑了起来,今年爱武十四岁,女孩子发育早,个子跟她妈差不多高了,

  估计是又被同学取笑才重提改名一事,

  他说“娟子,你问咱爸,他老人家同意,就改,而且还请咱们给女儿取名字。”

  武娟不满意地说“你就会拿爸来搪塞咱大闺女,

  今天我一定要劝我爸回心转意。我叫闺女跟你说话,我去找爸商量改名字的事儿。”

  陈梓林哈哈大笑起来,武父不同意陈爱武改名字,

  知道是取自令嗅诗词,还另有寓意“陈梓林爱武娟”,

  其实是很不错的名字,问题是女儿总嫌名字太男性化。

  陈梓林和女儿两个儿子都聊了一会,见武娟还没上来,就叫女儿再次接电话

  “妮妮(小名),爸爸要挂电话了,打了快一小时啦,你跟你妈说,我会经常打电话回家的。”

  搁下电话,陈梓林起身活动了下身体,没有蓝牙,长时间打电话废脖子…

  独在异乡为异客,想出去嗨皮都没损友,陈梓林又钻进工作室抄歌去了,

  籍此打发寂寞,手酸了便看字典背单词,时间倒也过得飞快。

  次日上午,娄小娥就打电话“林子,我昨天跟雪莉通了电话,

  她答应做你外语家教老师,只是她挺忙,一周只能在星期三星期日抽两个晚上上课,

  每堂课两小时。费用是两百元一小时。”

  陈梓林说“没问题,什么时候能来呢?”

  娄小娥说“本周日晚上就有空,问题是你有没有空。”话里带上了点揶揄。

  陈梓林哈哈笑道“我肯定有空,要没其他事我就挂电话了。”

  陈梓林现在确实很得闲,没有谢农替他引见嚯先生,没确定是跟谁合作,

  他以后的计划都不能实施。

  虽说嚯家子侄是协助,但身份总归是合伙人,要给予应有的尊重,才能合作愉快。

  对于港城这个弹丸之地,他确实没什么心思去游玩,

  现在的港城几乎就是21世纪普通二线城市那样,甚至狭窄的街道、逼仄的市区,

  还比不上21世纪新兴的二线城市呢。

  闲着没事,溜达去太古城里的玉和大厦,在物业人员的带领下,

  参观了一些还没租赁出去的办公室,说实在的,比广播道的写字楼要强了很多,

  毕竟玉和大厦去年才正式启用,写字楼布局都是最新式样,

  现代化程度很高,而且空置的楼层还多,给他新公司选择的机会就多。

  好在谢农没让陈梓林久等,5月8日下午,陈梓林收到谢农传呼,

  在电话里谢农很高兴“梓林,嚯先生昨天从粤羊城回港,

  我便向嚯先生汇报了你的情况,嚯先生邀你今晚会晤,时间半小时。

  晚上七点你来我办公室,我们结伴一起去拜访嚯先生。”

  陈梓林开心地说“老谢,那晚上咱们一起吃饭,我也想听听嚯先生的事迹。”

  谢农遗憾地说“我还有很多事要忙,真没时间陪你吃饭,

  以后得闲了再说吧,记得准时来我办公室啊。”

  对于嚯先生这位爱国商人,无需赘叙,他的事迹足可以写一部长篇小说。

  能在百忙之中抽出半小时会晤,已经是对陈梓林很重视了。

  陈梓林早就准备好见面礼了,他21世纪在网上曾看过一篇文章,说在京城嚯先生去世后,

  嚯家人在老人家棺椁里放了一部他上前最爱的红楼梦,

  文章可信度很高,从大官媒的网站上看到的。

  所以陈梓林精心兑换了一部《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甲戌本》上面还盖有三希堂印鉴,

  妥妥的珍贵文物,也不知怎么从浩劫中幸存下来,装书籍的匣子也是古董级檀香木盒。

  这样诚意十足的见面礼,应该能让嚯先生展颜一笑吧。

  至于嚯先生肯定是知道他底细的,就是不知派哪房子侄和他合作。

  大房肯定不会了,嚯家全部生意都是大房子孙在打理,哪里瞧得上区区一个唱片公司。

  其实陈梓林也不是很在意究竟是谁,他需要的是嚯家势力的保驾护航,

  等公司做大做强,一些见不得人的势力也得屈服在资本之下,这就是资本的力量。

  ------题外话------

  因为私下有点急事要忙,所以没打招呼就停了两天,加之没存稿,只能跪求大老爷们原谅了。还要忙几天,更新不稳定,磕仨表示歉意

  </p>

  <crpt>;</cr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