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乡村旅游,崭露头角(4)
作者:依依兰兮      更新:2022-04-29 22:55      字数:3376
  张永河手里拿了这么多钱,十分高兴,信心更是十足,找沈小霞商量,跟县里的覃技术员聊了聊,打算明年年初的时候也种上两亩手剥橙。冬天的时候,草莓自然还要种的。现在还想种上一两亩火龙果。

  火龙果种植容易,打理也方便,种上了,几乎一年四季都有果子,这样几乎无论什么时间段来村里旅游的游客们都能采摘到新鲜的火龙果。

  到时候再跟县城里一两家水果店做好联系,没有游客采摘的时候,可以拿到他们那儿去售卖。

  覃技术员建议干脆就种桂红龙和金钻,一个是红皮红果肉、一个是黄皮黄肉,这两个都是优良品种,清甜多汁,口感好,果香味清新,且个头也不算太大,非常合适。

  张永河说干就干,很快便开始整地。最后定下来的是种一亩半。

  火龙果一年四季都能栽种,现在种植,过得七八个月便可渐渐开花结果了。明春的时候正好可以有成熟的果子卖。

  也有其他村民找沈小霞咨询、跟张永河打听这事儿,但还是没有人跟风。

  张永河种草莓打出了名声,游客们来了,只怕都会找他家买果子,自家种了,谁知道销路好不好呢?且张永河现在算是比较懂这些了,他能打理得好,自家却未必,所以,还是算了吧。

  还不如多看看手剥橙呢,毕竟这种的人多,到时候成熟了,更能吸引外地老板批量收购。

  村里人来打听询问,张永河知无不言,也告诉了大家,他也不是太懂,正一边学一边种呢,经常会向覃技术员请教。但是见村里人只是打听而已、并没有付诸行动,他心里还是松了口气有些高兴的。

  这样最好了,没人抢。

  今年春天,村民们都特别的忙碌。但是信心十足、干劲也十足。好些人家的青壮年都没有再出去打工了。

  如果留在家里就能赚到很不错的收入,还能照顾孩子老人,为什么要出去呢?

  出去打工,大多数不是跑工地、就是进厂,都是辛苦活,赚的钱不算太多,开销却也不小,其实一年到头下来,也存不到什么钱。相比之下,还不如留下划算呢。

  除了种田种地,大伙儿都活络了心思。

  首先一个是各家的竹林,各家照看得比往年都要上心,很多人在年初的时候还新栽种了不少竹子。都指望着能多产一些竹笋做笋干呢。

  在游客络绎不绝的时候,有的人家家里还有几斤笋干,在门口摆出来,一天不到全都卖掉了。

  这让大伙儿异常欣喜,这才意识到原来山里的一切都这么值钱、都能卖出钱来。

  哪怕到时候通过网上卖剩下的,在村里也能卖掉啊。

  大伙儿又都买回来许多小鸡小鸭,准备多养一些。有一户人家还特意在自家竹林里圈了一块地、简单搭建了黄泥土夯的鸡舍,请沈小霞帮忙联系相关的技术员、买了好些资料书,打算先养上两百只试试看。

  又有人承包了村子附近的一个小鱼塘,养起了鱼......

  整个樟树湾村,欣欣向荣,焕发了勃勃生机与活力。

  沈小霞的工作,取得了阶段性的成功,心里大大的松了口气,也由衷的替大伙儿感到开心。

  现在,她和村委的大部分精力都扑在手剥橙上。

  新栽种的果树苗一定要保证进行科学的管理,以保障果树顺利成长。

  涉及的三十一户农户,并不是每一个人都像张永河那样既虚心听讲又有一股子韧劲,大多数人耳中听着“科学种植”、嘴里也说着“科学种植”,做起来却压根儿不是那么回事儿。

  要么是无意中疏忽疏漏了什么要点,要么就是根本并不上心,觉得沈书记、文主任他们实在有点小题大做了。施肥的时候多抓一把、少抓一把有什么影响呢?剪枝高一寸矮一寸也看不出来区别啊......

  诸如此类奇奇怪怪的状况多的不得了,以至于令沈小霞哭笑不得,若不是亲眼所见亲自经历,她都没法想象会有这么多清奇无比的问题。

  跟郭衍打电话的时候当玩笑话说起,郭衍也听得忍俊不禁哈哈大笑。

  然而这些问题虽然是小问题,但积少成多,哪哪方面都有一个小问题,累积起来,就会变成大问题了。

  因此,沈小霞和村委必须时时刻刻的盯着,督促着,监管着,时不时的还要举办学习班召集大伙儿一起集中学习,一起下果园实践,务必让所有人都熟悉了然种植管理技术。

  除了新栽种的果苗,嫁接的橘子林更是重头戏了。

  橘林开花的时候沈小霞的心都是悬着的,既高兴又紧张,特意请覃技术员过来看了一回,就怕万一出什么意外。

  又忍不住祈祷老天爷给力些,可千万别正对着花期的时候阴雨连绵,不然这花都不知要烂掉多少。

  所幸,天公作美,一切都很顺利。

  嫁接的橘林枝繁叶茂,长势良好,现在看过去,枝头结满了青色的小果子,这都是经过了疏果之后留下来的。到了秋天,这些果实就会长大、变得黄澄澄的,挂在枝头散发着诱人的甜美的柑橘香味,等待着人们的采摘、为樟树湾村带来又一波的收益。

  这会儿,可不光樟树湾村,乡里、别的村里、县里对这一小片果林都非常关注呢。

  这要是开了个好头,明年大批量上市也有了前路可循,到时候必然会有更多的村民也种上。

  没准儿,别的村也会有人栽种。

  这就是典型的以点带面。

  这是最好的结果。

  要是万一......

  沈小霞拒绝深想这种万一,她这里没有万一,无论如何,手剥橙都要卖出去的。

  她花费了这么多的心思精力,村民们这么辛勤劳苦,尽心尽力照顾起来的果林,保质个顶个的好,怎么可能卖不出好价钱呢?

  炎炎盛夏转眼过去,秋风渐起,一层秋雨一层凉。

  每天都要到果林里转悠一遍两遍的沈小霞,自然将果林的变化清清楚楚的看在了眼里。

  青色的小果子一天比一天长大,然后不知道哪一天,突然就发现本来只有指头大小的小果子变得有拳头那么大了。

  再然后,突然有一天阳光照耀下,就发现眼前的一个果子青色的果皮泛起了一抹橙黄,惊喜之余往果林中细细找去,会发现许多果子都染上了这一抹漂亮的颜色。

  最后,仿佛一夜之间,所有的果子都成熟了!

  那拳头大小的果子果形圆满柔和,黄澄澄的颜色饱满透亮,一个个悬挂枝头,在翠绿色的枝叶映衬下,散发着淡淡的诱人的橘香味。

  嫁接的这四十亩手剥橙,终于迎来了第一个收获季。

  摘下新鲜的果子,用手剥开果皮,掰开饱满的果肉,一瓣入口,果肉饱满多汁,甘甜清爽,回味无渣,众人尝了纷纷点头笑着称好。

  “没错没错,就是这个味道!去年沈书记拿了几个给大伙儿尝,我也吃了一点儿,那个味道我一直都记得呢!太好吃了!”

  大家听了都哈哈大笑起来。

  “是好吃、是好吃,这橙子真不错哈!”

  “嗯,特别甜!一点儿酸味都没有,也没有渣。”

  “吃起来也方便,很容易就剥开了。”

  “果子也好看,大大圆圆的,看着就喜庆!还有股香味儿。”

  “......”

  因为栽种手剥橙的人家很多,且许多眼下虽然没有栽种、但是却打算明年要栽种,所以说起这手剥橙来,大伙儿异口同声一致认同,纷纷称赞叫好,没有人说风凉话、酸话扫兴——那怕不是要挨骂的。

  手剥橙已经收获了,接下来就是销售了。

  沈小霞和村里许多人都发了朋友圈,淘宝商铺里也上架了,微信群里也发了。

  之前春季旅游旺季的时候,沈小霞特意跟村民们交代了,能顺口问一问游客们留个联系方式的便留个联系方式,直接跟人家说等手剥橙成熟了可以方便告诉人家一声可以来采摘,若是有人有这意思的,自然便会留下联系方式。

  若是不愿意,那就算了。

  还别说,还真有不少游客留了联系方式。

  于是这会儿也可以联系了,也不打扰人,给人在微信里发个群发消息就可以了。想来的、爱玩的自然会来。

  效果还是有的。

  沈小霞的大学同学、研究生同学、家人朋友们都很支持,纷纷下单。

  一斤十块,网上销售以五斤、八斤为单位,如此好统计。跟同学朋友们也是一样。

  郭衍自然第一个支持自己的女朋友,率先下了十份八斤的,三份寄回他家里,其他的寄到他们事务所。

  沈小霞心里比橙子还要甜,她家男朋友很有家属的自觉性呢!

  然后不知谁翻看快递单子的时候看到了,八卦了起来,于是承包了果林的几家都不肯收这个钱,笑呵呵的说道这是沈书记的对象这是自己人,自己人尝个鲜怎么能收钱呢?这可不地道,不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