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这天下,在朕手中,必须统一!
作者:北北北方方方      更新:2022-10-13 17:38      字数:5094
  盘点终于要开始了!

  众皇帝早早就已经在观圣台等待了。

  逐渐习惯了“神迹”盘点之后,这是诸位帝王以便日后能经常看到金色大幕而建造的观圣台。

  有些皇帝建造得宛如琼楼玉宇,有些则是简易搭致,体现皇家威严即可。

  至于是否奢华,实在没必要。

  例如赵匡胤的观圣台,或是朱元璋这样简朴的皇帝,其观圣台也就是遮风避雨即可。

  而此时,天空中金光盛放,所有皇帝们已经跃跃欲试了。

  就等待着第七名盛世,到底花落谁家!

  自从知道了其实历史上一共有400多位皇帝之后。

  就再也没有皇帝瞧不上这个前十任何一个席位了。

  可以说,哪怕是第七,这位置如果放眼万界天下,也实在是有些太高了!

  至于到底林仙人是怎么盘点的,一切还无从知晓。

  没有过多寒暄,盘点已经开始!

  【古往今来十大盛世盘点!】

  【正式开始!】

  【制作人林修】

  【万界第七盛世!】

  ……

  刘邦“来了来了!”

  此刻,大汉皇帝,没有一个不紧张。

  毕竟他们是真的不知道后世的大唐到底是一个什么情况。

  不争馒头,还得争口气。

  如果第七名是大汉的话,那么不就是承认大汉低人家一等了吗?

  东汉现在已经是第十位了,如果再来一个第七西汉,可以说整个大汉都全军覆没了!

  刘邦这个大汉开国皇帝,实在不希望看到这一幕。

  而汉武帝当然也是一样的想法。

  他征战天下,创立多少丰功伟绩。

  自认为除秦始皇之外,他也可以万古流芳!

  汉武帝有着极高的报复,而如果现在就“折”在了这第七的位置上。

  别说是天下人要怎么看他,就是汉武帝自己,也过不去心中的那道坎!

  因此现在汉武帝也格外紧张。

  而李世民则是有些幸灾乐祸。

  毕竟在他看来,结合史书上来看,在他大唐之前,所有朝代,可以说——

  “一个能打的都没有。”

  “你们啊,就等着一个个上榜,拜倒在朕大唐的脚底下吧!”

  “哈哈哈哈哈哈……”

  众皇帝“……”

  祖龙“太狂了!李世民,你一直以来都这么狂吗?”

  刘邦“闭嘴等着看就是了,话怎么那么多?”

  汉武帝“别笑得那么早,到底谁赢谁输,一切还早!”

  杨坚“李世民,我想知道,谁给你这么大的勇气?”

  杨广“父皇,我看这个侄儿说话太让人来气了!咱们大隋怎么就比不过他们大唐了?倒要看看最后的结果!”

  赵匡胤“朕先从第八的情况缓一缓,你们先聊。”

  朱元璋“咱有预感,咱大明其实也不远了。”

  朱棣“父皇,你是说,这第七,有可能是咱们大明?”

  朱元璋“是啊,咱不了解子孙情况怎么样啊,但根据崇祯那小子的描述,估计咱们第七是没跑了。”

  崇祯“……”

  “老祖宗,我也不是故意丢掉咱大明的江山啊,都怪我无能!”

  崇祯无比悔恨。

  而就在众皇帝讨论的七七八八之时,盘点正式揭晓!

  【古往今来十大盛世盘点】

  【第七名!】

  【开皇之治!】

  【朝代隋朝!】

  【在位皇帝隋文帝杨坚!】

  ……

  “嚯!!!”

  大幕公布的一瞬间,众皇帝还没有说什么,杨广率先就喊了出来!

  “我们大隋,真的上榜了!”

  “恭喜父皇!贺喜父皇!”

  对于杨坚的上榜,杨广比谁都要开心。

  为什么?

  还不是有人终于认可了他们隋朝?

  在后世讨论的范围内,其实一开始杨广说话都没人搭理。

  可以说,隋朝在后世人的眼中,就仿佛一个透明般的存在。

  杨广气啊。

  明明朕和父皇那么努力,为了家国天下,兢兢业业。

  怎么后世从来都没有夸过他们一句?

  为什么大家都把他们当作透明人一样?

  个天幕一出,其实杨广就在期待了。

  这是多么一个难得的在万界面前露脸的机会啊。

  可是每每在众帝王讨论得热火朝天的时候,他杨广反而就像是一个“异乡人”,根本融入不进去,也插不上话。

  尤其是祖龙,秦始皇。

  那可是他的偶像!

  但是到现在,两个人一句话还没有说上一句。

  杨广数次在弹幕里面也是说话极其夸张,除了他一点性格在内的原因之外,更多的原因,还是要吸引大家的注意。

  毕竟人家几大皇帝聊得挺开心,他杨广仿佛就是局外人一般。

  他想要融入啊!

  也想要大隋被其他王朝看到。

  哪怕是!

  对!

  哪怕是贬他!

  哪怕是苍天给他安排种种骂名。

  他也能承受。

  “只要朕的大隋王朝被万界看到,就足够!”

  “朕之大隋,不愿再当小透明!”

  就抱着这样的想法,哪怕是第七名,不是前五,杨广也已经知足!

  哪怕是父皇上榜,那么按照之前的逻辑,在盘点昏君的时候,一定就会是他了。

  没跑了。

  毕竟整个隋朝,就两个皇帝。

  一个明君,另外一个亡国之君当然就是昏君了。

  所以杨广已经做好了挨骂的准备。

  而就在这时,忽然又一道声音响起!

  【古往今来十大盛世盘点】

  【大业盛世!】

  【在位皇帝隋炀帝杨广!】

  ……

  一刹那,可以说整个万界皇帝都震动了!

  祖龙“这是什么情况?”

  王莽“双黄蛋???”

  汉武帝“之前东汉就提到过两个盛世,但是没有并列直接盘点出来,只是提了一嘴,没有想到,这次竟然把两个盛世盘点出来了!”

  杨坚整个人神情冷峻。

  喜怒不形于色。

  然而这时,当看到自己的隋朝有两个盛世上榜,嘴角竟也忍不住狠狠一抽!

  他实在是没有想到,似乎没有存在感的隋朝,竟然有一天也能上榜。

  而且一上就是两个盛世!

  “杨广,儿子,咱们大隋难道在位帝王比大宋还要多?”

  杨坚这么问也是有原因的,毕竟宋朝经历了十九位皇帝,可是却只有一个盛世。

  而隋朝竟然破天荒一下子上了俩,难道是说,隋朝的皇位超过了十九个?

  其实在一开始,在万界帝王都能互相弹幕聊天的时候,就已经有皇帝想要窥探一下后世到底如何了!

  都想要知道,自己的王朝,能国祚多久。

  到底后世有没有出现什么在万界都光荣无比的事。

  或者是出了哪些昏君畜生,好加以避免,这是真正将那些畜生扼杀在摇篮里。

  然而所有皇帝还不敢明着在天幕公屏上问,其一是真的害怕盘点还没有说到,他们王朝丢脸的事情就被后世子孙说了出来。

  没有信心。

  其二,还是害怕得罪了仙人。

  毕竟这是属于窥探天机啊!

  轻者折寿,重者如果引来上天责罚怎么办?

  所以诸位皇帝都比较克制,没有过多询问后世的情况。

  再加上隋文帝杨坚本来就是一个不怎么爱说话的皇帝。

  所以之前也没有参加讨论,只是从蛛丝马迹了解到一些后世的情况。

  可是他的隋朝到底怎么样,都几乎没有人讨论。

  今天正好苍天盘点到他们了,杨坚终于还是忍不住问了出来。

  而这时的杨广心脏突然一紧!

  吓得有些哆嗦,不敢说话了,但父皇问起,他能不回答。

  于是只能颤颤巍巍,支支吾吾说道“那个……嗯……父皇……这个有些说来话长……”

  隋朝之后的皇帝全都在看着乐子。

  要说二世而亡的朝代,除了秦始皇,那就是杨广了!

  李世民更嘲讽地看他们了,但还是有些生气在里面。

  二世而亡的朝代都能上榜?还真是什么鸡鸭猪狗都能上榜了。

  “杨广,表叔,你是不是给林仙人打赏了什么走后门了啊!”

  杨广“你才走后门,你全家都走后门!”

  ……

  就在弹幕互相乱哄哄的时候,盘点这才算正式开始!

  【隋朝·开皇之治!】

  【入榜原因一一统华夏!】

  【隋文帝在位期间,逐步统一了经历数百年分裂的华夏!】

  【曾经,铁板一块的华夏被分裂成数个国家。】

  【战争不断,民不聊生。】

  【黎民苍生,渴望和平!】

  【曾经,在西魏的统治下,华夏百姓,逐渐被鲜卑化!】

  【不论从文化还是思想上,大汉没落!鲜卑思想却逐渐崛起。】

  【更要命的是,华夏百姓,自己的姓氏也要被剥夺!】

  【在华夏人千百年的传承中,姓氏,就是魂,就是根!】

  【就是一脉相承的证明!】

  【然而鲜卑化将华夏百姓最后的坚守,都连根拔起!】

  【从此汉人只能叫鲜卑姓氏,被迫向外族低头!】

  【而就是在这么一个屈辱又分裂的环境下,这样的局面持续了数百年的情况下,终于,有一人站了出来!】

  【他就是隋文帝杨坚!】

  【“这天下,在朕手中,必须统一!!!”】

  【从此,杨坚走在了天下一统的道路上,并且费尽千辛万苦,终于完成统一大业!】

  【和秦始皇不同的是,隋文帝的统一,是多民族的统一!】

  【同年,琉球群岛也正式归降于隋朝。】

  【突厥可汗尊杨坚为“圣人天可汗”!】

  【并且表示愿为藩属,永世归顺!】

  【千万世,为圣朝典牛马。】

  【从此,隋文帝结束了华夏长期混乱的局面,征服了各族蛮夷,使华夏又回到了和平盛世!】

  ……

  看到这,祖龙眼神一凝,盘点中,竟然将他的统一也提到了。

  而且这个杨坚做到的统一大业,跟他相比,还有过之而无不及!

  “杨坚,你这么牛,为什么不经常说话?朕今天还是第一次听你说话。”

  汉武帝也同样愣了一下“杨坚,原来高人就在我身边?”

  杨广“父皇威武没的说!”

  李世民则开始有些沉默了。

  怎么朕都已经修改过历史内容了,结果不是白改了吗?

  要知道,大唐仅接隋朝之后。

  如果不诋毁前朝,那还怎么说自己的大唐是名正言顺,顺应天意改朝换代的?

  天下臣民就该不信了。

  所以不论前朝再多么好,李世民也必须将一些锅都扣在隋朝的头上。

  这也就导致了,给隋文帝杨坚留下个“至察而心不明。夫心暗则照有不通,至察则多疑于物”的帽子。

  通俗点将,就是这个人生性多疑,不好接近。

  而且这还没完,李世民可是在黑杨坚的这条路上,一条道走到底。

  称杨坚是欺负人家孤儿寡母才得的天下。

  所以害怕群臣也跟着效仿,则不信任任何大臣,多疑。

  事事都要事无巨细的自己决断。

  然而事实真的这样吗?

  当然了,杨广也没跑了。

  隋炀帝杨广被李世民安了一个残暴不仁的帽子。

  对于记载隋朝史书上的记录,被大量修改。

  这才导致了隋朝有些“透明”一样,甚至世人对其仅有的一些印象,也不过就是残暴、多疑、城府深,不配当皇帝。

  这些都是李世民的手笔。

  然而现在有了天幕盘点,可以说是替大隋父子俩申冤了!

  【入榜原因二轻徭薄赋,以解民困】

  【隋文帝杨坚自立国,即以富国为首要目标。】

  【轻徭薄赋,在确保国家赋税收入之同时,稳定民生,改善经济。】

  【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入榜原因三兴修水利】

  【继战乱后,建立起来的隋初,是水利荒废,漕运堵塞。】

  【想要将粮食、瓜果等各地运转,往往都要付出几十倍的辛苦。】

  【明明几文钱的粮食,到了其他地方,则会卖出将近几两的高价。】

  【运输十分困难。】

  【所以为了漕运通利,隋文帝兴修水利的举措,灌溉的推广、漕运的疏通,可以说给隋朝的农业生产,带来了保障和生机。】

  【入榜原因四厉行节俭。】

  【随着时间的推移,皇宫生活日渐奢侈。】

  【隋文帝便下令,“雕饰旧物,悉命除毁”。并身体力行!”】

  【隋文帝的行动,影响了整个官僚队伍,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铺张浪费,增加了国库积蓄。】

  【入榜原因五提倡文教,广收图书!】

  【入榜原因六确立科举制度!】

  【使寒门子弟也有朝一日,可以立足于朝堂!】

  【而不是官者世代为官,财阀世代为财阀的局面】

  【打开了从低向上输送人才的通道!】

  【入榜原因七科技强大!】

  【隋朝历史虽然短,但却涌现出一大批科技专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巨大成就。】

  【涵盖了天文、历法、建筑、数学、冶金、医学、食品、纺织等多个领域。】

  【入榜原因八多民族融合。】

  【隋文帝杨坚奉行的外交政策,乃是抵御为主,征讨为辅,先后对外作战,歼灭和重创吐谷浑、契丹、高句丽等国,取得空前辉煌的胜利!】

  【“老外不是被感化的,而是被打服的!”】

  【隋文帝先后利用挑拨、分化和军事打击,成功使突厥分裂成了东、西两部!】

  【其中一部突厥向隋朝称臣!】

  【入榜原因九创立三省六部制,此后一直延续!】

  【入榜原因十创立均田制。】

  ……

  顿时,一系列的入榜原因,着实看得让人眼花缭乱!

  祖龙整个人吸入鼻腔中的都是寒气!顿时内心一凛“这个不怎么爱说话的皇帝,怎么这么厉害啊?!”

  汉武帝跟着赞许“名不见经传?之前一直没见他怎么说话,没有想到在他的统治下,这盛世真是名副其实!”

  赵匡胤激动得浑身有些打着寒颤。

  因为他梦寐以求的统一大业,确实是在隋文帝的手中实现了!

  而赵匡胤始终就差那最后的临门一脚。

  “如果不是出了某种不知名的意外,朕也会是一统天下的皇帝!就将是华夏历史上第三位完成统一大业的皇帝!”

  “恨啊!赵光义,老弟你跟哥说实话,你这皇位到底是怎么来的!”

  说到后面,赵匡胤鼻孔里面都喘得是粗气!

  而历史上,流传着这么一个不为人知的故事,那就是烛影斧声。

  说是宋太祖赵匡胤的死,其实和宋太宗赵光义脱不开干系。

  首先宋太祖死前没有留下遗诏,有一种说法就是赵匡胤死于意外!

  所以死得突然,没有留下任何遗诏。

  至于这个意外,当然是赵光义干的!

  但流传到后面,这故事的版本各自不尽相同。

  大概意思,还是统一大业路上,赵匡胤大病,招晋王赵光义议事。

  结果议着议着,兄弟二人爆发矛盾。

  席间,有人见得烛赵光义愤然离席,又听得宋太祖武器都拿了起来,柱斧戳地的声音。

  这就有了烛影斧声的故事。

  具体发生了什么,就是在说有可能赵光义杀了赵匡胤,自己抢了王位。

  不过具体发生了什么情况,赵匡胤此时还不了解。

  而眼下的重点,还是关于第七盛世的盘点。

  没有想到,这一次竟然不仅是破天荒一次出现了两个盛世。

  更让人赞叹不绝的是,这入榜原因竟然一瞬间排到了第九!

  都没有想到,这隋文帝杨坚,竟然干了这么多事情!

  光一个确立科举制度,就相当于是拥有了高考!

  这让多少寒门子弟从此有了可以出头的机会啊!

  一瞬间,全天下的文人看到这里,蓝色的文豪弹幕忽然全都飘了出来!

  其中不乏好些文豪大家的激动弹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