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新皇
作者:讯越者      更新:2022-12-08 15:04      字数:2211
  周奎是周皇后的父亲,朱慈烺等人的外公,这种话他说出来最好。

  御史曹溶道:“臣附议。”

  吏部右侍郎宋企郊道:“臣附议。”

  内阁次傅李明睿道:“臣附议。”

  工部右侍郎伍翔宇道:“臣附议。”

  眼见这一众既有老人、又有新贵,既有大明、又有大顺的大佬都表了态,除了几个御史愣头,其他人都齐刷刷表示同意。

  顾泽明自然也附和着李明睿表态,只是稍微迟些,落后了半拍。

  袁太后一见众正盈朝,自然欣喜万分,说道:“哀家今早祈于太庙,庙祝蒋鸣玉献两铜盒,言诚意伯刘伯温令高皇帝命所与。卿等察之。”

  那蒋鸣玉早早跪在地上“臣所言句句属实,方才确有诚意伯刘公持高皇帝物至太庙。”他的膝盖虽然弯了,脸上的神情不容置疑。

  他的确看见了。

  这个铜盒由袁太后的大太监夏守忠拿来出来,打开一看,一个铜盒里面是分析时弊的文件,让人看了豁然开朗,什么驱除鞑虏,维护中华了,什么改善民生了,什么善待大臣啊,什么废除锦衣卫了,是的,要废除锦衣卫,特务政治在现在没有必要,监察机关另外再想办法。

  朝臣看了无不心悦诚服,感慨太祖皇帝真乃天人,虽死,犹能造福后人。

  他们不知道的是顾泽明和李明睿二人,为了这个内容耗费了多少脑细胞,走访了多少大臣。

  这种高屋建瓴可不容易。

  顾泽明看着这文书就像看到自己的孩子一样,由衷的喜欢。

  第二个铜盒里面是一副画,一副周公负成王图,历史上关于这个还有一个典故,那就是汉武帝临死前将太子托付给霍光,还给了霍光一副周公负成王图。

  自打汉武帝说了这话之后,汉代出现了不计其数的“周公”,大名鼎鼎的霍光,王莽,曹操,诸葛亮,司马懿,都是这股思潮下面出来的人物。

  汉代的权臣质量还挺高的。

  大臣们面面相觑:“此画谁能当之?”却都很有默契的把这画传到了顾泽明的手上。

  但是这位顾大将军偏偏把这画举着,打算交还给夏守忠。

  袁太后的声音传来:“卿之物也。”她还是有点年轻了。

  顾泽明道:“臣之薄德,安敢望周公项背?”那眼泪是说来就来。

  袁太后:“虽然,而今国事艰难,卿之不受,奈苍生何?”

  为了国家和人民,你就接受了吧。

  顾泽明拿着这幅画,磕头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如此而已,如此而已。”这话是真的,要不是为了这天下苍生,顾泽明才不干这份事呢。

  顾泽明声泪俱下,闻者啜泣。腹黑者笑之。

  夏守忠此时把崇祯皇帝的遗诏拿来出来,崇祯皇帝的这份遗诏里面还有立朱慈烺为帝的说法,但是现在朱慈烺也找不到,事情紧迫,万众一心,这个部分就在大家有意无意之间被人无视了。

  由周奎领队,几个大臣把朱顺曦从府邸带了出来。

  这份拥立之功被谁拿到了呢?

  一个就是周奎本人,一个是没有官职的徐小宝,一个是礼部尚书李明睿。

  顾泽明没有去,因为他接到消息了,多尔衮打着“顺天应民,大清革命”的旗号朝着北京而来,现在在布置兵马,城里面现在有一万二受过训练的兵丁,而多尔衮有二十多万精锐的士兵。

  怎么办?

  发动民众会有这么样的效果?

  顾泽明现在并不能肯定,但算一算时间,这个典礼应该是可以开完的,顾泽明打算待登基仪式完毕后,就去多尔衮的军营探探虚实。

  朱顺曦,哦,不现在应该叫朱慈曦,现在坐着龙车来到了大明门前。

  顾泽明率领朝中的文武大臣,悉数跪倒。

  “臣等拜见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山呼之声,上接于天!

  他们终于等到了这一刻,皇帝可以强一点,可以弱一点,但是皇帝不能没有。

  车架的帘子掀起,朱慈曦从车中走出,群臣行礼。

  其余的人五拜三叩,此时还不是大清,还用不着三跪九叩,在场不少人已经有些吃力了。

  只听这位新君环顾四周:“顾泽明何在?”他自然是认得顾泽明的,他这样张望,不过是希冀这几眼里,能够认得一些大臣,有些人是来拜访过他的。

  顾泽明抬头:“臣在。”

  朱慈曦招手:“你过来。”

  顾泽明走了过去,听朱慈曦说:“与朕同乘。”

  顾泽明上了车,耳听一旁山呼海啸的欢呼声,看着朱慈曦,不知道这个孩子会不会如芒在背。

  坐在车架里,朱慈曦笑呵呵道:“大将军,朕想安排一个人,可以吗?”

  “陛下乃天下之主,有何不可,还请畅言。”

  朱慈曦说道:“大将军昔日来朕的潜邸,有个小太监误导了朕,大将军可还记得。”

  顾泽明确实记得他去了青楼,至于那个太监,对不起,有些忘记了,笑道:“陛下是想让他做什么?”

  朱慈曦:“昔日朕听闻大将军要选前往佛郎机的使者,我想让他也去。”

  这一个小小的要求,顾泽明自然应允了。

  不知不觉,午门到了,大臣都步行跟了过来,登基大典将在皇极殿前的广场举办,这段路,却又顾泽明背着朱慈曦前往。

  顾泽明走得很慢,朱慈曦问道:“背的动吗?”

  顾泽明笑道:“臣背的动。”

  江山这么重,他真的背得动吗?

  政治关乎这么多人的生命,他真的可以吗?

  他不由有一瞬间的恍惚。

  现在比三千人攻占北京城那碗上还要紧张。

  典礼一点也不繁杂,在“五百昌期嘉庆会,启圣皇,龙飞天位。九州四海重华日,大明朝,万万世。”的奏乐中,结束了这个典礼结束了。

  朱慈曦端坐奉天殿,再度接受了百官五拜三叩的大礼,从这一刻起,他成了大明朝的君父。

  【奉天敕命】匾额下,金灿灿的龙椅宝座,李自成还没坐热乎的位置,让这幸运儿就坐了,也不知他能坐多久?

  群臣还要出去到奉天门外宣读登基诏书。

  现在的奉天殿内还剩下龙椅上的朱顺曦,他左边站着的司礼监的大太监夏守忠,右边站着的戴权,以及台阶下的顾泽明,李明睿。

  当然袁太后以及她的女官袁幼仪也在帘子后面看着。

  朱慈曦的一声“尚父”,顾泽明诚惶诚恐,帘子后面的袁太后不知为什么,一直咳嗽个不停。

  朱泰曦让自己的这个“父”,那个“母”弄了个不知所措。

  还好夏守忠聪明,喊了一声“传太医来。”

  打破了这种莫名的尴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