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涂宁尚安顿,乱夜劫难生
作者:小熊很哇塞      更新:2022-12-20 08:40      字数:2988
  夕阳,逐渐沉沦,染红了半边晚霞。

  徐子墨二人也是一肚子饥渴,逐渐放慢了速度。

  然后索性下马,慢慢向涂宁村的方向走去。

  徐子墨举起腰间那葫芦,将其中存水一饮而尽。

  徐子墨“知道我为什么领你来这涂宁吗?”

  刘子晏“你想去个荒山恶岭,躲开身后那追兵。”

  徐子墨“错!”

  刘子晏疑惑不解地说道“那是因为什么。”

  徐子墨稍稍停顿,小小地卖了一下官子。

  徐子墨“其实我是迷路了。”

  刘子晏“什么!”

  徐子墨“咱俩下山就已经人在平阳,回去的路我哪知道。”

  刘子晏“哦,我明白了。”

  刘子晏若有所思,徐徐道来“你之所以回汶阳,不仅仅是看看家乡。”

  刘子晏“你其实还是想回忆回忆当年上蜀山的路,是吧。”

  徐子墨笑而不语。

  徐子墨“你知道路吗?”

  刘子晏摇了摇头,耸耸肩“我更不知道。”

  刘子晏补充道“我当年是路上睡了一觉,醒来就到蜀山了。”

  两人沉默了片刻。

  徐子墨“我怎么感觉跟绑票似的。”

  刘子晏急忙点头,表示赞同“嗯嗯嗯。”

  夕阳下,两少年风度翩翩,谈笑风生,快步牵马向西而去。

  沿着那条小路,渐渐地来到一处略显荒凉的平原草地。

  草地两旁,秋后的麦田早已收割妥当,黑突突的泥土与周围黄绿的草地显得格格不入。

  脚印,马蹄印随处可见,那是雨后留下的,又在太阳的炙烤中坚硬地定格。

  这些脚印蹄印,随着平原草地,一直延绵到远处的村庄人家。

  换句话说,是从那村庄开始,一直延伸到这片麦地里。

  徐子墨望着略显荒乱的平原草地,疑惑地说道“为什么麦地里也有马啼印。”

  随着徐子墨的手指望去,确实在黝黑的泥土中发现了许许多多细碎错杂的脚印蹄印。

  刘子晏“官兵,这是抢粮!”

  两人想起了之前面馆店小二的话,心中不免浮现一丝担忧。

  望向远处,只见山脚下的村庄,却显得几分安静祥和。

  许多人家的烟囱,冒出袅袅炊烟,这让二人的心里稍稍安慰了一些。

  恍然间,两人牵马向那村庄走去。

  进了村子,也没有发现什么异样,就是一个偏远宁静的小小村庄。

  只是显得有些死气沉沉。

  简陋的几处黄土岔路,异常的松软,轻轻一踩就能掀起大片的灰尘。

  以至于马蹄踩过,也听不见清脆的蹄声,只是几处“噗噗”的声响。

  徐子墨走在村子了,心里却有着一种说不出来的压抑感。

  感觉四周再平常不过,但是又隐隐有一种奇怪的感觉。

  好像有一股无形的力量,在逐渐侵蚀着体内的炁。让它不能平稳流淌与释放。

  徐子墨心里甚至有一种不详的预感。

  不远处的岔道上,一个老农吸引了两人的注意。

  那老人扛着镐头,粗布秋衣。瘦高的身体背着背篓,头顶还带着一顶竹编斗笠。

  徐子墨挥舞手臂向那老农喊道“老伯!”

  那老农微微佝偻着身躯,仿佛受到惊吓般,身体一怔。

  又缓缓扭头,向徐子墨两人看了过来。

  那老农许久也不说话,只是静静地盯着二人。

  这着实把徐子墨二人盯得心里发毛。

  刘子晏小声说道“是人吗?是人吗?该不会是僵尸还魂吧。”

  以前流浪江湖时,刘子晏听过不少传说,其中就不发鬼怪僵尸的故事。

  当然这些灵异之说,在徐子墨心里却不以为然。

  徐子墨熟读仙法长生之书,对这些害人蛊惑敛财的江湖把戏自然嗤之以鼻。

  徐子墨“别瞎说。”

  许久,那老农才缓缓说道“你们,你们是外地人吗?”

  徐子墨“是啊,路过于此,想问问路,顺便借宿一宿。”

  那老农小声笑道“哈哈,那好哇。”

  那笑声,满是嘶哑,极尽沧桑感。

  仿佛是一把腐朽的锯子,硬生生地锯着枯木一般,让人心里撕裂般难受。

  徐子墨加快脚步,领着刘子晏向那老农走去。

  徐子墨“老伯,今晚我们想在您那里暂住一宿,您看可以吗?”

  那老农的脸上逐渐阴沉,仿佛并不情愿。

  徐子墨见状急忙解释道“老伯,我们扶您四十文,您看行吗?”

  老农依旧不说话,只是呆呆地低着头。

  刘子晏有些不耐烦,急忙加价“您老要多少我们给多少,您看行吗?”

  话音刚落,那老农的眼神一闪,充满了光芒。

  急忙在徐子墨二人上下打量了起来。

  老农拖着沙哑的口音说道“有钱?”

  刘子晏点了点头,坚定地说道“有钱!”

  说完,顺便掏出腰间鼓鼓囊囊的钱袋,当着老农的面上下掂了掂。

  钱袋翻滚,发出一阵碎银碰撞的声音。

  这声音,不是铜钱的叮叮当当声。

  老农的眼神瞬间聚焦在钱袋上,两眼放光。

  刘子晏一把接住钱袋,收入腰间。

  老农慢慢转头望向徐子墨“你也有钱?”

  徐子墨缓缓点点头“那当然。”

  老农追问到“你们不是官府的人吧?”

  徐子墨脑海翻涌,想起先前面馆伙计的话,还有麦地里凌乱的脚印。

  徐子墨想到官府抢粮,那百姓必然心中憎恨,如果自称官府人员,那这些百姓肯定不会收容自己。

  徐子墨说道“不是,我等是路过的生意人,从平阳来。”

  老农顿时来了精神,满脸堆笑“哈哈,好,好哇。”

  只见那老农转身,伸手一指不远处的人家。

  老农“你们就去那户人家住吧,晚上好好休息。”

  那老农说完,便转身向别处走去,再也不理会徐子墨二人。

  刘子晏“说了半天,还是不收留我们。”

  徐子墨没有说话,低头静静地思索。

  两人没有办法,天色渐晚,只能随便找了一处看上去还算不错的人家。

  刘子晏“大娘,我们是过路的商人,想在你这里借宿一宿。”

  一处不大的黄泥草屋,屋里慢慢的走出一个老太太。

  老太太走出草屋,看见小院子里的徐子墨二人,急忙笑盈盈地迎接。

  老太太“快,快进屋吧,别让山上的土匪山贼盯上。”

  老太太一边让徐子墨两人把马牵到院角的干草堆旁,一边招呼着两人进屋休息。

  许久,一切终于收拾妥当。

  天色,也慢慢进入到傍晚。

  老太太用颤颤巍巍地手点上了屋内仅有的一盏牛油灯,昏黄的灯光顿时在屋内荧荧闪闪地摇曳。

  草屋不打,进了门便是黄土灶台,一转便是狭小昏暗的房间。

  一方土炕,铺满了一层稻草,便是这老太太平日休息的地方。

  老太太从锅里拿出来两个烀红薯,向两人走来。

  老太太“前些日子官府征粮,也没有什么能招待你们,家里只有这么几个红薯。”

  老太太一脸慈祥地说道“趁热将就着吃吧。”

  看着热气腾腾的红薯,饿了一下午的两人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

  裹挟着黄土气息的烤红薯,一口下去甚至会咬到几颗咯牙的沙砾,实在是登不上什么大雅之堂。

  但是出身清苦的徐子墨,流浪江湖的刘子晏,却不会觉得如此简陋的食物难以下咽。

  昏黄的灯光下,老太太只是慈祥地看着风尘仆仆地两人。

  老太太“真像我那大儿子呀。”

  徐子墨慢慢抬头,看到那老太太闪烁着泪花的眼睛。

  徐子墨猜到了,南汉内争外斗,这些年又土匪横行,老大娘的丈夫孩子许是在战乱中丧命了。

  但是徐子墨没有说什么,因为他也不想说些让人伤心的话。

  只是默默地从袖袋中掏出一块碎银,递给老太太一块碎银。

  老太太见状,急忙伸手阻拦。

  老太太“孩子,这些日子山上土匪怕是又要下来抢劫,留着钱怕是能要了命。”

  徐子墨抬头,眼神疑惑“不是都被官府抢过粮了吗,那些土匪怎么还会来抢。”

  刘子晏嚼着红薯,支支吾吾地说道“是啊是啊!地里乱成那样,明眼一瞧就能看出来,应该去抢那些没被征粮的地方啊。”

  老太太见他们两人不懂,只是轻轻地叹了一口气。

  老太太“你们富贵人家不懂,这山贼土匪打家劫舍,还就是挑我们这样的人家。”

  老太太“官府先把粮抢了,证明这里还活着的人家有余粮,所以会来打劫。”

  老太太“倘若官府还没有下来征粮,他们是万万不敢下山的。”

  徐子墨“为什么啊?”

  老太太“如果那个时候下山打劫抢粮,等到官府征粮的时候老百姓没办法上交,官府就会上山剿匪凑军粮。”

  老太太“所以那些土匪只会挑我们这些穷苦人家。”

  刘子晏一拍桌子“岂有此理!”

  老太太见状急忙制止“孩子孩子!我求求你小点声。”

  老太太的语气逐渐哽咽“这个时候,山上土匪的眼线会时不时到村里踩点勘察,可千万不能声张啊。”

  听了这话,徐子墨心头顿时一紧。

  徐子墨缓缓说道“恐怕,那些土匪已经在来的路上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