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升堂公审(四)
作者:闲话风尘      更新:2022-12-08 20:41      字数:2532
  面对主子悲痛欲绝的哭诉,刘全竟然没有丝毫回应。

  无动于衷的他,似乎在等待着什么。

  这时,本应领军坐镇刘府的范伯勋,意外地来到了公堂。

  “禀殿下,刘氏耆老有要事面禀,标下不敢怠慢,故擅作主张把人带来了。”

  若非对案情有重大影响,范伯勋是不会直接带人前来的。

  萧绍瑜了解他,从容道:

  “无妨,请上来吧。”

  随即范伯勋转身,朝堂外摆摆手。

  在堂外等候的刘氏耆老,便被兵卒放行,步入大堂。

  来人有二。

  一人年逾七旬,正是刘广升的庶伯之首刘继荣。

  另一人则是其胞弟,身材单薄、失于贵气不足的刘广平。

  “参见九殿下。”

  “二位无须多礼,不知何事需面禀本王?”

  截至目前,一切罪证指向的只是刘广升,而非济阴刘氏。

  萧绍瑜仍尊二人郡望出身,语气平和。

  “九殿下容禀,本族已罢黜了刘广升家主之位。

  其所行皆属个人行为,与本族无关。

  本族继任家主,乃嫡脉二房。”

  说着,刘继荣一指身旁的刘广平。

  萧绍瑜与李东阳,默契地对视一眼。

  二人自然而然的将幕后之人,与最大赢家刘广平联系起来了。

  “原来是他。”

  智如柳世权,当然也想到了这一层。

  旁听的诸氏家主,则皆会心一笑。

  断尾存身之计,他们太过熟悉了。

  在他们眼中,一人之荣辱生死,是无法与一族之兴衰存亡相提并论的。

  为一人,不能舍弃一族之利益。

  为一族,却可牺牲一人之性命。

  士族的生存法则,同样是残酷的。

  “庶宗更换家主,按大梁律需经本宗首肯。

  请将兰陵刘氏本宗,所书契书呈上。”

  “这”

  若非祥福钱庄被搜出了户部官银,刘广升难脱嫌疑。

  刘氏诸脉耆老,又担心波及整个家族。

  否则,他们是不会轻易接受,刘广平所提的罢黜之议的。

  再加上刘府已被围得密不透风,府内已是人心惶惶,方寸大乱。

  为了不步许氏后尘,他们方才当机立断,与刘广升撇清关系。

  正因事出仓促,他们根本来不及,取得本宗的首肯契书。

  之所以还敢来,是因为他们估计,没人会留意到这个细节。

  然而,柳世权一语便犀利地点中命门,令其无言以对。

  “兰陵刘氏本宗,委托本峰主奉上契书!”

  忽然,一道突兀的声音,自堂外传入。

  随即便见一道人影飘落堂内,正是紫微剑赵乾坤。

  他一手托书,一手置于身后,高高的昂着头。

  神情中除了古板,便是凌驾众人的不屑。

  国之郡王,州之刺史。

  于他而言,尚不足以平视。

  狂妄如斯!

  “老赵啊,本王确诊了,你其实就是面瘫。

  万幸的是,以大梁的医疗条件,这个病还是可以根治的。

  只要把脖颈以上的部分,切除掉就好了。”

  早已领教过的萧绍瑜,未动声色。

  只是在心里默默地祝福他,早日康复。

  刚正不阿的柳世权,也仅是在心中冷哼:

  “青岚宗,太过猖獗!”

  梁帝对青岚宗,仍在采取绥靖政策,至少在官面上是这样的。

  柳世权就是再愤怒,也不能发作。

  经刘全从中联络,刘广平已然与赵乾坤搭上线了。

  见援兵及时到来,他自是喜出望外,忙上前道谢:

  “有劳赵峰主了。”

  他顺带着接过契书,并朝赵乾坤笑而颔首。

  这一笑,便是应了合作的条件:

  待扳倒刘广升,其名下的产业、钱粮等,皆归赵乾坤所有。

  “恭喜二爷荣升,呵呵。”

  心领神会的赵乾坤,赏了刘广平一个笑脸,足见他是多么的心满意足。

  “你笑起来真难看,像冬天的花一样,萎了。”

  萧绍瑜吐着槽。

  “抛弃老夫了么?”

  刘广升见还算相熟的赵乾坤,竟然无视自己的存在。

  他又看了看如出一辙的胞弟,心灰意冷地说:

  “平弟,好自为之!”

  他的内心已如明镜,没有再问刘全的必要了。

  可是,他是不会当众戳穿的。

  他固然败了,也注定难逃国法。

  然济阴刘氏,却不能就此败落。

  继任家主,更不能带着谋害胞兄的污点登位。

  否则,济阴刘氏便无颜面,自立于南梁士族之林。

  他闭上了双目,咬紧了嘴唇,强撑着等待最终宣判的到来。

  “请九殿下过目。”

  赢家刘广平无视其兄的沉默,呈上契书。

  “算了,成者王侯败者贼,老夫认命。”

  刘广升无心再去计较了。

  至此,修河官银贪墨案,州粮失窃案,及由此引发的许氏满门屠戮案,一并水落石出。

  三罪并罚,沈贺与刘广升皆罪当论死。

  罪证确凿之下,沈贺出不出堂,认不认罪,已经不重要了。

  他反而被诸人忽略了。

  诸氏家主,都在等待着萧绍瑜开口宣判。

  也等着看,他与太子即将上演的手足相残。

  动了太子的门人,必然招致太子的反扑。

  这一点,任谁都是看得清的。

  “今日的意外确实不少,也不差本王这一桩了。

  你们可知道,什么叫剧情反转么?”

  朱唇未启,萧绍瑜根本就没有宣判的意思。

  这时,李东阳从容起身,将事先拟好的供状呈上。

  “殿下、柳公,请过目。”

  萧绍瑜成竹于胸,不动声色。

  柳世权,却是面现疑惑。

  “案情已经一目了然,东阳兄此举何意?”

  尽管不解,柳世权还是耐心地看了起来。

  他不认为,李东阳会做无用之事。

  当视线划过落款,“沈贺”二字映入眼帘。

  他瞬间心领神会,豁然开朗。

  “原来如此!”

  沈贺已死,供状必然是李东阳仿其笔迹写就。

  画蛇添足不是李东阳的性格,其中必有玄机。

  “贪墨修河官银、监守自盗州粮及屠戮许氏满门,皆贺一人所为,并无同谋之人。

  其中,在祥福钱庄重铸官银,是委托掌柜刘全所办,刘员外并不知情”

  据此供状所述,等于沈贺将一切罪名揽于己身。

  刘广升,起死回生。

  背主的刘全,将受到应有的惩罚。

  “若是如此,虽然除了沈贺,却撇清了刘广升。

  太子殿下的体面便算有所保全,局势不致一发不可收拾。

  陛下敲山震虎的意图,也可以达到。

  东阳兄,好谋略啊!”

  柳世权细品之下,不难猜出李东阳管控风险之意。

  他也看出来了,萧绍瑜是无意交恶太子的。

  沈贺是太子门人,刘广升却是东宫外戚。

  二人之中,若只能保其一,太子应该理解萧绍瑜的一片良苦用心。

  而这,也暗合了梁帝的本意。

  柳世权自然不会质疑这份供状。

  其实,李东阳所算,并不止于此。

  刘全的意外被俘与招供,已经令他怀疑:

  幕后之人就是刘广平。

  作为刘太夫人的陪嫁之人,能让刘全背主的人,屈指可数。

  答案呼之欲出:

  不是刘太夫人,就是她钟爱一生的二子刘广平。

  当然,也有二人联手的可能。

  若果如所想,只待刘广平跳出来,届时再救下必死的刘广升,便妙不可言了。

  此举,实有分化济阴刘氏之效。

  除此,还为萧绍瑜创造了,笼络刘广升的可能。

  退一步说,即便刘广升不入萧绍瑜幕府,他也必将成为对抗太子与刘广平的一股潜在力量。

  如此,济阴尚不致彻底落入太子囊中,刘广平也不致一家独大。

  现在,又有了青岚宗公然介入,这一新情况。

  不管其图谋为何,保下弃子刘广升,将来总会有用得到的地方。

  《梁书·武帝纪》载曰:

  刘广平合谋赵乾坤,篡济阴刘氏主位。帝从李公东阳之计,欲救刘广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