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从政
作者:请叫我高原红      更新:2022-12-08 20:49      字数:2183
  说完,江映寒和姐姐走到自己的房间里,开始说话。

  江映寒看了一眼映春的小腹:“二妹……”

  映春眼泪汪汪,倚在窗台上哭泣。

  映雪却是一脸的茫然。怎么突然就掉眼泪了?”

  “三姐,你先走吧。”

  映雪有些不甘心,但她说什么,她就做什么。

  映寒早有准备,安慰着映春。

  映春寡言少语,却又不知道该怎么表达自己的苦楚和无奈。

  “你已经有多久没有来过这里了?”

  映春目含热泪,四指张开。

  “你知道吗?”

  “不敢说。”映春道。

  映寒点了点头,在房间里走了一圈,“二姐,你先不要着急,既然到了这个地步,责怪也没用,我们只能有两个办法。”

  “要么打败他,要么他出生?”

  映春抹着眼泪,哽咽道:“一切都听你的。”

  江映寒沉吟片刻,道:“他不是汉族,很多事情都不知道。”

  “更何况,你还这么小。”

  “那就……好了。”

  映春一听,眼泪更多了。

  她心地仁厚,一想起肚子里的孩子,就觉得心如刀割。

  江映寒欲哭无泪,明明一切都很顺利,为什么会发生这种事?

  她替他抹了抹眼泪,“我这不是为了你吗?”

  江映寒只有十七岁,但她做出的选择,已经超过了她的年纪。

  映春只是一声不响的抽泣。

  门外,映雪正焦急的来回踱步。

  朱祁镇一听,就知道不对劲了。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们也是自己人。

  他当然是想让家人幸福的。

  对于江禹之,他不得不重新思考起来。

  说完,他便回了自己的房间。

  江禹之一脸绝望地倒在了病床上。

  朱祁镇再也忍不住了,“老丈人,你才是当家人,而映春映雪还年轻,还需老丈人多多关照。”

  江禹之恍若未闻。

  朱祁镇实在是不明白,如果他不是一个官员,那他岂不是要死了?

  恨不得一巴掌把他拍醒。

  “如果你还想当个官员,那就有机会了。”

  江禹之终于回过神来,看向他,“你愿意帮忙吗?”

  朱祁镇:“可是,这位先生,最喜欢的就是那些忠心耿耿的官员,那些懒惰的家伙,也不怕他看不起他。”

  他总觉得赵觉意中另有深意。

  但如果能重新做个官员,那就算了。

  “既然你有这个能力,那我就放心了。”

  朱祁镇点了点头,“我会努力的。”

  跟江禹之聊天,也是无话可说。

  离开房间的时候,江映寒把他拽到一边,和他说了几句话。

  他在谈论江映春。

  这一点,朱祁镇倒是没有发现。

  他是后世的人,所以对这些事情并不在意,只是怜悯。

  “好,告诉我爹就好。”

  朱祁镇对她的亲人很好。

  她走到屋中,对着爹爹说了几句话,也没说为什么,只是说要带映春回夫家里去。

  江禹之对自己的闺女并不关心,所以也是点了点头。

  映春收拾了一下衣衫,上了马车,回了赵家。

  一进门,她就打消了这个念头。

  映寒的工作不能胜任,所以让朱祁镇帮他出谋划策。

  朱祁镇认为自己的女儿就是自己的,就该给映春面子。

  不过,以后要处理的事情,还是要提前做好准备。

  映寒巴不得二姐把孩子给弄下来。

  见夫君如此说,她有些迟疑。

  想来想去,她也不得不接受。

  按照朱祁镇的吩咐,她和映春商量了一下。

  映春没有改变自己的想法,决定把所有的事情都揽在自己身上。

  映寒叹了口气。

  既然如此,映春只能留在赵家,等她出生后,再做打算。

  朱祁镇回到皇宫,将江禹之的事情告诉了黄道周。

  从朱祁镇的话中,黄道周并不想用这种人。

  不过,既然朱祁镇开口了,那就再好不过了。

  第二天,一份任命书被送到了江禹之的面前。

  监察御史,六品官。

  只是做一些文件方面的工作。

  一日搞定!

  他可不会小瞧了自己的女婿。

  奕金派去了户部,江禹之仿佛复活了。

  换上一身全新的朝服,容光焕发。

  第二天,他就来了,给了他一千两银子。

  黄道周二话没说,将手中的纸钱捏碎,丢在了地面上。

  江禹之紧张,紧张,小心翼翼,生怕出错。

  数天后,见无异常,他才放心下来。

  不过,他也不能掉以轻心。

  但是,监察局是个炙手可热的部门。

  许多老同学都来找过他,请他吃好喝好的。

  比他高好几个级别的官吏,对他都很尊敬。

  从五级跌落到六级,却是更加的风光。

  在政界,没有永远的敌人。

  江禹之也是识时务者为俊杰,自然是不会介意的。

  多一个朋友胜过多一个仇家。

  江禹之果然是识时务者为俊杰。

  二十多年的文职经历,让他很快就适应了这个行业。

  9月,山西迎来了一个丰产的季节。

  大同和京城,也是如此。

  河南、陕西、湖、广等地的新收成也已初见端倪。

  总而言之,多年以来,神州的粮食危机都得到了有效的解决。

  辽东这边,暂时还没有普及,估计明年就会有变化。

  朱祁镇在王宫和别府之间来回走动,那些隐秘的通道,倒是帮他省了许多麻烦。

  10月,朱祁镇也注意到了一桩案件。

  大名府中,竟然还有人偷工减料。

  袁可益知州,以修渠为名,在当地居民中广泛征收工钱。

  差不多有十几万两银子。

  清淤工程倒是有,只是不知道投入了多少资金。

  监察部的人,也在大名府进行了一次彻查。

  事情发生后,袁可益连忙离开。

  通过关系,他和江禹之相识。

  江禹之虽然不是一个爱钱的人,但是,他喜欢争权夺利。

  他想了想,觉得这件事情很重要,也很重要。

  如果能将账目处理得井井有条,那么上面就不会对他进行严厉的惩罚。

  当然,这只是他之前的想法。

  在天启崇祯的时候,这样的事情太多了。

  现在的朝堂没有钱,本地的事情也急需解决,这可如何是好?

  当地的百姓,也就只能征收,而官府,却是视而不见。

  袁可益的账目绝对是滴水不漏,但他的人脉还是要处理的。

  他们也不是笨蛋。

  你拿了一万两银子,不赚点钱,鬼才会相信?

  他可不想把所有的东西都据为己有,而是要分一杯羹,让所有人都赚一笔。

  江禹之借着这个职位的机会,召集了都督和督抚共进了一桌。

  三个人决定打消这个念头。

  虽然有一定的危险,但也很难调查清楚。

  在办案的时候,他会用一些简单的文字来搪塞。

  三人达成协议,开始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