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6章 大汉的千里驰援
作者:星星子      更新:2022-11-05 07:07      字数:2218
  <script>app2();</script>

  <div css="read2"><script>read2();</script>大汉,未央宫内。

  砰!

  刘彻重重的摔了一个心爱的杯子,看着这塞外的坚守,这绝境内一次次的苦守,他再也忍不住心中的愤怒,咆哮道:“大汉的援军呢!”

  “一年了,为何没有援军,为何没有援军?!!!”

  “这执政是哪个不孝子孙,为何还不派出援军!”

  但高阳声音响起。

  “而此刻,大汉的皇帝,还真不是窝囊之辈,只是……他们也有着自己的苦衷。”

  “苦衷?什么苦衷?!”

  汉武帝出声,看着投影,霍去病和卫青的眸子也是如此,边关如此告急,这守住的日子又不是一时半会,而是整整一年。

  都到了杀战马的地步。

  这是什么概念,没道理朝廷会不知道的。

  但为何没有救援?

  若是朝廷真的得知边关出了如此之大的事情,甚至一度到了如此危急的时候,为何不出兵,大汉惶惶天威呢!

  卫青和霍去病看着投影,如果真的是直接放弃了耿恭,那么作为一个大汉将领,大汉将士,他觉得,这着实是让人有些寒心!

  秦始皇也是说道:“大唐白发军未曾得到救援,是大唐疆域太大,又诞生了安史之乱这种级别的战乱,所以中央无力去支援,但大汉,又是怎么回事?”

  “真是放弃了这群为他大汉出生入死的将士?但高阳先生这样说有苦衷,显然别有内情,大汉……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秦始皇皱着眉头说道。

  白起也是双眸紧紧地盯着投影。

  这一刻,高阳继续说道。

  “根据《后汉书卷十九,耿恭列传》这记载了当时的东汉都城洛阳正围绕着是否发兵救援而争论不止。”

  “当时,东汉朝廷的大司空名为第五伦,他主张不救,但不像大家所想,他与大宋的主和派是两码事,他是一位耿直刚正的中兴名臣,当时主张不救也是有原因的。”

  “求救的并不是耿恭的部将,而是当时与耿恭互为依靠的关宠部下,边关的紧急,边关到底是什么情况,他说的很清楚,但当时正值朝政巨变,年轻的汉章帝才刚刚登基不久,大汉的朝政不稳。”

  “朝政不稳,出兵救援,乃是大忌,再加上,古代信息不通,等关宠求救的消息抵达洛阳,已经过了几个月,在他看来,几个月的时间,耿恭的几百人早就顶不住了,出兵根本来不及,反而劳民伤财,而这也是第五伦的主张,并不像是大宋的一些臣子一样,只是为了一己私欲。”

  大宋主和派:“……”

  赵匡胤:“……”

  突然感觉就被内涵了。

  汉武帝的眸子也变了变,他没想到当时的国内,竟然是如此的情形,新帝登基,的确不适合用兵。

  “但也不能就这样放弃这些为大汉出生入死,以命守城的将士啊!”

  “若是如此的话,我大汉还有谁愿意前往边关守城,还有多少将士愿意为我大汉抛头颅,洒热血,这会凉了战士的热血啊!”

  “即便再难,即便朝政再不稳,也得派人去救啊!”

  汉武帝一改以往的霸气模样,他带着些许痛心的说道。

  他实在不愿意看到耿恭他们守一年,但到最后还是一个死去的下场,这种等待中的绝望,不该是他们经历的。

  就在汉武帝有些痛心的时候,高阳的声音再度响起。

  “但朝堂之上,不光只有一种声音,当时,还有一名大臣,名为司徒鲍昱,他的政绩显著,也是一名贤臣,他为边军将士据理力争。”

  “当时有一句话,直接触动了年轻的汉章帝,这句话为,弹尽粮绝,却据守一年,耿之节义,亘古未见,此忠臣良将若不以万里驰援,他日还有何人愿冒险戍边?”

  “我军将士在边境孤城困守,情势危急,如若弃之不顾,对外,是纵容蛮夷之暴,对内,是诋损忠良之心!”

  “恳请陛下三思!”

  “说的好啊!这句话说到朕的心坎上了,此等忠臣即便死了,也该将其尸骨带回大汉!”

  “不论生死,这个兵必须得出。”

  汉武帝闻言立刻道。

  卫青和霍去病的眸子也是一暖,这样的帝王,才值得他们跟随啊,才值得大汉将士抛出生死驱逐匈奴啊!

  投影上,伴随着正义直言的司徒鲍昱,满朝上下,顿时齐齐不做声了,大殿之上,即便是先前反对的大司空第五伦也沉默了。

  这句话,没法反驳。

  大汉的建朝史,匈奴便是劲敌,几百年的劲敌,是大汉战士大汉将领以血肉之躯硬生生将他们阻拦在边境外的,也诞生了无数的神话,但如今,这样的忠臣不救?

  彼时,年轻的汉章帝听到这话,怒发冲冠,他猛的一甩手中的赦令,威严的声音便传了出来。

  “活要见人,死要见尸,我大汉将士,虽远必救!”

  “即刻出兵!”

  伴随着这一道命令,投影上,投影转换,张掖,酒泉,敦煌三处的汉军合兵七千,浩浩荡荡的出兵了!

  大漠之上,大汉军旗飘扬在天空之中,大汉将士骑着胯下的高头大马从三处直指玉门关,火速营救耿恭和关宠两部!

  忽必烈:“七千人跨越千里去救援两只不到几百人的队伍?”

  忽必烈看到这的时候,有些难以理解,若是他的话,他不会去救。

  以七千人去救一只可能覆灭的百人小队,怎么看怎么亏。

  汉武帝时期的匈奴单于也有些不理解。

  在他看来,死后多给些封赏,多给些财物给其家人这便是天大的恩赐了。

  怎么还派七千人去救?!

  还是在朝政不稳的时候。

  是啊,他们不理解,他们觉得这是一件很亏很亏的事情,但大汉却这样做了,做了这样看似的“傻事”,但其实概括来说,这就是两句话。

  大汉不会放弃一只孤军,一个百姓!

  凡大汉百姓者,随远必救,凡大汉强敌者,明犯强汉者,随远必诛!

  这是后世,不论是大宋,大魏,还是白发军的大唐都不曾有的!

  而这便是大汉,而这便是汉族!

  孤军必救!

  这一刻,所有观影人不禁为之震撼,各朝,各时期的皇帝也是齐齐的沉默着,他们注视着投影,心中被狠狠的冲击着。

  而画面翻转之间,三处的大军浩浩荡荡,马踏沙漠一往直前的前去救援。

  大汉军旗,随风飘摆,那旗帜上的汉字,几乎在这一刻活了过来!

  <script>app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