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千古仁君!神话,一定是神话!
作者:北北北方方方      更新:2022-10-13 17:38      字数:5019
  眼下。

  当宋仁宗赵祯刚刚看到自己的入榜原因一,都有些觉得不可思议。

  他是真的没有想过自己能上榜。

  “一个皇帝当朝,出现这么多人才,不是应该的吗?”

  宋仁宗不解。

  一众皇帝“……”

  王莽“仁宗,您就别凡尔赛了好吗?!”

  宋钦宗“祖宗说得太气人了!可就是没有办法反驳!”

  崇祯“别骂了别骂了!”

  祖龙“王莽,凡尔赛是什么意思?”

  刘邦“王莽,凡尔赛是什么意思?”

  汉武帝“王莽,凡尔赛是什么意思?”

  李世民“王莽,凡尔赛是什么意思?”

  朱元璋“王莽,凡尔赛是什么意思?”

  赵匡胤“王莽,是不是你在骂朕的子孙?”

  祖龙“什么‘补丁’,什么‘凡尔赛’,你怎么总用着帝王弹幕说些奇怪的话?”

  刘秀“这个王莽说的话朕也不懂,搞不懂他究竟是什么人。”

  王莽苦笑“这个,凡尔赛,就是……”

  “嗯……”

  “以低调的方式,进行炫耀的一种行为。”

  宋仁宗赵祯“朕没炫耀啊,朕说的是实话。”

  崇祯“咳咳,快翻篇吧,继续看盘点!”

  ……

  被崇祯一提醒,众皇帝才将心思继续放在视频当中。

  而刚才那么多名震天下的文人,还只是入榜盛世的冰山一角。

  且入榜原因一都没有盘点完!

  【入榜原因一人才济济,文武忠良】

  【由于人才众多,华夏四大发明,有其中三样都在仁宗朝得到了应用!】

  【并转化为生产力】

  【如火药的发明,则推动了的火箭、突火枪、火炮、地雷、火毯等兵器的改革和应用。】

  【在之后对西夏的战争中,发挥了非常大的作用!】

  ……

  祖龙“……”

  “这说的都是什么?朕怎么一样都不明白?”

  汉武帝有些呆住了,“后世……大宋,竟然发展成了什么样的高度!”

  李世民也有些惊呆了“你们大宋都已经强大到这种地步了吗?那么一定打了很多胜仗吧!”

  汉人王朝版图最大疆域的缔造者李治“父皇,看来大宋的疆域,一定比我们大唐还要辽阔了!”

  李世民“这个,朕还是有些不明白,朕的承乾哪里去了,怎么最后是你当的皇帝。”

  李治“……”

  ……

  皇帝们是一方面,大宋各大词人更是或激动、或羡慕!

  苏轼“我竟然上榜了?!”

  包拯“本官竟然也能上榜?”

  范仲淹“全是借了皇上的光啊!”

  王安石“皇上万岁!老天有眼!感谢林仙人!林仙人英明!”

  本来大家看大汉和大唐在那吵,其实心里也在想,如果这第八是大宋怎么办。

  结果还真的被他们给言中了。

  文人傲骨!

  当初大宋的文人们以为自己才第八,真的是够丢脸的。

  却没有想到,这是400多位皇帝中的第八!

  哪有什么丢人的?

  反而是光宗耀祖了!

  而且自己的名字也因为跟在皇上之后出现,着实是更光荣的一件事!

  这可比四大幸事“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更幸福的一件事!

  这下,他们大宋文人的名号更加响亮了!

  因此他们如何不感谢林仙人?

  只有皇帝能打赏?

  当然不是!

  苏轼“林仙人,本人实在是不像各大帝王一样,能拿出那么珍贵的宝剑或者是瓷器,我这边只有几副亲笔写下的字帖和书画,还望林仙人不嫌弃!”

  柳永“我这不边也有!我也给林仙人送过去!”

  王安石“本官家中别的没有,书最多!林仙人,微臣这就选几本最珍贵的书籍给您呈上!”

  就这样,连林修还没有反应过来的时候。

  后台忽然收到了大量的宋代字画、字帖、和书籍!

  其珍贵程度,有些连现世都没有实本!

  都已经失传了!

  其中,更有医书、经书,对现代的文化发展都是具有极其大影响力的!

  林修如何能不欣慰?

  之前都是盘点完才有打赏。

  却没有想到只是盘点第一个入榜原因,就已经有礼物送达了!

  而林修最期待的,还是包拯会送出什么礼物。

  或者是说,包拯究竟会不会送出礼物!

  包拯包青天的名字可是在广大华夏人心中如雷贯耳!

  名声大震!

  包拯性格严峻正直,厌恶官吏盘剥百姓。

  更不轻易与人相交,不随意附和,不以巧言令色取悦于人。

  平时也没有什么私人信件,连朋友亲戚都不怎么来往。

  因此能得到包拯一个礼物,那真是比登天还要难。

  如果能有包青天的什么礼物,自然是极好的!

  要是被陈老那些人知道自己家中有包拯身边的物件,不知道又能有什么样的反应。

  当然了,林修只是这么一想,不是真的要去向古人伸手要礼物。

  人家不给,又能怎么样呢?

  林修只是想一想、稍微有些期待罢了。

  ……

  而大宋的前朝,几乎都在赞叹和好奇大宋科技的高度发达。

  众帝王看得是眼花缭乱!

  【指南针,开始用于航海!】

  【使得宋朝拥有了当时世上最庞大的帆船舰队!】

  ……

  李治“完了完了,看来大宋的版图真的要比我们辽阔了!”

  武则天“怎么都没有想到,大宋竟然都拥有自己的舰队了!”

  朱元璋“笑而不语。”

  朱棣“这就吓到你们了?如果你们知道朕当朝时,曾派人六下西洋,会不会更惊讶?”

  ……

  【印刷术问世后,使宋代大量的典籍得以保留!】

  【入榜原因二从谏如流!】

  【赵祯有一最宠爱的美人,名为张美人。】

  【有一次,张美人想要为自己的伯父张尧佐,向宋仁宗赵祯求一官半职。】

  【在此之前,张尧佐已经是先后升任三司户部判官和副使、兵部郎中,后又加官为龙图阁直学士,再升位给事中、端明殿学士。】

  【完全可以用平步青云来形容。】

  【这一次,张美人想向为伯父讨要三司使的职位。】

  【而包拯知道后,极力反对!】

  【力谏的唾沫星子都飞到了仁宗脸上!】

  ……

  “嘶!!!”

  所有朝代的文臣都倒吸一口凉气!

  唱着“铁窗泪”的李斯望着牢房外面的天幕,吓得魂不守舍!

  “如果微臣的唾沫星子溅到了胡亥的脸上,那还不是会被他砍了头?!!”

  一旁赵高轻笑一声“哈哈,被砍了头都算你烧高香死得痛快!”

  其他所有大臣更是无法想象,对皇上这么有辱的动作,会得到怎样的惩罚!

  但凡是脾气暴躁一点的皇上,直接就派人拉出去砍头了!

  脾气好一点的,怎么也得打个半死!

  古往今来,又有谁敢朝皇上吐口水?!

  这一幕,别说是大臣们了,就是皇帝们都有些绷不住了。

  这实在是太不敬啊!

  哪怕皇上不说,太后知道了这也是要命的事啊!

  几乎皇帝们都是一样的想法。

  “这包拯,恐怕有好果子吃了!”

  可接下来一幕的盘点,让所有人全都惊愕得不可思议!

  【纵使这般,宋仁宗赵祯也没有说什么,而是一边用衣袖擦脸,一边还接受了包拯的建议。】

  【丝毫没有怪罪他的意思】

  ……

  就连宋太祖赵匡胤都惊呆了“好嘛,朕这子孙实在是脾气太好了!搁朕怎么也得打他几十大板叫他下次注意!”

  赵光义“皇兄还是轻了,这包拯一面吐口水还一面指责当朝皇上,这就是大不敬了!仁宗,实在是太宽厚了!”

  ……

  而这还没有完!

  【后,赵祯遂将张尧佐改封为节度使】

  【但包拯知道后更反对了!】

  【不仅如此,他这次还带了七名言官,和赵祯理论!】

  【仁宗一打七!】

  王莽“一打七?总觉得在哪里听过!”

  李世民都有些错愕了“好家伙,皇上一打七?朕这边有一个魏征头都有些大了!等等,节度使,不算一个小官吗?”

  是啊。

  【赵祯这时有些生气了“节度使就是一个粗官,为什么还要争?”】

  【而包拯等言官毫不客气地说道“节度使,太祖(赵匡胤),太宗(赵光义)都曾经做过,恐怕不是粗官。”】

  赵匡胤哈哈大笑“哈哈哈哈,这包拯,还真是个有趣的人。”

  赵光义“这就是个愣头青啊,不过朕喜欢。”

  宋仁宗赵祯“……行吧,朕采纳了!”

  仁宗也没有想过,包拯竟然把老祖宗都搬出来了。

  看到这,就连朱元璋也暗暗点头“其实仁宗给自己皇后的伯父要个一官半职,只要兢兢业业,不是贪官污吏,也无可厚非。”

  “能从谏如流从到这份上,咱佩服。”

  毕竟哪个皇帝也没有想过,会有人朝自己脸上吐口水会是怎么一个场景。

  这一幕,估计脾气再好的皇帝也不能忍。

  毕竟这是皇帝的颜面!

  但仁宗却只想着处理和摆平事件,这份心境,不是谁都能拥有的。

  显然,到这里还没有完!

  【入榜原因三】

  【仁爱温厚,勤俭律己!】

  【有一日,赵祯在皇宫中花园散步。】

  【走着走着,忽然就开始左顾右盼起来。像是寻找什么东西。】

  【左右随从见皇帝这般,心生疑惑,但皇帝没有开口,他们又不敢问。】

  【就这么走了一路,仁宗还是一句话都没有说,所以他们也只能默默跟着。】

  【直到回到妃子的住处,进了寝宫,屏退左右,仁宗这才开口“快,快给朕倒些水来。朕口渴得很!”】

  【妃子诧异,一边倒水一边说“刚刚身边一直有随从此后,为什么不让他们在路上给您倒水呢?”】

  【仁宗一边喝着水,一边笑着解释道“朕几次回头看他们,都没有发现掌管茶水的当职侍吏。”】

  【“若是朕问起的话,他必然要受到惩罚。”】

  【“一口水而已嘛。”】

  【“若是为了朕这一口水,害得那小宫女遭受皮肉之苦,朕于心不忍。”】

  【“所以朕只好一路忍着口渴,到爱妃这里讨水喝了。”】

  ……

  看到这,那些残暴不仁的皇帝脸都红了!

  更有甚者根本不信!

  胡亥“假得吧!这世上,能有这么仁义的帝王?”

  夏桀“呵呵,讲什么神话故事呢?后世能有这么离谱的帝王?”

  烽火戏诸侯的周幽王“简直就是离谱!朕渴了,喝口水,怎么了?”

  杨广“那不是小宫女的错?当不好差事,还在宫中伺候什么?”

  宋高宗赵构“宫女而已,贱命一条,杀了就杀了,还顾忌那么多?”

  “难怪外面会说我们大宋的皇帝骨头软。”

  “原来是这个原因!”

  ……

  ……

  ……

  南宋几位皇帝快要忍不住了!

  他们的祖宗说话实在是太拉仇恨了!

  但毕竟赵构是他们的祖宗,他们也不好说什么啊!

  旁敲侧击都不管用,看来是要一条道走到黑了。

  其实大宋骨头软,说得哪是仁宗?

  反而仁宗还算里面站得最直的几位皇帝之一!

  可宋高宗他完全不自知啊!

  ……

  而对于暴君们来说,更颠覆、更离谱的事情还在后面!

  【还有一次,赵祯正用餐,吃着吃着,突然就在饭菜里面吃到了一粒沙子。】

  ……

  咔!!!

  如同晴天霹雳一般!

  吃饭吃出沙子?

  还是简单的一小粒。

  这对于现代众人来说,根本不算什么。

  吐出来便是。

  或者找老板反映一下情况。

  而对于古代文人来说,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

  对于将士们来说,一旦开战的时候,那就是在沙子里面淘饭吃。

  根本就不叫事。

  然而!

  这件事放在皇帝这里,那就是天大的大事!

  祖龙眸光瞬间一沉“这可是杀头的死罪!”

  汉武帝也是顿时严肃起来“皇帝们最害怕有人在膳食之中动手脚,因此皇帝的一日三餐,都要格外小心再小心!”

  李世民也破天荒地跟汉武帝站在了同一战线“古往今来历来如此!皇帝的饭菜中出现沙子,怎么可能饶了他?”

  杨广“呵,今天是一粒沙子,明天就可能是一包毒药!”

  康熙“不是皇帝们小题大做,而是历史当中,被毒死的储君、太子、皇帝实在是太多了!”

  雍正“对外都说是患了不治之症,其实就是被毒死的!之后掌权者更改了历史记录而已。”

  几乎是所有皇帝都一致的认为“这下那厨子,可是死到临头了!”

  便全都注视着天幕,期待着事情的结果。

  【仁宗牙齿一阵剧痛。】

  【他赶紧吐出来,还不忘对陪侍的宫女说“千万别声张我曾吃到沙子。”】

  【“这可是死罪!”】

  【“你明白了吗?”】

  画面中,宫女脑子转得哪有那么快。

  但还是猛然一惊,明白了到底是怎么回事,连连点头点得像拨浪鼓一般。

  “官家,奴婢明白了!!!”

  她明白,但凡说出去,事情生张了出去,哪怕是皇帝也保不住那厨子的命。

  不然不是所有的厨子都敢往皇上的膳食里面放东西,都罪不致死了?

  哪怕只是厨子一不小心之举。

  【作为皇帝,对待侍从的过失,能如此宽容,当真是难得!】

  【不仅如此,赵祯生性恭俭,百司曾奏请扩大苑林。】

  【仁宗却说“吾奉先帝苑囿,犹以为广,何以是为?”】

  ……

  嚯!!!

  皇帝们哗然。

  有了前面战争面前,就为了扩建园林而导致各种赔款割地的慈禧,就显得仁宗真的像是一位圣人了!

  大唐众皇帝咽了咽嗓子,算是心服口服!

  李世民“宋仁宗,这大唐皇帝圣人的名号给你?你怎么会善良到如此地步?”

  要不说这是天幕盘点,所有皇帝都不认为,一向残酷、冷峻、严明著称的皇帝之中,竟然会出现这么一位仁厚的皇帝!

  简直就像是在听说书一般!

  【一天,宋仁宗赵祯处理事务到深夜,又累又饿,特别想吃羊肉。】

  【但是几番考虑之下,还是饿着肚子忍到了天明。】

  【第二天皇后知道此事,不解劝道“陛下,您日夜操劳,保重身体要紧。想吃便让吩咐下去就好了,为什么还要忍受饥饿之苦呢?”】

  【“陛下,龙体要紧啊。”】

  【而仁总却庄重严肃地说道“不行。”】

  【“朕只是一时之需。”】

  【“但若朕吩咐下去,他们便会将这当成惯例。”】

  【“若是朕昨日吃了烧羊肉,今后御膳房以后夜夜都会杀鸡宰羊。”】

  【“且不说一年消耗数量之巨,若是皇帝。”】

  【“若朕开了此先河,此风在天下传播开来,纷纷效仿,又会造成多少粮食的浪费?”】

  【“朕思来想去,只好作罢。”】

  ……

  ……

  ……

  一众皇帝都懵了!

  此刻就连其他朝代的臣民都想要给仁宗跪下了!

  毕竟仁宗实在是太圣明了!

  祖龙“这,这就是千古仁君啊!”

  有些皇帝此刻都开始挠头了!

  万历“假的,一定是假的!”

  “这世上还有这么节俭自省的皇帝???”

  乾隆“朕当个皇帝,想吃什么便吃什么!想要什么便要什么!”

  “顾忌这么多还怎么当皇帝?!”

  李世民“等等,这是林仙神的话,那便是——神话了?!”

  “对对对,一定是神话!”

  “肯定不是真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