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飞鸽传书
作者:千重草QCC      更新:2022-05-01 03:09      字数:2146
  “郡王,出大事情了!”

  两个人一见面,温正阳头一句话,就把清河郡王张俊给吓了一跳,“出什么事了?不要慌,你慢慢讲,天塌不下来!”张俊到底是经多见广,吃了一惊之后迅速镇定下来。

  “是张宪!有人要对张宪不利!”温正阳就把今天朝廷里头发生的事情一五一十的对张俊讲说了一遍。

  张俊听着听着眉头就皱了起来,到最后不由得火往上撞,“哼!都是一群鼠目寸光之辈!他们难道就不知道张宪北征对我朝意味着什么吗?太祖开创的江山,靖康之变损失大半!”

  “现在好不容易出了个张宪,看到一些收复失地的希望,他们就准备自毁长城,自断臂膀!这群只知道朝堂内斗之徒!这次我岂能再让你们如意?来人,去请恩平郡王,就说小王我有要事相商!”

  这回恩平郡王来的比以往哪回都快。赵璩也有自己的内线,他也听说了今天朝堂上发生的事情。两位郡王一见面,关上门就开始商量应对之策。上一回没注意,张宪的家眷差点儿出了事,这一次,他们俩岂能再出纰漏?

  俩人商量的结果就是让张宪家里的那几个女人分成两批,庆阳公主带几个人搬到恩平郡王府去暂住,侯爵夫人岳银瓶和张绣娘以及剩下的人搬到他的清河郡王府暂住。两个郡王一人保护一半,免得有人突然对张宪的家眷下手!

  同时,张俊写封信,把朝廷里头发生的这些事全部讲明白。用飞鸽传书,快速的通报给张宪!让张宪来之前就做好准备,省的回朝之后措手不及!

  信鸽传书,绝对不是张宪首创的。据史书记载,唐朝名相张九龄就曾经养信鸽传递家书。张浚部将曲端也曾经用信鸽在军中传递讯息。张宪只不过是把信鸽和养鸽人单独编成了一支部队而已。

  作为清河郡王张俊来说,家里养信鸽并不是稀罕事。张宪率军北伐之前,和张俊互换几只信鸽以便有事能够及时联系也是应有之意。

  信鸽,带着张俊的信展翅北飞。鸽子在天上飞行的速度,当然要比人在地下走快得多。据说有良种信鸽一天能飞上千公里。从临安到洛阳的距离基本上也就是一千公里左右,张俊放出去的信鸽纵然达不到一天能飞千公里,两天时间足够了吧?

  实际情况是,信鸽落到张宪眼前的时候,离临安的朝堂争吵仅仅才过去了一天半。这时候,张宪还没启程呢。

  看这只灰色的小精灵在自己眼前咕咕的叫着,小巧的脑袋左看右看,张宪把手掌伸开,鸽子扑棱着翅膀落到了手掌上。张宪仔细一看,鸽子的一只小腿上绑着个小小的竹管。他把竹管取下来,从里头抽出一个小纸条,展开。

  看完了,张宪脸上露出了一丝冷笑。我说好好的,赵构怎么让我班师回朝呢?原来还是秦桧这老贼从中捣乱!也许赵构在里头的作用也不小,不过张宪既然不想推翻大宋自己当皇帝,他就不能对皇帝发难。

  至于说发动政变,把赵构从皇帝宝座上撵下来,再换上个新皇帝,张宪不是没考虑过。和他关系好的皇族人只有一个恩平郡王赵璩,问题是他要支持赵璩上位的话,太子赵昚怎么办?他把太子也废了?

  太子赵昚作为皇位第一顺位继承人,他已经有了自己的一套班子,这个班子就是为了将来他继承皇位用的。赵璩当然也有一套班子,他的班子是为了做一位富贵闲王准备的。

  如果非要把赵璩推上皇位的话,他能不能坐稳那个位置?真到那一天的话,恐怕张宪在相当一段时间之内都得待在临安帮助赵璩稳定皇权了。

  然而,张宪的志向却并不在此,他喜欢的是纵横沙场、是在战场上和敌人斗智斗勇!让他留到京城几年甚至十几年,整天在一帮大臣和皇帝之间勾心斗角,张宪还真不愿意干。

  这些事情想多了,脑子都是乱的。张宪把李若虚、牛皋叫到一起,商量他该采取什么样的形式班师回朝?是把整个北路军都带回去,把长安、洛阳都让出去呢?还是说他只带少量快速部队回去?

  这问题还用讨论吗?无论是李若虚还是牛皋,全都赞成张宪带领一支精锐部队会临安。谁也不赞成他把整个北路军都带回去。更不用说把已经取得的长安、洛阳重新让给金兵了。那样就是犯罪,是对陕西河南两省百姓的犯罪!

  说到这里问题就来了,快速反应部队从哪儿派呢?以前张宪还有个第五军,结果他的第五军没有被金兀术的大军打败,却被田师中轻而易举给搞垮了。

  第五军不用考虑,第一军是牛皋的主力部队,需要留守洛阳。现在张宪能带着的也就是骑兵团、空军师、警卫营、军士营,情报局的两个处、侦查总队直属队这些部队了。

  算一算,这些部队凑到一起人也不少,差不多得有四五千人了。这些部队原本离得也不远,张宪把几位指挥官叫到一起开了个短会,大家伙儿立刻回去收拾行装、整顿部队,准备出发。

  这是临走之前的早晨,张宪披挂整齐,走到马跟前,检查了一遍马鞍马蹬辔头,确定一切安好正打算翻身上马,牛皋突然兴冲冲从外面闯了进来。

  “张宪,梁兴回来了!”

  张宪一走神,一脚踩空差点儿没摔到地下。幸亏关键时刻他抱住了马鞍子,这才没摔倒。不过,张宪却并没有责怪牛皋,他立刻追问:“人呢?梁兴在哪里?”

  “梁小哥就在外头,他马上进来。”

  就高话音刚落,就听见外面有人朗声叫到:“大帅可在此处?梁兴前来报到了!”噔噔噔脚步声响,从大门口走进来一个人。见此人三十几岁的年纪、身材魁梧、两眼放光。这正是忠义保社总瓢把子、靖国军新五军军长梁兴!

  “梁兴!我可看见你了!”张宪过去一把拉住了梁兴的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