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4章,这是我李云龙吃不下的好处?
作者:飘过太平洋      更新:2022-10-31 20:18      字数:4978
  战斗一直持续到后半夜,零零散散的日军才被一消灭。

  “顾问,袁顾问,仗打完了。”

  一夜的枪炮声,丝毫没有影响到袁朗的睡眠。

  被叫醒后,他起床大大的伸了个懒腰。

  “都打完了,团长现在在哪?”

  “团长在日军的守备司令部,派人来叫您过去。“

  袁朗点了点头大踏步的向外走去,仗打完了,该算一算成果了。

  守备司令部的院里,汇聚在此的干部正在各自交谈。

  “老王,你们二连冲的够快的,我的人还有一半在城外,你的人倒追上来了,差点没把城门给堵了。”

  一连是第一冲锋梯队,二连紧随其后,但毕竟起步的晚,位置还靠后,追上去还真是玩命的跑。

  “那能怪我呀!跑得快是本事。要不下次我跟营长说说,我们二连当第一梯队。“

  “去你丫的吧。”

  一连长扭头看到走进来的三连长,立马迎了上去“老孙,听说你们三连捞住了一条大鱼啊!”

  “运气好,团长让我们去包抄,正好碰上那帮孙子从西城门撤退,打死个中佐,应该是成立最高的指挥官。”

  三连长嘴上谦虚,可脸上的表情还是出卖了他。咧嘴笑的比娶了新媳妇儿都高兴。

  那场阻击战打的是真痛快啊。

  一连长撇撇嘴,老子带队直奔着脚下这块地来,把挡路的敌人干的屁滚尿流。

  要是没有老子施加压力,鬼子至于跑得那么急吗?

  让你小子捞了好处。得了便宜,还卖乖,真不要脸。

  李云龙从屋里走来,打了胜仗就是不一样。一夜未睡的他,依然精神抖擞。

  “人都到齐了吗?”

  张大彪提醒说“于参谋长没来。”

  “他估计是不好意思来了,这要是我,我也没脸来。”一连长在幸灾乐祸。

  昨天中午跟团长吵了一架,于大勇并没有负气而走。

  可待在队伍里也形同路人一般。

  新二团都是李云龙一手带起来的,上上下下心朝的哪边,不言而喻。

  一个没有立下威信的分军区参谋长,谁会怕他呢?

  全营上下形成了一种孤立的氛围。

  尤其刚刚打了大胜仗,证明了团长的英明,对比反映了于参谋长的杞人忧天。

  一连长打了胜仗腰杆子硬,甚至都敢公开场合阴阳怪气了。

  “说什么呢!”张大彪狠狠瞪了他一眼,又找了个理由“于参谋长可能是身体不适吧。”

  说上级的坏话,无论哪个年代都不是应该做的。

  尤其上上下下配合挤兑刚来的于参谋长,就更不应该了。让上级知道了,还以为李云龙在搞山头主义。

  “这点打击就受不了了,酸秀才的心理素质也太差了。”

  李云龙心里嘀咕了一句,翻过了这一篇,询问各部队的伤亡战况和缴获。

  这其实并没有什么好说的,个个都喜气洋洋的报喜。

  东城门一打开,可能会造成大量伤亡的困难没了。

  城里的日伪军,被搞得混乱一片,最高的指挥官几乎没有坚守的心思,直接撤退跑路了。

  他们整体伤亡数字不大,但消灭的敌人和抓的俘虏,是很大一笔数字。

  甚至就来收拢缴获的武器装备,都花费了后勤处不少时间,直到刚才才统计出了一个数字。

  足够武装一千五百人左右的基干团。

  李云龙高兴得喜上眉梢,轻轻松松的打下了县城,捎带手的还解决了一个团的装备。

  再搞一个团的装备,三个基干团充实起来,就是招募兵员和时间的问题了。

  他这个分区司令大有可为呀!

  部下被胜利冲昏了头脑,一个个得意洋洋。张大彪反而是看得最清楚,最冷静的一个人。

  “团长,要我说,还是特战队功劳最大。是他们打开了最关键的东城门,让咱们免于了攻城的困难。

  又是他们占领了军火库,挡住了守备司令部的援军,为我们取得胜利创造了最好的条件。”

  周围的干部听的沉默了,他们为自己的洋洋得意而感到羞愧。

  要说功劳最大的,一定是特战队员。

  二十个人完成了最关键的几项任务,他们的成功都是在人家的基础上。

  又有什么可以骄傲自满的呢?

  李云龙对于接连两次,起到关键作用的特战队,非常的满意

  “的确,此战特战队位居首功,我会向上级请示,为他们争取一份嘉奖荣誉。

  你们都回到各自岗位上去,张大彪注意敌人的动向,以防敌人的反扑。

  庆功宴就安排在三天后,等咱们大部队来了再办,全团一起热闹热闹。”

  “是。”众人齐声应道。

  袁朗来了有一会儿了,就站在院门口双臂抱肩,看着一个个干部喜气洋洋的往外走。

  估摸着,都在想三天后吃好的喝好的,好好的庆祝一回,祭一下五脏庙。

  “顾问。”

  “顾问好。”

  “嗯。”袁朗点了一根烟微笑以对。

  李云龙看到了他,走上前来问“一起走走?”

  他并没有忘记袁朗说是要给他的惊喜。德国火箭筒,仅仅十具并不能算吧?

  太少了,那东西看起来就没什么技术含量,最少也得三十具吧。

  “好。”

  袁朗现在心情很好,就在刚才,他完成了签到。一大笔积分入账,就好比赚了一千万。

  另外,发展任务一已经完成,奖励已经到账随时可以领取。

  “老李,你肯定是想问我,给你准备了什么样的惊喜吧。”

  袁朗不兜圈子开口就问。

  高兴的事儿自然是要分享,独乐乐不如众乐乐。

  李云龙心里面还琢磨着怎么开口,突然被打了个措手不及,整个人都稍愣了一下。

  “是啊,我想应该不是十具火箭筒吧。”

  李云龙笑着说“那种武器看上去威力不错,有点儿像便于移动的三七战防炮,用来对付坦克和碉堡想来是不错的。

  但我知道你为人,仅仅十具火箭筒,肯定不是你袁朗的手笔。”

  戴高帽子这一套,他用起来轻车熟路。是吃准了袁朗好面子,哪怕原本只准备了十具火箭筒,也不好意思说了。

  李云龙心理底线是,不算给旅长的那份,起码得加两倍。

  “呵,老李啊老李,你是拔一根毛比猴都精。”

  袁朗无奈的摇摇头,“几十具火箭筒,只不过是小意思。这次打下县城,我送你两条子弹生产线,加生产一百万发子弹的原材料。”

  话音一落,李云龙掏了掏自己的耳朵,“你再说一遍,我没听错吧。两条子弹生产线,一百万发子弹的原材料?”

  “你没听错。”

  袁朗肯定的答复,看着李云龙咧嘴大笑,就像喝醉了,陷入了狂喜之中。

  不就是两条子弹生产线,值得吗?

  当然值得。

  八路军的兵工厂,只有复装子弹的功能,需要战斗部队打完仗,把子弹壳带回去,复装火药再次利用。

  其中的麻烦不必多说,复装的子弹精准度,会大大的下降,出现臭弹的概率也会增加。

  如果有可能,战士们肯定不想用。但不是没办法么,有总比没有强,多搞几发子弹,都香的很。

  普通的八路军部队,一个人也没多少发子弹,顶天了二三十发。兵工厂复装子弹还能应付得来。

  新二团的情况就又不相同了。

  一场普通的战斗,冲锋枪打几个弹夹,就一百多发子弹。

  轻机枪怎么也得消耗几百发子弹吧。

  重机枪不停的开火,对敌人进行火力压制,少说也得一两千发子弹。

  一营轻重火力加起来一百零八,一场战斗消耗几万发子弹。

  战斗时间要拉长到一天,打掉十几万发子弹轻轻松松。

  搞的一营的专职搬运弹药的弹药手,都有大几十号人,能够组建半个连的。

  如此武装的效果也是非常明显,别的一个主力团才能对抗的一个大队,一营就能硬碰硬的击垮。

  厉不厉害?

  当然是非常厉害。

  可问题是新二团比日军还强大的战斗力,主要是靠火力堆积上来的。

  如果子弹打光了会怎么办?

  机枪冲锋枪没了子弹,那就是烧火棍,还不如拿步枪的战士,好歹能和敌人拼刺刀。

  缺乏了强劲的火力优势,单独的比拼战士的作战素质,军官的指挥能力,也无法拉开太多的优势。

  新二团依旧比别的八路军部队强,能跟鬼子硬碰硬的过招。

  可就不会像现在那么犀利了。

  有足够的子弹和没足够的子弹,战斗力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差的太大了。

  现在有两条子弹生产线,以后还会缺子弹吗?

  这可是解决了支撑全团战斗力最重要的问题,李云龙喜出望外,一点也不稀奇。

  李云龙高兴,袁朗也乐了,他就知道会是这样。如果不是责任在身,李云龙肯定得拉着他喝顿大酒。

  “别顾着高兴,想想这两条子弹生产线,要生产什么型号的。”

  “我想想。”李云龙从狂喜中回过神来。

  八路军的武器都是从各处收集来的万国造,枪的型号不一样,弹药就更不相同了。

  不过,也不用搞所有型号。

  主要是有大量使用需求的子弹型号,比如说三八大盖的有坂六点五毫米步枪弹。

  八路军从日军手里缴获的三八大盖数量足够多,对这种口径的子弹,就有大量的需求。

  还比如说,拥有很多数量的捷克式轻机枪,使用的是七点九二毫米的机枪弹,可以与中正式步枪通用。

  但这种口径的子弹,就无法用在沙冲锋枪上。沙冲锋枪使用的是七点九二毫米手枪弹。

  两者的区别,在于长度重量和装药。

  捷克式轻机枪使用的机枪弹是五十七毫米长,沙的手枪弹仅有二十五毫米长。

  这就是两种不同型号的子弹。

  除此之外,马克沁重机枪使用的是十一点四三毫米的机枪弹,九二式重机枪使用是七点七毫米的枪弹。

  简直是一锅大杂烩,什么型号的都有,要不说八路军后勤处长难做。

  给战斗部队供应子弹,就是个深奥的大问题。没点本事都做不来。

  李云龙盘算了一顿,笑眯眯的望着袁朗“能不能多搞两条子弹生产线,实在是不够用,排不开呀。”

  供给三八大盖的六点五毫米步枪弹,供给捷克式和中正式的七点六二毫米机枪弹,沙的冲锋枪弹。

  最好,再来一条马克沁重机枪的。

  他很贪心,一次性就要搞定全团吃子弹的大户,方方面面的短缺都能解决。

  袁朗直摇头,自家人知自家事,他只有两条生产线,除非再来一个任务奖励。

  李云龙心里也琢磨,子弹生产线不像是枪呀炮呀的,比较廉价。

  这玩意儿是真正的重器,想一开口就多要两条,还不如去做梦,梦里什么都有。

  “那就七点六二毫米的步枪弹和冲锋枪弹,先把机枪和冲锋枪,这两个最大户搞定。”

  新二团目前最大的优势就是轻武器火力,加强优势发扬光大是不二的选择。

  李云龙决定的痛快,反倒是出乎了袁朗的意料,他本来就是把情况告诉李云龙,让他好好想一想再做决定。

  袁朗小心的提醒道“老李,两条子弹生产线,一天生产两万发子弹,不是小事。

  我觉得,应该跟赵刚商量商量,旅长那边也要知会一声,综合考量来决定。”

  八路军一个团,普遍拥有的子弹储备也就几万发。

  两条子弹生产线,就好比下金蛋的母鸡,旅长会视而不见?

  做梦吧!

  前脚搞回来,后脚旅长就得火速赶来,不打劫才有鬼。

  “商量好了,再做决定不迟。”袁朗劝说道。

  李云龙倒吸了口凉气,刚才的好心情荡然无存,眉头皱了起来,愁的厉害。

  一天生产上万发子弹的生产线太重要了,如果全速转起来,一年就是七百多万发子弹。

  能供多少部队使用,李云龙一时间都算不过来。

  他不禁感叹“这要是让旅长知道了,还能给我留一条吗?”

  有时候好处太大了,能把想吃的人撑死。

  最起码,眼下他李云龙是没资格,吃下这么大好处的。

  只能跟旅长讨价还价,看看能把多少吃到自己嘴里了。

  “唉……”

  李云龙叹息不已,好处太大吃不下,真就是幸福的烦恼。

  <scrpt>();</scr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