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节
作者:梳云一坠      更新:2023-04-27 10:23      字数:3284
  她又想了想,“可能是之前的杂志起作用了,我们这旁边的店铺是空的,我看能不能把它一起租下来。”作者有话说:晚上还有一更~第60章 蚂蚁上树(二) [vip]“这就是我们的小程序啦, 大家打开微信搜一搜,就可以看见哦,现在可以开启线上取号啦!”——这是“舒记”的某音号上边最新发布的视频。卫助理的效率很高, 不过两天时间就搭起了小程序, 并通过了审核。舒记的小程序依旧是舒记惯用的logo, 界面看起来很素,但是功能也很明晰。点进去小程序后, 有“排号”、“优惠”、“点餐”三个选项。在“优惠”里边舒挽挽是打算定期发布店铺促销或者打折的消息。“点餐”键只适用于——“舒记面馆(a大店)。”这个功能是将面馆原本的小程序点餐功能,合并到了这个程序里。同时面馆内的点餐二维码也更新为了“舒记”的新程序。“排号”键的按钮也是黑白搭配的, 看起来很是简洁,点进去之后, 暂时只有一家店是需要排号的——“舒记饭馆(秋福小吃街店)”在每天的十点钟才会开启排号功能。老年人专用桌设置了两张双人桌,和一张四人桌,这是考虑到老年人可能对小程序操作不熟悉的情况。“老年人单独来的话,我们这边也有单独预留位置的,希望大家在‘舒记’都能有愉快的用餐体验!”——这是那个视频结尾的话。《小食大爱》的杂志这一期尤为受欢迎,在短短几天就濒临售罄, 又加急印了一万本。但是人们对于这期杂志的需求还是很高。“舒记”的某音号因为杂志的原因, 也是一直涨粉,再加上最近蛋黄酥发往外省, 很是收获了一批粉丝,现在的粉丝量终于是突破了10w大关。关于“小程序预约排号”这个视频一出,点赞量很快就上了5w,评论数也很多, 并且评论来的时间非常快——-“呜呜哇, 在外省的孩子根本用不上这个功能, 老板什么时候来我们s城开分店/星星眼/星星眼/”(——2045赞)-“老板啥时候再开蛋黄酥链接啊?孩子馋了, 饿饿,饭饭。”(——1033赞)-“……”*舒挽挽开始搭建自己的视频团队。【特殊人才备选26】【姓名】 :朱彦玉……【技能】:精通视频拍摄、剪辑以及各种与视频有关的技能。【薪资】:2w/月。(随着店铺规模扩大,薪酬需要提升,否则会影响忠诚度)朱彦玉是位中等身材的男子,手却生得很大,手指也生得很修长。他穿着一身黑色的,灵巧地玩着自己的摄影装备。舒挽挽给他配备了一个助理员工,这样“舒记”的简易视频班子算是搭起来了。“小朱,你最近的任务,是出一期关于‘舒记日常’的视频,就从我们店里取材就行,重点是体现市井人家的感觉。”朱彦玉沉声应道:“好的,我会在近期拍摄完成的,视频文本和走向的话是您来定还是我……?”舒挽挽想了想:“我大概写一下吧,其实文本应该也要不了几句,我们就简单做一下温馨日常就行。”*于想春拿着《小食大爱》的杂志给了女儿。他女儿今年才八岁,有许多字都认不完全,但是她看着《小食大爱》的杂志,也是看得津津有味。这上边的图片拍得太温暖了,红和黄本来就是很能引起食欲的颜色。她的手拂过杂志上边的炸鸡,道:“爸爸爸爸,我也想去吃这个炸鸡,看起来比肯德基麦当劳都好吃!”“好嘞。”于想春便带着自己的爱人和孩子来了“舒记”。他们是提前在“小程序”上边排了号——“您是第155号,预计等待时间三小时。”所以他们一家人先在旁边的商场里玩了一会,等快轮到他们的时候,才慢悠悠地到了“舒记”。一份蚂蚁上树,一份炒青菜,一份炸鸡再加上一份酸菜鱼。于家这一家人只是很普通的一家人,坐在那里吃饭的时候,也没有什么突出的地方。朱彦玉正在店里取材,见到他们这一家人,也是拿出摄像头,拍下了这最温馨最平凡也最珍贵的一幕——于想春给爱人和孩子分别夹了酸菜鱼,才顾得上自己吃饭。小女儿小口小口地嚼着炸鸡,脸上的酒窝若隐若现的。蚂蚁上树被夹起来的时候,淡灰的粉丝上覆层温温的油光,肉碎末一小片一小片地粘连在粉丝上。一家人吃粉丝的时候都是笑着的,笑容很真挚,是那种看到视频都会被感染的欢乐。朱彦玉觉得这是绝佳的素材,调整到的最佳角度把他们吃饭的视频拍下来的。吃完饭后,于想春笑着问女儿:“小佳,吃饱了吗?”“嗯嗯!好好吃呀!爸爸妈妈我们下次还来吃行吗?”“好呀,下个周末吧……”*【发帖人:春眠不觉晓】【uu们,我决定转专业了!应该这学期半就可以转到教育学了!再也不用学数学啦哈哈哈哈嘿嘿!】-“嗯??那大佬呢?好久没关注这个帖子,还以为你们在一起了!”-“恭喜啊jm!学自己喜欢的才是最重要的!”-“……恭喜恭喜,顺便问下jm面馆哪种面比较好吃呀,还没去吃过呢~”-“回楼上,都很好吃哈哈哈,我最喜欢吃燃面,真的很绝,酱和面都是一流的,汤搭配得也恰到好处。”【我和大佬没什么啦,就偶尔问问数学题,然后一起吃吃面,就没啦~】-“真的吗?可是按照姐妹描述的大佬人设,不应该是无欲无求吗?感觉你们能一起经常吃面,已经能说明什么了!”-“我好像知道大佬是谁了qwq,不是我们院的那位,常年满绩的吗,啊啊啊他真的很牛的那种,抽代都能满分……”-“……”谢识眠又到了“舒记”的面馆里。不知是否是他的错觉,总感觉吃过“舒记”的烩面之后,思维会明晰那么一会。像是蒙着雾的玻璃窗,被擦亮那么一会。他在小程序里下单“烩面”,选择“加量加汤”,再选择“不加香菜”。服务员是认得这位顾客的,毕竟他长得实在是让人印象很深刻,因而把面端上来的时候,服务员便笑意盈盈地问了句:“哎?您今天一个人来的吗?”这只是句普通的寒暄。谢识眠却不自觉地往桌对面看去——是空的,之前经常和他来吃面的女孩子最近没怎么找过他了。手机里微信上的界面还停留在——“学长,我要转专业啦!以后应该不会问你数学题了!这段时间叨扰了。”他回道:“没事。”“^_^谢谢学长!改天请你吃饭!”谢识眠一下接一下地吃着面条,味道和往日差不太多,都是同样醇厚的味道,他却有点心不在焉,匆匆吃了几口,又去图书馆了。当心不在焉的时候,只有数学是灵魂的港湾。*宋玉瑄教授这天有晚课。她开设的这门课为“近现代散文”,虽然名字很朴素,但是丝毫不影响学生们选这门课的热情。百人的阶梯教室里,是坐满了人,还有许多学生坐在台阶上,也不顾环境的简陋,抬起头来,认认真真地听着课。她正讲到“汪曾祺”,也是微微笑着说:“这位作家,也是个妙趣横生的人,很少有人能把吃写得像他那样自然和温馨。”“他写的‘栗子’‘高邮鸭蛋’‘黄油烙饼’‘蒜’,还有很多很多,都写得很日常,往往一个很简单的句子,就把食物的精髓给写出来了,就连一个小小的马铃薯,也让他写得很好吃。”宋教授平日里也是喜欢美食的人,讲到吃食这方面,不免多讲了几句。“其实欣赏美食,是得有热爱生活的心的,总是急匆匆,是难以感受到食物的美的。”下边便有学生举手搭着话茬:“宋老师,那你以后要不要开个课,就讲下文人笔下的这些吃食呀?”也有学生跟着附和:“对哦,以前老师好像说过想开这方面的课的。”宋玉瑄轻笑了一声,道:“谈起吃的,你们也很认真嘛。”她的语速不急不缓:“我是打算开这门课的,之前向学校申请了没通过,前些天去吃了碗面,这心里边啊,想讲吃的这个念头又上来了。”“下学期我试试看能不能讲吧。”“好耶!”“好!那我希望下学期也能选上宋老师的课!”“……”*朱彦玉拍的视频很快剪辑好了。天光很亮,整个店铺处在一种舒阔而明朗的氛围里。他分析了“舒记”最近的菜谱,觉得“蚂蚁上树”的热度还不是很高,顾客点的频率也相对来说比较低,因而这次视频的重点是拍摄的吃“蚂蚁上树”的客人们。舒记里边人来人往,淡蓝色的窗帘偶被微风吹拂着,门帘时不时被撩起来。于家一家人吃着“蚂蚁上树”的粉丝,脸上是藏不住的笑意,他们坐在一起,就像是一幅温馨的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