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你站出来
作者:闲话风尘      更新:2022-12-15 14:03      字数:2042
  “本王要恭喜刘参军了,呵呵。”

  “下官愿闻其详。”

  刘广升一脸笑意,他是真希望萧绍瑜纳了他女儿。

  当然,他不会奢望正妃之位,这点自知之明还是有的。

  “本王觉得,济阴刘氏家主之位,还是你来当更好。

  令弟德不配位啊。”

  萧绍瑜笑着摇摇头,不掩饰对刘广平的轻视。

  何谓德不配位?

  萧绍瑜的评价标准是:

  凡与他作对的人,就是无德之人,必须干掉。

  空出位子,好安排自己人。

  “下官多谢殿下美意。”

  重夺家主之位,也是刘广升所期望的,他很高兴。

  萧绍瑜逼刘广平退位的筹码:库银和通虏。

  刘广升都是知情的,故未问。

  他相信,此二筹码在手,刘广平是逃不出萧绍瑜的手掌心的。

  自己重登家主之位,可谓指日可待。

  “本王已得密报,令弟今夜起事,要弑本王!”

  萧绍瑜说得很平静,好像刘广平要杀的根本不是他。

  闻言,刘广升惊起,连忙表态:

  “下官与他势不两立,若有事需要下官去办,殿下尽管吩咐。

  只是请看在下官的薄面上,不要牵连济阴刘氏一族。”

  谋杀国家郡王,与谋反无异。

  萧绍瑜就是尽诛济阴刘氏一族,也是符合梁律的。

  就算报到朝廷,也是翻不了的铁案。

  刘广升不关心刘广平的死活,也不担心萧绍瑜会牵连他。

  他只是不想接手,一个破败不堪的济阴刘氏。

  至于本应押在郡牢的刘广平,是怎么逃出去的,他并不知情。

  他安插在郡牢的眼线,狱卒王六,今日并不当值。

  实际上,王六就是当值,也不会传给他任何消息的。

  因为被陈朴屏退的那几名当值狱卒,已被李逸暗中处理掉了。

  故刘广平如何逃出的郡牢,将是一个永远解不开的谜。

  “这是自然,本王一贯尚仁,最是见不得动不动就屠族灭家。

  须知大梁乃礼仪之邦,当行圣人的恕道。

  可惜,人心不古,恕道不行。

  然刘参军尽可宽心,不管他人,本王行恕道。

  故只诛刘氏嫡脉二房,抄其家资,以儆效尤,余者概不牵连。”

  萧绍瑜大谈圣人之道。

  自魏晋以降,尊儒退出历史舞台已有三百余年。

  儒家不兴,人们心中便就没了道德约束。

  仁义不行,恶人遍地,世风日下。

  这也是魏晋南北朝混乱的根源。

  当然,儒家文化也有着自身的短板。

  稳定人心,是它的优势,故盛世多兴儒。

  然于乱世,欲图强国,却非儒家文化所长。

  伟人曾言:“历代政治家有成就的,在封建社会前期有建树的,都是法家。”

  强国,乃法家之长。

  秦始皇统一六国,如是。

  号称无为而治的汉文帝,其实对律法也是十分重视的。

  何谓无为,不是什么也不管,而是按照律法的规定去做就好了。

  故皇帝只需制定好律法,天下大可无为而治。

  当然,现在的南梁还轮不到,萧绍瑜来说三道四。

  但有点理想,总是好的。

  不想当皇帝的王爷,多是高调享受荣华,萧绍瑜多低调啊。

  “殿下,圣王之资!”

  刘广升大赞。

  “不能让诸贤久候,随本王出去吧。”

  萧绍瑜起身,缓步出堂。

  今夜的宴会,会场布置在假山环绕的人工湖旁。

  赏月,饮酒,观舞,景好意也好。

  此刻,诸贤就席,主案已成众星拱月。

  “九殿下,到!”

  范伯勋先入会场,高声宣布。

  随后,萧绍瑜才在刘广升的陪同下,步入会场。

  明眼人都看得出来,在萧绍瑜这里,最炙手可热的济阴人,非刘广升莫属了。

  这也是萧绍瑜,有意传达给他们的。

  刘广升为何受宠?

  人家已经捐粮过万石了。

  (借的那一万石,在萧绍瑜这,也算捐的。)

  (估计刘广升也是这么想的,聪明人啊。)

  没有无缘无故的爱,谁想让萧绍瑜也爱一下,出粮出人呗。

  闻言,诸贤皆起身行礼:

  “拜见九殿下,为九殿下贺捷!”

  “刘参军请就席,诸位亦不必多礼。”

  萧绍瑜笑意盈盈,一团和气。

  按照惯例,接下来他应该大谈特谈,将士们是如何英勇,自己又是如何指挥若定。

  然而就在此时,栾云、钟山竟然带兵闯入会场。

  栾云直接带人围住萧绍瑜,钟山则命人将诸贤围了起来。

  这是兵变?!

  诸贤惊骇莫名,皆闭紧了嘴巴。

  同时,他们对萧绍瑜的镇定,无法理解。

  “九殿下,不会不知道兵变意味着什么吧?”

  这时,刘广平大摇大摆的现身了。

  他的身后,跟着百余刘氏私兵,皆持刀在手,凶相毕露。

  这些人都是无条件服从于他的,并非刘氏的全部。

  为了保密,也是时间仓促,他无法说服诸脉耆老,故只能调动嫡系私兵。

  不过,陈朴并未与他同时现身,应该是溜了。

  比如:借着尿遁的幌子。

  自认大事已成的刘广平,已然不会在意于此了。

  趾高气昂的他,从钟山身旁走过,直面萧绍瑜与诸贤。

  极其嚣张的说:

  “据查,南康郡王萧绍瑜,通虏!”

  诸贤再惊。

  两仗杀了两万余北虏,有这样通虏的么?

  他们心里清楚得很,这不过是欲加之罪而已。

  但他们中,没有人会去揭穿刘广平的谎言。

  惟有一人除外。

  刘广升跳了起来,怒斥道:

  “一派胡言!通虏的,明明是你!

  九殿下,乃是抗虏的英雄!

  在场的诸位,谁人不知!”

  萧绍瑜有言在先,此刻更是镇定自若,他自然要表现一番了。

  不知内情的诸贤,却是着实吓得不轻。

  “老刘,你太不厚道了!

  你想死没人拦着,可你别拉着我们啊!”

  估计他们的心里,皆作如是想。

  他们心如明镜,得势的刘广平是一定不会放过刘广升的。

  所以,不管刘广升作不作,他都是死路一条。

  但在这种时候,把无辜的他们拉上,可就是丧尽天良了。

  有趣的是,他们对刘广升的恨,也许还要甚于刘广平呢。

  刘广平不以为然,反唇相讥:

  “哦,还有谁也是这么想的,你站出来!”

  《梁书·武帝纪》载曰:

  兵变,帝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