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你爹是弯的!
作者:陈叔挚      更新:2022-12-08 15:22      字数:2010
  吨吨吨,吨吨吨

  一大早,起身的李守义抱着水壶,仰脖灌了起来。

  这水还没喝完,韦晋那鳖孙急吼吼的跑了进来,慌张道:“殿下,东宫出人命案了!”

  噗!咳咳,咳咳,“谁,谁死了?”

  哦,“颇受太子宠信的乐童赵道生,与宫门郎-冯义,死在了宫门局。”

  嗨!韦晋这大喘气,差点没把李守义气背过气去。乐童赵道生,那他妈就是个太监,大明宫这么大,当差的太监何止万人,哪天不死几个太监?

  用毛巾擦了擦前襟,李守义肃声骂道:“你吃错药了,屁大的事也值得大惊小怪!”

  踹了韦晋一脚,李守义皱着眉头问道:“宫门郎-冯义,那小老头挺好的,赵道生吃饱了撑的,跟他较什么劲!”

  宫门郎,从六品下的小官,手下管着百名门仆。掌宫门管钥,凡夜漏尽,击漏鼓而开;夜漏上水一刻,击漏鼓而闭。

  李守义对冯义印象不错,小老头儿整天乐呵呵的,心眼不错,对手下的弟兄也和气。李守义常常溜出皇宫,小老头从来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可喘匀了气的韦晋,却连声说此事并不是看上去那么简单。赵道生,是东宫的养户奴,颇为通音律、善乐事,太子颇为喜欢,常赐命其抚琴,并厚加赏赐。

  外面的人都说,他就是本朝的称心甚至韦晋的父亲-韦承庆等东宫僚属还为此事上了奏疏,请太子远小人,切勿走了他大伯承乾的老路。

  但不知为何一向从谏如流的太子,只是微微一笑,也没解释一下流言,厚赏了上书的臣工,却并未将乐童赵道生怎么样!

  这次二人死在宫门局却不是简单的人命案,内侍省在处理赵道生尸体时,发现了一封信。里面说赵道生奉太子之命,杀了明崇俨。担心自己被灭口,特将事情的原委写了下来,以防不测。

  “停,称什么心,谁造的谣,不知道不信谣不造谣不传谣吗?”

  “编排到太子身上了,明儿是不是就要编排圣人了?”

  这还真不能怪李守义发脾气,换做是谁听到,别人造谣自己的老子是“弯”的也得失态;李守义没直接问候韦晋的祖宗十八代,已经算是厚道了。

  “先不说这信是真是假,东宫死了家奴,那是太子内坊局的活计,他们内侍省管的太宽了吧!”

  道理是没错,可发现之时,太子正在上朝,宫门局的人再一嚷嚷就乱了套;赶巧被到东宫送上赏的内侍省监-何琥碰上了;那奴婢就扯着天后的大旗,从太子妃手中把这活儿揽了过去。

  啪,摔了手里的杯子,李守义冷脸骂了一句:“靠,又是一个死太监!”

  太子妃房氏也是真够可以的,就算再怕皇后吧,也不能让一个奴婢给压了,这不是反了吗?连门墙都看不住,东宫以后还有秘密可言吗?

  “是是是,殿下说的即是,那些太监就是癔症犯了,要不怎么能瞎发言呢!”

  “可天后却认真了,已经责成刑部、详刑寺(大理寺)彻查,务必要还太子一个清白。”

  韦晋把“务必”咬的很重,皇后与太子之间的矛盾已经不是什么秘密了。且与明崇俨素有恩怨,太子太有理由去杀他了。

  而明崇俨又是帝后的宠臣,身为储君,要是担上了泄私愤,进而擅杀朝廷命官的罪名,那就是失德的表现。

  上下仔细打量了韦晋,李守义一脸不可置信,声音也不由拔高了:“老韦,你能有这见识?”

  嘿嘿,挠了挠头,韦晋笑着回道:“臣哪有这般能耐,方才回宫为殿下取衣服,碰到了裴先生。”

  “先生让臣将转告殿下,此事是个套儿,与贞观朝旧事,有异曲同工之妙。”

  贞观朝时,太子承乾失德的罪名之一,就是暗杀当朝重臣,他的老师张玄素。

  可笑的是,李承乾派人去杀张玄素,刺客竟然被老张的凛然正气所蛰伏,不仅没下手,反而竹筒倒豆子,自己招了。人证、物证齐全,就好像早安排好了,故意将把柄送到对家手里一样。

  试想一下,李承乾当了十七年的太子,他就是再废物,也不会连个死士的都养不熟吧。

  可事实就是狐狸没打着,反而惹了自己一身骚。更可笑的是,这事竟然被取信了。

  李贤入主东宫以来,与武后的关系一直处于紧张的状态。若不是李守义的“误打误撞”弄死了贺兰琬,明崇俨之死就会成为两宫关系进一步恶化的节点。

  万一,此事一旦被有心人做大,很有可能成为拉太子下马的由头。覆巢之下焉有完卵,太子要是失了势,那李守义自然也要被连累。

  “哎,这就对了!”

  这话出自裴谈之口,就不奇怪了。要是韦晋真有这本事,还能分到他身边来,早就跟着太子了。

  本以为贺兰琬之死,明崇俨的事就算是遮掩过去了;可赵道生这个死人妖,该死的搅屎棍,又把这事给翻腾出来了。

  沉思片刻,李守义拽过屏风上的袍子,一边穿,一边说道:“走,去裴府!”

  韦晋苦着脸叮嘱:“殿下,不是臣多事,您最近可悠着点,周王、相王又挨罚了,现在还在府里反省呢!”

  他这不说还好,说起来李守义就肺管子疼,那对不讲义气的卧龙凤雏,罚他们就对了!吃独食,不遭报应就怪了!

  “呐,千万不要把你家殿下,跟他俩相比。”

  “就说去年,吃鲤鱼,你家殿下吃了个畅快,他俩连汤都没上,挨揍的还是他们!”

  “知道为什么吗?智慧!什么时候,你学会这个了,你小子就出徒了!”

  韦承庆那么精明的人,怎么有这么怂的儿子。这小子要不是京兆韦氏的子弟,李守义真怀疑左春坊从八品下录事的差事,是花钱买的。

  话间,李守义还不忘踹了他一脚,马车在城里跑的比二路汽车都慢,再加他这么个大磨蹭,赶到裴府得猴年马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