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九、于行路中见苍生
作者:沙砾过客      更新:2022-11-07 05:48      字数:2058
  临行前,王晟早早的就来相送,直送到五里亭处,二人才依依惜别。

  启程后,杭州繁华就渐渐地落在身后。初时,沿途还有散落着的屋宇村落,行人往来不辍。待走了二十余里,就只见往来行人,遥遥望去,远处阡陌纵横间落着几点村落,一块块反射着明晃晃光的是小池塘。

  虽然是九月下旬,田地里却是白花花的一片片棉花间着枯黄的枝干,冯英吃惊不已,这个时候就有了棉花!再细看周围,还有一片片的桑树林。这是十六世纪!和前世一般的地域,这个时期将是何等的危险!前面已经持续过几百年,接下来依然要持续几百年,这是天灾,也将是!

  冯英一路行着,果然很少见种植稻麦的田地,这让他忧心忡忡。当晚冯英特意寻了一个村落寄宿,寻了几个村民了解其生产生活,得知这些村民皆是佃户,应主家要求,此地种植桑棉已经十几年了,相较早些年种植稻麦,能多得些收成。冯英听罢,沉吟不语。

  事实上,这时候走路出行,真是受罪。此时天气分外炎热。黄泥土路走着就比较费劲,风起尘扬,只感觉身上糊了厚厚的灰尘外壳,身体憋得慌,走了两日已经痛苦不堪。

  在冯英歇在这个破庙的不眠夜,就决定接下来一定要找马车,然后找就近的码头乘船走运河回去。次日一早,冯英就奔着最近的镇子去,打听到就近的码头就在崇德。当冯英一行雇了车马到得崇德的时候,已经是傍晚,幸好码头边上还能住宿。

  到了码头边的第二天,在耿彪的帮助下,冯英就上了王晟家去往苏州的游舫,看这游舫气派,护卫森严,冯英心知上面多是达官贵人,眼见再有两三日就到平江府,接下来的行程也就不需要再麻烦耿护卫,便提议耿彪护送至此,取出五两银子赠别耿彪,酬谢一路护送辛劳。

  至此,冯英折腾来折腾去,自己累得半死,还是坐船回去。这大概也是他在这个陌生时代的迷茫,也是他对融入这个世界的探索吧。

  虽然有着王晟的照顾,但在游舫上,冯英还是低调做人。白天站在甲板上看着岸上河工纤夫繁忙,河上船只来来往往,运粮的、运棉的船只多如蝗蚁。时而有官船鸣锣开道而去,倒是威风的紧。夜间游舫停在渡口处,有官员来往不休。冯英独自借着画舫灯笼光照,站在甲板上,看天空阴暗暗的。听着游舫二层传来的琴瑟箫声,反正是不能早睡了。

  只是望着这个黑暗中的世界,除了思念,就是胡思乱想。事实上,走的越多,看得越多,他越发觉得与这个世界格格不入,仿佛这个世界的看客。飞檐斗拱木结构建筑在岁月中变的黑朽,没有机器轰鸣声也没有千里传信,没有灯红酒绿,宴饮之事一两次就厌了,琴瑟之声听一两次就够了,对那咿咿呀呀的歌声实在没有感觉,真怀念那纷繁复杂的世界。

  就这一刻起,冯英觉得自己应该让自己的生活过得更美好一点,他需要做点什么,或许可以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快一点。

  想到这些,冯英归家的心思迫不及待,只有回到平江府,做好一个小官二代的事,那里的一亩三分地够自己折腾。接下来的日子,冯英除了继续钻研书本,就是和船上各类人打交道。不论歌妓丫鬟还是船工厨子,这些走南闯北的人,知道的消息不少,毕竟人来人往、还有天天与生活打交道,借着后世人的见识和思维,冯英和他们侃侃而谈,很快就问到了自己想要的信息。到了夜间,冯英灯下奋笔疾书,分类整理,就当是访谈调查。

  同时他也时刻把脑海中能想起来,突然想起来的记忆一点点记下来,不过是断断续续的。也不知到什么时候能完全记录下来,毛笔字记录真是慢,没写多少就是一大本,装订出来的线装书看起来别有感受。不过在背装书大行其道的时代,他这个样式的书,实在引人注目。他倒是没有刻意去保密,没有英文拼音,只有简化字数字加白话文,不过就其中的很多名词和概念,别人恐怕削尖脑袋也想象不出来。可以说,就算他人得到这些书,也只能当天书看。当然,他其他书册记着的曾经背诵过的诗词文章,倒也不惧别人发现。

  整理思路的间隙,冯英思考当下形势,虽然与北方的游牧民族边贸一直未停,但近些年北凉和东胡在边境打草谷越发频繁,朝廷常年在边境驻扎的大军从早年的三十万增加至如今的五十万,朝廷因此每年加征辽饷﹑凉饷和练饷,景圣三十七年,全国除西南少数地区外﹐平均每亩土地加征银七厘﹐计白银四百万余两。永平元年,并征榷场、河关、盐税及其它杂项银两。永平三年又把田课由七厘提高到九厘﹐派银六百三十万余两﹐除兵荒蠲免外﹐实征银四百九十万余两﹐另加关税﹑盐课及杂项﹐共征银五百八十万余两。这是十足十上交国库的,如果考虑到百姓上缴的税赋还要包括火耗、淋尖踢斛等,那百姓加了多少负担真是不可想象。

  另据船工言,甘肃、山西、冀北、豫南、辽阳等多地间或有大旱,可怜百姓税赋更重,现在逃荒的饥民愈加的多,就月初行经江浙北部时,已经发现有不少流民。河上往来的运粮运棉船只,就是往着东京去的,到时候还得转运至长安,为给京师输粮,这些年征发的河工、纤夫、劳役岂止百万!

  想着天下百姓生存艰难,又想想多少达官显贵歌舞笙箫。这是任何时代都有的事情,区别在于残酷程度。冯英深深的感到自己还是个普通人,史书没有现实生动,见惯了更光明的世界,对那些悲惨世界是不忍听闻,不忍目睹。

  天道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天道无亲,何与善人?圣人有情,何以治人。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