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二章 闻名于数学圈
作者:反击的羊羔      更新:2022-12-30 08:28      字数:2058
  《数论天地》这期期刊一经发布,就迅速引起了很多数学家的注意。

  虽然期刊的等级比较普通,但上面解决的问题,可是困扰了他们几百年的时间。

  哪怕是传说中的数学王子高斯,也没有把这个问题解决。

  由此,也可见问题的难度。

  然而就是这么一个世界级的难题,被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华国人解决了?

  并且解决的方式,说不定连高斯都看得懂!

  这意味着高斯这等天才都没有想到的思路,被这个华国人给想出来了。

  于是,他们一个个开始调查起这个名为宁定海的华国人,想弄清楚他到底是什么来头。

  这不调查还好,一调查就出大问题了。

  他们惊讶地发现前不久提出了通用算法的华国人和这个宁定海竟然同名,经过进一步的对比,他们确定这两个人是一个人。

  算法和数论虽然都是数学的内容,但两者的差别还是比较大的。

  两个圈子的人也基本不重合,这也是许多数论方向的数学家一开始,觉得宁定海名不见经传的原因。

  然而就是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宁定海,竟然同时提出了一种世界级算法和解决了一道世界级难题。

  “算法和数论都精通,这个宁真是一个天才!”

  “他不会同时获得菲尔兹奖、沃尔夫奖以及图灵奖吧?这样可破了纪录!”

  “图灵奖是肯定的,前两个也不离十了!”

  “听说华国人一个个身怀绝技,不是李小龙,就是姚民,我还不信,现在我算是信了!”

  大洋彼岸的整个数学圈,都在激烈讨论着宁定海这个人。

  包括不是算法圈和数论圈的其它圈子,宁定海的成就实在太过于耀眼了,他们也忍不住过来吃瓜。

  这一次宁定海,算是彻底闻名了数学圈。

  对一切毫不知情的宁定海,还在图书馆看着书。

  此刻他的手上,拿的是一本《本草纲目》的书,作者是大名鼎鼎的李时珍。

  现代医学的那一套,显然不适用于生产力落后的原始时代。

  抽血化验、拍片,在古代想做,显然不可能。

  而像青霉素等激素,在古代也没有那个条件提取。

  能发挥作用的是能够从自然界获取,经过简单加工,就可以治疗疾病的东西。

  十分符合这一点要求的,无疑是草药。

  虽然草药也要经过熬制,但至少要比青霉素的提取简单多了。

  用草药治病,也是人最初开始的医疗行为。

  无论是古代中医,还是古代西医,最初都是从草药开始的。

  鉴于这种原因,宁定海自是看起这本堪称“中医药百科全书”的《本草纲目》。

  《本草纲目》上面记载了各种中医药以及它们的配方,全面阐述了所载药物知识。

  更绝的是,这本书虽为中药学专书,但涉及范围广泛,对植物学、动物学、农学等内容亦有很多记载。

  可以说它不止是一本“中医药百科全书”,说一句“华国古代百科全书”,都不为过。

  当然,宁定海对别的学科也不感兴趣,主要看的还是中医药配方。

  他也没有打算都记住,记的都是一些常见草药配方。

  并尽可能地保证记下的这些配方,能对身体各个部位,都可以起一点效果就可以了。

  什么养肺、护肝、补肾等等,都来一些配方。

  到时候,哪里不行补哪里。

  “嗯!等会回去看看这个补肾药方管不管用!”宁定海有些高兴道。

  别误会!

  他只是为了让自己动手熬制药方,避免自己到时候光会理论,不会动手。

  而这时,他的手机响了起来。

  他拿起来一看,一个他没有见过的号码。

  想都没想,他直接点了挂断。

  据他的经验,这样能够避免百分九十九的陌生号码的广告推销。

  没过几秒,手机再次响起来,还是刚刚的号码。

  宁定海这才点击了接听。

  “您好,是宁定海先生吗?”一个好听的女声传过来。

  “是,我先声明我不接受采访!”

  上一次的骚扰,让宁定海下意识地说出了这句话。

  “呵呵,宁先生,我找您的原因,不是为了采访,而是想要请教您一个问题,您看行吗?”

  宁定海有些不解道:“问题?请问你是?”

  “我是华科院的研究员李文美,我们这边遇到了一个问题,想请宁先生帮个忙。”

  听了这话,宁定海的心里也是一惊:“华科院?你们有问题,找我这个普通研究生,干什么?”

  电话那头一笑:“提出世界级算法和解决世界级难题,都可以算是普通研究生的话,那我们华国可真的是人人身怀绝技了。”

  “这个……能先说一下,是什么问题吗?”宁定海有些心虚道。

  他真的只是一个普通研究生,充其量成绩好一点而已,和真正的天才真的比不了。

  那两个“世界级”,完全只是应用里面兑换的,只不过经过了他的提取和补充,放在别人的身上,想做到这一点,也不是很难。

  所以他只是开了“外挂”罢了,真让他秀技术,他自然会十分心虚。

  “宁先生,问题是这样的……”

  此刻,华科院内。

  一群研究员看着面前的数据,都是面色有些发愁。

  在有了宁定海的通用算法改进运算效率之后,他们的研究速度大大加快。

  很多需要大量运算的地方,都被迅速地完成,节省了不少的时间。

  但是,唯有一个地方,整个研究院内都在焦急地等待着运算结果。

  只有得到这个结果,下一阶段的研究才能进一步地展开。

  然而,想要这个结果,看起来似乎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

  他们需要在几pb的数据量里面,找出一个满足他们要求的数据。

  1pb等于2的50次方字节,差不多等于千万亿字节。

  面对这么大的数据量,并且没有任何规律,什么算法都是浮云,能做的只有一个个穷举。

  而对每一个数据穷举计算,又需要不少的时间。

  哪怕以超级计算机的运算速度,全部穷举计算完,也需要五百多年。

  所以,一开始,他们就没有想过得到最好的结果,只需要满足要求就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