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4节
作者:青青绿萝裙      更新:2023-04-26 16:30      字数:3330
  “爹,你没?事吧?”“宝儿,沙子迷眼?没?有?娘吹吹。”他们抱着孩子,扶着老人,最后一次看了眼?马车消失的方向,恋恋不舍,却也放下了心?事。“来都来了,进城吧。”“对,把毛线买了。”“你们知道哪里能抓药不?我爹病了。”……人间重?归烟火,日子终归是要由?自己过的。第295章 后人传《程丹若传》溯史出版社(2022修订版)(节选)在大同的三年, 程丹若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开互市、羊毛衣、除蝗虫、治瘟疫,每一?件事十分有意义。首先, 互市大大缓和了胡汉的矛盾, 两?国加强往来,在贸易中逐渐融合。根据《大同县志》的记载,许多胡人开始学说?汉话, “音与汉人无二”, 而大同也因此变成了北方商贸的重要枢纽,在此后数百年间, 始终是北方商业交易的重地。…………因互市而产生的羊毛纺织, 更?是改变了当时?百姓的生活。当时?人们虽然已经有了棉花, 可?人口增长之下?, 土地依旧以产粮为第一?要务。羊作为家畜之一?, 既能提供食物,又?能提供纺织的原材料,对老百姓而言, 不仅可?以节省一?笔买棉花的开支, 羊毛还可?以折税。毫不夸张地说?,毛纺织的重要性, 不亚于元代棉花的推广……古代老百姓是很朴素的一?群人,谁真心为他们着?想?,谁就能得到他们的爱戴。据一?些北方的民俗记载, “七月七,拜织女、措夫人,以求其巧”, “每逢亲友添丁,生男送竹马, 生女赠竹针”,“(某地)有措夫人庙,能求姻缘”。笔者?在90年代曾去过大同,当时?的措夫人庙还保留完好,有趣的是,庙中的神像有二,大约是因为毛衣针总是一?对的缘故。后有人以讹传讹,说?程丹若有孪生姊妹,名为程措措,有一?部电视剧的编剧大约信以为真,还写出姊妹替身的戏码,真是贻笑大方。谢玄英的《四?一?集》中明确写过,“丹娘小字赤玉,有别号涂林君,又?名措措,皆石榴别称也”。古代女子的闺名不方便流传于外,所以取别号为代称,也是常见的事。……从?《治蝗疏》可?知,古代的劳动人民对蝗虫已经有十分详细的了解。通过分析蝗灾的爆发地点、时?间,推测出蝗虫的习性,并且根据其生理特性,分步骤针对性地进行处理,在当时?无疑是十分先进的科学方法。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从?中窥见另一?件事——程丹若在婚后,对政治生活的积极参与。02年,笔者?受出版社之邀,首次撰写程丹若的生平时?,我就必须面对一?个巨大的疑问,或者?说?,一?个巨大的好奇心——程丹若是怎样一?步步,走?出一?个难以想?象的人生的?我决心解开这?个疑问。前面的章节中,我们分析了她的少女时?代:一?个平平无奇的开局,甚至算得上坎坷,但靠着?一?些运气和努力,她借着?晏鸿之的欣赏,入宫为女官,因此与谢玄英结为夫妻。婚姻彻底改变了她的阶级,她变成了贵族家眷。这?是大部分女人的人生终点,但对于一?个政治家而言,还远远不够。让我们来分析一?下?,程丹若从?四?品到二品,靠的是两?件事。毛纺织,以及治疗鼠疫。毛衣前文已经提过,纺织作为传统女性的本职工作,固然意义非凡,但并不那么显眼。治疗鼠疫也与传统的政治职能相去较远。但治蝗作为古代地方官的政绩之一?,其政治性更?为明显。假如程丹若没有积极参与的意图,她的名字就不会出现在奏疏上。所以,笔者?认为,在最初的时?候,程丹若对政治事务的参与度就很高。她并不是靠运气获得了荣誉,而是一?以贯之的坚持。……不知道有多少人知道,历史上,泰平二十二年的鼠疫,是第一?次真正使用了“鼠疫”这?个记载。在此之前,历史上有数次对鼠疫的记载,但均十分含糊,也难以判别,要靠史料中是否记载淋巴结核的症状甄别。同样是“大头瘟”,有的可?能是鼠疫,有的症状却和鼠疫截然不同,这?对研究工作造成了极大的不便。自从?程丹若认为,鼠疫的传播与鼠类有关,并且具有明确特征后,这?种瘟疫就得到了明确定义,为后续的治疗提供莫大的助益。山西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曾发现多个鼠疫发源地,数百年间,出现过大大小小多次鼠疫,但始终没有造成大规模伤亡,无疑是一?个奇迹。……三年很短,三年也很长。程丹若在大同做的事,有的在当时?就有极大的影响力,比如毛衣,有的却并不是一?鸣惊人,而是静水流深,比如对鼠疫的防治。但无论是哪一?种,都是利国利民的好事,任何一?个官员能做成其中一?件,就足以被百姓铭记。然而,这?并不是程丹若的终点。她并未满足于二品诰命的荣誉,从?此享受荣华富贵,而是选择迎接新?的挑战。*《高中语文》 选修七第四?单元:近现代散文《我的母亲》(节选)我的母亲是农民的女儿,十五岁之前,她都过着?清晨下?地割草,傍晚生火烧灶的枯燥生活。某个夏天,大旱,她的父亲将她嫁到了县城里。她安安静静地收拾好行李,一?床破棉被,一?双草鞋,还有一?本《毛衣图》,就是她全?部的家当。我的父亲是个沉默寡言的人,长时?间的艰苦劳作,让他丧失了与家人对话的所有兴趣。他总是靠着?墙角,默不作声地抽旱烟,皱纹像是刀刻的沟壑,永远舒展不开眉头。好在我还有母亲。每当回想?起童年的日子,我的耳畔就会想?起母亲给我念《毛衣图》的声音,温柔缓慢的语调,一?句句像春天的雨点。“草原有羔羊,毛发白又?长,春天剪下?来,冬天做衣裳。”母亲抱着?我,就着?昏暗的油灯,教我一?个个认图上的字。她说?,这?首歌是我姥姥教给她的,对照着?歌和图,她就学会了一?百多个字。“这?个是芝,灵芝的芝,这?个是花,小花的花。”母亲按图索骥,手指蘸水,写出了自己的名字。她叫芝花,是本地常用的名字。同样的还有我姥姥,她叫喜瓶,我姥姥的姥姥叫寿云。她们的名字,都能在《毛衣图》里找到。……我女儿出生的时?候,母亲已经半瞎。她靠织毛衣养活了我们兄弟三人,等到我们长大,她也耗尽了自己的生命,变得和我父亲一?样沉默。妞妞的出生,给母亲带来莫大的安慰。我和妻子抱着?孩子去探望她时?,她久违得下?了床,用浓浓的口音问我:“取名没有?”我忙回答:“还没有,想?请您取。”她脸上泛开笑容,从?炕柜里翻出那本老旧的《毛衣图》。它已经破损不堪,纸页黄脆如秋叶,很多字都模糊不清了。但我想?,母亲并不需要看见,每一?个字都已经烙印进她的心底。枯瘦的手指一?行行抚摸着?《毛衣图》,仿佛是一?种神秘的祝祷仪式。过了很久,母亲说?:“叫海蕊,好不好?”我凑近去看,这?一?行只剩下?“石榴”两?个字,但我记得这?一?句。“石榴海外来,蕊珠如火开”。“好。”我点头,“就叫海蕊吧。”母亲笑了,慢慢合上《毛衣图》,出神地看向窗外。隔壁邻居家的女儿穿着?蓝布衫,黑布裙,提着?书包出门了。母亲低声说?:“这?是最后一?次了。”*历史之家论坛帖子:《求问程谢夫妻论文的新?方向》rt,lz大学狗一?只,历史专业大四?,今年要写毕业论文了。因为喜欢夏朝的历史,所以想?也没想?就定了程丹若的研究,结果一?写综述我傻了。怎么有这?么多的论文和研究课题啊!!《从?程丹若看夏朝女官制度》《中的婚姻关系》《毛纺织起源简述》《历史中的瘟疫记载》《古人对瘟疫认知的变迁》《程谢夫妇关系研究:古代诗词中的感情意象》《从?看古代婚姻的变迁》……这?不是最离谱的,我还看到了《程谢夫妻未生育的医学猜想?》!球球了,我能想?到的课题全?被写过了,新?人该写什么方向,求大佬指点迷津qvq--1l:历史狗换个课题吧,程谢夫妻都被写烂了(点烟.jpg)--lz回复:课题已经交上去了,改题目导师会打死我的2l:秃头美少女握爪,和lz同病相怜,我是汉语言的,选了《四?一?集》当题目。你以为我头秃的是被塞狗粮吗?不!是《四?一?集》里除了狗粮,还有哲学思辨问题!心即是理!阴阳人伦!为什么、要在、狗粮里、塞哲学问题(呐喊.jpg)--lz回复:(震惊.jpg)3l:今天论文能过查重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