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0章 番外四: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六)
作者:三只鳄梨      更新:2023-06-29 00:11      字数:2409
  <div id="tet_c">自此,一跃成为皇帝心中最重要的贤妃娘娘。

  皇后在听到此消息的时候,心情平静无波。

  于她而言,只要这贤妃不动公主,不动张家,那么她是不介意皇帝对其的独宠的。

  毕竟,她进宫这么多年,还从未在皇帝脸上见过那样炙热的笑容和宠溺的眼神。

  此生,她未曾有幸感受过。

  那么看看别人的幸福,也能让日子变得甜蜜些许。

  可树欲静而风不止。

  皇后不急,但太后着急。

  且不仅仅是她,母族张家和朝臣们也都着急。

  纷纷上书的上书,力谏的力谏。

  尤其是太后,拖着病痛之躯,以死相逼让皇帝非要将贤妃刚诞下的儿子过继为嫡。

  并且由她亲自教养。

  否则就死不瞑目。

  来自四面八方的压力如同大山一样,压得皇帝喘不过气来。

  他虽对皇后无情爱之念头,但却知道她的为人和秉性。

  就想着,自己这一生。

  注定是要糊糊涂涂的过了。

  能遇到贤妃已经是上天的恩赐。

  至于什么江山社稷的,便交给有能之士吧。

  若是有的选,他巴不得此刻立自己为太上皇,带着贤妃远走高飞,游山玩水。

  因而,在多方压力和自己的私心之下。

  皇帝妥协了。

  皇后还记得那一日,皇帝亲自抱了尚在襁褓中的皇子宇文泓过来。

  郑重且严肃的说道。

  “还请皇后多费心了。”

  一时间,皇后也不知该笑还是该哭。

  自己曾求而不得的皇子,竟以这样的方式到来了。

  而她,为着病重的太后,为着大魏的江山,为着张家的期盼。

  也不能拒绝。

  所以,接过来的,不仅仅是个婴孩儿。

  更是大魏日后的希望。

  自此,皇后便用心照顾起了皇长子宇文泓。

  太后也总算能够含笑而去。

  草长莺飞,冬融春来。

  转眼间,皇长子宇文泓已经长到了六岁。

  此年纪,正是该玩闹上进的时候,可他小小的身躯,却日日都承受着比之年纪要大上许多的骑射训练,以及日夜苦读。

  只因为贤妃病逝后,皇帝的身子也不行了。

  太医说,大限不远。

  至于能拖到什么时候只能听天由命了。

  所以,张皇后不得不肩负起照看宇文泓学业和骑射等本领来。

  主少国疑,自然是太后垂帘听政。

  虽说她也是饱读诗书,兵法奇谋样样精通的。

  可到底是纸上谈兵。

  更何况还有四周虎视眈眈的敌国和那些倚老卖老的臣子。

  等着他们母子二人的,绝不会是坦途。

  而是荆棘之路。

  她既然肩负起来这个责任,那么就不会松劲儿。

  因而,她对已经是太子之尊的宇文泓要求严厉。

  对自己也从未松懈过。

  甚至暗地里还找人来专门教她了一些保命的手段。

  就这样,母子二人,在皇帝病重的这一年多里头疯狂的汲取着能汲取的一切。

  皇帝也尽可能的拖着病躯,为他们母子的成长再提供些时间。

  但终究是有拖不下去的时候。

  某日,在皇帝感觉自己大限已至的时候。

  他找来了四位大臣。

  分别是许国公,林相爷,西北侯,和湛王。

  临终托孤,命他们四人为辅政大臣。

  定要护着皇后和太子安稳过渡此朝纲才是。

  那时候的许国公忠肝义胆,林相爷也还有报国之志。

  西北侯虽未过多表态,但数百年的柳家家训让他不可能做他想。

  湛王有那么一点私心,但此刻也想的是保大魏江山太平。

  于是,在传召了皇后,太子,以及后宫众嫔妃之后。

  许国公当面宣召。

  皇帝病弱的看了皇后最后一眼,那意思再明白不过。

  此生,他们做不得好夫妻。

  那是命运在作祟。

  但他也一直都是记着母后宫里头那个姐姐,曾经相护之意。

  于是,拼尽最后一口气说道。

  “泓儿交给你,朕放心……”

  说罢,就撒手人寰。

  大魏建武皇帝,登基不过十年,就永久的成为了过去。

  后宫之中都流言纷纷,说是贤妃祸主。

  但唯有张皇后明白。

  于他们这种将情爱视为天的人,离开或许才是最大的解脱。

  正正一个月。

  皇后张氏带着太子宇文泓为大行皇帝守孝。

  宫中有条不紊,丝毫不见慌乱。

  一切过渡的平稳又宁静。

  可想而知,张皇后的手段。

  与此同时,西北侯领军折返西北,以六十万雄狮震慑蠢蠢欲动的大金。

  四王爷领军坐镇华州,挡住那些南边的叛乱之军。

  建武十年,六月。

  同样也是元和一年,六月。

  太子宇文泓,正式登基为帝。

  他坐在龙椅之上,看着底下的群臣朝拜。

  心中既有害怕,也有紧张。

  但身后的帘子里头,却传出来的一句淡淡的言语。

  “皇帝莫怕,有哀家在。”

  也正是这一句话,让他安心了不少。

  尽管只有八岁。

  尽管朝中大多数的臣子都仗着资历总是顶撞于他。

  尽管他已经许久没有睡过一个懒觉。

  尽管他时常会从马背上跌落摔到。

  但他从来都不畏惧。

  不畏惧将来之事。

  不畏惧虎狼之臣。

  并且在太后接下来近八年的垂帘听政之中。

  学会了如何去迂回的对待朝臣。

  学会了如何控制自己的心绪态度。

  学会了如何制衡和御下。

  同时,也学会了如何用前朝和后宫互相掣肘。

  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了天下百姓,为了大魏江山。

  皇帝十六岁那年。

  是他与许皇后的大婚之年。

  同时也是西北侯家的宜妃和林相爷家的敏妃入宫之年。

  大红的龙凤烛燃了彻夜。

  阖宫上下都是一片喜庆。

  但慈宁宫中,还是安安静静的。

  文兰端了一杯太后喜欢的茶进门。

  便见到太后还如从前般爱看书。

  只不过从前读的是治国之策,驱兵之谋,而现在,不过是些闲书。

  “长春宫的灯熄了吗?”

  “回太后,熄了。”

  “那就好。”

  皇帝这些年办事处理国政,她都看在眼里。

  年纪虽小,但手腕之厉害,连她都未必比得上。

  有这样的儿子,她很骄傲。

  大魏有这样的皇帝,她亦很放心。

  所以淡淡的说了句。

  “等料理完张家的事情后,咱们就去五台山吧,哀家从前就很喜欢那里,只可惜未有机会。”

  “是,奴婢愿一生追随太后。”

  太后的番外,视角是从文嬷嬷下手的。

  基本上还是把太后这个角色从年轻到做太子妃,再到做皇后,最后是太后的一个过程给写完了。

  我自己还是很感慨的。

  毕竟这个角色我觉得很丰满。

  对于她而言,小情小爱从来不是什么大事。

  家国,天下,百姓,才是最重要的。

  她牺牲了自己的自由,幸福,女儿。

  但是换来了一个好皇帝。

  站在她的角度来说,是值得的。

  当然,辉娴和辉月也确实很可怜。

  有母不得爱,所以心里不平衡也正常。

  但还是那句话。

  强者挥刀,向更强者。

  弱者挥刀,向更弱者。

  任何人的结局,都是在一念之间就注定好了的。

  好了,月底咱们的正文就要真的完结啦~~~

  希望大家能多投票票,感谢支持哦~

  另外,新书的准备也差不多了。

  可以开始倒计时啦!!

  方向定的是先婚后爱的宅斗古言哦~

  哈哈哈,感觉大家也会喜欢这个故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