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4章 该不该让蓝玉去
作者:会说话的眼镜      更新:2022-11-12 02:05      字数:2783
  去年投井而死张氏,坟包堆在城郊荒野中,旁边的小坟恐怕是被踩死的幼童。

  太子要去看无名女子张氏,大明家属院推举出来的老者拦也拦不住。

  埋下去一年多,家中也是无人申冤,若不是张富兴为他儿子进京告状,这母子两人便是白死。

  “这江滩附近,一旦涨水,尸骨就被淹了,你们只因为她生前被侮辱,就弃之此地?她一女子,选择死来守清白,也是无奈之举。好好的选坟地,重新安葬张氏母子。”

  “回禀太子殿下,这……无地可葬。”

  说话之人,正是家属院里年龄大的长者,帮忙主持些事。

  张氏不是江南人,北伐时家中汉子战死,随即响应朝廷召唤,在这里安家落户。

  朱标勃然大怒,大明有万里疆土,张氏容身的地方都没有,这不是闹笑话

  “朝廷给她分的田地呢?被人占了?那家属院的屋子中,我大明将士的骨灰坛还在,他家的地就被人分了,衙门怎么办事的。”

  “去,把张氏家中的骨灰坛和张氏母子的坟,三座给孤修的体体面面的,再敢选被水淹之地。县的官员把乌纱帽都还给朝廷。”

  这帮混账官差,天子脚下还敢如此,是官做腻了,还是说朱桓一手遮天。

  秦王殿。

  院中穿宫装的少妇,此刻正让朱樉帮她剥青橘,边抱怨道“你是蠢是不是,你看看老三,整天往东宫凑,不是送宝剑就是给太子妃送珍藏。又是给母后和父皇送很多东西,你呢?”

  朱樉脾气并不好,只不过面对邓愈家的这个女儿,他脾气也就成了羊咩咩。

  “王妃,本王呢,最近从京城找了个女师傅,她烤的鸭子,吃起来美味,本王给父皇送只。”朱樉说话间又递了橘子。

  “妾身有孕在身,可秦王殿里什么也没有,臣妾得跟父皇母后好好说下。”秦王妃叮嘱道。

  怎么又吃,昨天才把各府送上来贡果拿来。朱樉心里吐槽几句后跟她一起离开。

  回到宫中,朱标打算先去看看朱皇帝,这几天老朱心情不好。想到自己的太子妃,便吩咐小黄门去找戴思宗给常氏配

  止咳药。

  乾清宫热闹的很,朱标过去的时候,朱樉搞了只鸭子在那里亲自削肉,看到朱标,笑道“大哥你来尝尝。”

  老朱和马皇后也在,秦王妃就坐在马皇后跟前,嘴跟抹了蜜一样的甜。

  “标儿,坐下尝尝鸭子。”老朱示意他坐到自己旁边“你今儿一大早便去城郊了?”

  朱标点头,把他今日去大明家属院的事如实告诉老朱,老朱听后觉得他做的很好。

  看了眼对面的邓韶华,长相秀丽,也不难看,怎么每天涂这么厚的胭脂水粉,真是怕她一笑,起褶子。

  朱樉又送来一盘“大哥,你也吃啊,鸭子很美味。”

  自家兄弟也不客气,朱标也坐下品尝,味道确实比典膳局的饭菜好很多。

  鸭子吃到一半,秦王妃就开始作妖了,甜言蜜语把马皇后和朱皇帝听的高兴。

  “母后,儿媳最近又想吃些酸的东西。上次那批青橘就不错。”秦王妃娇滴滴的道。

  “你有孕在身,不够让樉儿去拿就是。”马皇后低头给老朱夹菜。

  “可臣媳想着,有好东西先给大哥那边,听说东宫都不够。臣媳便该谦让。”邓韶华对马皇后道。

  “你谦让,母后很欢喜。”马皇后跟她笑着说话。

  朱皇帝听秦王妃谦让,也很高兴。

  青橘?自己东宫何时见过这青橘,下面送进京的那批青橘,他连橘子皮都没见过。

  还想拉着自己的东宫,给她垫背当好人,这个死八婆。

  朱标道“是啊,这大明的所有橘子都是我东宫吃了的,东宫把橘子树都能吃了,又怎么会放过这些橘子。”

  马皇后听出来朱标这是夸大了话,笑道“标儿又说笑。”

  朱樉刚好听到朱标说话,走过来坐下道“大哥说笑,秦王殿昨天才去领了三筐青橘。”

  随后朱樉就感觉有人踢了他一脚。正是秦王妃那个方向。

  秦王妃其实是想借她的懂事在朱皇帝夫妇这里留好印象,顺便显示她自己懂事。

  你家王妃怀的哪吒,说话都是踩别人衬托自己,朱标道“噢,那就好。”

  马皇后聪明,其实

  宫中吃穿用度,每个宫她心里大概都是有些数的。秦王妃有孕在身,她做母后的便得过且过,不想计较。

  朱标只觉得女人家家这点小心思太无聊,便跟老朱说自己有事跟他商量。

  两人起身要去御书房。

  秦王妃道“父皇,让秦王殿下也去吧,他这些日子总和臣媳说百姓的事。”

  朱樉嘴里塞着鸭肉,摇头挥手道“儿臣喜欢在这里陪母后。”

  朱樉,你这个猪脑子,秦王妃心里骂到。

  进到御书房,父子两,对桌而坐。

  “这几日,北方送来一批珍贵的补品,咱让于一拿去东宫了。让典膳局做事细心些。还是你这东宫让人省心些。”朱皇帝拿起奏疏,夸奖道。

  “她们三人做的好。”

  人家自是什么都不缺的,但赏赐贡品过去,也是应该。老朱想了想道“该赏赐的,你就收着。人家恩情,你该记着。”

  桌前的奏疏,老朱从御案后递过来“这是水师来的奏疏,蓝玉在江边练兵,一些提议。”

  接过奏疏,朱标细细看了里面的内容,蓝玉这人带兵打仗真的是把好手。

  “你确定让蓝玉去?”老朱考察自己的儿子。

  难道不该去吗?如果把他留在京中,近期还不可能征讨,留在京城被拉去喝酒。然后和京官一起厮混,落个骄傲自大……

  如果真的出现最后的那场蓝玉案,就真是可惜了。用人这个事情放好了是栋梁,放错了是祸根。

  蓝玉就该好好的驰骋,自己既然知道他们的命运,就该做一些改变出来。

  等发生再去做,那就晚了。

  “蓝玉骁勇善战,适合守护大明船队,好好的磨磨性子,可以打造成一柄锐器,掌控合理便好。不能让大明无人可用。”

  “你倒是把咱的话说了。”老朱走过去“从北平府调些骑兵过来加入航海队伍中,船队总有靠岸的时候。”

  “此事都听爹的。”朱标颔首笑了笑。

  “无人时,就叫爹。咱耳朵听着舒坦。蓝玉出海这件事,咱会让人去辽东给常遇春提提。”

  “那些武将,除了戍边的,其他的水路军校

  可以安排些。文忠在北平政绩可佳。”

  “此事等下月航队出发后,军校的事,儿臣会和淮西武将,一起商讨商讨。”朱标说道。

  “不,军校的事不急,先把北方的建一建。让国士院把北方的事放在心上。”

  朱标点头,上次这事他跟沈千城提过,等航海事了,他就着手这件事。

  今儿回去让司天监找个吉利的日子,定下航海日期。

  “那蓝玉的事,就定了。”朱皇帝说完再奏疏做了批阅。

  “山西一个月不下雨,百姓就指望老天了。标儿你也动动脑子,想想办法。”

  “儿臣记着,会召他们过来说说。”

  “嗯,去吧。”

  朱标点头,随后离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