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5 银行面临的变革
作者:小女巫77      更新:2022-04-30 15:03      字数:2799
  祁晖约曾言言吃饭,说是好久不见,该出来聚聚,聊聊。

  原本以为这不过是他们两个人随便找个地方吃顿便饭,没想到祁晖发过来的地址,竟是陆家嘴附近一家人均消费近200元的挺高级的餐厅。

  5分钟前,曾言言消息回得如此爽快,“你把地址发我,下了班我就直接过去”,难道收到地址,要说,算了我们换一家吧。选这样的餐厅,其实让曾言言觉得很尴尬。如果是普通的餐厅,无论是厚着脸皮让祁晖请客,还是两人AA,都还挺正常不过,但现在,如果由着他请,好像有些过意不去;但不是曾言言自己选的餐厅,搞不好还不是她来点菜,最后却要付一半的钱,又实在让她有点心疼。

  最后,她一咬牙,心想,了不起就是吃个五六百,虽然不太舍得,毕竟还是吃得起的。就当是……买那双新鞋是直接在商场而不是在淘宝上买的呗。

  吃饭是约在星期五晚上,大概祁晖想和曾言言多聊一会。周五下午四点半左右,祁晖发消息过来确认她能准时下班,还说,他六点之前就会到餐厅,知道在哪间包厢之后就发给她。

  曾言言依稀觉得这事情不太对,两个人吃饭弄什么包厢?懒得一条条消息你来我往地打字,于是她一通电话直接拨给了祁晖。

  “祁总,我怎么有种被算计了的感觉呢,不是说聊聊吗,搞得那么正式,还包厢?”

  祁晖的笑声在电话那头,曾言言却仿佛眼前就是他颇为得意的表情。

  “我说言言,你别那么聪明啊。本来想一会给你个惊喜,没想到你直接猜出来了。太没意思了。”

  曾言言听得愈发困惑:“我猜出来什么了?”

  祁晖笑得似乎更高兴了:“原来你还不知道啊……那好,一会来了你就明白了。今天可不只我们两个,有特别的客人。”

  这个胃口吊得着实有些过分,曾言言接下来那一个多小时,心里都痒痒的,想了无数个“客人”的可能,却都不敢确定,恨不得马上飞到现场去看一眼。这天下班,一到时间,她立刻把电脑一关,包一拎,飞也似地冲往电梯口。出门的时候毛卜凡叫了她一声,结果曾言言对他摆摆手说:“毛总今天我有事稍微早点走……”

  公司走到餐厅,正常的路程大概需要十五分钟到二十分钟,曾言言却用十一分钟就走到了。可能是预感,越往餐厅去,她心里越觉得,神秘兮兮的祁晖说的那个客人,会是她心心念念的人。

  “秋分”包厢里,果然已经坐了好几个人。曾言言一推开门,便惊喜地叫出声来——

  “呀,女神姐姐,果然是你!”

  杨筱歆正和蔡隽永说着什么,听到曾言言的声音,抬起头笑着招呼她:“言言,来,今天你坐我旁边。”

  包厢一共摆了9张椅子,杨筱歆坐在主位上,她的一边坐着祁晖,另一个位子留给曾言言,蔡隽永也已经挪到了他自己的座上。4个大区总监挨个坐着,曾言言的左手边还空着的位子,不知道还会有谁来。

  她看了看祁晖,用眼神询问,可是后者却笑而不语。

  就在此时,门又开了,毛卜凡笑容满面地走进来,径直来到杨筱歆面前,和她握着手:“杨总,总算把您给盼来了。”然后又看着曾言言,“你跑得那么快,刚才我还想和你说,一起走呢。”

  这下,可真是尴尬了。曾言言低着头,双手捧着茶杯,默默地啜饮着,不说话。

  杨筱歆这次回来,其实是一次“出差”。她是应渠道要求来参加招行和浦发的一些论坛活动的,其中最主要的一项,就是变革中的银保业务,究竟怎样顺应转型,才能走出一条可持续可复制的路来。

  银行的拜访定在周一和周二,杨筱歆算了算时间,决定提前一个周末就到,可以和老同事们聚一聚。

  “来吧,我们把手里的杯子都举起来,酒啊,茶啊,饮料啊随意,我们碰个杯!”杨筱歆举起红酒杯,其他人也都站了起来,手里有玻璃杯,有果汁杯,五花八门地凑到桌子的中央轻轻碰了一下。

  老板请客果然就比较奢侈,开胃的汤羹居然是蟹粉桃胶。

  当服务员把一盅盅香气扑鼻的鲜美蟹粉羹端上来的时候,曾言言依稀感觉自己的口水涌了出来。汤羹有些烫口,她用勺子小口小口地吃着,蟹粉处理得很细腻,但是蟹膏和蟹黄的颗粒还隐约能品得出来,显然这是现拆出来的。桃胶煮得非常糯,但是嚼头仍然掌握得恰到好处。真是太幸福了!

  “今天倒是巧了啊,各个年龄段的都有,正好咱们现场做个调研。”杨筱歆只喝了两口蟹粉羹,便用餐巾擦了擦嘴,说道,“最年轻的先来。曾言言,作为客户的话,你现在办业务会去银行吗?多久去一次?”

  原以为自己是个作陪的而已,曾言言怎么也没想到,老板第一个就让自己先发言。她一口桃胶还在嘴里,忙囫囵嚼了两下咽下去,看着杨筱歆:“我……其实除了开卡以外,我没有去银行办过业务了……”

  其他人也纷纷应和着,蔡隽永甚至说:“别说去行里办业务,我连ATM机都不太碰,不知什么时候取的1000块现金,到现在还在钱包里一动没动呢。”

  只有毛卜凡说道:“我倒是最近经常跑银行啊。你们小年轻没这个压力,我买房子要贷款,不得不去一次次签手续,等放款。还有,老人家取养老金,我有时还得陪着……”

  “所以你们看,我们大多人,已经不再为了自己办理业务,或者买产品,要亲自去银行取号、排队……除非是像老毛这种对银行有所求的对吧。老人家们倒是定期去网点,哪怕存钱取钱,都还是希望在柜台里,看到他们操作,才比较放心。毛总,你们家老人,应该是不怎么用U盾,更不要说手机银行了吧?”

  “别说这种和全幅身家相关的大钱了,就连交水电费,他们之前还是拿着现金去便利店排队呢。让他们用支付宝,我努力了整整三年,幸好我爸有一次丢了200块现金,加上全民都认识马云,老头觉得这算是靠谱的人,才算是敢用了。而且,每次都是先小心地存个几百块进去,然后再付钱……”

  毛卜凡的描述相当有画面感,席间的人禁不住都哈哈笑了起来。不过在座的都是老银保,笑过之后,渐渐都沉默了。

  祁晖和陈宜达相视之后叹了口气:“去银行的,都是些老年人,买不了保险了。我们的目标客户,一年都去不了几次网点……”

  这就是银行渠道想要和保险公司一起探讨的,整个行业面临的共性问题。现在可能不光是谁家的产品保的时间实在太久,或者和国债相比和基金相比,收益率到底是不是让人满意,客户要这么挑剔产品的大前提,是他们得去网点坐下,和理财经理们边聊边吐槽吧。可现状是,理财经理想把客户约到行里来聊聊,都变得越来越艰难了。

  “现在大多理财经理都是靠基金来完成中收了。毕竟推个基金,靠打电话也能完成。一开始我们还在想,是不是生意都被基金公司抢走,现在发现,银行还是想要卖保险。毕竟基金对市场的要求太高,稳定性不足,而保险是中收的大头,一年四季都能卖啊。”

  似乎眼下已经到了生存都愈加艰难的时刻,曾经极度明显的甲方与乙方的关系,天平从压倒性的优势,正渐渐呈现出新的平衡。

  到底有没有办法突破这个困局呢,还是说银保真的已经进入了夕阳状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