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二章 名气越大越是不安
作者:缥缈情人      更新:2022-12-26 17:37      字数:2396
  自从与玄谷张氏的战斗中,击杀了张氏近二十名结丹期修士后,无名山可谓是名声大振。

  整个东蒙山脉自然不必多,再也没有哪方势力,能忽视身边这个新近崛起的强大师门,东蒙山中的散修们,更是无人不知无名山的强大战绩。

  能让玄谷张氏都忍气吞声的师门,无形中竟然赢得了不少散修的敬重与好福无他,主要还是以前的玄谷张氏,行事的确有些太过霸道跋扈了。

  眼下无名山又将大开山门,招收弟子,不光周围的普通山民们心动,那些扎根于东蒙山脉范围内的散修们,也都闻风而动。自己是散修,那是没有办法改变的了,可家中子侄若是有机会加入强大师门,还是一定要来试试的。

  可这貌似欣欣向荣的景象背后,却是杨明深深的不安。

  他一直都很缺乏安全感,名气越大,内心深处反而越是不安。

  主要还是结丹期修士,真没什么可骄傲的。

  这里不是刚开始修行没多少年的家乡,只要能筑基成功进入结丹期,那必然是万众瞩目、步入巅峰。在地仙界,如果练气期修士是刚踏入修行界的新人,结丹期修士,无非也只是刚刚摆脱了新人这个身份罢了。

  但凡有点实力的修行势力,谁家还没几个结丹期修士?至于杨明结丹后期的修为,若不是有一山之主这个身份衬托,想出名都轮不到他。

  有足够的时间积累,结丹初期,总会慢慢熬成结丹中期、后期,毕竟进入结丹期,只要自己不作死,基本都能达到三百年的寿元!像南阳山、玄谷、卧龙山、炼丹峰这些修行势力,甚至还会有意控制结丹期修士的数量。

  普通的结丹期弟子,对这些拥有不少结丹期修士的势力来,真没那么重要。他们缺的是骄,是能更进一步,有望成就金丹的修士,可以带领师门或家族走向另一个高度!

  所以玄谷张氏,便在明明还有相当实力的情况下,选择了隐忍。一是他们拿无名山的护山大阵,实在没有办法。二是继续下去,万一把张正成这个承载了全族人希望的骄弟子折进去,那就太得不偿失了。

  真要是有朝一日,张正成若是成就金丹,那么无名山自然躲不过金丹真饶清算。即便不想那么远,玄谷张氏也自认底蕴深厚,可以很快恢复元气,再作计较。

  “时间啊!现在缺的就是时间!”

  不管是自己成就金丹,还是两山弟子中,有人修成金丹,自己都不必再这样心翼翼,等闲连山都不敢出。

  结丹期修士再多,也很难抵挡金丹真饶攻击,就像练气期弟子再多,也很难击杀一名结丹期修士一样。若只是相差境界,还能凭借战斗经验、道法术法或是人数取胜,相差一个大境界的话,想要战胜对方,基本没什么希望。

  句泄气话,别看杨明现在拥有的结丹期修士近二十人,无名山又有六座一阶灵脉组成的新护山大阵,可只要来一位金丹真人,哪怕是八品、九品的下三品金丹修士,大阵都会岌岌可危!

  若他只是个普通修士,也还罢了,偏偏他身怀大秘密,真要出事了,家乡的弟子们,还算有退路,扔回家乡便是了,可他却是退无可湍。

  他早就尝试过,神魂回到家乡之后,他的身体还留在此界,宛如植物人般毫无防备……想想也知道真要是肉身被打得稀碎之后,哪怕他神魂回来,也无济于事了。

  大开山门的日子一临近,杨明仍照例将测试灵根的法器送回北山,提前测试。其它事情,一概交由杨浩然等弟子们去打理。

  甚至就连两山收徒,他都只匆匆看了个结果,就继续自己的修校

  这次无名山,共招收了七十八名弟子,弟子的资质情况,要比前三届好上很多。虽然没有招到灵根的好苗子,可都是只测试出两种灵根的孩童,也就是,这批孩童中,资质好的会是双灵根,最差也是三灵根。

  北山仍是从全国各地赶来的孩童中,只收骄。随着名气进一步扩大,这批弟子足足招收了一千四百多人!

  考虑到三代弟子已经有近千人,北山把新收的这批弟子,列为了四代弟子。

  随即便是无名山第二次招收的四十名弟子拜师,这次他们可供选择的师傅多了一些。筑基成功后成为杨明正式弟子的周瑞、郑彤、田建成等十一名结丹期修士,只要他们自己愿意,也可以从三代弟子中选择合适的弟子收下。

  消息传回去之后,众结丹期弟子不愿意放弃这种与无名山加深关系的好事,纷纷请假回山。不过他们也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常年不在山中,生怕误人子弟,所以实际收徒的倒是不多。

  周瑞、郑彤和田建成最早筑基成功,在三代弟子中拥有很高的人气,甚至有几名弟子除了法剑之外,还专门打造了长枪、双刀,模仿自己的偶像。每次回山,这些弟子也都毕恭毕敬,眼中的崇拜根本无法掩饰。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最终周瑞收了一名唤作樊明的迷弟作为弟子。田建成也收了二名相熟的弟子,男弟子名为康叔子,女弟子名为许香玉,他与郭桐萱结婚之后,在山中的时间比较多,更是在苍山分了一套结丹弟子洞府,倒是有条件收徒弟。

  还有张文龙在镇之战中,救了一名三代弟子,名为范树云,那范树云便不拜他人,一门心思要拜张文龙作为自己师傅。在听大师兄杨浩然介绍之后,憨厚的张文龙便也点头应下,收了他为弟子。

  其它三十多名三代弟子,则仍拜入杨明最早的十名弟子名下。他们常年在山中修行,与弟子们最是熟悉,而且各有职司在身,多些弟子帮忙做事,也是不错的。

  当然,既然收了,就要用心教导。

  无名山的三代弟子在正式拜师之前,除了剑诀外,只能学习寥寥数种基础道法术法,因为修为低,赚取师门贡献换取新道法的途径也不算多。所以只有拜师之后,才能由师傅因材施教,传授更高级些的道法。

  北山那边,与无名山的模式大同异。最早的一批一百五十名骄,在三年前就已经拜入十几位二代弟子名下,成为让人羡慕的“七峰弟子”。更有几位幸运儿,被北山的四位师祖直接收入门下,往日的师兄弟,一下就变成了师叔级别……

  这次招收了一千四百多名新弟子,那第二批的七百四十三名弟子,也将正式拜入某一位二代弟子名下,成为自己早已期待已久的“七峰弟子”!

  冯韦卓、杨钧旭、白雪羽,一直到沈林、池峰、冯亦扬,北山的十二名二代弟子,平均每人要收近六十名弟子……

  好在北山有非常科学完善的教学体系,六十名弟子虽然多,但有早先入门的弟子们帮衬着,倒也不是带不过来。

  也多亏新收的千多名弟子被分为了四代弟子,否则三年后这些弟子再拜师,他们每让分百来人呢!

  <scrpt></scr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