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节
作者:星海灿若      更新:2023-04-27 16:03      字数:5028
  图画的大概有八分像,时知不是搞机械的,很多东西她大概记得样子可你要她说出道理来那也是做不到。两个匠人看着图发愣,他们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厉害的翻车图,上百亩还不用人力?“小人自当竭尽全力!”这可是能流芳后世的翻车!真造出来了,他们这一辈子也值了。“要是有困惑实在想不通就让庄子的人找我,这东西原本是一位隐世奇人研制,祖父带我见过一次原品,可惜那人突然离世,图纸和样品都已被损坏再不可得,这是根据记忆画的。”时知编了个故事,她能给一些建议,总得有个出处。“也不知是哪位大家的奇思妙想啊!”匠人看着图心疼的直哆嗦,这到底是哪个奇人想出这样的旷世奇作。时知也不知道具体是哪个祖宗研发的,也许是一个人也许是一群人,她生活的年代这些东西早就成为“文物”了。水车的事儿安排下去后,时知就和管建筑的工匠开会了,碉堡人力配齐,那就得日夜加班去建成。这年头修碉堡并不少见,崔家把上千难民接过来,只要发粮食就好,男性劳动力大约有上千人,他们被收成了崔家的私奴。要是和平年间时知还真不敢这么做,可现在朝廷自己都把律法当成废纸了,那干嘛管它,世家蓄仆养婢是脓疮,可那是太平年间的说法,乱世你手里没人就是待宰羔羊。女人和孩子在逃亡的路上是最容易被放弃的,崔守安带回消息他让人收容了一些孤儿和女人,但都放在外面的农庄跟着做农活,等过段时间时知还有别的安排。崔家光长安有工匠就百人,现在也都陆续回来了,再加上族地的大约有三四百人,这些大部分都可以听时知号令。如今世家的衣食住行所用,绝大部分其实来自自身的作坊,只有少部分家族上位者用的奢侈品和因为环境没办法生产的或运输的才购买。这些匠人是世代服侍主家的,手艺和技艺只传血缘,秘技外传是生死大事,当然了要是有人坏了规矩去偷人家技艺也是会被指责的。崔氏懂建筑的匠人只负责技术,带人的活儿得给能镇得住人的。护卫长崔和被时知安排去分派人手:“记住把他们分好小组安排,一组十人,五组一队,同乡不能在一组,每组都要放几个咱们在本地招募的人在里面,队长由兵勇领职,不可苛责,但也暗中观察,找出脑后长反骨或者品行不端的。”这些人不可能都放一起,观察一下,能用的留下,不能用的要是没犯大错就打发去偏远的地方种地,要是自己动歪心思,崔和手底下的人会教他们做人。崔氏庄园附近几个庄子都修了临时住人的窝棚,房子是不够住的,所以只能凑合,好在已经不冷了。时知让人把窝棚修的分散,一个庄子就住两个小队,饭食管饱,承诺干的好后分正式住处和工钱。这对于逃难的人来说已经是不敢想的好事,吃得饱还不用被抓去打仗,以后有崔氏庇护起码饿不死,这个时代大多数人都活不好,卖身为奴也不是能遇到世家这样的大树。“要是有人生病不可瞒报,尽快隔离看病,庄园有大夫也有药,这个钱走家主府的帐。”时知只是要确认安全性,这一点保证了她愿意让这些人活的有保障些。“女郎仁厚。”这年头给下人看病的,皇宫都不一定愿意做,底下人病了就挪出去,熬过来继续活,熬不过就是死。时知心里叹息,如果可以她一点都不想要这么做,可预知后面的世道是什么样,她和爷爷都要去适应和改变。五月是恶月,今年端午节取消了划龙舟等庆祝娱乐活动,可包粽子还是要有的,傩舞驱邪仪式也进行了,时知年纪小不用去仪式,大早上戴着五色丝线抿了半口雄黄酒就算驱邪了。清河郡靠近江南,再往南走的州府就有水田,所以糯米并没长安那么贵,粽子也不是太过稀罕,普通百姓也是能包些过节。天气热了,庄稼长势喜人,崔教授最近几乎都快住在农庄里了,要不是过节他还真舍不得回来。“今年节礼从简只送族人就好,都是女郎做主送的,很是整齐了。”阮妈妈对崔教授不在家的行为似乎很久前就习惯了,她觉得这个姑爷“靠谱”太久才不正常。今天过来主要是因为,时知前段时间做主给二嫁的小卢氏也送了节礼,她是赞成的,可就怕家主心里不痛快,毕竟这前儿媳妇和家主是近乎“撕破脸”了。崔教授是换了芯儿的,他当然不会介意,这毕竟是孙女在这个世界的血缘至亲,尽礼数也是应当应分。“阿蓁做主就好。”崔教授乐呵呵的道。阮妈妈这才算彻底松了一口气,她这段时间排查府内诸人,越查越心惊,前两年真是太大意了,家主府都快成筛子了。这时候两位主子可千万不能再出什么意外了。时知每天上午都有文化课,正式开蒙的小女郎每天都有一堆“作业”,因为还要培育青霉菌和做一堆计划,平时一到初禾园她就跑空间里先背书、练字。青霉菌培育不理想,她考虑要不要暂时搁置了,反正两个医药箱似乎也可以救救急,她现在的这个阶段没办法提高青霉素的培育成功率。“还是先慢慢来吧,饭要一口一口吃,急不来的。”崔教授也觉得这摊子铺的有些大,他精力在农田上也处理不了别的。时知最近事儿太多了了,小脸儿有些憔悴:“我先把碉堡建好,然后再说其他。”古代文化课对时知来说没有压力,她又不用科举考试,大体学个差不多就够了,但琴棋书画还是得懂一些,阮妈妈还说她再大些什么调香、烹茶、插花、女红也得安排。时知有绘画的底子,琴棋书画除了画,每天她也就花时间练字勤快了,别的她没兴趣不说,也没那个时间。好在阮妈妈似乎也觉得时知还小,也不着急,慢慢来就好。白天渐渐长了,最近碉堡已经打完了地基,时知就带心腹住到了崔氏庄园里的家主宅子里。这里没东武城那么大,但这里是崔氏的“工业”区聚集地,住在这里的族人不算太多,但总比家主府的烟火气更浓了些。阿茄把崔大带来的信放进时知的小书房,这几天他们之所以回庄园,是因为家主府的排查已经进入“末尾”。府里大换血,阮妈妈怕出乱子,就让小女郎先“避一避”,虽然时知没把自己当孩子,但想到这里面似乎要见血,她还是克服不了心理障碍,就“从善如流”来盯着工程进度了。碉堡用的砖和石头现在储备充裕,窑里还在烧,但最近农人灌溉比较忙,工地上只有匠人和专门筑碉堡的工人。这段时间不方便进空间,时知就干脆一有空就去庄园内的各个作坊去看,当然族人的作坊产业也不全在这儿,还有许多在他们自己的庄子里。“这是桑根纸?”时知在一家纸作坊看了半天,她以前从某宝上给爷爷买过各种练字的纸,所以看到这种“土纸”一时有些怀疑人生,现代的桑根纸虽然没正品宣纸那么好,但也是挺好用的纸张,古代咋这个样子?这家纸作坊是她刚划入名下的,这几天她在庄园内作坊“游玩”,崔教授就把家主名下的作坊转给她了。第12章 .收获“回女……“回女郎,这的确是桑根纸。”作坊管事虽然不知道女郎为什么惊讶,但还是老老实实回话。时知组织了一下语言:“我平时用的宣纸和这个似乎差距有些大?”管事愣了:“檀皮宣纸乃纸张之首自然不是桑根纸可比的。”可是崔家桑根纸不是说挺有名的吗?亏时知早上听到说家里作坊造纸工艺“不错”有些兴奋。结果就这??时知再一次明白这个时代技术因为保密,士族家里的技术也不是样样都拿得出手的。看着桌子上收集的各种市面卖的纸张,普通纸张哪怕是上品,也跟现代的学生们用的草稿纸差一截,难怪宣纸那么贵,这简直就是技术垄断啊。时知有些心动了,感谢现代各种博主花样百出的“复古”视频,她还真知道一堆“古法”,原本以为这个时代都有了的东西,她也没上心,但她忘了这个年代“技术垄断”空前绝后,很多常见物品其实是贵族专属。现在冬小麦已经熟了,农庄正在忙着麦收,这让她想起以前看的视频:用树皮和麦秆熬浆做的纸。虽然她只是“眼睛会了”,可在这里又不用她动手。纸好不好关键在于植物中纤维的提取与合成,这个除了浆要弄好,合成的家伙事儿也得跟上。植物纤维提取这部分难不倒时知,但怎么合成出光洁白净的纸张却是要好好考虑的。时知在作坊观察了几天,就根据记忆改改画画出升级版的造纸机,她也不知道行不行,但先弄出来再说。纸浆的熬制技术其实没太大区别,但去杂质的技术实在不太行,时知把结合现代知识的方法告诉工匠,哪怕工具还没弄出来,新出的纸张质量也好了不少。时知画的造纸机其实不太专业,做出来后不太能用,毕竟只是模仿个样子,但匠人得到启发,把现有的滚筒改良后,纸张一下子就平滑不少。等按照比例混入麦秆后再做了一批后,整个作坊都沸腾了!虽然比不上宣纸的质量,可他们造出了“上上品”的纸。要知道顶级造纸技术一直被江南几个家族把控,哪怕最顶级士族大多都是北方的也没改变这个状态。如今崔氏自己就可以做出“洁白如玉”的桑根纸,这是家“文风兴盛”的吉兆啊!族里原本觉得时知就是“小儿玩闹”,这一下子就开始“歌功颂德”了,有几个族老甚至要去给祖宗念叨一下,“崔氏大祖房兴盛有望”。一张质量好一点的纸带来的变化时知和崔教授都没预料到,他们和这个时代还是有巨大的认知偏差。看着勉强比现代的草稿纸好些的纸张,时知心里想着马马虎虎用吧,毕竟宣纸太贵,可这个时代有身份地位的都不会用质量不好的纸,不然“掉价”,这下也算“开源节流”的一项。造纸的过程中,家主府送来一份名单,阮妈妈和崔大把内外院彻底清洗了一遍,那些“眼睛”吐出了自己是被哪方送进来或者收买的。五花八门的来源,世家有、权贵有,但大多只是探听消息并没有被指使做些什么,时知接受良好,毕竟貌似崔家也有往皇宫放探子不是?看过小说原著的人表示这才哪到哪,十几年后那才是暗探活跃的巅峰呢。这种事既然避免不了,这次她们家发现了一批人家安插的,下次说不定就是别人家,各凭本事吧!时知看了看别人送进来和被收买的比例,似乎家生子背叛的几率小不少:“家主府内的差事还是尽可能用人品可靠的家生子。”崔教授知道了结果后也没有太惊讶,毕竟都有心理准备了。他最近在组织麦收,冬小麦收完就要收他的春小麦,对于家里作坊提高了造纸质量这件事,他只是对众人表达了一点谦虚的客道,他真没觉得这有啥大不了,毕竟更好的纸别人家早就弄出来了。春小麦收完,农庄一片欢欣,哪怕还没称重入仓,有经验的农人也清楚今年麦子“大丰收”了。崔教授脸增加了两个色差,原本白皙的肤色变成了小麦色,他最近着实累着了,小麦从耕种到收获他全程跟着,今年勉强算风调雨顺,改良了耕种方法加上良种,他估计亩产得有二三四十百斤。这简直就是他职业生涯的“低谷”,然而客观条件客观对待,现有的农耕技术有这个已经很不容易了。收了一批当种子的麦穗做研究,其余的晒干后全都跟别的品种一起运回了庄子的仓库,现在他们对清河的掌控没那么强,还是低调些好。过段时间的高粱收获也得这样做,这个年代哪怕是最贫瘠的土地也能亩产二百多斤,他拿出的新品种高产能长三百来斤,也算是“良种”了。时知没吃过高粱饭,她好奇爷爷干嘛不干脆大规模推广高粱?“蜀黍难吃,剌嗓子。”崔教授记起童年的回忆,他真的不爱吃这种作物,但这个时代,这也是主粮之一,谁让它好养活不挑地呢。往仓库运粮食,都是入仓崔教授带着心腹亲自称重,除了崔教授一行人都激动得不行,但崔教授下了严令。“绝对不可外传。”之后几个庄子做了标记的麦子又当做每年的粮食贮备运回了家主府。时知把良种收获的麦子一部分收回空间,看上去差不多和普通收的量差不多,虽说府上干净了不少,可小心驶得万年船。“等咱们有更多自保能力,就可以光明正大的推广了。”时知安慰爷爷,她知道这么偷偷摸摸,老爷子心里不好受,毕竟他们初衷是为了百姓。可如今这有些危险,他们怕护不住反而被人惦记。崔教授心态调整的很快,他经历的事儿多了去了这算什么,连穿越这种神奇的事他都适应良好了。根据这几个月耕种的记录他确定现代良种也是适合古代耕种的,心里踏实不少,然后就开始计划“神农六号”实验耕种的计划了,甚至还抽空捡起了嫁接技术,计划明年把几个山头的果树都弄一弄,空间有很多适合嫁接的果树,这个可以交给农人,也不难学。等高粱熟了,崔教授又带人把粮食收回来时,接到一个意外的消息,剑南道指挥使刘逸之暴毙。惠嘉长公主勋贵一派与荣安太后为代表的外戚一派表面的“和谐”彻底撕碎了,从接任者是长公主一派的结果来看,似乎是长公主赢了。但真的赢了么?想到长公主的结局,时知心里发寒,危机的种子已经种下,长公主这一步走的太急了。长安初秋的花园还留着最后的绿意,刘家却一片衰颓,前院儿的灵堂哭声隐约还能传过来。