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2 别太把自己当回事
作者:小女巫77      更新:2022-04-30 15:00      字数:2759
  “曾老师,刚才业务员发消息给我,上次我去谈的那个客户,买了20万的养老金!”黄晓云把手机往桌上一放,乐颠颠地跑到曾言言的位子上,高兴地直扭。她总算也是个能谈客户的了。

  姚茜探出头来,露出一张羡慕的脸:“我去谈了两三个客户了,还没有签了单的。”

  曾言言看到大家都非常积极地去参与到销售一线,还是很高兴的。她示意她们都坐到自己身边来:“来说说,你们谈客户的时候,都有些什么感觉?”

  “紧张!”黄晓云想了想自己第一次去见客户的场景,那天是陈宜达亲自陪着的。据说客户非常强势,而且很讨厌别人销售他,在银行买所有的产品都是他自己拿了产品去研究之后,决定什么时候买,买多少,再通知理财经理的。会想到带黄晓云去见客户,是因为客户拿着产品折页回去看了之后,有几个问题想问,理财经理怕自己讲不明白,就请了保险公司的老师——而不是销售人员——来给客户答疑。当时曾言言在出差,不然可能黄晓云还没机会见客户。

  所以虽然陈宜达带了黄晓云一起去银行,真的见客户那会儿,她还没法进洽谈室。客户说了,保险公司渠道总监,不还是销售吗,不用了,我就问问老师几个问题。

  黄晓云走进洽谈室,把门一关,陈宜达与她一门之隔的那一刻,内心有种失去了依托的恐慌感,这导致她开口和客户说的第一句话,声音都是发抖的。

  “您好,我是ZR的培训讲师,您是不是想问产品的问题?”

  理财经理和黄晓云自己,对这个表现肯定都是不太满意的,没想到,客户倒是对这样一个“讲师”非常放心。因为一看就知道,这的确是不怎么见客户的纯内勤,而不是一个销售。虽然至今已经过去一个月了,客户搞清楚产品之后,暂时也没买,不过部经理说,这个客户非常有希望成,他的确就是那种不能催,自己想明白会自己过来买的人,以理财经理的观察,他对产品还是有兴趣的。

  姚茜印象最深的一次谈客户,倒不是第一次。

  她的语气颇为兴奋:“你们也知道,我就是有些一惊一乍,没想到上次见了个客户,和她聊得可欢了。那个客户自己家有亲戚做过保险,但是她问起来,对方总是讲不清楚。比如分红到底是怎么分的,买了年金好像没有存银行合算,为什么要买……我学了曾老师这里的故事,讲给她听,她觉得保险好有意思,和她想的不一样。只是不知道为什么当时就没买。”

  其实无论杨筱歆,还是曾言言自己,都没有指望这两个孩子见客户能贡献多大保费,她们的切身体验,是最重要的。曾言言最近学会了一个词——业务思维。

  以前她一直觉得,完全没有做过业务的内勤,在处理工作时候与外勤的思维差异,在于是不是知道客户是怎么想的,如今她才发觉,这个区分的方法,有些简单粗暴。毕竟,有一些明明在业务线呆了很久的人,也还是有种说不出来的矫情。

  沈季英有一次和蒋贵宏吵了起来,就是杨筱歆向团队反复强调“业务思维”的缘起。

  在团队内部,调整渠道,是件常见的事情。可这并不意味着大家已经习惯了。在公司看来,这是极度正常的资源重新整合,然而在当事人眼里,简直无异于把自己口袋里的钱给了别人。曾言言觉得有时候人的逻辑非常奇妙,看着别人家的渠道,总觉得,她业务那么好,一定是因为这种渠道谁带都能出保费,恨不得拿手里这些烂到快饿死人的渠道全部换成别人家的肥田;可真的把自己渠道换走了,却觉得它就是自己养了好久,该生金蛋的鸡。哪怕在自己手里一两年几乎都没业务的渠道,给别人带了半年不到就有产出,还是觉得,这肯定是自己之前铺垫做得好,别人只是捡了个便宜。

  当时沈季英有个很“废”的渠道,腾不出人手来带,祁晖把它调给了蒋贵宏团队一个进公司不到三个月的新人。那时大家都是本着死马当活马医的精神。却没想到,渠道交换以后没一个月,就出了一张10万的期交。这张单子最大可能,是姚茜去培训完产品之后,理财经理照着话术找客户说了一说,恰好客户也有闲钱,就这么莫名其妙成交了。严格说起来,可能两边的业务员,都没做多大贡献。但是10万的业务,算佣金,算考核,都不是个小数目。沈季英觉得渠道才交接就出单,不能算给蒋贵宏,而对方也觉得,又不是隔天出的单,他的业务员带网点都好几个礼拜了,这时再来抢业务,就有点说不过去。

  这件事很小,吵起来却让杨筱歆火很大。

  开会的时候她当着所有人的面,话说得非常直接:“10万块钱,争来争去像是多大的单子,你们在乎我可不在乎,马上就去和渠道说,客户退掉买别家,你们谁都没业务,皆大欢喜好不好?!”

  老板的话说到这个份上,再拎不清,也真的就不要做业务了。沈季英和蒋贵宏各自住嘴,而杨筱歆说到做到,这10万块的业务算成了分公司直销,愣是没给他们任何一人的团队算进考核。业务员的佣金发放,由于之前沈季英找不到人带网点,是挂在自己名下的,所以干脆也没她什么份,发给了蒋贵宏的业务员,却没算他们的业绩考核。这些是后话。

  会上,见自己发脾气让场子安静了下来,杨筱歆便趁机给大家“矫矫路子”,教一些挂着管理者的名头却着实没有管理者的格局的人,怎么带队伍:“我希望我们团队的人,始终要脑子里有业务思维。不是说你想着这点业务怎么算,就是思维里装着业务。不管在哪个部门,做哪一类型的工作,业务思维就是,我怎么做,才能帮助整个分公司达成业务目标,所有的一切,都是为了这个大方向而努力。抢几十万的单子,叫业务思维?可能你抢到了,这个渠道就废了,公司直接损失几千万业务!”

  话题虽然是从那两个人这里起的,但是讲到这里,杨筱歆的目光缓缓在全场扫视,几乎每个人都被那个眼神凝视了好一会。曾言言对上她的眼睛时,也禁不住心头一凛,有一种自我怀疑,这,到底是不是在说我啊?细细一想,也的确如此,人大多自私,好些时候干活,不过是盯着自己职责范围里的一亩三分地,别人家门口的雪,莫说去扫上一扫,可能连看都不一定看得见。做内勤的,更可能觉得这话就是在点醒自己,曾言言甚至自我检讨了一番,好些时候,她把培训部该做的、业务部的活儿和支持部应该要知道,分得清清楚楚。

  大家沉默地低着头,却都用眼角的余光窥视着他人的表情,似乎是想要揣摩一番,别人有没有听出来杨筱歆隐晦地点了谁的名字。

  知耻近乎勇。众人内心怎么想,杨筱歆也不奢望真就说得每个人就此自我反省然后洗心革面,表面上觉得羞愧,也就罢了。

  她最后以一句话结束了对业务思维的展开:“其实非常简单,做出这样的成果,所有的人都要努力,缺一不可。但反过来,没有你,照样有人可以顶了你的位子,大家一起完成。谁都别太把自己当回事,思路就对了。”

  这句话深深触动并启发了曾言言。做培训也好,去谈客户也罢,真正的高手,并不是自己觉得是个万丈光芒的主角,不把自己当太重要的人,衬托了客户,引导了学员,反而会收获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