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最后的表演
作者:完颜晨。      更新:2022-12-04 10:01      字数:3874
  一个人的权利过大。

  便会慢慢的变得目中无人,而也会在众人的心中,慢慢的消失殆尽。

  自从高洋死后。

  高归彦就一直是个炙手可热的访谈焦点人物。

  他先是投靠了实力雄厚的杨铵一派,成了一个不择不扣的保帝党。

  而后又在高演与杨铵的斗争中反水,脱胎换骨,一跃成为了高演朝的大功臣。

  高湛即位以后,受到冷遇的高归彦又聚首反叛,再次成为了帝国的焦点。

  他不断的改换着面具,不断的变换着身份。

  在北齐帝国的舞台上,闪转腾挪,随心所欲的进行着表演。

  但是,任何人都不可能总是做到八面玲珑,面具换的太多,其真面目也就昭然若揭了。

  高归彦的反复背叛,并不是偶然的。

  再看似没有原则的背后,则是私心在作怪。

  高归彦并不是倾向于哪一方,而是心中只有他自己,谁对他有利他就会依靠谁。

  纵观高归彦的一生,这种矛盾似的表演。

  一直贯穿始终,并不是政坛上掀起狂澜的忠诚与背叛。

  还有之前表演的热情与冷漠,以及后来表演的威风与胆怯。

  高归彦是高家的私生子,九岁的时候死了父亲。

  高欢“怜其为故旧之后”便令堂叔清河王高越抚养他。

  高越“清奇年幼,情理甚薄”也不怎么把这个捡来的孩子当成一回事。

  长大些,高归彦这个原本质朴的孩子,性情大变。

  开始“朝夕憨歌,纵情声色”后来娶了媳妇,是东魏上党网元天穆的女儿,这个毛病依然没有改,两口子经常打架。

  高洋称帝之后,高归彦还曾秘启文喧求离,悄悄的上书高洋请求离婚,结果高洋没搭理他,只反驳道。

  “良妻难觅,你好好和人家过日子,别总想着什么离婚,败家容易,成家难呐。”

  经高洋这么一说,高归彦满是不悦的离开了大殿。

  也许是寄人篱下的生活,让高归彦学会了伪装,又也许是同年的创伤和记忆尤为深刻。

  高归彦一边吃着高越给的饭,穿着高越给的衣,花着高越给的钱,心里却一直记恨着这个养父。

  天宝元年。

  公元550年。

  高归彦被赐封为平亲王,后来因为征讨侯景有功,又升任领军大将军之职,掌管晋内,并大受高洋的信赖。

  也就是从这个时候起,高归彦开始琢磨如何报复他的养父高越,并“秘构其短”悄悄的收集着证据。

  高越能征惯战,在高欢时代曾经立下汗马功劳。

  他哪里都好就是为人太过奢华,喜欢歌舞声乐,喜欢烈酒美人。

  高越为了方便玩乐。

  还在邺城专门修了一座宅地,定在办公场所的大殿后面,开辟了一条巷子,招纳妻妾,奏乐狂欢,终于让高归彦抓住了把柄。

  并上奏高洋说。

  “高越老儿的府邸竟敢模拟宫殿的样式,还修了一条乐巷,就差一步修个宫门了,他这是明摆着没将陛下放在眼里吗。”

  高洋一听,心里腻歪的要死。

  后来高洋因为薛贵妃和高越睡过觉,便残忍的杀害了薛氏,之后高洋再看高越便怎么看都不顺眼了,决定要好好整一整他。

  高洋也没有放过奸夫高越,专门派高归彦去“谴责之”并且送去了一杯毒酒。

  高归彦可算是逮着了机会,一通数落。

  “你个老不死的东西,一把年纪了还不知节俭,要脸吗?”

  这通骂,差点没把高越骂的背过气去。

  等怨气发泄完了,高归彦这才笑眯眯的捧上了毒酒,对养父说了这么一句话。

  “这是皇帝赐您的,喝吧,喝了就不会再给帝国增添麻烦了。”

  高越看着一脸坏笑的逆子,和觥筹里的毒酒,顿时哑口无声,笑着说。

  “孝子,孝子啊,看来今我命不久矣,也罢,也罢,怨我高越瞎眼。”

  最后高越带着满腔的怨恨,忍气的饮下了毒酒。

  许多年以后面对着大力士刘桃之行刑的大刀,自封为大丞相的高归彦,将会清晰的回想起他逼养父喝毒酒的那个遥远的下午。

  高演即位之后。

  高归彦因为倒戈有功,受到特别的优待,委任司空,兼尚书令,地位由在太子太傅,大司马,并州刺史,平原王段绍之上。

  北齐的朝志规定。

  皇宫内只有天子一人可以戴纱帽,臣子们都得戴绒帽,高演为了表彰高归彦并特别赐予他戴纱帽的权利,可见其恩宠程度。

  高演死后。

  高归彦高调行事又大张旗鼓的把高湛迎来晋阳,送上皇位另立新宫,反而更加得宠,一时全清草业,气焰熏天。

  那些高官贵戚们,每日沐浴敬香,无不以高归彦大架屈尊为荣。

  高归彦也“义志其满。”渐渐变得骄纵蛮横,开始“发言不惭,目中无人。”那是将谁都没放在眼里。

  “水满则溢,月盈则亏。”人们不敢反抗并非是心里没有意见,而是没有到时候,当人心里承受能力达到极限之后,便开始反戈一击。

  侍中,开府仪同三司高元海,狱使中丞毕议云,黄门侍郎高权和,三人便多次在高湛的面前说高归彦的不是。

  一个人再好。

  也架不住有人反复的说他的不是,何况说他不好的还不止一个人,更何况被说的那个人也不是真的那么好。

  而这帮人对高归彦威权震主,定为祸乱朝纲的定论。

  更是让高湛打翻了五味瓶,心里很不是滋味儿。

  细细思量之下。

  发现此人确实是反复无常,便渐渐的对他有了成见。

  这种成见在心中郁结,就一定要有个结果。

  某天散朝之后,高湛将中书郎魏收叫来,让他起草诏书,外放高归彦为冀州刺史。

  此时的高归彦一点预感都没有。

  散朝回家之后像往常一样在家吹着空调,喝着可乐,打着端游,享受着人生。

  想着今天那些在他笑骂中仍然毕恭毕敬的人们,又想着明天如何变着花样去戏弄他们,最后一脸幸福的安然睡去。

  到了第二天。

  高归彦抖擞精神,满面春风的入朝参拜,却被守门的太监一把挡在了门外,说。

  “您老人家已经被皇帝调任冀州,陛下有令,今天你就不必参拜了。”

  高归彦开始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说什么也不相信,吵吵着非要见皇上一面。

  “臣即便外调,那也要当面谢主隆恩才是啊。”

  太监无法,只得进攻进行汇报,不一刻带回了高湛的赤令,说。

  “皇上说不用谢恩了,工作要紧,你还是早些出发吧。”

  又赏了高归彦一些金银财物,让他路上用,同时下令让都将们赶紧为他送行。

  众都将从四面八方围了起来。

  谁也不说话,全部都拱手作揖,打着手势,示意高归彦往外走。

  高归彦“黯然神伤”只能挥泪上路。

  高归彦是个没人缘的糊涂蛋,绰号。{人品太次朗!}

  当年杨铵调拨军队他不知道。

  这次外调他也不清楚,他不但没有什么敏感性,朝中也没有什么亲信死党,更没有人愿意冒死给他通风报信。

  他当初的“反水得势”“迎新骊威。”便都是他私心的本能反应,乃为官场中的小伎俩,并非是政坛上的大智慧。

  更为悲哀的是人缘差的没人给他通风报信也就算了。

  却有人把他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收集起来,秘告给皇上,最终使他身首异处。

  高归彦到了河内的至所驻州,今河南省驻马店,仰望着陌生的地域,陌生的人,有一种从天上掉在地上的感觉,嘟囔了一句。

  “咱们走着瞧,等你高湛再回晋阳时,我便带兵杀回邺城,让你们看看我的威风。”

  这句话可能是高归彦一时激奋。

  随口骂出,也可能是为了顾全面子,在属下面前发发狠,总之有好多人都知道了他的不良企图。

  郎中令,吕实里,更是将这种大逆不道的言论,秘告给了皇帝高湛。

  “陛下,这就是你看好的心腹,处处不为你而着想,反而想着如何加害与你!”

  高湛一听,心态瞬间崩了,说。

  “好小子,刚刚外调,你不隆恩就算了,还想要造我的反,对人事安排不满可以提,不想干可以回家养老,但你这样逼我就别怪我不客气了。”

  于是高湛派大司马段绍,大司空娄睿,兵马大元帅高长恭,佣兵三万,率大军前去征讨,

  高归彦听说大军前来讨伐,索性把心一横,干脆自称是大丞相,彻底与高湛决裂,然后下令紧闭城门,准备负隅顽抗。

  大军行至到高归彦办公的地方,驻州城下,忽然勒马停步,高长恭率马先出,喊道。

  “高归彦,你我皆乃为叔侄,吾向来敬重与您,不想汝等做出这种大逆不道之事,汝又何故背反朝廷?若现在跟我回去,我将保汝生命安全,绝不会让陛下杀之。”

  不管高长恭在城下如何大费口舌。

  高归彦就是闭城门而不出。

  天将傍晚。

  北齐大军正在困意之际,城头上出现一排黑压压的机床弩,突然万箭齐发,射死不少城下的军士。

  军心大乱之时,段绍,高长恭,绝尘千里,率一群身穿重甲的骑兵,铠甲上涂抹着一层橄油,开始拼命的撞击着城门。

  娄睿则率领一小部分军士负责断后。

  看到眼下的状况,县令宇文中原,长侍元泰,奉劝道。

  “大丞相,我驻州人马虽比北齐军多两倍,但北齐军各个都是能征惯战的老将,又有高长恭,段绍为主帅,想一时击溃他们绝非容易。”

  高归彦抱着一番幻想,大笑着说。

  “尔等竟敢灭自家威风,助长那暴君的志气,驻州便是开启高归彦王朝的第一站。”

  说完。

  高归彦便举刀杀了宇文中原和元泰,还有一些抗命的僚属。

  没了智囊团的出谋划策。

  高归彦佣兵四万开始大规模的和北齐军横坑。

  第二天。

  天色刚刚出现一点鱼肚白,高归彦便大开城门,挥动着白旗,假装归降,故意引北齐军来袭。

  段绍刚要率兵进城,高长恭将其一把拦住,说。

  “段将军,莫意气用事,高归彦不会轻易的就这样归降,你不觉得此事颇为蹊跷吗?待我先进城一探究竟,若我半个时辰还未出城,你便和娄将军攻城。”

  高长恭率领两千军士刚一步入其中,只见城门紧闭,一排滚木礌石朝空中砸来。

  高长恭破口骂道。

  “高归彦,你欺人太甚,今日我要不将你擒住,枉为我兵马大元帅的职位。”

  段绍,娄睿,已攻开城门,两万军士瞬间集起,从朦朦月色杀到夕阳西下。

  看着驻州四万人被北齐军杀的只剩下一万,高归彦在万军中,一人骑马袭来,手持一杆金钉虎头大槊,与高长恭,段绍,娄睿战到一起。

  十个回合下来。

  一槊打翻了娄睿,接着又是一槊打向马头,段绍坠马摔到后心,躺在地上喘不过来气。

  然后又朝高长恭袭来,高长恭握住缰绳飞身跃起,高归彦打空。

  高长恭一套高家枪法,只用了两个回合,便轻松的捉住了高归彦。

  一仗下来。

  北齐军队只伤亡两千余人,其大胜而归,一路拿高归彦当笑话一样,拘押着往返邺城,途中不给水喝,也不给饭吃。

  来到邺城,见大势已去,高归彦极力为自己辩解,说。

  “当初中孝昭帝驾崩时,我手中掌控着六路兵马,共计一百万人,却是第一个去邺城迎奉陛下登基,当时都没有造反,现在会造反吗?我这都是让高元海,毕义云两位奸臣给逼的,只要杀了他们两个,小臣立刻自刎归天,绝不拖累众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