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改善
作者:依依兰兮      更新:2022-04-29 22:54      字数:4621
  老支书让人看了个宜动工的日子,组织村里的劳动力,便开始拆除陆奶奶的老房子,村里几个牛棚也开始拆除。

  没过两天,路终于修好了。

  修路修到最后一段时,无数村民跑到村口去看热闹,看到从村里大地坪延伸而去的一条水泥路,平平整整、干干净净,比原来还宽阔了不少,大家心里都由衷的高兴。

  “太好了!以后下雨天也不用愁了!”

  “可不是,颠得隔夜饭都要吐出来的感觉以后都不会再有了,哎!”

  “这路看着就舒坦,多亏沈书记!”

  “是啊,沈书记说话算话,我佩服!”

  “......”

  当天,工程队收工的时候,围观的村民们热烈的鼓起了掌,沈小霞几个村干部、老支书也都来了,大家脸上都带着笑容,对工程队表示了感谢。

  或许是现场的气氛实在太热情、太好了,工程队几人脸上也洋溢着笑容,细致的告诉村民们,这段路才刚修好,面上还盖着麻袋布,得仔细些。三天后人可以踩,但要行车,最好等上十天左右,不要着急......

  文主任赶紧记下,向众人吆喝着交代。

  大家嘻嘻哈哈的,都表示听见了。

  “放心吧文主任,我们不会乱来的!”

  “就是就是,这么多年都等过来了,这几天算什么,眨个眼就过去了!”

  “对!”

  送走了工程队,大家也没舍得立刻离开,围在那里说笑讨论着,文主任笑眯眯大声道:“好了好了,这个路呢,今天是全部修好啦,完成了一件大事!大家松了口气,我也一样!要不是沈书记,也不会有今天,沈书记说要带领我们村发展乡村旅游、带领大家发家致富,也一定会是真的!这段时间沈书记做了什么,我相信大家都看在眼里,沈书记的话我不管你们信不信,反正我是信了!”

  大家哄笑起来,“我们也信!”、“对,我也信!”、“那肯定啊!”、“沈书记真的是个好人......”

  文主任:“好,那现在我们鼓掌,感谢沈书记!”

  大家热烈的鼓起掌来,“感谢沈书记!”

  沈小霞没想到文主任即兴发挥给来了这么一套,脸上顿时有些红了,笑着看了一圈热情洋溢、满脸笑容的村民们,心里暖暖的、柔柔的,也热乎乎的。

  无论怎样,她总算没有食言。

  沈小霞抬手理了理耳边的碎发,看着大家笑着道:“我做的都是自己该做的,大家肯信我,我一定不会辜负大家的期望。路是修好了,后头还有许多事要做呢,我希望大家继续相信我,咱们一起,把咱们樟树湾村变得越来越美丽、把咱们的乡村旅游发展起来,争取明年春天就能来游客!”

  大家原本都笑眯眯的听着,听到最后一句,“轰”的一下都炸开了。

  “沈书记,真的假的!”

  “沈书记、沈书记,咱这真的明年春天就能来游客吗?”

  “这么说咱明年就能赚城里人的钱咯?”

  “哎哟,那也太......”

  “这......不太可能吧......”

  沈小霞心里徒然燃起斗志,颇有几分豪气笑道:“你们相信,就有可能。总之,你们听我的,咱们大家一起努力,哪怕辛苦些也要坚持,成不成的,明天春天不就知道了吗?”

  文三叔那样性子的听了这话便有些失望,觉得沈书记没有讲扎实话,可信度不高。

  大部分人心头火热,目光炙烈,纷纷表示一定会努力坚持。

  毕竟,明天春天近在眼前,并不远,是不是的,到时候就知道了。

  大家七嘴八舌的议论着、讨论着,气氛比之刚才还要热烈。

  文主任挥挥手:“静一静、安静安静!既然这样,我们就听沈书记的话,跟着沈书记做!都别偷懒、别说一套做一套啊!”

  众人哄笑:“那肯定不会!”

  沈小霞也笑:“行,那么现在,咱先把村里的基础条件改善改善,该拆的拆、该清理的清理,先把这个事做好!”

  文主任:“对对,就是这个,咱得一步一步的来!好了好了,都散了吧!”

  众人一哄而散,少不了一路都在议论讨论着明春会不会有游客来的问题。

  老支书见人都走光了,便过来小声道:“小沈啊,你那个话,不是一时冲动乱说的吧?明天春天......是不是有点早?”

  文主任、刘姐、唐会计也没走,都在沈小霞身边,显然也是想问这个问题的,听见老支书的话,不由点头,都有些紧张的看向沈小霞。

  可见,对于这事儿,他们心里都是没底的。

  毕竟,樟树湾村对于城里来说是个偏僻偏远的小山村而已,人家城里人爱旅游,全国各地有的是大把好景点、好风景任由选择,凭什么人家会跑到这么一个小山村里来?

  腿长在人家身上,钱在人家荷包里,这种事儿,可不是村里努力努力就能做得到的啊......

  老支书一来担心沈小霞年纪太轻,容易冲动,一时夸口说下了大话,到时候圆不回来那就不好看了。

  现在一年都过了半,离明天春天也就只有半年多时间了。

  这半年多,真就能引来游客?

  沈小霞笑道:“老支书,文主任、唐会计、刘姐,这话啊,我不是一时冲动说的,是经过考虑才说的。咱们村的风景其实真的非常好,很有看头,把基建整一整,那就是锦上添花,到时候一宣传,肯定会有游客来的!”

  “只要有人来了,慢慢的来的人就会更多。你们只管放心,我很有信心!我们现在要做的,是想方设法把咱们村变得更美、更好!”

  现在的网络那么发达,宣传的渠道太多了,只要有真材实料,根本不怕引不来游客。

  老支书点点头:“成,反正小沈你既然都这么说了,那咱们就做,村里人肯定配合。”

  文主任忍不住道:“话是这么说,可谁知道呢......沈书记以后其实没必要把话说的太满,咱们几个私下里知道就行了,总要留点余地嘛,是吧?”

  老支书瞪他:“都像你似的油滑?沈书记可不像你!”

  文主任:“......”

  沈小霞忍笑,解释道:“文主任放心,我有把握才这么说的。而且这样可以让大家更有信心、积极性更高,做起事来才更认真。”

  大家点点头,倒也是。

  唐会计忍不住道:“沈书记,老祠堂那边......”

  沈小霞道:“回头咱们看看预算,过几天我抽空去一趟县里,跟领导们请教请教、商量商量,看看有什么法子能给咱尽快的把问题解决了。”

  唐会计只能点头说好。

  几个人又商量了一会,便也散了。

  等到了公路可以通车的那天,正好是个赶集日,大家伙儿更是欢天喜地,纷纷笑说这可真是巧呀,是个好兆头,今日上街,终于可以平平稳稳了。

  许多人本来没什么事需要上街的,为了体验体验这条公路的舒适感,表示也要坐一回车。

  为了庆贺,跑运营的张小毛大手一挥,豪迈的表示,这天他白送大家伙儿上街,不要钱!

  此举获得众村民们热烈的鼓掌叫好,纷纷夸他够意思,更是热闹起来。

  不知谁说起这条公路全靠了沈书记才修了起来,这第一趟车怎么着也得让沈书记坐一坐。

  大家纷纷表示这话有理,于是两个小孩飞跑去把沈小霞拉了来,又有人去把老支书也拉了来。

  沈小霞原本还以为发生了什么事儿呢,吓了一跳。

  结果到了大地坪,听大家说起这个,心里又是感动又是哭笑不得,笑着摇摇头道:“我就不去了,我上街也没什么事呀,你们去吧!这车啊,我迟早能坐上的!”

  “那可不一样,”张小毛笑呵呵道:“今天是第一天,跟以后哪一天都不同,怎么能少了沈书记呢?你们说是不是?”

  “对对!沈书记快上车吧!”

  “是啊是啊,这是个好兆头!”

  沈小霞心里有些软、有些暖,不忍拒绝,有些纠结的笑着看向刚过来的老支书。

  老支书已经明白怎么回事了,不由分说笑眯眯道:“这可都是大家的心意,沈书记上车吧。沈书记没逛过我们的集市吧,去逛逛嘛!”

  沈小霞不好再推辞,况且大家的的确确是真的满腔好意,看着这一张张真切的笑脸、真挚的目光,沈小霞也说不出来拒绝的话,便点头笑道:“好好,那我们一起!走,逛街去!”

  “好啰!上车上车!”

  大家欢呼着,簇拥着沈小霞与老支书上车,还特意把最前边的位置留给他们。张小毛发动车子,小破车颤抖着摇晃起来,发出嗡嗡的震颤声,听在沈小霞耳中,却是不一样的感觉。

  一条好路对一个偏僻的村庄来说意味着什么,在这一刻,是真真切切的体会到、感受到了。

  她更体会到,只要用心、诚心诚意的去做一件事、去对待人,结果总不会让人失望的!

  村里的基建工程干得热火朝天。

  正好还没到秋收农忙时节,家家户户都比较空闲,虽然不少人都外出打工,但留在村里的人也不少。

  劳动力方面不必担心。

  公路正常通车后,一车车的水泥、砂石、砖头、各种建筑材料陆陆续续运送到村,村里又请了一队比较专业的施工队带领,热火朝天的进行村庄大改造。

  公厕建起来了,路灯增加了,垃圾桶安放好了,码头修起来了,各处休闲的长凳装置好了,樟树林的地面铺起来了,特别优待的老樟树底下,围起了一圈花坛。

  河畔的竹林里,各家各户清理各自的地盘,然后再用水泥板铺设蜿蜒曲折的林中小路,合适的位置安置长凳和垃圾桶。

  最大的工程,便是建吊桥连接村子这边与大河对岸的竹山,得先在村子这边建一座高高的水泥塔,然后再建吊桥连接两头。竹山上,建水泥台阶山路、山顶观景台、有些路段比较危险,还需要设立围栏......

  后山的老祠堂暂时还不动。种树、种花这个时节也不合适,只看准了地方,统计了需要的数量,等过了年之后再开始动土。

  文主任、刘姐等天天忙着各处跑,看着村里一天一个变样,大家心里都十分高兴。

  建设的过程,也是收获信心的过程。

  沈小霞和文主任去了一趟县里,见了周副县长,详细的介绍了老祠堂。

  沈小霞还将在老祠堂拍摄的照片一一翻给周副县长看。

  “老祠堂有上百年的历史,如果就这么没了,那真的是太可惜了啊!而且,村里这不是在发展乡村旅游吗?这算是一个不可复制的人文景点,是很重要的加分项啊!”

  周副县长点点头“嗯”了一声,表示赞同。

  沈小霞他们的准备工作做的很详尽细致,老祠堂该如何修一条一条列得也十分清楚。

  石鼓、石兽、石灯座、屋顶的兽首瓦当、廊下、窗户、隔断的雕花纹、三进院子房屋的还原修护......

  尤其是那些雕刻,非常精美,非常繁复,但是,雕工肯定也非常费钱。

  这一项大工程做下来,没有大几十万肯定不行。

  县里的财政也都是有数的,修祠堂这种事算是例外,归在发展乡村旅游项目下,倒是能拨部分款,但恐怕也给不了全部。

  而且,今年也不行了,今年已经过半,财政各项款项都已经有了规划计划,最早也得等明年。

  但这话周副县长没有直接跟沈小霞说。

  小姑娘做事很认真,他不想打击她的积极性。

  再有就是,回头他们领导班子几个人可以坐一起商量商量这事儿,看看今年能不能挤出一笔钱,稍微改善改善也好啊。

  这上百年的祠堂,的确是发展乡村旅游的加分项,值得保护。

  “这样,你们把资料先放下,小沈你把老祠堂的照片都发给我,我们回头先商量商量再给你们答复!”

  沈小霞和文主任本来就没打算第一次来就有结果,当下答应下来,拜托了周副县长便告辞了。

  离开之后,文主任抹了把汗叹气道:“沈书记啊,这个事像是不好办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