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又是一年
作者:依依兰兮      更新:2022-04-29 22:55      字数:4597
  初五的时候,郭衍又将沈小霞送回了樟树湾村。在樟树湾村住了一晚,两人依依道别,他便回省城去了。

  这个时候天气渐次回暖,空气中那种凛冽刺骨的寒意已经消失,虽然还冷,却没有刺骨的感觉了,正是种植手剥橙树苗的好时候。

  年前早已预订好果苗,各家的地也都整好了,整平、挖坑、消毒、施肥,就等着种下果苗。

  一场初春雨后,果树苗运了回来,按照登记的排队顺序一家家的发放,本村的、别村的,各家喜气洋洋,热火朝天的干起了活儿。

  这可不是果树苗,这是发家致富赚大钱的金树银树啊!

  这一年,包括樟树湾村在内,一共有七个村子都在成一定规模的种植手剥橙果树苗。日常里聊天话家常说的最多的也是这个话题。

  沈小霞阻止村委和村民代表开了个会,让大家不能掉以轻心,分个组争取每一家栽种果树苗的村民家都要跟踪到位,监督提醒按照严格的科学种植方法和标准种植、管理。

  大伙儿一心一意想着挣钱,心态有些浮躁了,做事的时候难免会有人失去耐心,不够细致,沈小霞始终是人间清醒,当然不会允许这种事情发生。

  至于其他村的,她也再三提醒强调了,特意跟别村的支书、村主任也再三提醒一定要督促监管好,提醒村民们不要乱来。

  饶是沈小霞再三提醒了,然而还是出了事儿。

  这天,杨树村有两户村民急匆匆的来到了樟树湾村,请沈小霞等人上门给看看,说是自家的果树苗种下去的时候还好好的,但是别人家的树苗很快就返青长得越来越好,自家的居然死了十之七八!

  本来以为是缺水了,于是连忙一棵棵的浇水浇得分量足足的,谁知道还是没有用。

  “我看那叶子都枯黄了大半、芽包都掉了,沈书记你可一定要帮我们想想办法呀!”

  “可不,瞧着叫人心疼死了!我们家今年种了三亩呢,那树苗怎么会出问题呢?该不会是买回来的树苗不对劲吧?”

  说着这话,两家人眼神都有些怀疑起来。

  “你们先别急,咱们去看看就知道了。果树苗肯定不会有问题的,这都是批量购买回来、一家家按照顺序发下去的,如果有问题的话,怎么可能独独你们两家有问题呢?”沈小霞道。

  “一点没错!”文主任有些警惕的瞅了那两人一眼,轻描淡写说道:“咱种了一辈子地的人,没种过果树苗也没种过别的树吗?那树苗买回来的时候有没有问题还能看不出来?独独发给你们两家的有问题、别家全是好的?这个话可太没道理了啊!”

  这些人肯定是自己搞出事儿来了,心里着急心疼他能理解,但要是信口开河、胡言乱语、甚至迁怒,那他可不惯着。

  投入了人力、投了本钱,结果闹出这糟心事儿来,偏别家的都好好的,对比之下就更糟心了!

  这两人心里着急烦躁,的确是有些口没遮拦,以及还有点儿莫名的没来由的怨气。

  结果一开口抱怨就被文主任不软不硬的顶了回去,也回过神来了,知道这么说这话的确有些太没道理,不觉面上讪讪,勉强笑了笑含糊几句。

  沈小霞没在意这个,只当没听见,忙让人去请了两个种植能手过来,大家一块儿上地里去看。

  先到一家的地里,结果一看,都不用本村的两位种植小能手,她都看出来了是什么问题。

  沈小霞叹了口气:“消毒、施肥过量了,还不是普通的过量,烧根了。这些果苗怕是没法救回来了,还是先都拔了吧,回头我再跟苗圃联系联系,再给你们买一批回来补上。不过这单独买补苗数量少,价钱可能会高一点,而且什么时候有苗我不能保证,我会尽量争取快一点......”

  樟树湾村两个种植能手也点点头。

  “沈书记说的没错,就是这个问题!”

  “你们到底用了多少肥啊把苗子祸祸成这样,但凡少点都不会成这样。”

  “唉,都是老庄稼把式了,也不是没种过树啊,怎么会犯这种错误呢?”

  两家人脸色有些不好看,这一家的女主人还不死心,陪着笑脸期盼着道:“沈书记,这真的不能再想想办法了吗?哪怕、哪怕救回一半也好啊。这、这可都是钱啊!”

  两家人连连点头,看着沈小霞。

  沈小霞轻叹,“若是有办法,当然会帮你们。这症状都是一样的,若是能救回来全都能,没有一半这种说法。可这会儿是真的晚了!”

  这一家女主人忙又道:“那、那这树苗重新补上得多少钱呀?”

  因为之前购买的数量大,一棵树苗是八块钱,这都是好苗子,明年就能结果的。这会儿只补几亩地的,沈小霞估摸着得要十块。

  她便道:“我还得跟对方联系,不过我估计十块一棵左右,我尽量讲到九块试试,八块应当是不太可能的了。”

  “啥?十块!”

  “这也太贵了吧!”

  “我们家三亩地,那不得两千好几?这......”

  两家人脸都要绿了。

  女主人心疼钱,忍不住抱怨自己的丈夫:“这倒好,一分钱还没赚到呢,一下子倒赔进去这么多!我就说不靠谱嘛,偏你要跟人学!两千好几干点儿啥不好呢!这没准要打水漂了!”

  男人不耐烦起来,没好气瞪眼:“行了行了!你差不多得了啊!那么多废话!到时候赚钱那是十几万,十万也好啊,这点儿本钱算个啥!”

  “呵,那也要能挣了再说!这钱有那么好挣?有那么好挣别人不知道挣?还轮得到你!尽想美事儿!我看要不算了,咱别种了,现在种上红薯玉米倒是正好。”

  “你闭嘴吧!”

  如果是刚来村里的时候,听到这样的争吵沈小霞心里定会闷闷不乐、会难过上好几天。

  但是现在,沈小霞心情是颇为平静的。她不是不关心不在意这件事,而是知道这种口水话听听就行了,不必当回事儿。

  最重要的是,要解决问题。

  她扫了一眼他们家的果林,皱眉道:“这果树苗种的似乎有点儿太密集了,你们一亩地种了多少棵?”

  男人一愣,挠挠头想了想说道:“这个,我不太记得了,我们家买了三百棵,整数嘛,都种上了。”

  “什么!”沈小霞等吃了一惊,她忙道:“这也太多了!”

  男人忙又道:“不多不多,我们家报上去是三亩,但整出来的地不止三亩,三亩多呢。”

  “那也太密集了,一亩地最多种六十棵,太密集反倒会影响挂果,品质也会受影响,得不偿失。”

  男人两口子一愣:“这......真这么严重?”

  沈小霞笑笑,耐心跟他们解释了一番,最后道:“要不这样,你们要是嫌果苗贵的话、或者心里不太有底,那就补两亩地或者一亩地的果苗,先试试看,怎么样?”

  女人正心疼钱呢,听了这话心里一喜,连连点头:“沈书记这主意好,这样最保险了!我们就种一亩吧!这果苗买个五十棵就行了。要是好的话,明年、后年再种也不迟!”

  买五十棵苗只需要几百块,虽然也还是有点儿心疼,不过却是能接受的。

  沈小霞点点头:“你们先想想,确定了明天给我打电话,我好定下来。”

  “好、好,麻烦沈书记了!”

  之后看了另一家,也是同样的问题,果苗栽种虽然没有那一家那么密集,但是也密了,补苗的时候正好改正过来。

  回去之后,沈小霞忙又和文主任、刘姐等联系其他村的书记主任,提醒问问各家,是不是种植的密了,若是太密了,一定要适量减少,不然将来影响生长和挂果,得不偿失......

  除此,之后又有一些人家也出了这样那样的小问题,沈小霞等忙着应对解决,直到一个多月后才消停下来。

  然而这并没有真正完,之后的管理仍然要跟进。

  天气渐渐暖和,前来樟树湾村旅游的游客们渐渐的又开始多了起来。

  油菜花初初零星绽放的时候,便已经有不少游客来了。

  油菜花还没开好,大家虽然有些遗憾,但是距离并不远啊,过一个星期再来就是了!

  而且,樟树湾村风景好,农家菜好吃,还有许多原汁原味的土特产可以买,过来度周末照样很惬意。

  最重要的是,大棚草莓已经渐渐开始成熟了!没看成花,摘了草莓也很开心。

  并且有不少游客,还就是冲着采摘草莓来的!

  今年的草莓特别好卖,虽然不止张永河一家种了,但都不需要上县城里去卖了,前来游玩的游客们就包圆了。

  除了草莓,张永和家的火龙果也开始成熟了,游客们十分惊喜高兴,采摘了草莓,少不得顺便又摘几个火龙果。

  一个个火龙果个头不算太大,玫红色的果皮红宝石似的十分惹人喜爱,剥开外皮,红色的果肉鲜甜多汁,让人大赞不绝。

  在正月里的时候,谭鲜玉已经跟张永河结婚,小两口十分幸福,如今一起打理着草莓大棚和火龙果、家里还栽种了两亩手剥橙,长势良好,明年就能开花结果收第一拨果子......

  张永河这是彻彻底底的翻了身,成为了樟树湾村发家致富的后起之秀,将来的日子一定会过得越来越红火。

  终于,又到了一年油菜花盛放的时节。

  今年除了有油菜花、有青山绿水古樟树,去年栽种下去的桃树也都开花了,河畔、老祠堂那一条路、观景台上一片数亩,娇红的桃花绽放在绿水青山之间,与金黄的油菜花相互映衬,令樟树湾村愈加显得风情万种,惹人流连忘返。

  老祠堂经过一年多的修缮修建,除了极小一部分需要细致打磨的活儿,基本上可以算是完成了。

  非常顺利。

  在今年春季,老祠堂也正式对外开放了。

  重新修缮过的老祠堂古朴凝重,自带历史沉淀的气场有一种莫名的吸引力和庄重感。

  樟树湾村的自然风景中增添了一笔浓重的人文色彩和历史沉淀,瞬间多了几分厚重感和高级感似的,乍一开放,便吸引了无数游客游览拍照打卡。村子的名气也随之更大了。

  游客络绎不绝,即便不是周末,进入旺期之后每天前来游玩的人数平均也在六十人以上。

  期间还来了两拨二十来人的骑行的驴友,专业的装备叫村里人大大的看了稀罕。

  邻县的、邻邻县的、邻市的、省城的......更吸引了许多外地的游客,樟树湾村的乡村旅游业至此可算是彻底的打开了市场,达到一个稳定的程度了。

  沈小霞满心高兴,拍了许多照片发朋友圈,发到同学微信群里,当然,不会忘了特意给郭衍也发了许多。

  郭衍今年忙,没时间过来,得等到五一才会有空过来了。

  他没来沈小霞虽然觉得挺惋惜的,但也没有太失望。只要想到两人同在一个省,如果想见面自驾的话也不过半天的车程,光这么想想,就会觉得特别的安心、踏实。

  况且,今年的旅游旺季前来游玩的游客喷井似的爆发式增长——农家乐也多开了一家,许多村民在门口摆摊的小商品也丰富了很多,人一多,各种各样的事情也就多了。

  许多事情沈小霞能够预料到,提前做好准备,但是也有许多事是她没有预料到的。在发展乡村旅游这件事上,她也是新手,她跟大家一样,都是在摸着石头过河,她比大家懂得更多那是因为她查询接收的讯息更多罢了。

  但事实上许多事情除非亲历,否则是没有办法预测的。世上有形形色色的人,自然便会发生各种各样千奇百怪的事儿,有好的、有坏的都要面对。

  这一段时日,沈小霞和村委几个人每天都忙得不可开交,处理各种村民与村民之间、村民与游客之间、游客与游客之间发生的各种大大小小的事情。

  所幸,最后的结果都挺圆满。

  沈小霞将许多典型的事件都记录在案,心里盘算着待旅游旺季过去了,要召集村委、村民代表先开小会,再召集村民们开大会,有些问题得好好的说一说了......

  谁知这天,就给整出了一件大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