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火车的影响意义
作者:麻辣烫只要烫      更新:2022-12-22 23:06      字数:2624
  就这样过了一个多月,苏醒也是弄完这边的事情,能清闲一段时间了。

  有些炎热的中午,苏醒喝着小媳妇给带过来的冰镇西瓜汁,开始查看这段时间的事情。

  以目前苏家的体系,哪怕苏醒几个月不过问也没事儿,他只需要负责大方向,如同船长一样把握船舵,指引方向,剩下的就交给其他人。

  吸溜吸溜~

  “嗯?苏定方?这么巧吗?不久前王玄策入学了,这又来了一个苏定方,好家伙,就差一个薛仁贵了,我这儿也就是集齐大唐真正开疆拓土的几位战神了。”苏醒嘴角微微抽搐,也只是嘟囔了两句,并没有当回事儿。

  有他在,很多事情都会改变,而且他影响的时间越长,造成的影响也会越大。

  仅仅是以目前而言,有了火车,大唐的版图搞不好还要更大。毕竟,这种便利的交通是统治者掌控地方的绝佳助力。

  况且苏醒对于这种情况也不意外,他用几年的时间,把东海县打造的这么繁荣,而且还做了很多造福天下的事情,一些历史名人过来也就再正常不过。

  梧桐花开,凤凰自来。

  随着时间推移,很多事情都会发生改变,苏醒也会在其中参与相当大的比重。

  经过这一个多月的时间,铁路也已经修到了长安城外。

  本来以正常施工速度大概需要三五个月的时间,可是之前经过五姓七望那五家捐献书籍一事,李渊以及手底下的官员们都意识到了这种交通方式带来的便利。

  原来没有十天半个月都不能传递消息的两地,现在有了火车之后,最多也只是需要三天就能赶过去了,这种几乎跨越了空间的距离的交通方式,几乎任何一个统治者都不会放过。

  哪怕是抛除身份上的差异,只是单纯的对这种交通方式进行评价,也都会是积极方面的意义。

  经济方面自然是不用说了,省时省力,而且运输货物能力碾压同时代所有交通工具。

  民生方面自然是更好了,哪怕是哪个地方出现了灾情,有了火车之后,也是可以立即大批量的进行救灾。

  政治方面就是加强了中央集权,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力会达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军事方面更是一个质变,因为唐朝是府兵制,优缺点明显。

  最简单就是李世民刚发生了玄武门之变后不久的渭水之盟,以当时大唐和突厥之间的实力对比,如果是有准备的情况下,大唐可以把突厥摁在地上摩擦好几遍。

  但就是因为府兵制的原因,那个时候天下平定,大部分士卒全都回家了,刚好突厥这个时候攻了进来,内部空虚,所以才会有渭水之盟。

  要不然,李世民也不会在几年之后,就派遣李靖暴揍了一顿突厥,而且还把颉利可汗抓了回来。

  如果当时有火车,那么……嘿嘿,历史上最大的“送人头”行为就是颉利可汗做出来的了。

  无论是从哪个角度来看,大力推行铁路修建,对于这个时候的皇帝来说,都是百利而无一害的。

  人家古代人也不傻,那些当官的脑子可是比咱们现代清北的学生都要好使,毕竟那是同时代的人杰啊!

  这些人从各个方面一分析,发现除了以后下面的人不好像之前那样贪污了之外,好像真的没有坏处,都是好处。

  于是乎,皇帝就号召百姓们帮忙修铁路,虽然国库里的钱财不怎么富裕,但是之前一年的粮食可是有不少。

  这么一弄,加上苏醒提前给阿文提过的多点同时开工的方法,一下子就修了这么远。

  在联通长安和东海县的第一时间,那些官员们就有不少亲自体验,或者是让亲信体验了一次,这段时间,东海县几乎是一天比一天热闹。

  得亏是之前的东海县地广人稀,县城面积不算小。哪怕如此,现在的东海县县令也忙着头重脚轻的。

  太多人了,太多人要在这里落户,准确说应该是想要在这里有一个属于他们自己的房子。

  傍晚,放学回家的苏醒走在街上,从衙门口看了一眼,好家伙,络绎不绝的人进进出出的,还好他机智,不然现在累成狗的怕不就是他了?

  心里面庆幸自己的机智,苏醒悠闲的步伐走回了家里。

  不过这几天苏府的护卫们却是有些忙,不少人都想拜访苏醒,递上了拜贴。而且其中不少都是当今朝廷的官员,也不好直接拒绝,只好这么吊着了。

  “少爷,这是今天的拜贴,您看是不是还和之前一样,先放杂物间?”

  “嗯,放过去吧,一群投机取巧之辈罢了,人都没见过,还给我拜贴……”苏醒喝了一口冰西瓜汁,一脸的无语。

  最起码的,也应该知道他这段时间的作息,在休息的时候上门拜访不比这样好?

  厚厚的一沓拜贴,苏醒都不认识他们这些不出名的。以如今苏醒的名声地位,这些人他不需要跪舔,想见就见,不想见谁也说不了什么。

  不过嘛,倒也不是一直不见,接下来一些关于铁路方面的合作,还是需要朝廷方面力量的。

  毕竟,铁路日后的维修维护这些东西,还有管理权这些,最好还是官方掌握比较好。不然哪怕是皇帝也清楚苏醒没有造反的心思,可是苏醒把握着铁路的管理权,他心里面也是隔应。

  而且苏醒也不想特别往这里面费心思,相比起如何大家一起争抢一块蛋糕,他更想把这块蛋糕做大,再多做几块更大,更加美味的蛋糕。

  之前和各家合作的纺织厂,都开始慢慢建设了,只不过蒸汽机的建造跟不上需求的数量,不然各地的成衣铺早就开始了。

  现在东海县的成衣铺已经开了,生意火爆着呢,不然那些合作伙伴也不会急着催促。一个个的看到赚钱了,才知道着急,鸡贼得很。

  “平叔,你帮我给那几家发一个邀请函吧,就定在半个月之后。”

  平叔今天没有钓鱼,待在府里面养生呢。听到苏醒的吩咐,也是点点头,这样的事情还是得他这样的老人做,年轻人不放心。

  虽然是邀请函,可是这里面的道道也不少,用词,语气等等都是有讲究的。

  苏醒说的那几家他也是清楚的,之前闲谈的时候都说过。

  “对了,少爷,您说要招人炼制海盐的事儿什么时候开始,老奴我这边已经和宗正说好了,绝对给您留够了人手。”

  “哦对对对,差点忘了。”苏醒拍了拍脑袋,这段时间脚打后脑勺,要不是有内功护体,恐怕都要倒下歇菜了。

  “先找一百个人吧,最好是有力气的汉子,到时候我和阿武说好,让他负责调度。”

  如今有了玻璃,东海县临近海边,也不缺鱼,苏醒就寻思着做罐头。只是鱼罐头需要大量的盐,这个时期好盐的价格可是不低,所以他就把目光转移到了海盐上面。

  只需要挖盐池,通过潮涨潮落之间,让太阳晾晒,就能得到最初的盐。然后在进行更进一步的加工,就能得到他需要的盐了。

  好处就在于海盐可以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随取随用,而且价格也不高,他自己用完全就是成本价。

  可惜,东海县的海滩面积不是太大,盐池也挖不了太多,不然就没有多余的空间了。

  如果可以,苏醒还想弄一个造船厂,那种可以制造万吨排水量的超大船舶的造船厂。

  每个人都是有野心的,尤其是身份地位越高的,他们的野心也会越大,比如说如今的苏醒,大唐境内的事情已经安排的差不多了,剩下的不能安排的事情也是需要时间的,所以他的目光就转移到了海外。

  只不过,如今各项情况还不成熟,苏醒这个小小的野心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达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