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为梦突围47 、
作者:野火烧过的小草.CS      更新:2023-03-08 12:56      字数:4062
  |怀揣着心事一鼓作气干到晚上零点整,班上每个工友预计已经挣到四十元左右,工友们紧张的心里略微放松。此时,烧窑的师傅按照惯例,在火口上给夜班人员熬好一小锅稀饭,充作宵夜。经过几个小时的高强度劳作,一干工人们不仅身心疲惫,腹中也确实有几分饥饿。郑晓龙与工友们各自拿来碗筷,就着榨菜狼吞虎咽起香喷喷的稀饭来。难得的休息时间,瘾君子们吃喝稀饭边吞云吐雾。

  思索再三,憋在心里老半天的话题,让郑晓龙忍无可忍,他借故有意凑到杨伟身边开口说:“杨,眼看春节就要到了,你有何打算?是计划回家过春节?还是留在厂里继续挣钱?还有,柳厂长找你谈过话没有?”

  “唉,年下无期,没错。柳厂长昨天就找我做过思想工作,他的中心意思是让我留厂过春节并坚持生产,并许诺有一些好处。虽然还没有最终确定下来,不过,我倾向于留厂过春节。原本想与你共同商量下,结果迟迟还没有合适的机会,现在既然你已率先开口提到此事,那么,说说你的想法好吗?”杨伟说。

  “与你的想法差不多呗,暂时摇摆不定,能多挣点钱也是好事。否则,三五天之内就得准备动身上路回家。”郑晓龙说。

  另外几位工友也插言加入讨论,最后的结论是除却一位三十岁、去年才结婚的hn籍工友表示一定要回家过春节之外,其余都在摇摆之中。其实,郑晓龙完全看的出来,砖厂的激励措施具有较高的诱惑力,成人员都愿意留厂坚持生产。由此,郑晓龙也打定主意,就在外面尝试下独在异乡为异客的感受,待到年后四五月份时,手里应该已经有不小的一笔钱,那时腰包鼓鼓的还乡,可以让相邻们刮目相看,当初稀里糊涂的莽撞也将彻底改写。

  主意打定,郑晓龙便按照既定目标行事。时间在忙忙碌碌中缓缓流淌。转眼间已经来到农历正月底。春节的气氛已经渐行渐远。虽然冬的气氛还有一些,但南方的气温回升较快,物候也以较快的步伐展露出新一轮的季节轮回。春节前后近两个月时间里,郑晓龙所在的砖厂仅歇息两天,其余时间都在忙碌着坚持生产。期间由于种种原因,当初答应留厂、以及招募的临时工均出现一定变动和缺口,出窑这块的活不得不由原来的三班倒变成两班人马,其他工序好多岗位也是一个顶俩。累和辛苦自不待言。

  随着年韵的彻底散失殆尽,出门找活干的人逐渐多起来。郑晓龙所在的砖厂因为待遇和口碑均不错,因此到公历三月初的时候,人手紧缺的状况已经彻底改观,出窑这道工序再次调整成三班倒。工作时间缩减,到手的工钱便会打些许折扣。老员工难免抱怨,郑晓龙则一副无所谓的态度,如此一来有更多的时间休息,而且每班每天依然可以挣到二三十元钱,何乐而不为?

  某晚夜班收工之后,睡不着。郑晓龙心血来潮,决定到五羊砖厂去看看。高平、高铧、钱耀祖、牛德发等一干人不知道还在不在那里?离开五羊砖厂的几个月时间里,郑晓龙抽空到镇上去过几次,但由于种种考虑,一直没有再行去过五羊砖厂,与那一班工友们也再未曾联系过。如今,是时候去故地重游,找到那班工友们叙叙旧的时机了。主意打定,顾不上休息,郑晓龙向着五羊砖厂飞奔而去。

  踏步在曾经熟悉、如今略微有点生疏的道路上,郑晓龙有几分激动。他想着尽管在五羊砖厂有过不算很短的打工经历,但那是在特定环境下的特殊时期,否则不知道会在广州火车站晃荡到什么时候,以及迎来怎样的局面?沿途的景物历历在目,只不过多少有些经历过冬雨浸润的沧桑。大路两边矗立的几家砖厂的大烟囱,无一例外冒着黑烟,这足以说明各家砖厂都在利用气候温润少雨的季节开足马力生产。远远看见五羊砖厂的轮廓时,郑晓龙的脚步略微迟疑起来。他心里想着遇见那些熟悉的昔日难友、工友该如何说话?要不要请他们抽烟,甚至请喝酒。

  站在去年雨季数度被洪水淹没、已经重新修葺的小桥上,五羊砖厂尽收眼底。大烟囱冒着滚滚浓烟,各道工序的操作场所上,人来人往地忙碌着。虽然郑晓龙竭力睁大眼睛,想从朦胧晃动的人群里去寻找似曾相识的工友,然而距离实在太远,哪里能够分辨的出来。他不得不怀着忐忑的心情,躲躲闪闪又充满期待地来到五羊砖厂场部。还好,小商店还在,他花一元钱在小商店买了一瓶汽水慢慢喝着。

  经营商店的妇女并不陌生,是砖厂林老板的媳妇。她见到郑晓龙,惊讶地说道:“原来是你呀!大半年没有看到你,跑哪个厂待着的?现在情况如何,如果想回来干活的话,正缺人手呢。记得你去年是拉干砖坯的。”

  郑晓龙赶紧说:“谢谢老板娘。我刚从老家出来,暂时还不想干活,还想走走看看多玩几天。冒昧问下,与我去年一块干活的那些伙计们,现在还有几个在这里?过年砖厂放假没有?”

  “过年肯定放假的。高铧和他的那帮子人,年后是来过砖厂,不过由于种种原因,我们砖厂今年将所有工序的活,统一承包给一帮ah人,高铧他们自然得另谋高就,自然而然就不知所终。你去年干了几个月的工钱,高铧有没有结算给你?我们砖厂可是一分钱都没有扣押过。”

  既然得到肯定的答复,郑晓龙便没了再逗留下去的心思,简单敷衍两句之后,他离开商店,沿着砖厂第一道工序所在的场地,欣赏风景般从边缘穿过。诚如老板娘所言,没有看见一位熟悉的原工友的影子,唯一保留原样的是几间简易工棚。周边的空场地上,有一些建筑工人在搞建设。从基本雏形判断,正在建设的是砖瓦结构的房舍,看来简易工棚被取代指日可待。事物总是在向好的方向发展,虽然不能享受,但郑晓龙心里还是热乎乎的。

  郑晓龙装作要到小溪里去,因为这样可以从厨房经过。厨房左侧伸出的烟囱里冒着青烟,估计有人在烧饭了。经过厨房门前,他特意往里面窥视,发现有个妇女在里面忙碌着。或许是盯的时间稍久,厨房里面的妇女有所察觉,便也往外面看。郑晓龙赶紧侧脸,大踏步来到小溪边。蹲下,双手撩起少许水来。水温略微有点凉。曾经在这溪水中嬉戏过的工友,短短几个月时间孔雀东南飞,踪迹难觅,郑晓龙心中不由自主生出些感慨来。

  此行虽然没有见到欲见之人,但几个月来悬着的心却得到彻底的解脱,郑晓龙踏上返程之路。熟悉的景物或许是最后一次擦肩而过,这导致他心里或多或少有点不是滋味。加之当初从柳城到广州,一路的不顺畅和意外遇到的哥们兄弟,如今不到一年时间,便各奔东西,他不得不感慨人世间的无常,岁月的无情。一段小插曲,一段难忘的经历,势必最终消失在记忆的长河中。

  怀着有些复杂的心情,郑晓龙磨磨蹭蹭返回。看到忙碌的砖厂工地、工友之后,他心中猛然生出一股异常厌恶的情绪来。一个时期有一个时期的需求,事物也会随着环境的改变而改变。郑晓龙屈指算来,从去年夏季误打误撞进入砖厂这不可思议的重体力行业之后,时间接近一整年,有惊无险的几百个日日夜夜,虽然付出的也不算少,也得到了一定的回报,但必须另谋出路,砖厂绝不是人生永远的后最后的归宿。

  主意打定,郑晓龙来到简陋的砖厂办公室。柳厂长正好在里面,看起来也闲着没事。简单的两句客套话之后,郑晓龙说去年出门到现在,已经一年多时间,想请一两个月长假回老家看看。可能是年前有过承诺,在春节期间坚持生产的工人们年后可以请假,因此柳厂长也没有过多的挽留与责难,豪爽地当即给郑晓龙批下一个整月的假期,附加工资全部结清,并说假满带些人手来另有奖励。

  走出厂部办公室,郑晓龙心花怒放,原本有点忐忑郁闷的心情瞬间化为乌有,原本无可奈何的环境在眼中居然变的可爱起来,奇怪,以前完全没有的这样的闲情逸致和心情。接下来的事情是计划行程,收拾行装。鉴于时间已经是傍晚,明天大清早走人是必然的选择。另外,有些比较熟悉的工友还需要道个别,此乃必不可免的人之常情。

  听说郑晓龙已经请好长假回家,杨伟等人恋恋不舍,商量当晚无论如何也要请郑晓龙喝几杯酒。此地远离集镇,没有饭馆等,只能在简陋的商店里买来花生、锅巴、卤鸡爪等零食,外加本地产的廉价白酒几瓶。不多不少十位工友聚在食堂外面的简陋长桌上,闹哄哄地吃喝起来。喝下几杯酒之后,有一半工友表示也要请假。还有一位工友喝多了,居然大哭大闹起来。砖厂周边有很多鱼塘,池水尽管深浅不一,但淤泥很厚,一个没有多少自控能力的酒疯子不慎栽进去,后果还是很严重的。所以,照顾这位醉酒的工友是头等大事,告别酒会不得不草草嘎然终止。

  次日一大早,整宿没有怎么睡着的郑晓龙已经提着简单的行李在公路边候车。前来送行的队伍有点长:二十多位工友,占整个砖厂人员总算的一多半。人之将走,其言也善。郑晓龙想对工友们说“你们好好干,我还会回来的!”话到嘴边又觉得不合适:毕竟流落到砖厂打工的自己以及其他人等,大多是在无可奈何的窘境之下不得不赖此谋生的,如果有别的选择,会一哄而散各奔东西的,人往高处走也是必然选择。还是那句老话: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郑晓龙在众位工友的羡慕中登上班车,并且很快消失在一双双羡慕的视野里。

  汽车飞驰着,车轮子每转动一圈,应该说是距回家的路又进了一步。郑晓龙的心情也随着车轮的转动、颠婆起伏着。总结出门到今天的几百个日日夜夜,如今虽算不上“少小离家老大回”,可默默兜里的钞票,多少也有点成就感。一旦回到老家之后,下一步何去何从,又将是不得不面对和考虑的最重要的事情。

  汽车颠簸着从yj市经过市,抵达广州火车站附近的长途汽车站时,已经是当天下午十七点四十二分。顾不得关顾似曾相识的风景,郑晓龙匆匆挤进火车站售票大厅。花费近三十分钟时间,才来到售票窗口。他刚刚要询问购买火车票事宜时,几个插队的黄牛瞬间将他挤到一边。势单力薄,郑晓龙只能忍气吞声。好在没有等候太久的时间,顺利买到火车票。只是票面上显示的时间令他有几分沮丧:凌晨两点十五分发车。而且火车还不能直达,需要中转两次车。

  搞定车票,虽然还需要等候近十个小时,但大事已定,郑晓龙心里很坦然,很淡定。他来到售票厅外面的阳光下左顾右盼,考虑去哪里消磨时间。去年初到火车站的场景历历在目,而车站环境和主要设施也没有大的变化。他分别在进出站口观望,从个别主动搭讪有行李的小伙的身上,郑晓龙看到去年狼狈不堪时的一段生活经历。只是没有想到从事这个行当的,可谓长江前浪推后浪,源源不断啊。

  去年离开火车站时,还遗失过两位难友,不知道他们今在何方?过得好不好?是不是如同自己一样也已脱离困境?唉,虽说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可人总是会被一些与自身关联不大的事情左右。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