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9章 上阵父子兵
作者:会说话的眼镜      更新:2022-11-12 02:06      字数:2669
  毛骧领命离去。自新帝登基,他便在江山殿保护太上皇,这次又要和锦衣卫合作了。

  苏州府大街上,一头发散乱的乞丐卷着一沓写有字的纸张,正在挨家挨户的塞。

  忽然,几个锦衣卫悄无声息的出现在他的身后,装进麻袋里,直接扛走。

  京城,钱府。

  钱伯然闭着眼睛躺在自家椅子上,喝着靖江王朱守谦送来的好茶叶,手敲着桌子。

  看着大明周报上的澄清,钱伯然更加得意“老夫这编故事可比你们这群搞大明周报的家伙,懂的多了。”

  钱伯然是洪武末年,被朱守谦暗中运作,成了中书省参政,也是孔府的支持者。

  才华是有的,和当今太子的两个老师不相上下,只可惜丞相之位始终被汪广洋那个老东西占着。

  原本想着太子登基,可以给他升官加职,谁知新帝十分的不待见自己,汪广洋有意无意孤立自己。

  一直没机会,可现在。新帝自己送上门来了,只要让太上皇重新复位,自己的官职还可以再升。

  你只是个新帝,帝位不稳,老夫怕你乎?只要你敢废祖制,我就能让太上皇讨厌你。

  推翻你这个狗屁天晏帝,还想搞盛世,你做的那些事,随便加点笔墨,就够你一辈子的污点。

  他连夜写出来,配合靖江王。

  靖江王借了新帝那么多银子还不清,他也急。

  拉拢不到汪广洋,那他就利用拉拢张甲,这个傻子还真帮着去刊印了。

  只要新帝下去,他在太上皇跟前还能说的上话,靖江王也是太上皇喜欢的。

  想到这里,钱伯然又开始打着腹稿,希望编写关于天晏帝在青楼的风流事迹。

  这几日靖江王去搜查,却没有找到天晏帝去青楼的事情,那就只好编了。

  编写的越劲爆越好。

  ……

  ……

  天晏元年,春末。天空依然阴沉着,前几日下的雪还积在乾清宫的院落。

  “滚出去,朕要你们何用。”

  朱标将那份供词拍在桌上,所有的奏疏被打落在地,谣言越传越厉害,在殉葬制的基础上增加了不少的谣言。

  朱标冷着脸道“到底有没有查出来。”

  陆忠和毛骧他们跪在御案前面不敢吭声。

  元宝则是站在旁边,他小心翼翼的回答“东厂审问的几个乞丐并不识字,他们只说是一位老爷。”

  朱标想骂人,这他妈大明多少老爷,谁知道是哪个老爷。

  过了半晌,刘谷雨进来,走到朱标耳边低语几句。

  过了半晌,朱标冷冷道“作坊招了,很好,立即去工部把张甲拿下。”

  众人一怔,陆忠起身,立刻去工部抓来张甲。

  朱标有些紧张,他也曾想过是不是老朱授意那些人阻止自己废殉葬制,才让人乱写。

  但很快,他就否定了自己这不靠谱的想法。

  张甲被带到,最初并不招。

  朱标也就只好请他去东厂走一遭。

  刑罚有时候是个好东西,可以快速的展现狗咬狗这件事,比如张甲咬出了钱伯然。

  朱标首怀疑的就是那晚几个家伙的言语,没想到直接坐实了钱伯然。

  乾清宫外的天空,乌云慢慢的散开,暖暖的春日要来了。

  在天罗地网和皇权面前,角落里的阴谋诡计都是脆弱的,随便就让他们显了原形。

  以前,朱标觉得杀人解决不了问题,但现在,他觉得,要施行新政,就必须杀人。

  天堂有路你不走,地狱无门你闯进来,还想推翻新帝,怕不是醉的太厉害了。

  钱伯然是被拖过来的,随之带来的,还有他写了一半的天晏帝风流录。

  朱标从满脸通红的刘谷雨手中接过,看了看,对钱伯然道“你真是个写小皇叔的好手啊。朕都不知道朕可以夜召七个。”

  将纸扔到钱伯然脸上“朕只有三个女人,被你说成几百个,你是不是得了癔症,那批秀女朕还没选出来呢!”

  朱标示意陆忠审讯钱伯然,只要别打死就行,到时候这些人的命要为自己的新政开道。

  陆忠点头。

  两天后,钱伯然招供,把留在京城的靖江王朱守谦直接给供了出来。

  朱标也没有手软,直接把朱守谦关进宗人府囚禁。

  在他眼里,这群家伙就是秋后蚂蚱,蹦跶不了几天。

  旨意下达后,朱标顺便带人去看老朱,这次这么快查出,少不了毛他们。

  他丝毫不担心老朱骂他,毕竟朱守谦做的事是忤逆,想推翻新帝政权,还想新帝被雷劈死。

  实在是太过嚣张。

  如果可以的话,他都想把朱守谦拉去游街,但有辱老朱家的威严和脸面。

  朱标走到江山殿外,就听见里面有笑声,正是老朱跟朱允烨和朱允炀玩耍。

  马皇后坐在一旁,宋清茹正帮她整理线团。朱标推门而进,老朱看了眼道“来了。”

  “爹。”

  “听说你把朱守谦囚禁在宗人府了?”朱皇帝平和问道。

  “请父皇责罚。”朱标早就做好了挨骂的准备。

  拿着朝廷的俸禄,端起碗筷叫爹,放下碗就骂娘,不囚禁他朱守谦囚禁谁。

  “你没杀他,咱就很高兴。”朱皇帝侧头道“标儿啊,这几天你娘跟咱说了许多,有件事情咱必要去为你澄清。”

  朱皇帝明白,如果这些谣言不澄清的话,朱标会被人唾弃,所以他必须去做。

  “爹,你的意思是?”

  “咱要亲自去澄清,明日你安排下,将百姓集中起来。”朱元璋笑了笑道。

  “那废除殉葬制的事?”朱标问他道。

  “咱已经不理前朝事,你和文武百官去说吧。”

  朱皇帝虽然没有明说,但明显是告诉朱标,他不干涉了。

  “通政司军报,说徐达和蓝玉他们再延安府,已经灭了一半的俘虏反贼,相信过不了多久,便可以还延安府安宁。”

  “别耽误春耕就好。西北之地偏干旱,百姓的粮食不能断。你要记好这一点。”

  朱元璋慈祥的看着自己儿子。

  他希望自己的儿子永远都是贤明之君,而不是被那些谣言毁了名声。

  现在时代变了,已经不再是洪武年,而是天晏年。

  “明日你安排咱。无论何时,咱们都是大明的父子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