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最适合楚萧的殿试考题!
作者:狗头大将军啊      更新:2022-12-08 15:35      字数:2059
  通天冠,滚龙袍。

  皇冠上垂下的珍珠穗恰好与眼睛平齐,一看之下光华四射。

  虽然碍于通天冠的遮挡,一时看不清皇帝的长相,但楚萧却能明显感觉到他身上的压迫感。

  看身板和走路的姿势,六十有二的耳顺之年竟还像个血气旺盛的壮年男子。

  不愧是开创了永乐盛世的千古一帝。

  大明永乐大帝,朱棣!

  接下来,就是殿试前的流程了。

  先是众贡士三呼万岁,皇帝接受参拜,宣称免礼。

  接着由三杨之一的杨士奇歌颂大明在过去几年里取得的成就,顺利迁都,击退了蒙古各部。

  然后是杨荣上前,接着杨士奇的马屁继续拍。

  大明在过去的几年里虽然有些小灾荒,但不影响粮食的生产。

  市面越发繁荣,人口稳步增长。

  总之,大明迁都是顺利的,过去的几年也是腾飞期。

  并且,完全是因为有了朱棣这位英明的皇帝,永乐这一朝才能创下如此功绩。

  这听得楚萧都快困了。

  有人拍马屁,自然也有人唱反调。

  杨溥刚要趁机会上前继续吹嘘几句,就见内阁首辅解缙急着要跳出来反对。

  哦。

  合着这些事都是陛下一个人干的,没我们的功劳。

  我们全是酒囊饭袋。

  但三杨明显提防着他,没等解缙开口杨溥就开始干正事了。

  都没来得及给夫子像上香,他便直接开唱。

  “苍天为证,今日殿试我大明将做到公平无倚!”

  “后土为鉴,我等考官将一视同仁,皆以文才取士!”

  “圣上鉴之,若有违欺,便是欺君之罪!”

  杨溥高声快速的念完誓词,随后就是大喊一声:“殿试,开考!”

  他那嘴就跟借的一样急着要还似的,生怕解缙这个大号的搅屎棍上来给今天这个日子触霉头。

  楚萧都不得不佩服,他是怎么唱的这么快又这么清晰的。

  不多时,众多贡士纷纷找到位置坐下,然后就有人将殿试考卷放到你面前。

  拿到试卷后楚萧便开始阅卷。

  实话说,楚萧这次心里是一点的底气都没有。

  毕竟,上次的会试让他完全认识到了古代科考的恐怖内容。

  可等他这次看清楚殿试的内容后,却懵住了。

  殿试的考题不是八股取士!

  想到这里他急忙仔细看去,同时也明白了殿试的考题都是皇帝和内阁大臣们一起提出的考题,都是当今大明正面临的问题。

  殿试考题只有一个。

  阿鲁台部在大明东北方向大肆囤兵,来年大有攻破长城的意图。

  如今大明国库钱粮短缺,是否该北征阿鲁台部。

  反复把这道考题看了几遍,又在脑子里琢磨了一会楚萧便清楚了其中的利弊关系。

  现在的皇帝最不想听到的,就是他实行迁都后的骂声。

  相对的,也不想听到北伐有错,大明该休养生息与民更始的话。

  其中的原因,归根结底并不在于永乐这一朝的皇帝好战,而在于朱棣是以一个一国之君的身份在俯瞰整个大明。

  百姓能看到的,是自己吃不饱饭。

  文臣能看到的,是江南之地却已赤地千里。

  武将能看到的,是两次北伐后边疆流血牺牲的亡魂。

  但只有他这个皇帝能看到,如今的大明所需要的是一个能打仗的皇帝。

  南方百姓只是吃不饱饭,但边关的子民却已经快连命都没了。

  北元分裂后的蒙古各部如今在边关虎视眈眈,辽东地区的游牧民族也在意图骚扰大明边境。

  再不打,就会越发助长蒙古各部的气焰。

  到时候,只会让他们以为大明是一个不敢流血牺牲的国度。

  等到蒙古各部联合起来,那时对大明展开的战争将是现在的十几倍之大。

  若辽东地区的游牧民族也借题发挥,到时再想开战就什么都晚了。

  边关的百姓也是大明子民。

  他作为一个皇帝目光不能只盯着南方,还有北方。

  他永乐这一朝的大明,不是只有半壁江山。

  遗憾的就是,如今的文武百官和天下百姓都是目光短浅之辈,这是他作为一朝天子的无奈。

  理清了思路后,楚萧知道他该怎么回答这个问题了。

  只需要委婉的支持皇帝北征阿鲁台部,但其中还要有很多方式方法。

  等等

  刚要落笔,楚萧忽然有种如芒在背的感觉。

  仿佛有谁在盯着自己。

  顺着感觉抬头看去,楚萧一眼就看到了东厂督主褚成仁。

  此刻,他正在用一种极其古怪的眼神盯着自己,目光中一会焦急一会畏惧,后面还有极其扭曲的笑容。

  这老太监怎么回事?

  楚萧急忙低下头不与他对视,借着答题不理他。

  都说宫里的太监多少都有些心理变态,这家伙一把年纪憋了这么多年,没准就有什么特殊癖好。

  可楚萧不知道的是,褚成仁心里的担忧都快呼之欲出了。

  虽说楚萧是他的儿子,他可以肆无忌惮的夸奖楚萧那篇狗屁不通的八股文。

  但真到了殿试的时候,哪个当爹的能不为自己儿子担忧。

  这可是必须要有真材实料的考试,考题都是皇帝和内阁大臣连夜出的题目。

  况且,殿试考场森严,在皇帝眼皮子地下徇私舞弊谁也没这个能力。

  他怕楚萧答不出题。

  又怕他答得狗屁不通,到时被皇帝发现会试的异常。

  所以他看到楚萧拿到考卷时的满脸疑惑,心中的忐忑几乎要压抑不住。

  等看到楚萧阅题后的皱眉思索,心里也是焦急的使不上劲。

  最后看到楚萧一副了然于胸的神态,他心中总算稍稍松了口气。

  看来殿试考题并不是太难。

  或许真的是血浓于水的缘故,有血缘关系的人之间会有感应。

  他的好大儿竟然感觉到了他的目光。

  好儿子!

  果真是爹的好儿子!

  看到楚萧在纸上奋笔疾书的模样,褚成仁心里有种老怀大慰的感慨。

  他恨不得现在就去夸赞自己的儿子。

  但他知道自己不能,不仅不能在这展现出过多对楚萧的照顾,他反而还要对楚萧展现出比对别的考生更多的距离。

  否则,就会给楚萧招来灾祸。

  毕竟保和殿里这么多贡士,他凭啥偏偏对楚萧这么热情?

  皇帝又不是昏君,他老人家都能看在眼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