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5 你会怎么选择
作者:小女巫77      更新:2022-04-30 15:05      字数:4327
  黄浦江边的大楼,工作时候视野的确是非常好。曾言言出来找工作最大的心得就是,现在不光是大公司才有漂亮的职场了啊。有些新兴的甚至名字都没怎么听到过的公司,选址交通方便,办公室装修温馨又有特色,甚至下午茶的安排都挺贴心的。

  最近她一共面试了5家公司,这个频率几乎就与刚毕业找工作的时候持平了。不过现在的曾言言有经验,有存款,也有方向,这毕竟不是历史重演。5家之中,有3家对曾言言的印象不错,而她自己则觉得其中两家可能是考虑的重点。

  从ZR出来也没有什么做对或者做错了选择之说,反正每个人做出选择之后,都是要付出机会成本的。曾言言往比较积极的层面去想,至少她好多年没有去面试过,最近算是把这个完全生疏的技能给重新拾了起来。

  其中一家,是中资保险公司,招聘的职位是上海分公司的培训部经理。这家公司的架构和当初她在ZR不太一样,虽然也有银保和个险的不同条线,但是各自没有独立的培训部门,而是分公司统一进行培训规划。所以,这个培训部在分公司的话语权还是挺大的。

  整个培训部的讲师人数是7人,加上部门经理,这也算是个规模中等的部门了。

  一开始猎头也并没有特别看好曾言言,毕竟从简历上看,她似乎没有5年的部门管理经验。不过第一次面试之后,猎头就热情起来,可能对方的反馈相当积极吧。

  曾言言思考了一下,自己是什么时候打动对方的,思前想后,最大可能,是那位王总问她:“你每隔两三年就换了一个部门,这是为什么?”

  这也恰好是曾言言自己总结过的问题之一,她笑着回答:“我很庆幸有这样的经历。其实,自从到了个险培训中心以后,我一直都跟着同一个老板,当时她在个险,我从代理人转到培训岗,这是一次从外勤到内勤的转变。后来她调去银保做一把手,也把我带到了新的部门,然后我面临了一个挑战,原本是直接对销售人员进行培训,而银保是先培训自己的业务人员,由他们把这些知识和技能再传递到渠道。不过渐渐我也发现,这其实是殊途同归的。”

  “你在银保的时候,不做外训吗?”

  “做外训的,相信您也知道,ZR其实渠道铺得还挺广的。”曾言言笑了笑,对方也会意地点了点头,“不过我们那个时候,内训和外训的比重大概是四六开,对内训还是挺重视的。因为讲师去渠道培训,固然是公司培训能力的一个体现,但其实银保出业务,更重要还是看渠道关系,我们很清醒,保费的来源,可不是讲师把产品讲得多好。帮助业务人员能获得渠道的信任,提升他们自己的培训技能,显得很专业,也是培训部的重要职责之一。”

  对方的神情里,似乎多了一点笑意:“后来怎么就去了总部……高端健养事业部,这是什么部门?”

  “我在银保的后面两三年,ZR开始推CCRC养老社区了,就是高端客户的项目,那时分公司还没有专门的部门,就是一个各部门联合起来的项目,当时我算是个牵头人。高客毕竟还是银保比较多嘛,所以后来很多客户面谈、销售体系以及给银行定制的高端培训课程,我们做出来,公司也觉得比较认可。再后来我的老板调任总部银保总,公司也有高端健养部,就是健康和养老项目,这个新部门是我在银保的老板兼管着,她推荐我去负责业务推动。”

  “你说的老板,是杨筱歆吧?”

  曾言言点点头。看来各家公司之间,对彼此的渠道负责人还是相当熟悉的啊。

  “你怎么评价你们杨总?”哎呀,这可不是个好回答的问题。

  稍微斟酌了半分钟,曾言言觉得,应该说实话和说好话。她把身体稍微前倾了一些,放慢了语速:“我作为一个女性,是非常羡慕和崇敬杨总的。她在工作和生活中都显得相当优雅从容,许多事情都处理得看起来很轻松,这种气场、气质,可能不太能简单用漂亮来形容了,当然我个人感觉她真的非常好看,是个有魅力的女人。”

  对方也不得不承认,这是很聪明的回答,他没有继续在前任老板这个话题上多纠结,进入了最关键的问题:“你觉得如果你来带领培训部,和别的培训经理相比,可能会有哪些优势?”

  一场长达两小时的面试,可以说让双方都已经了解得非常详尽了。曾言言走出大楼的时候有种预感,很快就有回音,却没想到这么快!当天晚上猎头就打电话告诉她,接下来大老板和她电话面试之后就能和HR谈薪了。

  另一家公司的故事就更有趣了。曾言言被领进会议室等着的时候,前台小美女看看时间还没到,和她闲聊起来:“我刚刚听到你的手机铃声,是毛不易的歌吗?”

  “是啊,但不是流传最广的那几首。”

  “他的歌我都听过……嗳,你喝咖啡还是喝奶茶?”

  曾言言看着小美女在休息区一顿忙活,说道:“我要一杯白开水就可以了,谢谢。”

  “啊,我们家豆子是老板和精品咖啡店同步更新的,你不喝吗……毛不易居然和我一样大,我还以为他是叔叔辈呢……”

  这么健谈的前台啊,曾言言心里道,看来这家公司的老板不是个坏脾气的人。那就正好了解一下吧。

  其实原本她没打算来参加这场面试。

  在保呗的那段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经历,使很多互联网公司的职位找到曾言言,有大半是和保险行业半毛钱关系也没有的。而这家“P.A.N”,就是其中之一。接到猎头推荐的时候,本来是不假思索地要拒绝的,虽然职位听起来和她过往的工作经历契合得还相当不错。

  “这是一家上市公司的子公司,其实是今年刚独立出来的,集团想要做大这一块业务。但是通过互联网来做客群,对销售技能的要求就更高了,他们是打算线上引流线下销售。银保是经历过业务员驻点到不能驻点的,以前是转介绍给保险公司客户经理让他们直接销售,慢慢地也变成银行要自己销售,这个全过程的培训你都是经历过的,所以对方特别欣赏你这个经历。”猎头的“销售”非常卖力。

  曾言言还是觉得太不靠谱了:“可是我只会做保险培训。”

  猎头继续努力着:“他们分管销售和培训的老总曾经做过保险,后来转到地产行业,最近几年开始涉足养老医疗业务,他看了你的简历之后觉得简直是量身定制啊。因为传统地产的培训是卖房子那套,做养老医疗是个长期的情感经营,那些培训师搞不定的。”

  当然,这些不是最终说服曾言言去试试看的关键,主要是那家公司就在她“上班”的咖啡馆旁边,走过去不到5分钟。

  小美女给曾言言倒了温开水端到桌旁,说:“你等一下,我去叫凯总。”

  凯总其实叫尹志宏,英文名Kevin,大家叫他凯文总,久而久之凯总从玩笑便成了约定俗成的称谓。

  “曾老师,我也做过业务,严格说起来,我是你的师兄!只不过那时我不是在上分。”凯总是个40出头的男人,个子挺高,可能有1米85以上,身材保养得非常好,大概是对于饮食和运动都非常注意,这让他看起来显得很年轻,曾言言甚至不能确认,他看起来这个年龄,实际到底有多大。

  这位凯总如此热情随性,怪不得前台小美女也这么健谈。

  曾言言便笑着随着他的话接口道:“师兄好。”

  尹志宏可能知道曾言言是猎头好容易约来面试的,所以一开始没有用那套,你先做个自我介绍,反而是对曾言言说明了公司希望招募这个培训总监的规划:“是这样,要求这个岗位哪怕没做过地产行业也必须有过保险从业经验是我的要求。这个职位我们在市场上找了半年多,看过很多人一直不满意,之前一直在找地产界的资深培训师,谈过之后才发现可能方向错了。做传统地产的思路,和做养老地产的,完全是不同方向。后来我们看到不少保险公司都在涉及商业地产,而且模式和我们的设想也相当一致,就开始转换方向了。保险公司的培训我也看了一些,不过目前为止你的简历是最符合我们的要求的。”

  “谢谢,不过我的资历一般吧?”

  尹志宏摇头:“你做培训管理的时间是不长,但是前端后端的衔接太漂亮了。你自己做过销售的吧,然后也介入过大客户项目,经验就很全。”

  曾言言礼貌地笑了笑:“其实我没有确定自己要不要换一个行业。”

  “明白,已经在保险行业累积了相当的经验和口碑,来到全新的领域是有风险的。”尹志宏的笑容淡了一些,显得更诚恳了,“不过我想请你听听我们的项目,然后再做决定。”

  P.A.N,意为陪伴、安享、宁静,也可以理解为盼望和攀登。养老地产固然是一个朝阳产业,但是大多都是以传统方式经营,而P.A.N则是这个产业与互联网的结合,或者更确切地说,公司希望互联网能为他们这个项目注入特别的能量。

  他们当然也有销售团队和指标,但是目的不是卖掉房产,让更多老年人住到公司的养老社区来,而且销售“周边”。

  “其实房子对于养老来说,是非常小的一部分,漫长的老年生活,需要配套许多衍生的服务,比如家政服务、医疗服务、心理咨询、广场舞教学,甚至还有老年人的婚姻交友介绍、遗嘱法律顾问……等等等等。这对销售人员的要求是非常高的,你说到底怎么判断老年人到底需要什么服务,从而挑选合适的产品卖给他们,这不是和客户为什么要买养老金一样,其实是个规划的概念吗?当我们的服务越被接纳,帮客户解决越多问题,那么客户对我们的依赖感就越强。你说客户买什么保险其实差别不大,他们最终是怎么决定的呢?买谁家的养老地产差别大吗,无法决定的时候以什么来参考呢,这就是我们想做的事情……”

  一开始,曾言言真的没有想到一个互联网公司,一家以不动产为主营业务的集团所招募的培训主管竟然可能与自己有关,可是尹志宏这一番介绍之后,惊叹之余,的确让她有了一丝憧憬。

  两家公司的职位,几乎是全然不同的职业方向,一是回归传统保险行业,认认真真地为业务助力;另一个则是不再基于自己保险的经验优势,真正地综合各方面能力,往“培训”这个方向走了。

  对于这个培训主管位置的考核要求,曾言言也了解清楚了,压力都还在能承受的范围之内。保险公司的培训,是她比较熟悉的领域,连收入结构曾言言几乎都能猜到,不外乎就是基本薪和一个年终奖,最多业绩达成特别好而且培训任务太重的时候,额外有些奖金。互联网公司的薪资预期则不能按照保险行业的测算方法,听说林逸上个季度又发了约等于6个月薪水的奖金,可能这么一来,他全年收入能达到30薪以上。当然,他现在算是公司的小股东了,年薪上百万倒也不足为奇。但林逸也说,现在他的收入可能是一年抵三年,却不知道两三年后会怎样。运气好的话,工作五年十年就把一辈子的钱赚了,更甚者如果真的上市就一夜之间财务自由,可如果行业遇到瓶颈,公司要为整个市场买单,搞不好他就要熬“死”一家公司。这时候,人寿保险公司除分立、合并以外不能解散的优势就体现出来,说白了就是互联网公司可能大起大落,保险公司反正不会破产。

  那么,到底选择稳定,还是去博一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