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土兵和签军
作者:千重草QCC      更新:2022-05-01 03:03      字数:2153
  金陵当然知道她和张宪不可能在一起,她也不清楚自己对张宪是什么感情。有时候想见他、有时候又怕见他。金陵以前没有恋爱过,她也不知道这是不是爱。但她却绝不能允许其他人议论此事!

  尤其是耶律洪!金陵知道耶律洪地自己一直有好感,很长时间以来她甚至是利用这种好感让耶律洪对自己唯命是从。但她却不能任由这种好感无限制的发展!在金陵的心理,耶律洪的这种好感只能存在于似有非有的萌芽状态当中。

  今天耶律洪竟然当着她的面说起了她和张宪不可能在一起的事实,这让金陵尤其的愤怒!这话就是说到她心里了、戳到她痛处了,她焉能不恼?

  但是这种恼怒来得快去得也快,金陵心里明白,在自己还没有找到下一个替代者之前,耶律洪暂时还有留着的必要。毕竟像他这种忠心耿耿、武艺高强,又有点儿缺心眼的家伙没那么好找。

  想到这里,金陵放缓了语气,“耶律,你说的我都明白。我怎么会不知道张宪是我大金的敌人呢?你想太多了。还有,记住我说过的话,今后没有我的允许,你决不能再私自做那些可能会产生严重后果的事情。尤其是刺杀张宪!”

  “你要知道,张宪不是一个人,他身后有一支强大的靖国军!父王亲自统帅十万大军都无法战胜的一支军队!”

  “你把张宪刺杀了,如果那几十万靖国军就此失去控制,比如说牛皋或者哪个人担任了第二任靖国军统帅,率领那支军队打着为张宪报仇的旗号一路杀向上京怎么办?你让我大金皇帝陛下派谁去抵挡?派你去能挡得住吗?”

  金陵的语气逐渐变得严厉了。耶律洪傻眼了。这家伙就是个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家伙,是个实实在在的粗人。他只知道谁让他不爽了,他就干掉谁。他可从来没考虑过这么深奥的事情。

  金陵一看成功糊弄住了耶律洪,这才悄悄松了一口气。

  “耶律,你走吧,这里也没有你的房间。你要是现在过来,会引起别人怀疑的。赵三羊你想办法把他救出来。绝不能让他在京兆府的大堂上供出自己的真实身份,更不能把你招供出来!”

  “是,属下这就去办。”耶律洪又恢复了往常的样子,对金陵行了个礼,转身离开了金陵住的禅房。

  耶律洪走了,金陵收拾收拾,起身去往婉娘的房间。今天只在早上去看了张宪一回,也该去再看看了。

  第五天,张宪决定离开大慈恩寺。慈恩寺里的主持亲自来看望,张宪又给了主持二百两银子的香火钱,既是五天来的医药费、伙食费,也算是对寺庙的赔偿。他住的那个房子门要重修,院子也要修缮。当然,这些钱的名义是香火钱。

  主持亲自赐给他一个俗家弟子的称号,张宪带着荣誉回到了军营。当天下午,韩常听到消息过来看望了张宪。他问张宪:“大帅这几天去哪儿了?我来了几次怎么都没见你呀?”

  张宪告诉他:“京兆府是千年古都,我好不容易来一趟还不得到处游玩一番吧?玩儿的一时忘了时间,让韩将军担心了。”

  韩常也没多问。张宪给了他五天时间,让他摸清楚对手的情况。今天他就是来向张宪汇报的。

  京兆府尹阿里白手下的三千女真精兵,领兵主将叫做乌带,两臂有千斤之力,武艺高强。传说这三千女真精兵能胜得过一万宋军!

  签军有一万三千人左右,签军将领是一名汉人,叫赵志强。个儿不高,生得浓眉大眼、又矮又壮。这小子为人刻薄却又奸猾无比,从这些签军身上他没少挣钱。

  至于说土兵,则基本上都是大地主家养的私兵。因为阿里白的默许,凡是有钱有势的地主豪强,家里都养的有私兵。平时替地主家看守家园、防御土匪的抢劫、带收租子,维持村庄的治安。

  一旦有战事发生的时候,阿里白可以随时无条件的征用这些私兵。

  但到底能不能征用,地主豪强们愿不愿意配合还在两说。因为阿里白从来也没真正的用过这些土兵。他除了对地主豪强们豢养土兵采取纵容的态度之外,并没有给大地主和土兵们什么实际的好处。

  地主豪强们给土兵配备的兵器是他们自己花钱买的。阿里白把淘汰没用的破刀旧矛卖给了地主豪强,从中他没少赚钱。地主们买到这些东西根本就不能用,还得从别的渠道另外花钱再买。等于是一样武器花了两份钱。

  反正据韩常了解的情况,阿里白和大地主的关系仅仅是表面上的和气,其实内部也是矛盾重重。他真的要发动起义,这些地主豪强不见得会全力支持阿里白。

  签军有赵志强这个统制将军在,基本上就没什么战斗力。几万所谓的土兵在有事的时候到底会不会听阿里白调遣、能出几分力也不确定。

  最后韩常总结:阿里白手下看似兵多将广,其实真正能打仗的还是那三千女真精兵!只要能把这三千女真精兵给解决了,京兆府唾手可得!

  张宪从头到尾听完了,心里默默的盘算了一会儿,“要听你这么说,签军的统制赵志强是绝无争取的可能。一万三千签军也不能小视,我们最好在起义发动之前,就把这个赵志强给除掉!”

  “至于土兵嘛,如果能分化瓦解是最好不过。这样,你给我几个其中最大股的名单,我去试试看他们是什么态度。”

  韩常给张宪说了三家,都是京兆府周围最大的地主,家里豢养的土兵也是最多的。其中大地主唐通判家有土兵将近两千人!

  唐通判在靖康年间做过通判。靖康之变以后,就回到家乡退休养老。现在唐家都是唐通判的几个儿子在管事,唐通判据说已经八十多岁了,基本上不管事。

  另外两家,一家姓于、家姓李。

  张宪一听,这怎么有点儿像水浒传里的祝家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