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节
作者:虎昭昭      更新:2023-04-27 13:04      字数:3824
  被无声的嘲讽了,这群学子更不甘心了,骂骂咧咧的说道:“像你们这般做尽恶事,坏人前程的人。活该被砍头,无人收尸,死后也会被大家诅咒,灵魂得不到安息……”“过了吧。话虽是我们说的,但信不信是你们的事。你自己傻,跟我有什么干系?就你这样的,就算去考也考不过吧。”一位间谍忍不住开口。听着这群间谍也没说什么过分的话,刽子手就静静地站着,懒得给他们堵嘴。忽然找不到借口反驳,那位学子胡搅蛮缠的说道:“重点不是考试,重点是你欺骗了我们的感情!死到临头还不知悔改。”“那我道歉行不行?我不该在你骂郑王少智的时候,劝你冷静,也不生该在你骂姜王多愚的时候,含笑不语……”一时间,大家都没心思看这位说话的郑国间谍,都把目光看向了这群来找事的学子。“我不是!我没有!你别瞎说!”“别解释了,跟咱们去衙门走一遭吧。你们跟这群间谍私交甚密,谁知道是不是一伙的呢。”第129章民之于官何位这群学子无所事事, 就知道骂各国君王没有识人之能,错失了他们这样的良才。要不是顾忌着他们读书人的身份,背后又有老师同学之类的人物撑腰, 蓝河卫早就想把他们一起给抓了。如今他们也是自己凑到蓝河卫的刀口了。“这群学生里面, 姜国人多吗?”姜蓁问道。“姜国人只有几个, 其余都是另外四国的文人。”听到这个回答,姜蓁还不算很心寒,无所谓的说道:“对这群人下手别太狠,关两个月就差不多。他们要真死了, 都邑又不知道有多人会叨叨。”不论是士大夫还是文士, 只要读过书的, 都觉得自己有点评君王和国政的权利, 要是觉得自己的这项权利被侵犯, 他们绝对会蹦起来给姜蓁唱反调。就这种憨货, 姜蓁怎么敢让他们来姜国做官。关他们两个月的时间, 给个教训也就差不多了,正好可以让他们错过科举的时间。科举之所以叫科举, 是因为它分科选拔人才。但姜蓁分的科目, 跟后世分的科目不一样, 她分的是律法, 算术,基础的医疗卫生防疫知识,农业知识……这些东西在大学的课本里都有。参加考试的人, 要么综合成绩好,要么某一科满分, 这样才能获得特别的推荐, 反正他们最后都要大学里学习两三个月, 还有时间对他们进行慢慢改造。姜蓁在官报上说的是八月开考,但七月的时候,她就已经开始出题,安排工匠印刷卷子,挑选去各县监考、阅卷的老师。为了确保考试的公平性,印刷试卷的工匠,从七月开始就不见外人,印刷好的试卷更是密封保存,由蓝河卫全程护送到县城。就算姜蓁大力推广简化字,弄出了印刷的书籍,姜国的读书人较两年前翻了好几倍,但基数太小,姜国如今的人才也没多少。因为姜国人少,人才也少,所以姜蓁就把科举的流程简化了一下。各乡的百姓先到县里或是郡城去参加县试,挑选出来的人,来都邑参加最后一场考试,选出这最后三百人。然后姜蓁再亲自面试这三百人,给他们定个排名。都邑是姜国的第一大城,周围乡里的百姓,接受教育的机会,比别处更多,这两年识字的人更是猛增,他们全都报名参考。他们不懂什么政治博弈,只知道跟着姜蓁混,可以吃香的喝辣的,姜蓁想让她们考,她们就考。不止是姜国的百姓,在都邑游学的他国学子,也纷纷加入。【这群儒家的文人,在郑国把郑王坑得这么惨,到了姜国就化身成小绵羊了。】【别说儒家,法家的人在卫国也不知道创死了多少贵族,但他们在姜国,也就偶尔头铁,不会次次创人。】【只要阿蓁强大,姜国强大,各家大佬都会是阿蓁的贴心小棉袄。】连各家大佬都没能在姜蓁面前支棱起来,更别说那些学生们。都邑这场考试,所有人都老老实实的,没闹一点幺蛾子。像郑国那般,众人弃考的情况,姜国完全不存在。得到姜国科举考试的最新情报,郑王忍不住又掀了一张桌子。“凭什么姜国紧紧是都邑的初试就有三千人?!它姜国哪来的那么多读书人。”“这里面有一半,都不是姜国人。”近侍小心回答。但他没敢说的是,这一半人,全是从郑国跑去姜国的。自从姜蓁弄出了竹纸,印刷了书籍,大批的文人就开始向姜国都邑迁移。郑国曾经繁盛的私学,如今已经空了八成,这群老师全都带着学生跑姜国去了。但这些事情,近侍不说,郑王心里也有数,因为他是亲眼看着郑国私学衰败的人。上次郑王科举选才,都邑就百来个人参加,而姜蓁那边却有三千人,这三千人,在郑王看来,原本有一半是该属于他的。想到这个,郑王忽然疑神疑鬼的说道:“你们说,姜王是不是用了邪法,吸取了我郑国的气运?”近侍表情凝重,“不无可能啊王上。”郑王‘哼’ 一声,说道:“召奉常,准备三牲,我要去祭祀祖先!”郑王在郑国暗戳戳的搞他的歪门邪道,姜国的科举进行得正热闹。虽然姜国是第一次举办这种大型考试,但有直播间提供的成熟经验,都邑的这次考试十分成功。为了阅卷方便,姜蓁出的题目,全都是有标准答案的,考官们等加班忙活了不到十天,都邑这边的三千份卷子,就批阅完毕。“按照王上的标准,有八百人可被录取。”秋月把录取人员的名单递交给姜蓁。姜蓁的表情不算欢喜,“光是都邑就有这么多?”【我开始提前替偏远小县的学生们担心了。万一没争过都邑的人怎么办。】【偏远小县的人才没长成,大不了就再养几年,总有能用的一天。不能因为照顾他们,就失去了公平。】【要是到时候录取的都是都邑的学子,说不定就会有人跳出来,建议阿蓁直接在都邑挑人,不用大费周章的去民间捞人。】【咱们怕这个?谁敢乱叫,直接把他拍傻!】等姜蓁翻开秋月递过来的名录,整个人都惊住了,“这录取的八百人里,姜国人连一百都不到?郑国独占四百人?”“郑国学子的实力强劲。”秋月感慨道:“这批人都出身良好,从小就被名师教导,会说话的时候,就会背诗经,能骑马的时候,就会练骑射……优势占尽。”因为最后要去大学深造,参考都是年轻人,稍微年纪大点的,都没好意思参加,否则那群老师出场,姜国人的录取比例还会被拉得更低。姜国的人才还没多到能挑剔的地步,姜蓁无奈的说道:“你就按照这个名单公布吧。”【郑国的文化人可真多。这波确实得感谢郑王了。】【姜国以前的底子太差,郑国以前的底子太好。等再过两三年,姜国才能赶超。】【话说郑国都邑当初参考的人才一百上下,咱们这边录取都录取了四百个,郑王知道了,他不得疯啊。】【希望郑王能坚强点,接受这个现实。】都邑的录取人数,超过了姜蓁的预期,但各郡县的信鸽带回来的消息,却让姜蓁有些失望。“一个县就只有小猫两三只,着实可怜。”【我记得一个县以后可以有20个名额,还需要靠抢的,怎么如今的战况这么惨烈。】【刚起步嘛,正常的。】【而且法家的一些观点也没错,读过书,了解过世界,大部分的学生都不会甘心留在老家,总想仗剑走天涯,来都邑看看,去四国转转。】【都邑参考的那一千多名姜国人,户籍信息遍布全国。】虽然每个县都只有几个人,但姜国有两百多个县,凑在一起,人数也不比都邑的录取人数少。从这两千个通过初试的人里面挑出三百人,也能算得上是优中取优。前面两场考试,都是有标准答案的考试,留给诸位学生发挥的余地并不大。所以把这三百人召进王宫,进行殿试的时候,姜蓁给了他们足够的自由。“今日能进宫的,都是学识过人之辈。我就不再考你们那些基础的东西。今日我就只出一题,你们以‘民之于官何位’写一篇文章,我想看看你们独特的见解。”这个文章,考核的不是这群学生们的能力,而是彼此的政见是否相和。人民在当官的心中是什么地位,这个问题,要是搁二十一世纪,甭管大家心里是怎么想得的,嘴里说出来的,肯定是标准答案:官员是为人民服务的,党政人民公仆。但这个时代,很多读书人是瞧不起庶民的。管教百姓,在他们眼里,跟牧羊一样,羊不需要有自己的思想,听话就行。姜蓁可不想培养这样的官员。看着那群学生们在殿前动笔开始写文章,来凑热闹的姜王,有些无聊的吐槽道:“这就是你保密了那么久的最后考题?也不难嘛。”“我可没保密,您前几天问我的时候,我都还没想好呢。殿试的考题就要临时发挥才有意思。”姜蓁一边说话,一边自顾自的批改奏折。倒是姜王没事干,耐不住寂寞,领着郭凡左相等一干重臣,在考场巡视,偶尔还要委婉的点评两句。“你这字写得一般啊,还得再练。”“你写的有些字,我看着怎么怪怪的,这几个稍微生僻一点的,是郑国字吧,不是姜国字。”【大头一掺和进来,我想象中的庄严肃穆的感觉,怎么就消失不见了呢?】【中央集权才刚发展起来,君王也没那么高的架子。尤其是大头这种脾气好的,能带着大臣一起看艳舞,你还能指望他当高岭之花?】【不过有一说一,大头这种嘚瑟的监考老师最可气。被他内涵字丑的学生脸都红了。】第130章打一架吧虽然竹纸才出来两年, 但是在以前,除了需要保存久一点的资料,会用刻刀在竹简上刻字, 大家平时也都是用毛笔在竹简上书写。竹纸和竹简的笔触, 虽然有差别, 但字练好了,在哪里都能写得好。【那些字写得差的考生,应该是这两年才开始读书认字的,练字方面没有名师教导, 自己摸索, 写出来的字, 入不了大头的眼很正常。】【其实这样的人, 才是真正聪明绝顶的人, 他们只不过是学习了两年, 却和学习了二十年的人同场竞技。完全是靠自己的智商, 拉平了时间的差距。】【大头这是看到什么了?又跑人家学生后面站着不动了,惹的那个学生都不敢落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