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8章 见识决定高度
作者:旧时光      更新:2023-04-22 05:38      字数:2217
  苏长久等人到老苏家的时候,就听到屋里热热闹闹的。

  李玉玲笑了:“大妹子,你听听,这才是过年的样儿!”

  说不羡慕,那是假的,老苏家一大家子人,到现在都能保持这样融洽的关系,在村子里都是十分难得的。

  “人总是要有见识,才能大气。或许,他们家的人就是因为有见识,才不斤斤计较。”谢楠老师感慨地说道。

  她认识苏家人这么长时间了,对苏家人的认识,便是苏家人能惦记彼此,不会斤斤计较。

  这或许就是一个家庭和乐融融的基础。

  “你说得对,大妹子,也不知道……”

  后面的话,李玉玲没说出来。

  大过年的,那些烦心事儿,还是别想了,好好过年才是正经。

  苏小甜出门正好看到才进门的三个人,忙就迎上前。

  “长久伯伯,伯母,谢老师,你们来了,快进屋,就等着你们呢。”

  许是因为屋里太热的缘故,苏小甜的小脸红扑扑的,煞是可爱。

  谢楠老师看着这样的苏小甜,脸上的表情都柔和了很多。

  三个人走进去,苏家堂屋里暖融融的。

  人很多,很热闹。

  炕上摆着一张炕桌,炕下摆着两桌,桌子上摆着瓜子花生还有各色水果以及一些油果子。还有热气腾腾的茶水和浓香扑鼻的酒水。

  大家伙儿围拢坐在一起说说笑笑,喝茶的喝茶,喝酒的喝酒,吃水果的吃水果,气氛融洽。

  这一刻,苏长久酸了。

  能不酸吗

  人家这才是团团圆圆过大年,他那是寒颤!

  家里冷冷清清的,就差连点儿人气都没有了。

  “长久啊,你们两口子和谢楠老师都到炕上来,暖和。”

  苏爷爷瞧见了,招呼苏长久到炕上去。

  苏长久也不客气,直接上炕去,坐在了苏爷爷的身边。

  但李玉玲和谢楠老师两个却不肯。

  “我们看看还有什么能帮忙的。”

  “谢老师您就坐着吧。”苏小甜给谢楠老师倒茶,招呼谢楠老师。

  “我去厨房帮忙,虽然不会干别的,打杂还是会的。”

  谢楠老师坚决要跟着李玉玲去厨房里帮忙。

  男人们坐在炕上说话。

  苏长久是第一次跟苏家人在一起过年,他开口不多,主要是听。

  一听之下,了不得。

  这一家子人说话,说的都是未来的发展,将来的谋划,并不是说东家长西家短。

  这就是差距啊。

  他忽然就明白了,谢楠老师说的那些话的意思,确实是见识决定了高度。

  苏爷爷虽然开口少,但说出的每一句话都是金玉良言,让人警醒。

  陈子安就更是不说了,能够主政一方的人,绝对不是泛泛之辈,有他的指点,苏家这些孩子想没发展都难。

  只是,什么时候开始,苏家三兄弟也已经和村子里的人不一样了

  他们现在的见识,哪怕是他这个村长,也是拍马都赶不上的。

  这时候,他不得不承认,自己到底还是落后了!

  苏长久喝着茶,百味陈杂!

  “人都齐了,也差不多该吃年夜饭了。”

  天色逐渐暗下来的时候,苏爷爷作为一家之主开口。

  “爷爷,我去放炮!”

  苏小九蹭的一下站起来,就要朝着院子里跑。

  年夜饭之前放炮,这也是老规矩,一般放炮的都是家里的小孩子。

  陈修远小朋友不甘示弱,忙就跟着苏小九跑了出去。

  “九哥,等等我,我也要放炮!”

  苏小八则已经利索地找出了香烛等物件,交给苏老大。

  按照老一辈的习俗,过年的时候,要祭奠祖先,还要请神,这些则是一家之主的工作。

  不过因为前些年管得严,大家伙儿只能偷偷摸摸的。

  这两年,政策宽松了,这些曾经的老规矩,就又被翻出来了。

  苏爷爷年纪大了,苏老大操持这些没毛病。

  一套程序走完也花了十来分钟的时间。

  女人们开始上菜了。

  一人一个红漆盘子,端着杯盏碗盘小心翼翼地摆放在桌上。

  老苏家的年夜饭,一如既往地丰盛。

  就算在南岭村,也没有因为物资匮乏就少了什么。

  海鲜之类的自然没有,就算苏小甜不缺,也不能拿出来。

  但鸡鸭鱼肉是不缺的,猪肉羊肉牛肉也都应有尽有。

  还有一些素菜,白生生的豆芽,水润的西红柿,水灵灵的黄瓜,碧玉一般的绿萝卜,在苏家几个女人巧手装盘后,煞是好看。

  这一桌年夜饭,就是放在二十年后,也不显寒酸。

  苏长久并不知道,苏家的年夜饭竟然这样丰盛。

  他带来的这条鱼,有点不够看啊。

  “我今天可算长见识了,川叔,我今天就叨扰您这一顿了。”

  既来之则安之,苏长久也不客气了。

  “长久伯伯,以后,咱们村子里的人,都能吃上这样丰盛的年夜饭。”

  苏小甜正好拿了几瓶酒出来,一面给苏爷爷这一桌倒酒,一面乐呵呵地说。

  “小甜这孩子,就是会说话,这话说得我这心里舒坦。”

  苏长久作为村长,最大的心愿就是村子里的人都能过上好日子。

  苏小甜这话,无疑是说到了他的心坎上。

  谢楠老师也是惊讶不已。

  以往过年都是一个人,做两道菜都吃不完,何曾这样热闹过。

  “我可是有些年没有过过这样热闹的年了,今年也算是过了大户人家的年了。”

  谢楠老师这话本来是调侃,但到底让人觉得心酸。

  她这些年一个人过日子,其中的艰难可想而知。

  尤其是到了这种万家团圆的时候,家家户户热热闹闹,就只有她一个人,也不知道是怎么熬过来的。

  “这不是都熬过来了,以后,过年过节都来我们家。”苏奶奶拉住谢楠老师的手,十分和蔼地说:“我们家过年的时候,人最多,今年这还没凑齐。”

  看着三桌人,谢楠老师疑惑,就这样还没凑齐

  是了,老大苏首温一家三口这次因为孩子小的原因,没一起来。

  那要是凑齐全了,该有多少人

  “谢老师,我干爷爷干奶奶,还有迟爷爷他们都在京城。老人家们年龄大了,没有跟着一起过来。还有大哥一家人,您也见过的,孩子太小了。”

  “谢老师,我在叔婶家里过年也不是一年两年了,已经习惯了,你很快也能习惯!”沈自珍也乐呵呵地说。

  其实,从到了京城之后,沈自珍一家住得比较远,过年的时候,已经很少来苏家一起过了。

  但沈自珍就是觉得,凑在一起过年才热闹。

  这习惯似乎是从在红心大队的时候养成的。

  要是以往,他也不说,今天说出来,也是担心谢楠老师认生。

  谢楠老师这才明白。

  “那以后,我就在婶子家里过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