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米国之行(四)
作者:村小尚吃      更新:2022-12-16 02:02      字数:3590
  “我看,这种操作系统就叫做icrosoftdos比较合适……”

  “是呀,好名字!”

  比尔盖茨的眼睛一亮,说:“这个名字既能代表我们公司,又能体现操作系统的内涵,也能反映电脑将是人们认识世界的一扇新窗口……”

  两人又各自谈了自己的一些个人情况,让彼此互相了解。

  盖茨对范建新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

  更是奇怪,范建新一个华夏人的年轻人,怎么会对计算机这么了解!

  而此时的范建新却在想,自己要不要参加今年的高考,去考一个有计算机专业的大学

  比尔盖茨是个非常自律的人,每天工作长达十六七个小时。若是普通的来访者,早就被他打发走了。而跟范建新聊起计算机未来的发展,聊起计算机未来的景象,聊起计算机未来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深感自己的格局太小!

  此时,他眼中的范建新像神灵般的存在,更像是神灵派他来到自己的跟前,给他带来计算机行业无穷无尽的启发。

  其实,范建新只谈了八十年代电脑行业的发展趋势,其后电脑行业的一些成就,根本就没敢说。

  若是那样,就太过惊悚了。

  即便这样,也让比尔盖茨惊为天人。

  最后,比尔盖茨感慨的说:“犹太有部《塔木德》经典,不知其中有这样的一句话,您听说过没有‘和狼生活在一起,你只能学会嗥叫;和优秀的人接触,你就会受到良好的影响……’今天跟你聊天,非常的愉快,让我受益非浅……”

  范建新从比尔盖茨的微表情中,看出了比尔盖茨已经愿意接受他投资微软了。

  果然,停顿了一会,比尔盖茨推推眼镜,说出范建新最愿意听到的话:

  “我接受你成为我们公司的股东,不过我最多出让0的股份给您,您还必须答应我一个要求……”

  范建新听了心花怒放,不要说0的股份了,就是,哪怕是0,后世也是一笔巨额的财富。

  “微软目前评估的市值估计接近200万美元,你想要0的股份,得付20万美元,绝不能少于这个数!”

  真实的情况是,微软公司此时的评估最多值00万美元,作为谈判的高手,盖茨当然要往高里说。

  “能再让出一些股份吗”

  其实,范建新并不太关心价格的问题,而是在乎股份的数额,那是多多益善。当然,能花最少的钱办成最大的事,他何乐不为呢谈判,用不着性急,慢慢来。

  “不行,我要对公司有绝对的控股权。”

  比尔盖茨想了一下,眼光从近视镜片中放射出来,说:

  “你可以试试,从艾伦的手上受让一些股份,他是公司的第二大股东,占有公司的40的份额。而且,我觉得你和他肯定能谈得来。”

  盖茨与范建新的谈话中,深感这位华夏的年轻人是个人才,也想收拢在身边,让他持有公司的股份,也好发挥他的远瞻性。

  “对了,盖茨兄,您刚才说有一个要求,究竟是指什么”

  “您想拥有我们公司的股份,就必须在我们公司任职……嗯,您就任技术畅……畅想部的主任吧。”

  范建新心想有这个部门吗

  “任这个工作比较难,我在华夏还有工作。”

  “那就当顾问吧。否则”

  不过,听了盖茨改聘他为顾问,心情大好。顾问,就是顾而不问。有了这个身份,以后往来米国也方便了,忍不住喜形于色。

  当然,作为一个拥有油腻大叔灵魂的年轻人,范建新还是能稳住自己的情绪……

  八十年代初,出国是件很不容易的事,这次若不是汤姆森以米国约翰迪尔农机公司聘用之名,范建新想办理出国签证是很困难的。若有了微软公司的聘书,不仅出入米国很方便,就是去其他国家也跟着方便了。

  虽然这是米国人的一种双标,有着歧视华夏大陆人的性质,但这是当时的国际惯例。

  这也是有些华夏人,醉心于获得米国绿卡的原因。

  范建新坚持只出资0万美元受让0的微软股份,盖茨不允,头一天的谈判就此结束,范建新找家宾馆休息。

  临告别时,为了吊足盖茨的胃口,范建新给盖茨提出几条棘手的计算机未来发展方向的问题。

  第一天谈判的结果是,范建新受让0的微软股份已经得到盖茨的认可,范建新却不认可盖茨提出的20万美元的受让价格。

  ……

  第二天,谈判继续。

  经过不断的拉锯、磨砺、协商,最后,范建新以5万美元受让盖茨所拥有的0的微软股份。

  保罗艾伦,所占有的微软股份,范建新当然不能放过。

  也许是比尔盖茨的光芒太甚,以至于微软公司的第二大股东保罗艾伦,竟不为人所知。范建新前世就对保罗艾伦没什么印象,盖茨给他讲述了他和艾伦的交往过程。

  975年,比尔盖茨从米国哈佛大学退学,跟他的高中校友保罗艾伦一起卖basic(begners''all-purposesybolicstrude),又译“培基”。

  培基的意思,就是初学者的全方位符式指令代码,是一种设计给初学者使用的程序设计语言。当盖茨还在哈佛大学读书时,他们曾为its公司的altair编制语言。

  后来,盖茨和艾伦搬到阿尔伯克基,并在当地一家旅馆房间里创建了微软公司。

  谁也没想到,包括盖茨和艾伦,这个未来市值超万亿美元的电脑帝国,就是从这间小旅馆的房间里,孵化破壳的。

  977年,微软公司有了长足的发展,于是搬到了西雅图的雷德蒙德市,在那里开发pc的编程软件。

  不幸的是,就在上个月,艾伦查出罹患霍奇金氏病,不得已辞去了微软的职务。

  这确实是一件憾事……

  保罗艾伦一直以来,都掩盖在比尔盖茨的光环之下,人们只知道他和比尔盖茨共同创立了微软,却忘记了正是他把比尔盖茨引入到软件这个行业。

  而就是这样一个软件业的精英,一个富于幻想的开拓者,一个为玩耍一掷千金的豪客,一个总是投资失败却成功积聚巨额财富的商界巨子,却在创造着一个传奇——他有取之不尽的财源、独树一帜的投资理念,也有与众不同的成功标准。

  “两个优秀的人走在一起,互相影响,相得益彰,做出的必将是举世瞩目的壮举。”

  无疑,保罗艾伦和比尔盖茨,为这一说法做出了最好的印证。

  96年,两位电脑界奇才在米国的西雅图湖滨中学相遇,艾伦大盖茨两岁,以其丰富的知识折服了盖茨,而盖茨在计算机上的天分,又使艾伦倾慕不已。

  就是这样,两个人成了好朋友,随后一同迈进了计算机王国。

  艾伦是一个喜欢技术的人,所以,他专注于微软新技术和新理念。

  盖茨则以商业为主,销售员、技术负责人、律师、商务谈判员及总裁一人全揽。

  微软的两位创始人就这样默契地配合,掀起了一场软件革命。

  有人说,没有保罗艾伦,微软也许不会出现,但如果不是托盖茨的福,艾伦也许连为自己所“失误”买单的钱,都不可能有。

  而这并不是偶然,比尔盖茨曾这样说过:“有时决定你一生命运的就在于你结交了什么样的朋友。换句话说,从某种角度而言,你与之交往的人或许就是你的未来……”

  保罗艾伦与比尔盖茨就是这样互相决定了未来。

  哪么范建新的偶然到来,会给微软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呢

  范建新的到来只会加快米国计算机行业的健康发展,只会让微软少走不必要的弯路,只会让微软的竞争力更强……

  因为,范建新有后世的眼光。

  他不会受控于计算机发展历史的局限性,不会犯计算机研究方向性的错误,他更是知道跟谁合作最利于自己的发展……

  这就是重生之人逆天的优势,即便天才也不能洞悉未来的发展,也是摸着石头过河,能比常人多看一步就不容易了。

  比尔盖茨,聘他为微软公司的技术顾问,既有薪资可拿,又能出入境方便,范建新何乐而不为呢

  比尔盖茨怎么也想不通,一个地球另一侧的华夏年轻人,怎么对计算机行业未来的发展,有着这么牛的远瞻性

  比尔盖茨很在乎他的股份,他是根本不愿意转让股权的,若不是范建新对计算机行业有独到的见解,有利于微软的发展,即便微软公司的市值现在只值近百万美元,他也绝不会以5万美元的价格,就出让他拥有的0的微软股份。

  他自信,微软将来的发展是可期的,不过,这个华夏的冤大头愿意出5万美元受让0的股份,怎么算,他都是划算的。只是在这之前,他从没有想过要转让股份。

  而且,他更深知,范建新是一个非常优秀的人,对计算机的未来有着敏锐的前瞻性,与这样优秀的人站在一起,优秀将会成为一种习惯、一种元素、一种根基

  机会绝不是天外来物,而是人创造的。

  优秀的人显然会带给你更好的机会。更重要的是,与优秀的人相处,可以学到优秀之人的处世和为人之道,可以扩大自己的视野。

  毋庸置疑,保罗艾伦也是个优秀的人。

  “范先生,噢……不,范兄弟。前不久,我与艾伦合作完成了他在微软的最后一件作品:一种新的basic语言,因为他被诊断出患有某种癌变的综合症,不得不离开了微软……”

  盖茨说到这里,脸上露出忧伤、遗憾和担忧的神情。

  与比尔盖茨的一番交谈,范建新发现这位微软的伟大创始人,有着诗人一样的气质和敏感,也有着商人一样的狡黠和逐利。

  范建新当然要去见保罗艾伦,他占有微软40的股份呢。

  ……

  在西雅图的一个独居小院,范建新见到了保罗艾伦,这位微软帝国的第二号创始人。

  范建新按照华夏人看望病人的习惯,带着一些水果和鲜花来到了保罗艾伦的家。

  他与保罗艾伦畅谈起计算机未来的发展这让有些虚弱的保罗艾伦激动不已,忘却了他正在生病,有种跃跃欲试、振翅待飞的感觉。

  “我是生病了,不过医生对治愈我的病还是很乐观的,随着医学的日新月异的发展,霍奇金氏病不会是拦住我前行的拦路石……”

  范建新并不急着跟保罗艾伦提转让微软股份的事,而是跟这位极其喜欢计算机技术的人,谈起未来计算机的事……

  ap

  /2/2326/3093ht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