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笑着笑着,哭了
作者:红粟      更新:2023-03-08 01:37      字数:2011
  三合村在公社南边五六里,和南陈大队正好是两个方向,出来之后,也能没多说,常新生主动包揽下过来看成绩的事儿,因为他们三合村离公社近,还紧靠着公社通向县城的柏油马路,来回方便许多。

  李新国也不和他客气,就在校门口分开,各自回家。

  到了家,赵春芝和韩玉玲等人自然要问考试情况,李红岩都抿着嘴笑眯眯地,说考得好行,题不算难,题量也不多,她都答上了。

  一家人就知道这是考得不错了,都很欢喜,赵春芝就宣布,那两条咸鱼煎一煎,炖鱼锅子吃。至于为什么不吃煎鱼,还不是因为煎鱼不出数,人口太多不够分啊。炖鱼锅子,不但能吃鱼肉,还能喝鱼汤,另外还能加一些豆角干茄子干这些,吸饱了鱼汤之后,同样好吃。

  李红岩和家里人说话的功夫,李新国又出去了一趟,大家以为他去还自行车,也没有谁多问。

  吃过晚饭,赵春芝就撵着闺女早点儿去洗漱休息。这一天考试,闺女指定累坏了,瞧瞧,一双本来水灵灵的大眼睛,眼窝都眍?了。

  李红岩回屋休息,其他人也各回各屋,各做各事去了。

  过了一会儿,李新国裹着一身寒气回来,隔着窗子对李红岩说“我下午去邮电所拿信,有你的一个包裹单。我刚刚去开了介绍信,明儿再去一趟帮你拿回来。你睡吧。”

  说完,脚步声离开,李新国回了自己住的东厢。李红岩躺在炕上,原本一身的疲倦和睡意,却已经烟消云散。

  包裹?谁寄来的?是郑玉书吗?他那边也有初选考试吧?他也是今天考吗?考得怎么样?……

  无数纷繁杂乱的问题涌上心头,打破了多日的内心宁静,勾起她深埋在心底的情愫和思念。

  李红岩就在这纷繁思绪中,辗转反侧,煎了半宿鱼,下半夜,才抵抗不住身体的疲倦,终于昏昏睡去。

  兄妹俩就请了一天假,第二天,李红岩就回卫生室上工,李新国则借了自行车,又去了一趟公社。

  李红岩回家吃晌午饭的时候,就看到自己炕上放着一个方方正正的包裹,不大,但拿在手中却的沉甸甸的,坠手。

  她打开来一看,是一本书和一本笔记,还有一叠油印的试卷。

  书是海市出版社出版的《数理化自学丛书》;笔记本字迹熟悉,是郑玉书复习的笔记。试卷是高中各科的复习题,印着‘建宁市十三中’的字样。

  建宁第十三中学,李红岩听郑玉书说过,那是他的母校,是建宁市乃至苏省最好的中学,零几年建校,已经有七十多年的历史。

  李红岩没有顾得上细看这些,因为,包裹里还有一封信,一封她盼了许久的信。

  信意外的简单,薄薄一页信纸都没写满。

  李红岩按了按胸口,让兴奋的心脏缓和一些,这才吸一口气,缓缓把信纸打开——

  红岩,吾爱

  匆匆一别,已经两月余,之前收到你寄过来的介绍信后,给你回了两封信,寄了一条围巾,却都未能收到你的回信,我的心情一度非常低沉。

  我与廖江川也有信件往来,从他处得知,并未见你戴过围巾,我才想到一个可能,是不是我给你的信和包裹,你都没有收到?

  想到是这种原因,而不是我的爱人对我失望、生气,不再理会,我竟兴奋的像个孩子,一宿一宿睡不着。我就利用夜里的时间,把这些年来复习的笔记整理汇总,抄写了两份,一份寄给你,一份寄给廖江川,万一你们二人有一人的包裹遗失,也不至于耽误了考试……

  我的爱人,为了我们幸福的将来,让我们一起努力学习,共同进步。

  你的爱人玉书,于建宁家中

  1977年冬月

  捧着这张薄薄的信纸,李红岩简直觉得自己好像查了翅膀,变成了鸟儿,在云层上展翅飞翔,在林间欢快地歌唱……

  她将这封信贴在自己胸前,最靠近心脏的地方,脸上止不住的笑容灿烂,像个傻子似的。

  她想呼喊,想歌唱,想蹦跳雀跃……

  可惜,她最后只能躺在铺盖卷儿上,抱着信和笔记本,无声地傻笑。

  笑着,笑着,不知何时,泪水已经湿了脸。

  这一夜,李红岩睡得特别沉,睡梦中,她翻了个身,枕头挪动,露出了枕头下的笔记本,还有笔记本中夹着的信件的一角。

  高考初选考试,知道的并不多,也就李家自己人和相熟的几户人家知道,大家见面问一声,其实并不多在意,毕竟,他们的认知中,考大学,那是和旧社会中状元一样遥不可及的事情。

  倒是有一个人比自己考试还关心,第二天一早,就凑到李新社跟前转着圈儿地打听,结果李新社就说了考得挺好,再问,李新社就道“你小子这么上心,当初自己咋不报名呢?”

  陈东方就蔫巴了。

  当初他就没意识到自己可以报名,哪怕是听说李红岩报了名,他也没想起自己个儿来,他甚至觉得李红岩就是因为郑玉书报着玩玩儿,初中毕业呢,咋考大学。却没想到,李红岩真得拼了命地复习,还自学了高中课程。

  这会儿,听李新社说李红岩考得挺好,他就更是悔青了肠子了,当初,他要是跟着一起报名,也玩命儿地学上二十天,是不是也能和李红岩一样,考个好成绩,然后参加高考,甚至,考上学……

  机会错过了,已经无法挽回了。

  不管心里如何懊恼,陈东方还是很积极地帮忙打听初选成绩,隔一天,就专程跑了一趟公社,他在公社里人头比较熟,最熟的当然是农机站的人,但考试成绩这事儿,农机站的人帮不上忙,他就厚着头皮去找老校长。

  当年他上学的时候,没少逃学翘课的,自然也没少挨老校长教训,如今见了老校长,看着往日威风凛凛的老校长,也花白了头发佝偻了脊背,竟莫名有些心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