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五章 抄袭开封
作者:谏谏流年      更新:2023-04-10 10:11      字数:3263
  三天后,许寒率领着五千精锐步骑,踏上了北向开封的道路。

  为了防止韩王从后捣乱,许寒留下了凌子瑞、蒋正、伊贤乘、满狎以及周良,率一万之众守虔阳,只带了唐墨和程平两员猛将随征。

  许寒之所以只带五千兵就敢兵进开封,却因他并非想夺瑄国基业,只是想趁乱浑水摸鱼,捞上一笔。

  以他的判断,杉春城之役瑄国一旦兵败,皇城开封便是无君之国,势必会乱成一团,到时候必定有不少文臣武将,因为形势混乱四散逃奔,而这些人才正是许寒所短缺的,正好借以收为己用。

  由雒阳城北攻开封,从申城发兵,沿大道进兵是最理想的路线。

  而为了达到出奇不意,兵贵神速的效果,许寒选择了由虔阳向东,过阳城城后再折往北上,走山路直插开封之南。

  根据司闻原先的情报,邓寅烁为防韩钊福由这条路线袭开封,沿途曾布署了相当数量的兵马,但许寒此行却一帆风顺,几乎没有遇到什么像样的抵抗。

  瑄军的抵抗越是微弱,许寒就越是预感到杉春城方面瑄国的势危,于是他传令下去,叫全军加快行军。

  许寒知道,他必须抢在弈国李帝彻底歼灭瑄国前赶到,否则就将捞不到半点渔利。

  几天之后的清晨,翻越最后一道山梁,许寒和他的五千步骑,终于进入了平原地带。

  开封,就在正北一百里外。

  正当许寒喘口气,打算稍适休整时,一骑斥候绝尘而来。

  “禀将军,弈国大军已攻破瑄军主营,杉春城瑄军各营已全线崩溃!”

  听闻此言,在场诸军微微变色。

  许寒屁股还没坐下,就腾的直起了身。

  他目光遥望北方,神色凝重,口中道“没想到瑄国败的这么快,不能再等了,传令全军停止休息,即刻向开封加速前行。”

  ……

  开封以北。

  大道之上,数不清的士卒在狼狈狂奔。

  一面面残破的“邓”字大旗,不断的被遗弃,被仓皇而逃的士卒践踏在脚下。

  兵败如山倒。

  身裹龙袍的瑄国君王邓寅烁,在亲军的保护下,匆匆疾奔着。

  跟随在左右的所率之军,不过数千而已,其余杉春城前线的部众,尽在那场全线溃败中失散。

  奔行之中,邓寅烁回望杉春城方向,但见冲天的大火依然熊熊而作,弈军那震天的喊杀声,似乎依然在耳边回荡。

  “苦战整整一年,终究还是挡不住李祯濡,莫非果真是天要亡我瑄国不成?”

  心痛欲碎之下,邓帝勒住了坐骑。

  左右也纷纷停了下来。

  一身浴血的项凯拨马上前,大声道“陛下,敌军追兵还在后面,前面不远就是皇城了,为何却要停下。”

  邓帝苦笑了一声,叹息道“数万精锐之师灰飞湮灭,就算逃回开封,不也是死路一条。”

  一国之君的邓帝,头一次说出这样绝望的话来。

  左右随军出征的将军,无不黯然垂首。

  邓帝环视了一眼众属下,眼眶中打转着苦涩的热泪,长叹一声。

  诸将不禁潸然泪下,亲军统领项凯慨然道“我等誓死追随陛下,誓死保护瑄国,纵死无悔!”

  听得众将士的慨然之词,邓帝欣慰了不少,脸上的伤感却仍有增无减。

  纵然这些部下对他不离不弃,但如今杉春城失败,大势已去,瑄国还有未来吗,自己又能如何呢。

  正当迷茫无路时,前方尘土飞扬,一队兵马匆匆而来,斥候来报,言是尚书大人周元护送着邓皇氏一脉与诸位公卿大臣赶到。

  听得周元到了,邓帝情绪稍稍安稳,急是催马上前相见。

  当邓寅烁看到那位须发皆白,一身儒雅之气的周元时,偏黑的脸上顿时涌起丝丝愧色。

  当初周元提议迁关中都离开开封,避免战事,结果他执意要与弈国决战,一定乾坤。

  邓帝不禁问道“眼下杉春城已失,皇城开封势不可守,周尚书可有良策?”

  “弈国虽胜,但其内部纷争重重,就算他暂得中原,早晚也会分崩离析,陛下现在所要做的,就是重整旗鼓,以待李皇氏内乱,然后东山再起。”

  周元弯起拜下,不紧不慢的说道。

  “中原若失,这重整旗鼓又从何说起。”邓寅烁神色渐振,扶起来了他,却仍怀疑虑。

  周元手指遥指西面,“为今之计,陛下当西迁关中,待时机成熟,再举兵出关,必可一举荡平中原。”

  听闻“西迁关中”四个字,在场文臣武将为之一震。

  邓帝的心中着实也兴奋了一下,毕竟还不算亡国君,至少还有退路。

  不过,邓帝随即却忧虑道“关中残破,且有藩王北凉王虎视眈眈,立足都难,又如何抵御弈国的进攻。”

  “陛下多虑了,北凉王最忌惮的就是弈国李祯濡,他们害怕李祯濡攻取中原后会威胁到他们,就算不全力支持陛下抵御李祯濡,也不会阻止陛下进入关中。”

  说话之人,正是礼部尚书何笙。

  “只要陛下能顺利退入关中,对北凉王晓以利害,善加招抚,再凭借关中四塞之固,必能挡住弈国的进攻。况且杉春城鏖兵十月之久,弈军也已是强弩之末,李祯濡又是好谋无断之人,短时间内未必会急于发兵西进,陛下只要能争得些许喘息时机,何愁没有翻盘的机会。”

  听罢何笙一席话,邓帝脸上的忧虑已烟销云散。

  李祯濡暂且让你得意一次,下次朕可不会输了!

  ……

  大道上,铁骑奔行如风。

  许寒纵马提刀,率领着他的一千神行骑望北飞奔。

  举目远望,开封皇城的轮廓已渐渐清晰,望南的原野上,到处是逃难的百姓。

  许寒随便抓了几人一盘问,得知开封现下已一片混乱,军队似乎已放弃了守备,护送着达官贵人们纷纷向西而去。

  “向西而去?莫非邓寅烁打算退守关中,东山再起不成?”

  许寒奇了一刻,嘴角随即掠过一丝笑意。

  许寒也不希望瑄国一败到底直接灭亡,只要邓寅烁能成功退守关中,就可以对李祯濡形成一定的牵制,那样的话,对自己也将有利。

  得知了开封的混乱,许寒遂叫兵马加快前行。

  奔行不多时,开封城已近在眼前。

  正当这时,忽见一支几百人的兵马从城中而出,望南疾奔而来。

  此时瑄国既已下达退守关中的命令,老百姓可以四散而逃,军队却理应尽望西门而出,这南面却又为何会出现一支兵马?

  许寒也不管这支兵马是何目的,现下他只想抢在李祯濡在之前,在开封皇城大捞一笔,任何阻挡他之人,只有一个下场。

  杀!

  一声暴喝,许寒纵马挥刀而出,身后一千神行骑喊杀而出。

  大道上逃难的百姓,如受惊的羊群一般四散而溃,许寒之军无所阻挡,如闪电一般杀至。

  那几百瑄军瞧见南边出现一支军队时,还只道是从南线赶来增援开封的友军,并没有意识到危险的临近。

  当那一面“许”字的大旗印入眼帘时,他们才赫然惊觉,敌人的军队竟然已杀至开封皇城来了。

  顷刻之间,几百瑄军便陷入了混乱。

  许寒一马当先,长刀扇扫而出,只听“噗”的一声,当先一员敌将被拦腰斩成两截。

  铁蹄如飞,所过之处一命不留。

  一千神行骑,便如最锋利的一柄利矛,轻易的将敌军贯穿。

  嚎声四起,惨声大作,刀锋无情的斩敌惶溃的敌人,只杀得血肉横飞。

  又是一刀舞过,许寒充血的眼眸中,一颗血淋淋的头颅飞上半空。

  温热的鲜血洒满了征袍,杀至兴起的许寒,狰狞之极,只令左右敌人为之丧胆,纷纷鼠窜。

  血雾之中,却有一员虎熊之士手舞大刀,疯狂的向着许寒杀来。

  旁人对许寒这杀神是避之不及,此时却有一名敌人不知死活,敢主动上门求死,实在是令许寒意外。

  透过血雾,许寒举目一瞥,却见那敌将健壮如牛,一脸的黄髯与钢丝无异,形容颇有几分胡风。

  更令人惊奇的是,这大冬天的,此人竟然赤着半个膀子,浑然不怕寒冷。

  “有意思,瑄军中还有此等异人,我倒要看看你有几分能耐。”

  许寒没有一丝惧色,长刀擎起,挟着怒涛般的劲力扇扫而去。

  那杀来的敌将咆哮如雷,手中大刀不避不挡,亦呼啸而至。

  吭!

  两刀相击,一声雷鸣般的激鸣。

  许寒只觉一股排山倒海般的大力灌入身体,竟是搅得他血气翻滚,握刀的手掌竟也隐隐发麻。

  此人的力量,竟比季凡起那前三刀还猛!

  许寒心中惊异时,那敌将又一刀当头劈至,许寒不及多想,举刀向上一挡。

  又是一声撞击巨响,那大力如泰山压顶般下来,竟把许寒逼得双臂屈下,运起生平气力才勉强撑住。

  自从云霖之役与季凡起交手之后,许寒与多名高手过招,还从未有过如今这般压力。

  回身时,许寒厉声道“本将刀下不斩无名之辈,来将报上姓名?”

  “老子乃是胡姜,你是何人?”那赤膀之将喉咙如滚珠般蠕动,报上了自家姓名。

  许寒皱眉朗声道“本将乃许寒,胡姜,瑄国将亡,你何不投归于我麾下。”

  胡姜一听许寒之名,狰狞的脸色不禁一变,那惊疑的表情,似乎无法相信许寒竟会出现在这里。

  不过,只惊异了一瞬,胡姜的脸上又重归狰狞。

  “老子才不管你是许寒还是寒许,别挡老子的路,快闪开。”胡姜扯着嗓门大叫道。

  许寒却长刀一横,冷笑道“想从此路过,先问问我手中的刀答不答应吧。”

  胡姜闻言大怒,如一头发怒的野狼一般,舞着大刀就冲了上来。

  明晃晃的大刀,挟着千斤的怪力,再度劈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